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忽局編外工作室原創
今年12月,是俄聯邦對外情報局成立100周年紀念月。為此,該局局長謝爾蓋·納雷什金,破天荒地接受了俄媒《歷史學家》雜誌的專訪。在接受採訪時,納雷什金表示,俄羅斯歷史上各個行業和職業的優秀代表,都參加了獲取所需情報信息的任務,他們搜集了許多重要的政治和軍事戰略情報,甚至改寫了俄羅斯的歷史。
在這個過程中,也湧現出了多位著名的情報人員,他特別列舉出了包括俄羅斯帝國歷史學會的首任主席彼得維亞澤姆斯基公爵,化學家德米特裡門捷列夫,地理學家和探險家尼古拉普熱瓦利斯基,當然還有作家兼外交官亞歷山大格裡博耶多夫,這些聞名世界的大人物,其實均為俄羅斯間諜。
而這裡面最為著名、也是中國人耳熟能詳的,就是德米特裡·伊萬諾維奇·門捷列夫,他是俄國偉大的化學家,著名的元素周期表就是其傑作,為此還差一點獲得諾貝爾化學獎。鮮為人知的是,他竟然還是俄羅斯間諜之一,還是19世紀俄國最優秀情報人員之一(謝爾蓋·納雷什金評價)。
他之所以能有如此之高的評價,是因為他曾經為俄羅斯獲得了重要情報,用以安全生產硝化棉無煙火藥。這種硝化棉無煙火藥,由法國人最早發明,並且以射程遠、精度高而得到極大的歡迎。法國人奇貨可居,為壟斷市場,不與任何國家分享相關生產工藝。
那個時候的俄羅斯,使用的火藥與無煙火藥完全無法相提並論。因此,俄國情報部門決定啟用一枚"冷子"——門捷列夫。1890年,懷揣著俄羅斯帝國軍事部的秘密指令,他來到法國開展一次"學術旅行"。所謂"科學無國界",他充分利用與法國當地化學家之間的友好關係,和自己深厚的學術功底,準確捕捉到了研製無煙火藥所需要的關鍵信息。之後,俄羅斯成功研發了自己的無煙火藥。
作為一個情報大國,俄羅斯(包括蘇聯)十分重視情報搜集工作,擁有多個聞名世界的大名鼎鼎的情報機構,如:前蘇聯時期的國家安全委員會,即大名鼎鼎的克格勃;以及不太那麼有名但同等地位的"格烏魯",也就是蘇聯武裝力量總參謀部情報總局。尤其是克格勃,多次被評定為世界四大著名情報機構之一(另外3個分別為美國中情局、英國軍情5處和以色列摩薩德)。克格勃巔峰時期擁有超過40萬名情報人員,是世界上規模最為龐大的情報機構,不僅讓對手聞之色變,也因深度介入國內民眾生活,而讓國民聞之色變。
現在的俄聯邦對外情報局(SVR),也是從原克格勃第一總局轉化而來,1991年蘇聯解體後改名。主要負責在俄境外從事情報搜集活動。有報導稱對外情報局擁有1.3萬名員工,其中許多人以外交官、記者等身份作為掩護。
俄羅斯現任總統普京曾於1985-1990年期間,以該局特工身份派駐民主德國。此外,甚至是著名國際奧委會前主席薩馬蘭奇先生等,也曾經與該局合作,從這個角度看,俄情報機構確實神通廣大。
對外情報局特別熱衷於招募在國外的俄羅斯人。他們物色好人選後,就會勸說他們加入SVR。
自然門捷列夫這樣的著名學者,也極為容易進入俄情報部門的視線,最終成為俄著名"情報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