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0萬年前,這隻恐龍正在孵卵,卻被突發災難瞬間吞沒

2021-01-13 騰訊網

在距今7000萬年前的地層中,我國古生物學家在江西贛州,發現了一組恐龍化石,而讓人驚訝的是,這隻恐龍竟然是孵卵的狀態,這意味著,它是被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連帶著自己的「孩子」全部被完整掩埋的。

這一次,古生物學家不僅一次性發現了成體的恐龍,而且還發現了胚胎、蛋窩等,為我們還原恐龍是如何孵卵的,提供了「現場版」資料。

我國發現7000萬年前正孵卵的竊蛋龍化石

研究者表示,這隻正在孵卵的恐龍,是一隻成年的竊蛋龍,它的體長大約為2米左右,讓人覺得有趣的是,這隻竊蛋龍孵蛋的模樣,竟然和現代鳥類孵蛋的模樣一致,都是前肢向後下方張開,然後整個身體都覆蓋在蛋巢之上。

在發現的蛋窩中,一共有24枚恐龍蛋,它們分為三排整齊地排列在蛋窩裡。這個發現意味著,恐龍的繁育方式,要遠比我們想像中的複雜,而且這個發現似乎也可以側面印證,鳥類或許真的是起源於恐龍。

什麼是竊蛋龍?

從三疊紀中後期,地球上最早的恐龍出現後,恐龍種群中就不斷有新物種湧現,從名字上來看,竊蛋龍並不是我們熟悉的恐龍物種,但是,它們卻是一種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小型獸腳類恐龍。

古生物學家表示,竊蛋龍誕生於白堊紀晚期,和霸王龍一樣,都屬於白堊紀後期出現的新物種恐龍,同樣伴隨著小行星撞地球引發的第五次生物大滅絕,而成為了歷史。

竊蛋龍的模樣,看起來好像是鴕鳥和袋鼠的結合體,它們的身體很強壯,身體大小也和鴕鳥差不多,擁有著一條和袋鼠類似的,可以支撐身體平衡的大尾巴,它們的行動速度很快,同時「運動神經」非常發達,這讓它們猶如是恐龍界的「博爾特」一般,是奔跑的高手。

根據資料顯示,古生物學家們第一次發現竊蛋龍化石,是在1923年,當時由於這隻竊蛋龍化石處於一堆原角龍附近,而且它也和這次發現的場景一樣,正處於一堆恐龍蛋之上,所以,當時的古生物學家誤認為這隻新物種的恐龍,正在偷其它恐龍的恐龍蛋,於是,便將它取名為「竊蛋龍」。

後來雖然在上世紀90年代初,通過再次研究為它正名了,確認它身下的恐龍蛋化石,事實上就是它產下的,但是因為名字已經被叫了很多年,所以一直也沒有改名,這讓竊蛋龍成為了「偷自己蛋的奇葩恐龍」。

竊蛋龍被懷疑是鳥類近親

上文中我們提到過,竊蛋龍的孵蛋方式和現代鳥類一致,這意味著它們的繁育方式是很複雜的,而早在20多年前為它正名的時候,就有研究者表示,竊蛋龍是目前發現的,最像鳥類的恐龍,懷疑它是鳥類的近親。

竊蛋龍的身上,擁有著很多鳥類的特徵,而且它們的身上也長有羽毛,這一點讓它們和原始祖鳥也非常相似。此外,竊蛋龍的爪子看起來也和現代鳥類基本一致,它們的喙也具有鳥類一樣的功能,作用上和鸚鵡差不多,堅強又有力。

再加上它們非常善於奔跑,是陸棲恐龍中的佼佼者,這也讓很多相信鳥類是起源於恐龍,學會飛行是通過奔跑來不斷「起飛」的古生物學家,認為竊蛋龍和鳥類之間,一定是有血緣關係的,畢竟它們之間的相似點實在是太多了。

鳥類真的起源於恐龍嗎?

說起來,鳥類的起源多年來一直都是一個未解之謎,不過從目前的科學研究來看,支持鳥類起源於恐龍的古生物學家數量還是非常多的。

不過,這裡也有一個問題,那就是鳥類是起源於樹棲恐龍,還是陸棲恐龍?提到地球上已知的最早會飛的脊椎動物,很多人都會想到翼龍,不過翼龍卻是爬行動物演化而來的,並不屬於恐龍的陣營,而且在研究翼龍究竟是如何飛上天空的時候,目前很多古生物學家都認為,翼龍是從陸棲爬行動物演化過來的。

所以,在研究鳥類起源的過程中,加上蝙蝠、鼯鼠等現代哺乳動物界「奇葩」作為參考,很多研究者都認為,鳥類是起源於樹棲恐龍,是一種和小盜龍差不多的小型獸腳類恐龍,一開始在大樹之間滑翔,後來才學會了飛行。

接下來,科學家們將對這次新發現的竊蛋龍化石進行深入研究,希望可以從它的身上,找到一些有關鳥類起源的答案,一起拭目以待吧!

資料來源

《中國科學報》文章《我國發現7000萬年前正孵卵的竊蛋龍化石 與現代鳥類孵蛋姿態一致》

相關焦點

  • 江西一地發現7000萬年前正孵卵的恐龍化石
    江西一地發現7000萬年前正孵卵的恐龍化石 2021-01-05 10: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我國古生物學家發現距今約7000萬年前的竊蛋龍孵卵化石
    我國古生物學家發現距今約7000萬年前的竊蛋龍孵卵化石 新華網 | 2021-01-04 09:05:20 我國古生物學家通過研究江西贛州出土的一組恐龍化石後發現,這是世界上罕有的同時保存有成體、胚胎和蛋窩的竊蛋龍孵卵化石。該組化石是在距今約7000萬年前的地層中發現。
  • 「恐龍之鄉」江西贛州發現7000萬年前竊蛋龍孵卵化石
    ,這是距今約7000萬年的化石,化石同時保存有成體、胚胎和蛋窩等,在世界上罕見。  【同期】江西贛州市博物館 研究員 張嗣介  它這個(恐)龍是在蛋上面,反過來就看得到下面的蛋,它那個蛋分布是呈放射形狀態的,至少是三層以上,大概有二十多個,這也是非常難得的,蛋殼啊、胚胎這些東西都看得清楚。
  • 正在孵蛋!贛州發現7000萬年前的竊蛋龍化石
    說到贛州,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是贛南臍橙,其實贛州還有著「中國恐龍之鄉」的稱號,贛州是江西省內出土恐龍化石和恐龍蛋化石最多的地區,而最近我國古生物學家通過研究江西贛州出土的一組恐龍化石後,竟發現了世界上罕有的,距今約7000萬年,同時保存有成體、胚胎和蛋窩的竊蛋龍孵卵化石。
  • 我國發現7000萬年前正孵卵的竊蛋龍化石 與現代鳥類孵蛋姿態一致
    新華社昆明1月3日電(記者嶽冉冉)我國古生物學家通過研究江西贛州出土的一組恐龍化石後發現,這是世界上罕有的同時保存有成體、胚胎和蛋窩的竊蛋龍孵卵化石。該組化石是在距今約7000萬年前的地層中發現。成年個體竊蛋龍長約2米,前肢向後下張開、覆蓋在蛋巢之上,後肢摺疊在身體下方,整個身體位於蛋巢中心,與現代鳥類的孵蛋姿態一致。巢內有24個蛋,呈上下三環排列。
  • 我國發現7000萬年前正孵卵的竊蛋龍化石 該成果已發表在了國際期刊...
    我國古生物學家通過研究江西贛州出土的一組恐龍化石後發現,這是世界上罕有的同時保存有成體、胚胎和蛋窩的竊蛋龍孵卵化石。該組化石是在距今約7000萬年前的地層中發現。成年個體竊蛋龍長約2米,前肢向後下張開、覆蓋在蛋巢之上,後肢摺疊在身體下方,整個身體位於蛋巢中心,與現代鳥類的孵蛋姿態一致。
  • 快看它正在孵蛋!江西贛州發現7000萬年前竊蛋龍化石,舉世罕見!
    來源 | 都市現場原創未經允許不得轉載說到江西贛州,除了贛南臍橙,還是「中國恐龍之鄉」,贛州是江西省內出土恐龍化石和恐龍蛋化石最多的地區,而最近我國古生物學家通過研究江西贛州出土的一組恐龍化石後,發現了世界上罕有的竊蛋龍化石,距今約7000萬年,同時保存有成體、胚胎和蛋窩
  • 7000萬年前化石證實早期假說
    記者12日從雲南大學了解到,該校古生物研究院畢順東團隊與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等合作,發現7000萬年前正孵卵的竊蛋龍化石與現代鳥類孵蛋姿態一致,揭示了這種獸腳類恐龍的生殖生物學特徵。著名國際期刊《科學通報》日前發表了這一成果。
  • 7000萬年前竊蛋龍咋孵卵?雲南科學團隊研究發現和現代鳥類一致
    7000萬年前恐龍孵卵是什麼姿勢?近日,雲南大學畢順東團隊與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等單位合作,對發現於我國江西贛州晚白堊世(7000萬年前)地層中的竊蛋龍化石進行了研究報導:該竊蛋龍身長2米左右,蛋巢含有至少24個蛋,呈上下三環排列;其中還包括正在孵化中的胚胎。
  • 雲南大學發現7000萬年前孵卵的竊蛋龍化石與現代鳥類孵蛋姿態一致
    該項研究報導了發現於我國江西贛州晚白堊世(7000萬年前)地層中的竊蛋龍化石,這是世界上首次發現保存有成體、胚胎和蛋窩的竊蛋龍孵卵姿勢的化石。該竊蛋龍身長2米左右,蛋巢含有至少24個蛋,呈上下三環排列;保存了竊蛋龍成體伏在蛋巢上的孵卵姿勢外,更為重要的是蛋巢內保存了正在孵化中的胚胎,它們為認識竊蛋龍孵卵行為和孵化方式提供了最新的證據。
  • 正在孵蛋的恐龍化石!贛州有重大發現
    」,贛州是江西省內出土恐龍化石和恐龍蛋化石最多的地區,而最近我國古生物學家通過研究江西贛州出土的一組恐龍化石後,發現了世界上罕有的竊蛋龍化石,距今約7000萬年,同時保存有成體、胚胎和蛋窩。 資料圖 這組化石,是在距今約7000萬年前的地層中發現的,目前被陳列在贛州市博物館內。
  • 江西發現7000萬年前正孵蛋的竊蛋龍化石
    央廣網贛州1月13日消息(記者 熊方 通訊員王歡 劉陽)近日,我國古生物學家在研究江西贛州出土的一組竊蛋龍孵卵化石時發現,這原是距今約7000萬年的化石,化石同時保存有成體、胚胎和蛋窩等世界罕見。贛州市博物館研究員張嗣介:它這個龍是在蛋上面,反過來就看得到下面的蛋,它那個蛋分布是呈放射形狀的,至少是三層以上大概有二十多個,這是非常難得的,蛋殼胚胎這些東西都看得清楚。從這塊化石可以看到,竊蛋龍伏在蛋巢上的孵卵姿勢與現代鳥類並無兩樣,這為認識竊蛋龍孵卵行為和孵化方式提供了最新證據,具有非常大的科學價值。
  • 生活在7000萬年前的「史前巨蛙」魔鬼蛙,真的會吃恐龍嗎?
    由於魔鬼蛙生活在距今7000萬年前,所以我們先看一下這8種恐龍的生存年代01 肋空鳥龍,生存時間跨度:距今7000萬年-6500萬年前02 掠食龍,生存時間跨度:距今7000萬年-6500萬年前03 溝椎龍,生存時間跨度:距今1.7億年-1.56
  • 早安,地球村丨江西一地發現7000萬年前正孵卵的竊蛋龍化石
    4近日,我國古生物學家通過研究贛州市出土的一組恐龍化石後發現,這是世界上罕有的同時保存有成體、胚胎和蛋窩的竊蛋龍孵卵化石。該組化石是在距今約7000萬年前的地層中發現。蛋巢內還保存了正在孵化中的胚胎,為認識竊蛋龍孵卵行為和孵化方式提供了最新證據。5近日,江西省地方標準《建設用地土壤汙染風險管控標準(試行)》出臺,2021年7月1日起正式實施。
  • 中國贛州有重大發現,距今約7000萬年,放在全世界都實屬罕見
    哈嘍,小夥伴們關注「愛仕達奇聞說」每天為您報精彩    據考古發現人類誕生至今差不多有300至500萬年的歷史了,是不是感覺十分的悠久了,但曾經地球的霸主恐龍可是存活了約1億6000萬年之久,這樣一比較我們人類的歷史還沒有恐龍的零頭多,由於恐龍滅絕了很多年了,所以我們不知道真正的恐龍是什麼樣子的,我們只能通過一些恐龍化石或者後期還原的恐龍虛擬影像來認識這個曾經的地球主宰
  • 7000萬年前化石中疑現「恐龍DNA」,恐龍真的能夠復活嗎?
    而根據《科普中國》一項報告指出,科學家們疑似發現了恐龍的DNA,又引發了大家的熱議。 疑似恐龍DNA來源於哪裡? 首先我們都知道,如今地球是沒有活體的「恐龍」存在,並且大多數都是以化石為主,恐龍在地球上存在的時間非常長,支配全球陸地生態系統超過1.6億年,大約在6500萬年前,地球出現了一次生物滅絕的事件。
  • 加拿大礦工挖出7000萬年前的恐龍化石!保存完好身長約7米
    這種海洋爬行動物生活在7000萬年前,與恐龍生活在同一時期,它是在加拿大阿爾伯塔省出土的,在千萬年前這裡是海洋。這種可怕的食肉動物化石除了鰭沒有之外,整個骨架幾乎完好。這一發現是由Enchanted Designs的礦工們發現的,該公司主要業務是用彩虹色的菊石殘骸製作珠寶,菊石是一種古老的、類似鸚鵡螺的有殼生物。礦工們在挖掘菊石的殘骸時,發現了一具滄龍的骨骼化石——一種海洋暴龍的骨骼化石——這是一種生活在7000萬年前的海洋爬行動物,當時恐龍還在地球上遊蕩。
  • 新發現:7000萬年前正孵卵的竊蛋龍化石與現代鳥類孵蛋姿態一致
    該項研究報道了發現於我國江西贛州晚白堊世(7000萬年前)地層中的竊蛋龍化石,這是世界上首次發現保存有成體、胚胎和蛋窩的竊蛋龍孵卵姿勢的化石。該竊蛋龍身長2米左右,蛋巢含有至少24個蛋,呈上下三環排列﹔保存了竊蛋龍成體伏在蛋巢上的孵卵姿勢外,更為重要的是蛋巢內保存了正在孵化中的胚胎,它們為認識竊蛋龍孵卵行為和孵化方式提供了最新的証據。
  • 百年懸案破解,「竊蛋龍類」恐龍不以偷蛋為生
    在這個巢的旁邊,有一具獸腳類恐龍化石,它的頭緊挨著巢中的恐龍蛋。探險隊認為,這隻恐龍一定是在準備偷蛋時,被一場突如其來的沙塵暴掩埋,或是被路過的其他恐龍踩踏致死。經過對這具化石的研究,古生物學家給這隻恐龍取了一個極不光彩的名字——竊蛋龍。彼時,這支探險隊還發現了原角龍和伶盜龍等多種恐龍化石。
  • 贛州發現7000萬年前正孵蛋的竊蛋龍化石
    古生物學家在研究當地出土的一組竊蛋龍孵卵化石後發現,這是距今約7000萬年的化石,化石同時保存有成體、胚胎和蛋窩等。專家稱,該化石極為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