2018-09-20 08:58 |杭州網
濱湖新城鳥瞰圖
東部片區規劃結構圖
臨安博物館
臨安區中醫院規劃效果圖
青山寶龍商業綜合體效果圖
臨安撤市設區一周年了,古老而又年輕的杭州第十區將往何處去?準備怎麼幹?將來會出落成啥模樣?百姓生產生活又會有哪些期許和盼頭?日前,臨安區曬出了分區規劃(2017-2020年),給出了願景。
新臨安的四大抱負
根據規劃確定的目標定位,將來,臨安要打造成為「杭徽魅力門戶、生態科創長廊、國際湖城都心、城鄉共美新區」。今後,臨安要依託杭徽高速公路、杭臨績高鐵等「承東啟西」的區域價值,以及生態、創新、人文優勢,把臨安打造成為浙皖間的魅力門戶,提升臨安發展能級,成為杭州「獨特韻味、別樣精彩」世界名城的重要組成部分。
東中西差異化發展
未來,臨安東中西三個片區將實施差異化發展,構建「三片三心,一廊一軸」:
三片,即東部城湖輝映創新區、中部智造農創試驗區、西部文旅融合典範區;
三心,即東部城市綜合中心、於潛智造農創中心、昌化-龍崗旅遊服務中心;
一廊,即杭徽魅力大走廊。以杭徽高速、杭臨績高鐵等為交通骨架,實現杭徽文化復興以及沿線科創、旅遊、農業聯動發展。
一軸,即臨金天目溪發展軸。以臨金高速、天目溪、分水江沿線鎮村為空間載體,導入創新創意和農業休閒體驗功能,連結長三角與杭州擁江發展戰略。
東部片區,規劃形成「三軸串三城、三核聯多心、三圈環組團」的空間格局。
「三軸串三城」,即由北部發展軸、科技大道發展軸、02省道發展軸串聯起宜居錦城、創新湖城、青山湖科技城。
「三核聯多心」,即錦城中心、濱湖新城中心、科技城中心3個區級中心,以及錦北、錦南、玲瓏、橫畈、高虹、太湖源、板橋等多個片區級中心。
「三圈環組團」,即圍繞青山湖形成臨湖、近湖、環湖發展圈層,串聯起太湖源、高虹、板橋等城鎮組團以及橫畈、錦北北和橫溪等產業組團。
這個十字樞紐蘊含大能量
在驅動臨安新一輪蝶變的諸多戰略路徑中,居首位的當屬交通。未來幾年,臨安將打造「十字」高速公路網、「兩橫四縱」國省道公路網、「兩橫一連」快速路網,「十橫十一縱三連」主幹路網,打通「融杭五通道」等。實現30分鐘區內交通通勤圈、1小時杭州市域交通圈、2小時省域及長三角交通圈,並預留1處通用機場。
此外,臨安還將借交通進一步完善旅遊體系。提出旅遊環線概念,加強步道、跑道、自行車道、水上遊道、徽杭古道等慢行網絡建設,實現從「公路自駕」到低碳的「快到慢遊」。
這其中,臨安百姓最關注的莫過於臨金高速公路。
目前,臨安境內僅僅一條橫向的杭徽高速公路,另一條縱向的臨金高速公路(臨安段),臨安人民喊了多年,盼了多年,遲遲未能動建。現在,這條路的建設終於有實質性進展。目前,臨金高速公路(臨安段)已基本敲定線路走向,繼南段(臨安-建德)初步方案通過專家預審。近日,北段出入口的位置也基本確定了,動建指日可待。
「臨金高速對臨安的發展尤其是中西部地區的崛起意義太重大了。」杭州市規劃局臨安分局局長徐強說:「這個蘊含大能量的十字高速樞紐建好了,可以與青山的繞城複線樞紐形成呼應之勢,將極大激活杭州、南京、合肥、黃山、義烏等地的人流物流,可以考慮在中部地區打造一個產業智造中心,與杭州都市圈的各產業平臺遙相呼應。將來杭臨績高鐵再一建,臨安的發展後勁難以估量。」
融杭五通道
撤市設區後,臨安還將新建(改建)融杭五通道,分別是:杭徽高速、科技大道(改擴建)、留祥快速路西延線、329國道南移、長西線。
目前,城際鐵路臨安段的6個站點已全面開工建設,有望明年年底前建成投用。留祥快速路西延項目正準備納入杭州市總體規劃,具體建設方案有待細化。
考慮到02省道臨安城區段(吳越大街)日益「街道化」,沿途岔口眾多,已難以勝任公路交通功能。接下來臨安將著手規劃329國道南移線,先後途徑玲瓏街道、錦南街道、板橋鎮等,經繞城西複線接上杭州中環線。有了這條連接線,臨安到蕭山機場就可以避開擁堵的繞城高速,將大大縮短車程。同時,到富陽、諸暨等地,也會快捷許多。
還有一條備受關注的是科技大道的改造。目前臨安境內改造方案已經確定,且正在實施,將拓寬為雙向10車道,全程立交化。餘杭段的設計方案還在進一步磋商中,目前主流方案趨向於下穿南湖、老餘杭,與文一西路相接。
古道文化的復興
向東加快融杭步伐,向西臨安則要致力重振徽杭文化。將以復興「徽杭古道文化線路」為抓手,聯結杭徽兩地發展共識,共建國家名山名湖魅力區,沿線打造青山湖城市休閒、大天目禪修養生、大昌化山地公園等東中西三大魅力圈,布局「錢王陵尋祖、青山湖問勝、太湖源探幽、天目山論道、大昌化攬秀」等旅遊板塊,激活沿線村落景區,推進臨安全域景區化。
「徽杭古道文化線路」究竟如何復興?徐強介紹,臨安境內現存徽杭、唐昌、吳越等十多條古道,是重振徽杭文化的重要載體。下一步,臨安將有序推進古道修復,恢復建設古道驛站,發展古道旅遊,打造「杭徽魅力大走廊」。
更創新
眼下,雙創在全國已成燎原之勢。作為城西科創大走廊的重要一極,未來幾年,臨安自然要「更創新」。將融入杭州「西創新+東製造」、「圈層+軸帶」的創新格局,打造濱湖和青山湖2個5公裡創新圈。以「一區多園」的形式整合帶動東部環湖及中西部沿杭徽通道的工業功能區發展,打造100公裡柔性製造產業帶,承接城西科創大走廊研發轉化後的小試、中試及定製化生產功能。
以臨金高速建設為契機,聯動整合杭州西部、浙中和皖南廣袤農副產品資源,做強「農業+科技」、「農業+展銷」、「農業+文創」。在西部片區建設農業電商平臺,在中部片區打造1個農業創新中心,建設1條天目溪流域農業文創休閒帶。
更國際
不管是杭州建設世界名城的理想,還是臨安「三化」戰略目標,國際化將成為臨安未來發展的關鍵詞。
未來幾年,臨安將以國際化標準建設文化會展設施,積極承辦集「科技、娛樂、音樂、美食」於一體的科技盛會;
建設國際特色體育設施和國際一流專業運動空間,打造戶外探險勝地;
建設國際醫療服務設施,做強特色健康產業和醫療養生平臺,建設健康臨安;
預留國際外事機構空間,主動補杭州國際化短板;
加強歷史資源的活態化利用,引導建設錢王故裡「街區博物館」等,彰顯臨安韻味和人文魅力。
更宜居
提升中小學幼、基層醫養服務、文體等基礎公共服務的覆蓋率,重點關注新青年住房保障,構建15分鐘城鄉生活圈。
教育設施
規劃高等院校6所(其中預留2所);高中7所(其中預留2所);職高2所;初中24所(含九年一貫制學校初中部),其中預留7所;規劃小學59所(含九年一貫制學校小學部),其中預留16所。近期重點推進杭州醫學院、錢錦九年一貫制學校、青山湖科技城第二小學等建設。
文體設施
規劃布局區級體育設施6處(其中預留4處),其中3處為文化與體育活動中心結合設置的文體中心;規劃區級文化設施23處,其中預留4處。近期重點推進國際會展中心、文化藝術中心、青山湖體育公園、博物館和吳越文化公園等建設。
醫療衛生
規劃醫院16處,其中預留8處;規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31處,其中預留7處。近期重點推進安康醫院擴建、昌化骨傷科醫院遷建、於潛人民醫院遷建、區人民醫院遷建和區中醫院遷建等重點項目。
養老事業
規劃區級養老設施4處,保留區社會福利中心和區老年康復中心,在於潛、昌化新建區級養老設施;規劃街道級養老設施(五保供養中心)16處,其中預留4處;規劃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20處,其中預留3處。近期重點推進街道級養老設施的建設。
公園綠地
構建「郊野公園-城市級公園-片區級公園-社區級公園」四級公園體系,以及「省級綠道-城市級綠道-片區級綠道-社區級綠道」四級綠道體系,保持並延續「顯山擁湖,藍綠交織、林田共生」的總體風貌,實現居民出門「300米見綠、500米見園」。
城鄉共榮
開展村莊空間評估與普查,採用針灸式的整治方式,對有活力、有資源、帶動力強的特色村莊進行重點和有序激活,適度引導創新要素向鄉村投放,精準引導發展新型鄉村經濟,提升鄉村地區發展活力。以「最小人為幹預、最大原鄉體驗」為原則,對特色村莊進行功能引導和建設引導。
更智慧
構建安全高效的市政支撐體系,完善安全防災體系。
以支撐可持續發展為目標,保障近期重要設施,結合遠期發展需求,先行謀劃重大基礎設施,做到標準提升、理念引領、適當超前。
給水工程 提高供水水質標準,提升供水設施能力,完善供水管網體系。加快城鄉供水一體化建設。
排水工程 建立健康水循環系統,深化水環境治理及水資源再生利用。完善鄉鎮汙水收集系統,雨汙分流,提高汙水設施處理能力。
燃氣工程 東部燃氣由市區燃氣管接入供應,中西部較分散地區以LNG氣源站或液化石油氣儲配站供應。
環衛工程 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類,實現源頭減量,完善再生資源回收體系,積極推廣垃圾焚燒,推進資源全面節約和循環利用。
海綿城市 構建自淨自滲、蓄洩得當、排用結合的城市良性水循環系統,讓城市彈性應對自然災害。
綜合管廊 緩解城市「馬路拉鏈」、保障管線安全能力,合理配置綜合管廊建設,結合城區建設進行綜合管廊布局。
安全防災 加強防洪排澇、消防、人防、抗震防災、地質災害5大安全防災工程建設。
智慧城市 加快推進新一代通信網絡建設,全面實現數位電視高清傳輸,推進「城市數據大腦」建設,建立健全大數據輔助科學決策和社會治理的機制。
(原標題《臨安曬出分區規劃帶你先睹為快》,原作者王良慧 朱嘉伊 管光前。編輯葉露)
153740510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