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礦工挖出7000萬年前的恐龍化石!保存完好身長約7米

2020-12-08 海外即時通

Enchanted Designs公司的礦工為在尋找菊石化石的過程中發現了另一個寶藏,它們發現了一具保存完好的古代海怪化石骨架:滄龍化石。

這種海洋爬行動物生活在7000萬年前,與恐龍生活在同一時期,它是在加拿大阿爾伯塔省出土的,在千萬年前這裡是海洋。

這種可怕的食肉動物化石除了鰭沒有之外,整個骨架幾乎完好。

這一發現是由Enchanted Designs的礦工們發現的,該公司主要業務是用彩虹色的菊石殘骸製作珠寶,菊石是一種古老的、類似鸚鵡螺的有殼生物。

礦工們在挖掘菊石的殘骸時,發現了一具滄龍的骨骼化石——一種海洋暴龍的骨骼化石——這是一種生活在7000萬年前的海洋爬行動物,當時恐龍還在地球上遊蕩。

那時的阿爾伯塔省還被淹沒在所謂的西部內陸海道下面,這條海道曾經從北冰洋一直延伸到墨西哥灣。

在這片曾經的海洋中,礦工們常年在熊爪頁巖中挖掘,通常每年會挖出一兩具海洋爬行動物化石,而且幾乎是很完整的骨骼,這是很罕見的。

滄龍

加拿大艾伯塔省德拉姆海勒皇家泰瑞爾古生物博物館的館長唐納德·亨德森在接受《生活科學》雜誌採訪時說:「這隻滄龍化石,從頭部到尾部,我們什麼都有,幾乎完完整整。」

「可惜沒有鰭,不知是不是腐爛掉了,或是被咬掉了。」

這頭猛獸被埋在一種黑色頁巖軟泥巖中,保存得相當完好,它的骨骼幾乎完整無缺——儘管其遺骸與預期的相對位置略有偏差。

亨德森博士說:「當它沉入海底時,可能逐漸就已經腐爛了。它撞擊到海底之後,鰭可能會斷裂,但除此之外,一切都很完好。」

這種動物大約20-23英尺(約6-7米)長。

滄龍

亨德森博士說:「我認為它們必須長得很大才能在那樣的環境中生存。」

事實上,它們是處於頂端的掠食者,可以看到滄龍胃裡的東西保存下來,以及在其他化石上發現的咬痕,都表明這種動物吃魚、烏龜、菊石,甚至其他滄龍。

它們的嘴特別可怕,為了更好地吃掉獵物,它們的牙齒向後彎曲。

漢德森博士說:「一旦它們用主牙咬住獵物,就會開始用力的吞下嘴中的它們,而這些牙齒就會阻止食物掙扎出來。」

「所以,獵物無法逃跑,唯一的下場就是被吞下去。」

相關焦點

  • 礦工挖出巨型「不明物體」,古生物學家:它生活在恐龍時代
    很多史前的動植物的遺骸,經過數百萬年的沉積後,變成了我們日常使用的碳資源(如石油等),當然,也有一些遺骸以化石的形式保存下來。我們在開採地礦時,就經常會挖掘到化石。化石作為大自然的遺產,可以為我們人類了解生命的歷史和地球生態環境變遷的歷史提供了很重要的線索。所以,化石雖然是古生物的遺骸,還是很有價值的。
  • 江西一地發現7000萬年前正孵卵的恐龍化石
    江西一地發現7000萬年前正孵卵的恐龍化石 2021-01-05 10: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我國古生物學家發現距今約7000萬年前的竊蛋龍孵卵化石
    我國古生物學家發現距今約7000萬年前的竊蛋龍孵卵化石 新華網 | 2021-01-04 09:05:20 我國古生物學家通過研究江西贛州出土的一組恐龍化石後發現,這是世界上罕有的同時保存有成體、胚胎和蛋窩的竊蛋龍孵卵化石。該組化石是在距今約7000萬年前的地層中發現。
  • 礦工發現海王龍化石,這種生物曾經是海洋裡的霸主,甚至獵食同類
    近日,加拿大阿爾伯塔省的礦工在其礦區發現了完整的海王龍化石,這種海洋爬行動物生活在7000萬年前,它與恐龍屬於同一時代,曾經是海洋裡的一代「霸主」,比它歷史悠久的上龍類都被它趕盡殺絕,但是海王龍不是恐龍,它甚至是由身材短小的蜥蜴演化而來的。
  • 7000萬年前化石證實早期假說
    記者12日從雲南大學了解到,該校古生物研究院畢順東團隊與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等合作,發現7000萬年前正孵卵的竊蛋龍化石與現代鳥類孵蛋姿態一致,揭示了這種獸腳類恐龍的生殖生物學特徵。著名國際期刊《科學通報》日前發表了這一成果。
  • 7000萬年前化石中疑現「恐龍DNA」,恐龍真的能夠復活嗎?
    而根據《科普中國》一項報告指出,科學家們疑似發現了恐龍的DNA,又引發了大家的熱議。 疑似恐龍DNA來源於哪裡? 首先我們都知道,如今地球是沒有活體的「恐龍」存在,並且大多數都是以化石為主,恐龍在地球上存在的時間非常長,支配全球陸地生態系統超過1.6億年,大約在6500萬年前,地球出現了一次生物滅絕的事件。
  • 贛州發現7000萬年前的竊蛋龍化石
    說到贛州,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是贛南臍橙,其實贛州還有著「中國恐龍之鄉」的稱號,贛州是江西省內出土恐龍化石和恐龍蛋化石最多的地區,而最近我國古生物學家通過研究江西贛州出土的一組恐龍化石後,竟發現了世界上罕有的,距今約7000萬年,同時保存有成體、胚胎和蛋窩的竊蛋龍孵卵化石。
  • 15張罕見的化石照:雙頭恐龍真的存在?圖6是《異形》靈感來源
    雖然活著的恐龍看不到了,但化石還是可以看到的,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一組罕見的化石照,一起感受一下這些曾經地球霸主的風採吧。阿根廷龍阿根廷龍生活在白堊紀晚期。它們的特點是龐大,估計後腿有4.5米,軀幹長7米,全身有30米長,估計重量約為60至100噸。
  • 保存異常完好!加拿大發現57000年前狼崽木乃伊
    據美國廣播公司(ABC)報導,近日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在加拿大育空地區道森市附近融化的凍土中,科研人員發現了一隻5.7萬年前的狼崽木乃伊。這表明在幾萬年前的間冰期,哺乳動物種群就已經存在。2016年,一名金礦礦工發現了這隻年幼母狼的遺骸,它是目前已知的最完整的狼木乃伊,被命名為Zhur。甚至狼口唇上的乳突到皮膚和皮毛,在被發現時都保存得異常完好。雖然大型哺乳動物的木乃伊化石遺骸曾在西伯利亞發現,但在阿拉斯加和育空地區卻不那麼常見。這種狼屬於一個與阿拉斯加和歐亞大陸的野狼都有親緣關係的種群,但與如今生活在育空地區的狼群沒有親緣關係。
  • 迄今最大恐龍腳印化石被發現,寬約1米
    該報告的作者之一、勞倫斯自然歷史博物館和堪薩斯大學生物多樣性研究所的古生物學家大衛·伯恩漢姆(David Burnham)稱:「這些恐龍的身軀真的龐大。」他所在的研究小組給這個恐龍取了一個綽號「大腳」,猜測這種恐龍身長約30米,幾乎與海裡的藍鯨一樣長。研究人員使用3D掃描並詳細測量,對比鰓恐龍腳印化石與其他恐龍腳印化石,確認這是迄今尺寸最大的恐龍腳印化石。
  • 15張罕見的化石照:雙頭恐龍真的存在就在中國?圖6是《異形》靈感來源
    它們的特點是龐大,估計後腿有4.5米,軀幹長7米,全身有30米長,估計重量約為60至100噸。上面的這隻恐龍長度為98英尺,大約是比薩斜塔的高度的一半,重量是普通大象的10到15倍,人類在它面前有多渺小已經不言而喻了。
  • 生活在7000萬年前的「史前巨蛙」魔鬼蛙,真的會吃恐龍嗎?
    由於魔鬼蛙生活在距今7000萬年前,所以我們先看一下這8種恐龍的生存年代01 肋空鳥龍,生存時間跨度:距今7000萬年-6500萬年前02 掠食龍,生存時間跨度:距今7000萬年-6500萬年前03 溝椎龍,生存時間跨度:距今1.7億年-1.56
  • 阿根廷出土7千萬年前大猛龍化石,長10米為同類恐龍之最
    古生物學者在阿根廷南部出土了一具大猛龍(megaraptor)化石,年代可以追溯至7000萬年前,而且是地球上同類肉食性恐龍滅絕前最後一批之一。大猛龍化石據路透社5月19日報導,阿根廷自然博物館古生物學者3月中旬在南部聖克魯斯省出土了這具化石,包括椎骨、肋骨和部分上肢肩帶,部分已經復原。
  • 約1 米寬!迄今為止最大恐龍腳印化石被發現
    據美國媒體報導,古生物學家稱,迄今最大的恐龍腳印化石(寬約1米)來自鰓恐龍。1998年古生物學家曾在懷俄明州發現了距今1.5億年的鰓恐龍化石,鰓恐龍曾經是地球上最大的陸地生物之一。但最新研究證實,這種侏羅紀晚期在北美大陸漫遊的蜥腳類恐龍曾大量存在,活動範圍比此前預測的大很多。
  • 體長30米的恐龍有多大?用公交車做對比一目了然
    這是河源龍,生活在距今約8000~6600萬年前,化石出土於廣州河源市,這也是在我國境內,發現為數不多的一種偷蛋龍科恐龍,推測體長約有1.5米,重約20公斤。這是恐爪龍,生活在約1.1億年前的白堊紀早期,因為化石多數出土於加拿大及美國等地,所以推測它們應該主要分布在北美洲,成年的恐爪龍體長可達3.5~4米。這是達科他盜龍,化石出土於南達科他州,生活在約6600萬年前的晚白堊紀,推算它們在成年後身長約有5米,重約400公斤。
  • 海王龍化石出現,已有7000萬年的歷史,除同類外算是無敵了
    舉個例子,上個月,一位採掘寶石的礦工有了一次驚人的發現並將這個不同尋常的發現報告給了考古學家,本來礦工是在找五顏六色的斑彩石,但是卻發現了遠古時期海怪的化石殘骸,這也就是平常說的無心插柳柳成蔭了呀。考古學家一收到這份報告,興奮不已,立即動身前往發現化石殘骸的藏身地。
  • 曝光恐龍時代的遠古巨人之謎,頭大如牛的巨人化石,身長2.6米
    之所以稱它們是遠古巨人,是因為這些骨架的身長都在2.8米以上,而一位普通的當地男子身高平均在1.49米左右。以現在發現的暴龍化石為例,暴龍約3層樓高,在所有的石雕裡,恐龍雖然還是比人大,但是比例並不懸殊,就好像是現代人與牛的比例這就說明恐龍時代就存在著遠古巨人。遺留的巨人化石,腳印,骨架
  • 「恐龍之鄉」江西贛州發現7000萬年前竊蛋龍孵卵化石
    【解說】近日,中國古生物學家在研究江西贛州出土的一組竊蛋龍孵卵化石後發現,這是距今約7000萬年的化石,化石同時保存有成體、胚胎和蛋窩等,在世界上罕見。  【解說】專家介紹,從這塊化石可以看到,竊蛋龍伏在蛋巢上的孵卵姿勢與現代鳥類並無兩樣,這為認識竊蛋龍孵卵行為和孵化方式提供了最新證據,具有非常大的科學價值。
  • 1萬年前雕齒獸堪稱「鐵甲武士」,巨大硬殼保存完好度98%
    部分雕齒獸在大約一萬年前的最後一個冰河時代末期滅絕。根據科學考證,目前已發現的最大雕齒獸身長3.3米,重量近兩噸。這個新發現的犰狳硬殼保持了98%的完整度,是一個「保存非常完好的標本」。這是該地區第二次發現雕齒獸的遺蹟,2015年也發現了一個相似的硬殼。這一最新發現距離上一次發現已有四年之久。
  • 盤點八大珍貴化石:可吞食恐龍的史前巨蟒(圖)
    原標題:盤點八大珍貴化石:可吞食恐龍的史前巨蟒(圖)   被壓扁的侏羅紀蜘蛛化石 這是保存最完好的蜘蛛化石。它來自中國,年代可追溯至1.65億年前的侏羅紀中期。這種蜘蛛學名為Eoplectreurys gertsc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