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大學發現7000萬年前孵卵的竊蛋龍化石與現代鳥類孵蛋姿態一致

2021-01-15 科教頭條

近日,雲南大學與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等單位合作在《Science Bulletin》上發表了一項題為《An oviraptorid preserved atop an embryo-bearing egg clutch sheds light on the reproductive biology of non-avialan theropod dinosaurs》的研究成果。

該項研究報導了發現於我國江西贛州晚白堊世(7000萬年前)地層中的竊蛋龍化石,這是世界上首次發現保存有成體、胚胎和蛋窩的竊蛋龍孵卵姿勢的化石。該竊蛋龍身長2米左右,蛋巢含有至少24個蛋,呈上下三環排列;保存了竊蛋龍成體伏在蛋巢上的孵卵姿勢外,更為重要的是蛋巢內保存了正在孵化中的胚胎,它們為認識竊蛋龍孵卵行為和孵化方式提供了最新的證據。

保存有成體、胚胎和蛋窩的竊蛋龍孵卵姿勢的化石

竊蛋龍類屬於獸腳類恐龍,生活在距今1.25億年到6600萬年前。過去雖然在蒙古國和我國內蒙古戈壁地區曾發現伏在蛋巢上的竊蛋龍個體,但由於蛋巢裡缺乏胚胎化石的保存,使得有關竊蛋龍孵卵行為的假說長期以來存有爭議。另外兩種較為常見的假說:1.過去的發現中,與成年個體一起保存的蛋巢內所含蛋的數目並不固定,變化很大(從6到22),因此推測這是正在產卵的竊蛋龍被埋藏;2.認為竊蛋龍像鱷魚等爬行動物一樣,把蛋掩埋在沙土和樹葉枯草之下,是利用太陽的溫度進行孵化。竊蛋龍伏在蛋巢上,只是一種護蛋行為。本次研究中發現的成年個體竊蛋龍前肢向後向下張開、覆蓋在蛋巢之上,後肢摺疊在身體之下,身體位於蛋巢中心,這與現代鳥類的孵蛋姿態一致;更為重要的是,本次研究發現的蛋巢內含有正在發育的胚胎;這些綜合證據首次有效地證實了竊蛋龍孵卵行為的假說。

異步孵化是現生晚成鳥類常見的繁殖特點,雛鳥在不同的時間孵出、間隔幾天甚至十幾天。本次研究中由於部分蛋殼破碎、暴露出7個胚胎,這些胚胎明顯處於不同的骨骼發育階段。另外地球化學分析顯示,同一層蛋的孵化溫度不同,也支持竊蛋龍幼雛是在不同時間孵出。由此可見,竊蛋龍類已經具有現生鳥類異步孵化的特徵。

正在孵卵的竊蛋龍復原圖

綜合以上,本次研究結果顯示竊蛋龍類具有孵卵行為,並且已經具備了異步孵化這種現生鳥類裡較為進步的孵化方式。改變了過去認為的竊蛋龍的生殖方式是處於恐龍到鳥類的過渡類型,恐龍的生殖方式遠比之前所認為的更為複雜、並不是一個簡單的、線性的演化方式。

本研究得到雲南省科技廳—雲南大學「雙一流」建設聯合基金的資助。

來源 | 雲南大學 雲南大學古生物研究院編輯 | 簡欣悅審核 | 李哲

相關焦點

  • 我國發現7000萬年前正孵卵的竊蛋龍化石 與現代鳥類孵蛋姿態一致
    新華社昆明1月3日電(記者嶽冉冉)我國古生物學家通過研究江西贛州出土的一組恐龍化石後發現,這是世界上罕有的同時保存有成體、胚胎和蛋窩的竊蛋龍孵卵化石。該組化石是在距今約7000萬年前的地層中發現。成年個體竊蛋龍長約2米,前肢向後下張開、覆蓋在蛋巢之上,後肢摺疊在身體下方,整個身體位於蛋巢中心,與現代鳥類的孵蛋姿態一致。巢內有24個蛋,呈上下三環排列。
  • 7000萬年前竊蛋龍咋孵卵?雲南科學團隊研究發現和現代鳥類一致
    7000萬年前恐龍孵卵是什麼姿勢?近日,雲南大學畢順東團隊與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等單位合作,對發現於我國江西贛州晚白堊世(7000萬年前)地層中的竊蛋龍化石進行了研究報導:該竊蛋龍身長2米左右,蛋巢含有至少24個蛋,呈上下三環排列;其中還包括正在孵化中的胚胎。
  • 竊蛋龍會孵蛋!7000萬年前化石證實早期假說
    記者12日從雲南大學了解到,該校古生物研究院畢順東團隊與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等合作,發現7000萬年前正孵卵的竊蛋龍化石與現代鳥類孵蛋姿態一致,揭示了這種獸腳類恐龍的生殖生物學特徵。著名國際期刊《科學通報》日前發表了這一成果。
  • 我國發現7000萬年前正孵卵的竊蛋龍化石 該成果已發表在了國際期刊...
    我國古生物學家通過研究江西贛州出土的一組恐龍化石後發現,這是世界上罕有的同時保存有成體、胚胎和蛋窩的竊蛋龍孵卵化石。該組化石是在距今約7000萬年前的地層中發現。成年個體竊蛋龍長約2米,前肢向後下張開、覆蓋在蛋巢之上,後肢摺疊在身體下方,整個身體位於蛋巢中心,與現代鳥類的孵蛋姿態一致。
  • 我國古生物學家發現距今約7000萬年前的竊蛋龍孵卵化石
    我國古生物學家發現距今約7000萬年前的竊蛋龍孵卵化石 新華網 | 2021-01-04 09:05:20 我國古生物學家通過研究江西贛州出土的一組恐龍化石後發現,這是世界上罕有的同時保存有成體、胚胎和蛋窩的竊蛋龍孵卵化石。該組化石是在距今約7000萬年前的地層中發現。
  • 江西一地發現7000萬年前正孵卵的恐龍化石
    我國古生物學家通過研究江西贛州出土的一組恐龍化石後發現,這是世界上罕有的同時保存有成體、胚胎和蛋窩的竊蛋龍孵卵化石。該組化石是在距今約7000萬年前的地層中發現。成年個體竊蛋龍長約2米,前肢向後下張開、覆蓋在蛋巢之上,後肢摺疊在身體下方,整個身體位於蛋巢中心,與現代鳥類的孵蛋姿態一致。
  • 快看它正在孵蛋!江西贛州發現7000萬年前竊蛋龍化石,舉世罕見!
    來源 | 都市現場原創未經允許不得轉載說到江西贛州,除了贛南臍橙,還是「中國恐龍之鄉」,贛州是江西省內出土恐龍化石和恐龍蛋化石最多的地區,而最近我國古生物學家通過研究江西贛州出土的一組恐龍化石後,發現了世界上罕有的竊蛋龍化石,距今約7000萬年,同時保存有成體、胚胎和蛋窩
  • 竊蛋龍不是「賊」,「偷蛋罪」不成立
    科學研究還竊蛋龍「清白」  巧合的是,竊蛋龍被釘上「恥辱柱」從一窩蛋開始,其「沉冤昭雪」也與另一窩蛋有關。  2021年初,雲南大學教授畢順東作為第一作者在國際期刊《科學通報》發表了一篇論文,為竊蛋龍類正名。  「我們有充足的證據證明竊蛋龍類的『無辜』,它們真的不是『賊』。」畢順東說。
  • 江西發現7000萬年前正孵蛋的竊蛋龍化石
    央廣網贛州1月13日消息(記者 熊方 通訊員王歡 劉陽)近日,我國古生物學家在研究江西贛州出土的一組竊蛋龍孵卵化石時發現,這原是距今約7000萬年的化石,化石同時保存有成體、胚胎和蛋窩等世界罕見。贛州市博物館研究員張嗣介:它這個龍是在蛋上面,反過來就看得到下面的蛋,它那個蛋分布是呈放射形狀的,至少是三層以上大概有二十多個,這是非常難得的,蛋殼胚胎這些東西都看得清楚。從這塊化石可以看到,竊蛋龍伏在蛋巢上的孵卵姿勢與現代鳥類並無兩樣,這為認識竊蛋龍孵卵行為和孵化方式提供了最新證據,具有非常大的科學價值。
  • 正在孵蛋!贛州發現7000萬年前的竊蛋龍化石
    說到贛州,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是贛南臍橙,其實贛州還有著「中國恐龍之鄉」的稱號,贛州是江西省內出土恐龍化石和恐龍蛋化石最多的地區,而最近我國古生物學家通過研究江西贛州出土的一組恐龍化石後,竟發現了世界上罕有的,距今約7000萬年,同時保存有成體、胚胎和蛋窩的竊蛋龍孵卵化石。
  • 百年懸案破解,「竊蛋龍類」恐龍不以偷蛋為生
    於是,竊蛋龍靈活的爪子、修長的手指、堅硬的凸嘴巴,被認為是適合抱蛋和啄蛋的「作案工具」。科學研究還竊蛋龍「清白」巧合的是,竊蛋龍被釘上「恥辱柱」從一窩蛋開始,其「沉冤昭雪」也與另一窩蛋有關。2021年初,雲南大學教授畢順東作為第一作者在國際期刊《科學通報》發表了一篇論文,為竊蛋龍類正名。
  • 7000萬年前,這隻恐龍正在孵卵,卻被突發災難瞬間吞沒
    在距今7000萬年前的地層中,我國古生物學家在江西贛州,發現了一組恐龍化石,而讓人驚訝的是,這隻恐龍竟然是孵卵的狀態,這意味著,它是被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連帶著自己的「孩子」全部被完整掩埋的。
  • 今日科技話題:「天問一號」、糖尿病治療藥物、竊蛋龍化石、拉伸...
    ——《光明日報》3我國發現7000萬年前正孵卵的竊蛋龍化石 與現代鳥類孵蛋姿態一致我國古生物學家通過研究江西贛州出土的一組恐龍化石後發現,這是世界上罕有的同時保存有成體、胚胎和蛋窩的竊蛋龍孵卵化石。該組化石是在距今約7000萬年前的地層中發現。
  • 「恐龍之鄉」江西贛州發現7000萬年前竊蛋龍孵卵化石
    【解說】近日,中國古生物學家在研究江西贛州出土的一組竊蛋龍孵卵化石後發現,這是距今約7000萬年的化石,化石同時保存有成體、胚胎和蛋窩等,在世界上罕見。  【同期】江西贛州市博物館 研究員 張嗣介  它這個(恐)龍是在蛋上面,反過來就看得到下面的蛋,它那個蛋分布是呈放射形狀態的,至少是三層以上,大概有二十多個,這也是非常難得的,蛋殼啊、胚胎這些東西都看得清楚。
  • 正在孵蛋的恐龍化石!贛州有重大發現
    ,而最近我國古生物學家通過研究江西贛州出土的一組恐龍化石後,發現了世界上罕有的竊蛋龍化石,距今約7000萬年,同時保存有成體、胚胎和蛋窩。 資料圖 這組化石,是在距今約7000萬年前的地層中發現的,目前被陳列在贛州市博物館內。
  • 「探索」新發現!竊蛋龍不是「賊」
    >↓↓↓這項研究報導了發現於我國江西贛州晚白堊世(7000萬年前)地層中的伏在蛋窩上的竊蛋龍化石,蛋化石內還保存有胚胎骨骼化石。這是世界上首次發現竊蛋龍成體、蛋窩和胚胎保存在一起。△正在孵卵的竊蛋龍復原圖該竊蛋龍身長2米左右,骨骼切片顯示它死亡時至少有11歲,已達到體成熟,但因為髓腔內沒有保存髓質骨,所以性別難以判斷。蛋窩含有至少24枚蛋,呈上中下三層排列。該標本更為重要的是保存了蛋內正在發育的胚胎,為認識竊蛋龍繁殖行為和蛋的孵化方式提供了最新的證據。
  • 江西6600萬年前恐龍化石或為竊蛋龍 特徵與鳥類相似
    人民網北京12月4日電 (王鶴瑾)據中新社消息,江西贛州市章貢區一建築工地近日發現一具恐龍化石骨骼。據測量,該化石長約90釐米、高約70釐米,初步判斷為6600萬年前白堊紀的竊蛋龍化石,但它的年齡大小、是否具有科研價值等詳細信息還需進一步鑑定。目前,整塊化石由贛州市礦產資源管理局進行保護、鑑定。
  • 竊蛋龍「八卦」大起底
    我們今天的主角就是演化之道展區的竊蛋龍!!八卦一:是恐龍還是鳥?雖然「竊蛋龍」名字裡有個「龍」字,可是不關註標籤牌的觀眾看第一眼,總會認為它是一隻「大公雞」。如果你再仔細觀察,就會發現疑點:竊蛋龍的前肢,除了長有羽毛以外,還長有爪子;再觀察一下嘴巴,裡面還可以發現牙齒。
  • 河源龍:酷似鴕鳥的竊蛋龍
    河源龍(Heyuannia)屬於竊蛋龍科,分為黃氏河源龍(模式種,廣東)和延氏河源龍(蒙古)兩個種,生活在距今7000~6600萬年前的白堊紀晚期。,是除蒙古戈壁外,中國首個發現竊蛋龍科恐龍的地區,而二者一南一北,遙相呼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