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準噶爾盆地1.6億年前曾是重要動物棲息地

2020-11-27 網易新聞

   新華網烏魯木齊4月30日電(馬揚、陳敏)來自中國和德國的科學家通過對近期在準噶爾盆地發現的大量古生物化石研究後認為,準噶爾盆地1.6億年前曾有過水草豐美、氣候溼潤的時期,這裡曾是動物的重要棲息地之一。

    30日於烏魯木齊結束的「中德合作新疆古生物、地質演化及環境變遷學術研討會」上,德國柏林自由大學著名古生物學家馬丁博士等公布了中德合作的最新研究成果。2000年至2002年,中德科學家在中國準噶爾盆地西南發現了大量淡水鯊、龜、鱷、恐龍和柱齒獸等兩棲類、爬行類及早期哺乳動物等化石。通過近三年的研究,他們發現,這些動物生活在距今約1.6億到1.7億年前的中-晚侏羅世時期。與世界其它地區同期的古脊椎動物不同,這些新發現的古脊椎動物屬於新類群。比如龜類的殼體是非常特殊的三角形,鯊魚是生活在河湖中的淡水鯊,而鱷、肉食恐龍和翼龍等也完全是不同於世界其它地方的新屬種。

    馬丁說:「準噶爾盆地當時曾是個很大的淡水湖。這裡氣候溼潤,有大量的森林和湖泊。水裡生活著許多淡水鯊、魚類和兩棲類動物。陸地上則生活著大量的食肉恐龍、食草恐龍以及早期哺乳動物等。」他說:「或許,這裡當時曾與世隔絕,與亞洲的聯繫可能被高大的山脈隔斷,與歐洲的聯繫則可能被海洋隔開。」

    在大量脊椎化石中,柱齒獸化石獨具特色,它們與當時歐洲的柱齒獸似乎存在一定程度的親緣關係,但又有所區別。專家們推斷,當時的準噶爾盆地也許在某個時期通過陸地與歐洲有某種聯繫或者交流。或許當時歐亞大陸之間有些島嶼相距較近,一些動物則通過這些島嶼與歐美的動物有了往來。

    除了動物化石以外,這裡還發現了大量伴生的矽化木,這些樹木組成了今天壯觀的「化石森林」。這些植物為恐龍等脊椎動物提供了豐富的食物來源。著名古生物專家、吉林大學孫革教授說:「這些豐富的動、植物化石為研究準噶爾盆地的生命演化提供了重要證據。同時也為尋找石油、煤等沉積礦產以及地層對比提供了寶貴的線索。」

    據了解,中德合作新疆地質古生物科研隊成立於1998年,他們的研究得到了中國科學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德科學中心、德國科學基金會以及德國馬普學會的大力支持。科研隊的成員包括來自吉林大學、中科院有關研究所、德國圖賓根大學和柏林自由大學等研究機構的專家。通過兩國科學家近7年的努力,目前已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此次中德學術研討會於4月25日在烏魯木齊召開,30日結束。會議結束後,代表們還將赴陝北進行為期4天的野外地質考察。(完)

相關焦點

  • 準噶爾盆地南緣油氣發現簡要歷程
    月6日,新疆油田公司部署在準噶爾盆地南緣四棵樹凹陷中的高探1井(圖1、圖2、圖3),從白堊系清水河組地層中噴出高產油氣流,日產原油1213立方米、天然氣32.17萬立方米,創下準噶爾盆地單井日產最高紀錄。
  • 龍脊谷 準噶爾盆地飛出的「怪龍」
    從地理區劃來說,龍脊谷位於準噶爾盆地西北邊緣。在準噶爾盆地裡,分布著許多以烏爾禾魔鬼城、奇臺魔鬼城、吉木薩爾五彩灣等為代表的廣義上的雅丹地貌群。專家認為,龍脊谷不屬於雅丹地貌,它的出現,讓人們對西北乾旱區地貌有了一種新的認識和體驗。
  • 準噶爾盆地飛來「啞巴鳥」,幾乎不會叫,常用眼睛與同伴交流
    波斑鴇出現在新疆準噶爾盆地,尤其興奮活躍,雄鳥的飾羽很長,求偶時羽毛向上翻起,蓋住腦袋。因為它們幾乎不會叫,常常用眼睛交流,所以被稱為「啞巴鳥」。1997年,5隻波斑鴇3月初從阿聯起飛,越過阿拉伯灣,經塔裡木盆地進入我國,或經準噶爾盆地飛抵甘肅。並在這裡繁殖後代,住到秋季9月。1998年,7隻波斑鴇9月中旬從準噶爾盆地陸續起飛,分別到達巴基斯坦南部與阿拉伯灣,並在那裡度過漫長的冬季。
  • 塔裡木盆地、準噶爾盆地、四川盆地,哪個盆地最大?
    肯定算了 ,只要是高地包圍著的低地都算得上是盆地 。裡木盆地 的海拔高度 在800米 至1300米兩者之間 ,看起來不低,但要了解 ,天山海拔均值 約4000 米,崑崙山海拔高度均值5500米至6000 米,阿爾金山平均海拔也在3000米至4000 米之間 。在我國 第二大盆地也在新疆 ,便是地處於新疆北部的準噶爾盆地 。
  • 2億年前 四川盆地發生了什麼?
    受訪者供圖約2億年前,地球發生了一次十分重要的演化事件。原本相連的歐洲-北美-南美-非洲聯合古陸解體,中間出現大西洋開裂。滔滔海水之中,冒出綿延上百公裡的火山群,它們夜以繼日地噴發,濃煙和火山灰遮天蔽日,地質歷史上三疊紀末的生物大滅絕事件就此拉開序幕……2億年前的四川宣漢,大量蕨類植物孢子和裸子植物花粉被風吹散,飄落河流中,被水流聚在一起,再被沙土「封禁」。
  • 2億年前 四川盆地發生了什麼?
    受訪者供圖       約2億年前,地球發生了一次十分重要的演化事件。原本相連的歐洲-北美-南美-非洲聯合古陸解體,中間出現大西洋開裂。□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寇敏芳2億年前的四川盆地就是草木繁盛的「天府之國」  當時的四川盆地,氣候溼潤、草木茂盛,高大的裸子植物和低矮的蕨類植物在此繁衍出龐大的家族——「正是因為當時四川盆地陸地植物的多樣性,我們才能在這裡找到大量化石」  在距今2.5億年至2.01億年,地球處於三疊紀時期,這是中生代的第一個紀。
  • 新疆準噶爾盆地西緣發現真葉植物化石
    中國園林網7月19日消息:在3.6億年前,新疆準噶爾盆地西緣地區曾經生長著一種個頭超級矮小的植被,最粗的枝葉不足兩毫米,模樣和今天的植被差別極大,有點像科幻小說中描述的植物「怪物」。
  • 中科院團隊在新疆準噶爾盆地發現世界最大的亞洲足跡
    原標題:中科院團隊在新疆準噶爾盆地發現世界最大的亞洲足跡中新網北京6月4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汪筱林團隊在新疆準噶爾盆地新發現的獸腳類恐龍足跡取得最新研究進展:新發現的大型、中型兩類恐龍足跡均被歸入亞洲足跡屬
  • 準噶爾盆地第一深井呼探1井順利完井
    10月26日,準噶爾盆地風險探井呼探1井經過六個小時連續施工作業,順利完成了新疆油田首口精細控壓固井。  呼探1井是新疆油田第一口採用五開非常用井身結構完成井,完鑽井深7601米,創造了準噶爾盆地井深最深、取心最深、四開隨鑽擴眼井段最長等十餘項紀錄。
  • 準噶爾盆地加快油氣產能建設 保障能源供應
    新華社烏魯木齊8月17日電(記者顧煜、杜剛)今年以來,位於新疆準噶爾盆地的中國石油新疆油田公司加快油氣產能建設,截至目前,累計完鑽產能井578口,投產新井342口,加快儲量向產量轉化。
  • 準噶爾盆地200多種短命植物明顯降低沙塵暴危害
    新華網烏魯木齊5月26日電 (杜宗陽)專家們發現,生長在準噶爾盆地的200多種「短命」植物能明顯降低當地沙塵暴發生的頻率和強度。  多年來一種很奇怪的現象引起了生態專家的注意:同樣是荒漠地帶,可新疆準噶爾盆地無論沙塵暴發生的頻率還是強度,都要比我國其它沙塵暴源區小得多。經過專家們的研究發現,準噶爾盆地沙塵暴危害降低的一個主要原因是短命植物生活在那裡。
  • 微米級花粉化石告訴你 2億年前四川盆地發生了什麼
    來源:科技日報微米級花粉化石告訴你 2億年前四川盆地發生了什麼約2億年前,地球發生了一次十分重要的演化事件。原本相連的歐洲-北美-南美-非洲聯合古陸解體,中間出現大西洋開裂。滔滔海水之中,冒出綿延上百公裡的火山群,它們夜以繼日地噴發,濃煙和火山灰遮天蔽日,地質歷史上三疊紀末的生物大滅絕事件就此拉開序幕。
  • 新疆:準噶爾盆地康探1井獲高產油流
    新華社11月12日消息,日前,位於新疆準噶爾盆地東部的風險探井——康探1井三層油層喜獲高產油氣流,其中產能最高一油層日產油158立方米,日產氣1.12萬立方米。據負責該探井的中國石油新疆油田公司介紹,康探1井經試油後,分別在烏爾禾組二段日產油133.4立方米,日產氣6000立方米;烏爾禾組一段日產油158立方米,日產氣1.12萬立方米;二疊系蘆草溝日產油24.1立方米,日產氣1.44萬立方米,標誌著準噶爾盆地東部地區油氣勘探取得歷史性突破。準噶爾盆地東部油氣勘探始於20世紀80年代,經過十年探索發現了準東油區。
  • 準噶爾盆地發現千億立方米大氣藏
    16日,中國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在準噶爾盆地南緣中段、呼圖壁縣境內的風險探井呼探1井獲得重大突破
  • 微米級花粉化石告訴你2億年前四川盆地發生了什麼
    來源:科技日報約2億年前,地球發生了一次十分重要的演化事件。原本相連的歐洲-北美-南美-非洲聯合古陸解體,中間出現大西洋開裂。滔滔海水之中,冒出綿延上百公裡的火山群,它們夜以繼日地噴發,濃煙和火山灰遮天蔽日,地質歷史上三疊紀末的生物大滅絕事件就此拉開序幕。 過去,科學界對三疊紀末生物大滅絕造成的海洋生物重創已形成了共識。
  • 微米級花粉化石告訴你2億年前四川盆地發生了啥
    約2億年前,地球發生了一次十分重要的演化事件。原本相連的歐洲-北美-南美-非洲聯合古陸解體,中間出現大西洋開裂。滔滔海水之中,冒出綿延上百公裡的火山群,它們夜以繼日地噴發,濃煙和火山灰遮天蔽日,地質歷史上三疊紀末的生物大滅絕事件就此拉開序幕。過去,科學界對三疊紀末生物大滅絕造成的海洋生物重創已形成了共識。但是,對於廣袤陸地生態的變化卻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 新疆準噶爾盆地東南緣生態治理出現轉機
    新疆準噶爾盆地東南緣生態治理出現轉機 More desert reclaimed at Junggar Basin more>>   中新社新疆奇臺9月17日電(記者 陶拴科)新疆奇臺縣經過10年時間的努力,在準噶爾盆地東南緣建起了一條橫貫東西長
  • 準噶爾盆地千億立方米大氣田新建長輸管道保障能源安全
    新華社烏魯木齊6月21日電(記者杜剛)作為新疆準噶爾盆地首個千億立方米大氣田,克拉美麗氣田20日開工建設乙烷長輸管道工程。這條長達377.31公裡的管道,建成後將成為我國最長的乙烷長輸管道,進一步保障能源安全。
  • 新疆準噶爾盆地最深井
    新疆準噶爾盆地最深井呼探1井誕生中國石油西部鑽探公司,安全平穩鑽至7601米完鑽,成為迄今為止新疆準噶爾盆地最深井。 周建玲 攝金秋九月,秋高氣爽。在國慶、中秋「雙節」來臨之際,由中國石油西部鑽探公司準東鑽井公司承鑽的中國石油集團公司重點風險探井呼探1井,安全平穩鑽至7601米完鑽,打破12年前承鑽的莫深1井7500米井深紀錄,成為迄今為止新疆準噶爾盆地最深井。呼探1井,位於新疆呼圖壁縣境內,設計井深7280米,是中國石油集團公司重點風險探井,後因勘探需要,加深至7750米。
  • 1.6億年前「五彩冠龍」(圖)
    有獎評新聞 「五彩冠龍」  身長:3米  歷史:1.6億年前  科學家推斷:可能是暴龍祖先  科學家8日在華盛頓宣布,研究人員發現約1.6億年前的兩具恐龍化石。  最古老暴龍化石  化石出土地點在中國新疆五彩灣。按其特徵與出土地點,科學家將其命名為「五彩冠龍」。恐龍化石頭部「戴冠」,應屬暴龍科中的冠龍。這是迄今發現的最古老暴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