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隻發光的水母

2020-08-25 風的線條

水母是一種古老的生物,大多數水母具有漂亮的外形和優雅的泳姿,極具觀賞性,然而真正吸引人的還是水母那誘人的螢光。水母為什麼會發光,因為研究水母發光原理的日本學者下村修和美國學者馬丁·查爾菲、錢永健為什麼會獲得諾貝爾化學獎,這裡面有多少因緣際會,又有多少唏噓感嘆!

20世紀後期,以綠色螢光蛋白(GFP)為代表的一系列生物螢光標記蛋白的發現與應用,為生物學的大發展提供了一種全新的工具。自此之後,科學家們能夠很方便地觀察到活細胞的細微結構和生理過程,之前難以觀察及研究的例如胚胎的發育過程、癌細胞的擴散方式等,如今變得輕而易舉。

對於有些研究來說,螢光蛋白的作用可以形容為「起死回生」,原來有些方法,需要把生物變成死物才能研究一些現象和過程,而螢光蛋白為主要支柱之一的現代成像技術,使科學家在活的細胞中觀察和研究這些過程,使一部分「死物學」變成「生物學」。

綠色螢光蛋白(GFP)的發現和應用是生命科學革命性的裡程碑,因為以GFP和其他螢光蛋白為基礎的現代分子成像技術,成為了生物醫藥科研中不可缺少的工具,被譽為二十一世紀的顯微鏡,徹底改變了人類對疾病的認知過程。

正因為GFP家族如此巨大地改變了生命科學的研究進程,瑞典皇家科學院將2008年的諾貝爾化學獎授予對GFP的發現、表達和開發做出了傑出貢獻的三位科學家:下村修(Osamu Shimomura,1928-)、馬丁·查爾菲(Martin Chalfie,1947-)和錢永健(Roger Yonchien Tsien,1952-2016)。日本科學家下村修當時任職於美國Woods Hole海洋生物學實驗室(MBL)、美國科學家馬丁·查爾菲任職於哥倫比亞大學、美籍華裔科學家錢永健任職於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下村修首次從Aequorea victoria中分離出GFP。他發現該蛋白在紫外線下會發出明亮的綠光。 馬丁·查爾菲證明了GFP作為多種生物學現象的發光遺傳標記的價值。在最初的一項實驗中,他用GFP使秀麗隱杆線蟲的6個單獨細胞有了顏色。錢永健的主要貢獻在於讓人們理解了GFP發出螢光的機制。同時,他拓展出綠色之外的可用於標記的其他顏色,從而使科學家能夠對各種蛋白和細胞施以不同的色彩。這一切,令在同一時間跟蹤多個不同的生物學過程成為現實。 實際上,從綠色螢光蛋白的發現到螢光蛋白標記法的發明應用,過程相當複雜。可以說,如果沒有眾多科學家接力,GFP的火把就不會成功穿越間隔在發現與發明之間漫長的「黑暗」,螢光蛋白標記法就不可能獲得普及。

2008年的諾貝爾化學獎也可以說是遺憾最大的一次諾獎。獎項授予了從水母中提取螢光蛋白的發現和應用有突出貢獻的三位科學家,而從水母中提取蛋白質螢光劑的第一人道格拉斯·普拉舍博士(DouglasPrasher)卻與諾獎失之交臂。

從1980年代初,在將近三年的時間裡,普拉舍從約7萬隻水母中希望提純GFP基因,他經歷了無數次的嘗試和失敗之後終於提取了完整的GFP基因。但他卻是不幸運的,實驗耗盡了所有的研究經費,爭取長期教職的面試沒有通過,他的研究也沒人看好,後續的研究經費沒有著落。最終普拉舍選擇了放棄,但是仍然無私地把自己研究GFP基因的成果,郵寄給了兩位對他的研究保持關注的研究者——哥倫比亞大學的生物學家馬丁·查爾菲和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錢永健教授。十七年後,兩位教授基於他的發現培養出了蛋白質螢光劑的各種應用場景——比如去觀察癌症細胞中蛋白質的變化,或者小白鼠在走出迷宮時的大腦神經變化——並因此獲得諾貝爾化學獎。而普拉舍卻淪落到在美國鄉下的一個汽車4S店開接送班車的地步,掙著最低工資。有人可能會說,普拉舍放棄早了,也可能會說,他對GFP基因的分享太無私了。但是不能否認,他提純的基因,是馬丁和錢永健教授研究的基礎,而諾獎並沒能記下普拉舍的貢獻。

2008 年 12 月,道格拉斯·普拉舍跟汽車店請了一周的假,去參加在斯德哥爾摩舉辦的諾貝爾頒獎典禮。這是他和妻子吉娜多年來第一次度假。頒獎禮當天,他穿上了一套租來的、所有男性參會者都要穿的燕尾服,還有一雙從亨茨維爾商店借的皮鞋。如果沒有馬丁·查爾菲和錢永健的資助,普拉舍的諾貝爾之行不可能實現。這兩位不僅邀請了普拉舍和其妻子,還為他們的機票和酒店買了單。

如果命運有那麼一點點不同,普拉舍可能就不會作為客人來參加典禮,而是作為一名獲獎者了。20多年前,在馬賽諸塞州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不是別人正是普拉舍克隆了GFP基因。那是他還是一名分子生物學家。這一重大進展,是使得GFP得以在水母之外的生物體中表達、並且作為示蹤劑的第一步。普拉舍曾設計過一個實驗,觀察GFP基因是否能使轉基因細菌發光,但因為經費等原因沒能將此實驗實施。1992年,當他準備離開伍茲霍爾,尋找一份新工作的時候,他把基因給了當時的同事查爾菲和錢永健。他們繼續了他的研究,並使GFP及其異構體成為了強大的研究工具——一項價值數百萬美元的產業由此建立起來。

如果GFP從一個不起眼的蛋白質轉變為生物學的北極星是科學史上一個典型的成功故事,那麼普拉舍從伍茲霍爾到豐田汽車店的人生旅程就是一個令人遺憾的失敗。他的消失讓我們得以一窺現代科學研究中,究竟什麼才能讓我們蓬勃發展——導師、人際關係和獲得經費的能力,有時與天賦和智力同等重要。這其中少不了運氣。

在科學領域探索,就和行走在人生的道路上一樣,微小的潛在變量可以導致截然不同的結果。DNA序列中的一個錯位鹼基就可以決定一個人是健康還是患病。指向成功或失敗的道路,很多時候僅有毫髮之差。


相關焦點

  • 快來看,這隻水母發光了!
    水母在幾百萬年前就已經生活在地球上了,甚至比恐龍還早。海洋中已經發現的水母超過200種。點開下面視頻,看看這些美麗的水母。
  • 水母百科|維多利亞多管發光水母介紹及如何飼養?
    維多利亞多管發光水母特點介紹螢光點點,如星墜塵,有些水母從它一出生就註定不凡。今天給大家聊聊維多利亞多管發光水母,它們不僅自己會發光,還「拿過「諾貝爾獎,是真正意義上自帶光環的水母。維多利亞多管發光水母又名水晶水母、水晶果凍水母,主要分布在太平洋西岸,由白令海至南加利福尼亞州。底棲的水螅體會於春末長出水母體,水母體會飄浮及遊到東太平洋近岸及離岸地區。其身體差不多是完全透明及沒有顏色的。
  • 日本現會發光的「彩虹水母」
    據日媒報導,近日,在日本大阪的水族館內,展出了20隻散發出彩虹般美妙光彩的「瓜水母」,如深海精靈般夢幻晶瑩。  據了解,「瓜水母」多棲息於海水中,能發光,以浮遊生物為食。但同大多數水母不同,瓜水母身上並沒有刺細胞。  此次展出的這些水母系工作人員從大阪灣捕撈而來。它們身體上的特殊纖毛經燈光及日光照射後,呈現出一種類似彩虹般的獨特視覺效果。  這些海中的精靈悠然在水槽中來回遊弋,身上放射狀的條紋在燈光下散發出七彩光芒。這一美妙夢幻的場景引來遊人紛紛拍照留念。
  • 日本現會發光的彩虹水母 如精靈般夢幻晶瑩
    會發光的彩虹水母  會發光的「彩虹水母」:晶瑩夢幻似精靈。近日,在日本大阪的水族館內,展出了20隻散發出彩虹般美妙光彩的「瓜水母」,如深海精靈般夢幻晶瑩。此次展出的這些水母系工作人員從大阪灣捕撈而來。它們身體上的特殊纖毛經燈光及日光照射後,呈現出一種類似彩虹般的獨特視覺效果。  日媒稱,由於這種水母的採集時間多集中在2月至5月,人工長期繁殖及飼養都有一定困難,故此次展覽較為難得。  據了解,「瓜水母」多棲息於海水中,能發光,以浮遊生物為食。但同大多數水母不同,瓜水母身上並沒有刺細胞。
  • 水母有毒?在這裡可以與2萬隻水母同遊,近距離看水母發光
    一般來說,大家都知道水母是有毒的,身上帶有毒液,可作為武器攻擊「敵人」然而,在太平洋的島國裡,有這樣一個地方,這裡的水母不僅五毒,而且眾多水母一起分光的場面還是非常壯觀的這裡就是帛琉,太平洋上的島國,單獨這個景點的費用每人就需要幾千元,但絕對物有所值這裡的海域裡因為沒有水母的天敵
  • 日本發現會發光的彩虹水母:超漂亮
    近日,在日本大阪的水族館內,展出了20隻散發出彩虹般美妙光彩的「瓜水母」,如深海精靈般夢幻晶瑩。此次展出的這些水母系工作人員從大阪灣捕撈而來。它們身體上的特殊纖毛經燈光及日光照射後,呈現出一種類似彩虹般的獨特視覺效果。
  • 科學網—水母產生未知發光蛋白
    研究人員捕捉到的水母 當時,這些科學家在澳大利亞大堡礁南端珊瑚礁周圍潛水,其中一人在水中發現了一隻長相奇特的水母。研究人員用網捕獲了它,並帶回船上。他們注意到這種生物半透明的身體上布滿了發光的藍色線條。 這個研究小組並不是在尋找水母,但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光學探測器開發人員Shaner還是收集了這種動物。他說:「我們心血來潮地說,『嗯,有點藍,我們把它帶回家吧。』」
  • 除螢火蟲和發光水母,人體也會發光?
    無論是在陸地上還是在海洋中,都存在一類特殊的生物,這類生物能夠在黑暗的環境下發光,人類熟知的生物就有螢火蟲、發光水母等等。經過昆蟲學家的研究發現,螢火蟲之所以能夠在黑夜中發出螢光,是因為它們的身體將食物中的某種元素轉化為了能發光的化學物質,水母也有類似的發光原理。
  • 結合發光水母基因 科學家培育出夜光綿羊
    【科技訊】5月15日消息,據媒體報導,人類不能夜視,因此不斷的研發能夠發光的物品,以便能夠在黑暗中看到東西。  據報導,科學家通過結合一種來自發光水母的基因,這些發光的綿羊共9隻,經過科學家的精心照顧,夜光綿羊安全誕生,正常的生長成長,發育一切正常。  據悉,夜光這一特性使得勤勉牧羊人們在夜間更容易在山間找到它們,當然最開心的還是孩子們,因為入睡前的數羊遊戲變得更加妙趣橫生。
  • 水母無腦?卻有許多超強能力!
    但如果泡在海裡的人聽到有人喊「水母!」,他們就會像狐獴一樣提高警覺,因為水母可會把他們螫得哀哀叫。這些箱型水母生活在南非桌山外的海域,它們的毒液可是世上數一數二地毒。水母通常既美麗又危險,是矛盾的溼滑生物。在夏季結束前,我們來看看柔軟的水母有什麼超能力吧!
  • 是什麼讓夜光水母發光?解決這個問題的人,後來得了諾貝爾化學獎
    是什麼讓水母發光?對於科學家來說,這個簡單的問題的答案造就了一個強大的新工具,它徹底改變了醫學,並讓三個人贏得了諾貝爾化學獎。其中一個是我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的侄子錢永健。在1960年,日本科學家下村修還是一位年輕的研究人員,他有一個簡單的問題:是什麼讓一種學名為Aequorea victoria的水晶果凍水母在激動時發出亮綠色的光?他試圖從水母中分離出一種發光的螢光素酶,但只起了部分作用。在實驗室裡做了各種調整後,他只能讓從水母中分離出的樣本發出微弱的光,所以他把樣本倒進水槽裡清洗一天。
  • 美國上空出現「紅色水母」,漂浮會發光,難道是外星人降臨了?
    美國上空神秘發光,形似「紅色的水母」,難道是外星人降臨了?人們對於外星人的研究越來越多,外星人的存在也引起了人們對於外星生物的好奇。在美國的一個洲上,一個紅色的物體從天空中飄過,散發著紅色的光,還有橙色香蕉,像一顆太陽一樣,但是從美國上空神秘發光,形似「紅色的水母」,難道是外星人降臨了?它發出的光芒的角度來看,更像是一顆水母。有很多的目擊證人拍下了照片。從照片上看起來的話,它更像是一顆水母。
  • 【日本人與諾貝爾獎】下村侑:查明水母發光物質,讓蛋白質動作可見
    高中時遭遇核爆海中漂浮的水母根據種類的不同具有不同的發光功能,到水族館就能看到水母在黑暗環境中發光的樣子。水母是如何發光的呢?下村侑查清了這種機制,為生命科學和醫學研究現場留下了革命性的成果,並因此而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
  • 會發光的「彩虹水母」:晶瑩夢幻似精靈(組圖)
    原標題:會發光的「彩虹水母」:晶瑩夢幻似精靈(組圖) >   日媒稱,由於這種水母的採集時間多集中在2月至5月,人工長期繁殖及飼養都有一定困難,故此次展覽較為難得。
  • 烏拉圭科學家利用發光水母基因培育出夜光綿羊
    據報導,科學家通過結合一種來自發光水母的基因,9隻夜光綿羊於2012年10月誕生,並且截至目前,這些夜光綿羊都生長正常。據悉,夜光這一特性使得勤勉牧羊人們在夜間更容易在山間找到它們,也讓孩子們入睡前的數羊遊戲變得更加妙趣橫生。目前,烏拉圭動物繁育研究所已與巴斯達學院協力完成對這種奇妙動物的培育實驗。
  • 綠色螢光蛋白負責水母的生物發光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綠色螢光蛋白負責水母的生物發光&nbsp&nbsp&nbsp&nbsp庫瑪爾團隊使用水母體內的綠色螢光蛋白(主要負責生物發光)進行了實驗,嘗試讓綠色螢光蛋白桶狀結構內的螢光分子生成的光子發生糾纏。通過一系列此類實驗,他們成功展示了光子對之間的偏振(偏振是光波的振動方向,光波能垂直、水平或者以任意角度發生偏振)糾纏,這意味著,光波的振動方向彼此關聯。
  • 海洋「透明人」—水母
    水母的觸手上長著無數刺細胞,這些刺細胞能釋放出有毒的液體,一下子將猖物麻醉。如果在海洋裡見到水母,幹萬不要動手觸摸,否則會被傷。水母雖然是低等的腔腸動物,卻是三代同堂,令人羨慕。水母生出小水母后,小水母雖能獨立生存,但親子之間似乎感情深厚,不忍分離,因此小水母都依附在大水母的身體上。
  • 這種水母像深海煙花,本身並不會發光,靠反射光線形成像燃燒煙花
    在海洋世界中,水母是一種非常美麗又致命的海洋浮遊生物,已知水母種類大約有250多種,不同種類的水母,其形狀也差別很大,這次來認識一種像深海中燃燒煙花的水母——煙花水母。水母的種類繁多,其中有些獨特品種,也沒有被人類掌握,而煙花水母也是一種神秘水母,因為發現煙花水母的次數非常少,有數據記錄到這種水母被發現次數僅10多次,不超過二十次,煙花水母的很多行為習慣都沒被掌握。
  • 水母百科|夜光遊水母介紹及如何飼養?
    主要分布在大西洋和地中海種屬:刺細胞動物門>>缽水母綱>>旗口水母目>>遊水母科>>遊水母屬02影片中有那發著幽藍螢光的海水可以說是片中最為夢幻的鏡頭之一了。如果仔細觀察可以看到,木筏周邊發著螢光的生物很多竟然是水母。
  • 新型電子皮膚:靈感來自警報水母,在受傷時會發光!
    導讀最近,中國華中科技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由警報水母啟發的電子皮膚,如果給它施加的壓力足以引發傷害,它就會發光。創新最近,中國華中科技大學的研究人員,在發表於美國化學會(ACS)《應用材料與界面》(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雜誌的論文中稱,他們開發出一種由警報水母啟發的電子皮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