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WO 2020年 ASIWEEK 天文攝影作品展35期—Neowise(新智彗星)

2020-12-05 ZWOASI天文攝影人

小編:如果生活沒有了樂趣,那將是一場「悲劇」,或許我需要向著自己所一直嚮往的浩瀚宇宙前進。

探索浩瀚宇宙,是全人類不斷追求的偉大夢想,為提升天文愛好者、攝影愛好者天文觀測和天文攝影水平,激發公眾的想像力、創造力,更好地感受星空之美、宇宙之美、科學之美,由WWW.ZWOASI.COM舉辦的2020 ASIWEEK天文攝影大賽火熱進行中,誠邀全球天文愛好者、攝影愛好者參賽。

2020年35期獲獎作品是由攝影師Daniel Zoliro使用ZWO ASI533MC Pro天文相機拍攝的一張新智彗星。

- 35期 冠軍作品 -

拍攝者:Daniel Zoliro

目標:新智彗星

拍攝器材:

ASI533MC Pro + 星特朗 C9.25 + 信達 EQ6-R Pro赤道儀 + ASIAIR PRO

拍攝參數:

增益: 150,bin1

21張x20秒

暗場20張

ASIWEEK 35期——推薦相機

ASI533MC Pro

價格:5980.00

- 同期佳作鑑賞 -

拍攝者:Eduardo Schaberger Poupeau

目標:太陽

拍攝器材:

ASI183MM + 米德 90mm SolarMax II Coronado

拍攝參數:

拍攝2段視頻,每段700幀,合起來疊加20%

拍攝者:Ben Marks

目標:SH2-308

拍攝器材:

ASI1600MM Pro + 信達 8" f/4 + 信達 EQ6-R 赤道儀

拍攝參數:

增益200,製冷-10℃

5nm Hα濾鏡:61張x180秒

3nm OIII濾鏡:61張x180秒

拍攝者:Stan Noble

目標:鳶尾花星雲

拍攝器材:

ASI294MC Pro + 星特朗8" EdgeHD + 0.7x減焦鏡

拍攝參數:

總計3小時曝光

相關焦點

  • ZWO 2020年 ASIWEEK 天文攝影作品展33期—木星
    探索浩瀚宇宙,是全人類不斷追求的偉大夢想,為提升天文愛好者、攝影愛好者天文觀測和天文攝影水平,激發公眾的想像力、創造力,更好地感受星空之美、宇宙之美、科學之美,由ZWO舉辦的2020 ASIWEEK天文攝影大賽火熱進行中,誠邀全球天文愛好者、攝影愛好者參賽。
  • 肉眼可見的罕見明亮彗星,NEOWISE來臨
    以下這些是我們所了解到的,天體攝影師克裡斯·舒爾在2020年7月5日黎明前在亞利桑那州佩森捕捉到了彗星(圖片來源:克裡斯·舒爾/克裡斯·舒爾天體攝影) 今年早些時候,近地天體空間站發現了它最新的彗星,一個遙遠而不顯眼的天體。
  • 2020天文攝影師大賽獲獎作品揭曉
    北京天文館主辦的2020天文攝影師大賽於2020年11月11日落下帷幕,今年大賽的各大獎項逐一揭曉,大賽共設置五個組別,主題分別為「夜空之美」「城市星空」「壯麗的特殊天象」「宏偉的太陽系」「神秘的宇宙深處」,每個組別揭曉了冠亞季軍各一名,最後揭曉了總冠軍一名。獲獎作品涉及題材廣泛,既有極光、銀河、行星特寫、星雲等常見題材,也有轟動一時的新智彗星、近一年多發生的日月食和流星雨等特殊天象。
  • 奇了,你見過螺旋形的彗星嗎?
    螺旋形的新智彗星。雙子座天文臺 / NOIRLab / NSF / AURA / M. Drahus / P. Guzik新智彗星(NEOWISE)C/2020 F3已經遠去,我們用肉眼已經看不到它了。但是天文學家自始至終都會關注它,用比我們手頭的望遠鏡強大得多的設備監視它、研究它。
  • 號外,號外,ASI相機攝影作品榮登格林尼治天文攝影大賽
    由格林尼治天文臺舉辦,一年一度的天文攝影大賽於上周落下帷幕,並由專業評委評選出年度最佳天文攝影作品,其中不乏由ASI相機拍攝的絕美佳作。今天我們對這些作品做了一些整理,下面一起來大飽眼福吧!
  • 2020年天文攝影大賽獲獎作品揭曉 展現宇宙無垠之美
    世界上最壯觀的天文學攝影比賽已連續舉辦12年,繼續提供令人驚嘆的圖像。此次評選出的2020年Insight Investment年度天文攝影師獲獎作品,涵蓋了從絢麗多彩的平流層雲層的印象主義拍攝,到雷射聚焦遙遠球狀星團的超現實抓拍。
  • 肉眼可見的NEOWISE彗星,錯過再等6800年!
    >中文名確定為「新智彗星」▲2020年7月14日凌晨,在美國猶他州拍攝到的NEOWISE彗星。這顆新彗星是天文衛星「廣域紅外巡天探測器」(Wide-field Infrared Survey Explorer,WISE)在執行「近地天體寬視場紅外巡天」任務(near-Earth objects of Wide-field Infrared Survey Explorer , NEOWISE)期間,於2020年3月27日發現的,編號為C/2020 F3,C代表它是一顆無周期或周期超過
  • 全國科技名詞委發布彗星C/2020 F3的中文名「新智彗星」
    F3,表示是2020年3月下半月發現的第三顆彗星。上面所說的天文衛星自2010年發射升空後,用10個月時間對全天球做了深度的近、中紅外成像巡天,成果斐然;此後製冷劑耗盡,僅有近紅外觀測得以保留,任務轉為陸續幾期對近地天體的自動搜尋。
  • NEOWISE彗星觀測指南及作品鑑賞
    --2I/Borisov、C/2019 Y4 (ATLAS)和C/2020 F8 (SWAN)在今年已經解體,但天文愛好者們可以期待另一顆明亮的彗星—NEOWISE (C/2020 F3),它現在已經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之中,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們拍攝的照片吧。
  • 七月金山嶺長城拍絕美彗星 它的名字叫新智彗星
    【點睛】上一次人們肉眼可見的亮彗星是25年前。下一次在地球上看到它要等7000年。日前,肉眼可見的亮彗星C/2020 F3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 全國科技名詞委天文學名詞審定委員會把這顆彗星中文名確定為「新智彗星」。7月中下旬的傍晚可以看到它的靚影。
  • 新智彗星驚豔新疆和布克賽爾夜空
    天山網訊(文/記者 阿依夏木古麗·阿布拉 圖/視頻 巴圖 提供)7月17日凌晨,在塔城地區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查幹庫勒鄉·蒙古大營,當地攝影愛好者巴圖拍攝到新智彗星(英文:NEOWISE;編號C/2020 F3)拖著長尾巴的身影,在璀璨星雲的點綴下,新智彗星划過天際
  • 圖集:2020天文攝影師大賽落幕,快來領略宇宙之美
    第三名-郭子越-城市星空-neowise-庚子之晨,彗星出。【夜空之美】第一名a-楊蘇鐵-夜空之美-極光-須臾的世界。第一名b-楊蘇鐵-夜空之美-銀河-薩普之星。第二名a-孫建鑫-夜空之美-銀河-《天地無極》。第二名b-孫建鑫-夜空之美-銀河-《星海神跡》。
  • 「新智」彗星7月23日最接近地球 錯過要等6800年
    近日,「新智」彗星光顧地球引發全民觀星熱潮,而據專家表示「新智」彗星將於7月23日晚最接近地球,錯過這次「許願」就要等6800年之後了。當彗星接近恆星時,彗星物質升華,在其冰核周圍形成朦朧的彗發和一條稀薄物質流構成的彗尾
  • 每日科技名詞|新智彗星
    新智彗星 NEOWISE釋義:美國天文衛星「廣域紅外巡天探測器」在 2020年3月27日發現的一顆長周期亮彗星,它進入內太陽系時的軌道周期大約是4500年,於2020年7月先後經過近日點和近地點,由於受太陽引發的非引力效應和大行星引力攝動的影響,離開後的軌道周期大約是6800年。
  • 夜空中「最亮的」彗星中文名定為「新智彗星」
    隨後,委員們陸續提出了「新廣彗星」「近廣彗星」「新智彗星」「新向彗星」等名稱,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孫小淳提議的「新智彗星」簡明上口,得到一致贊成。最終,天文學名詞委將C/2020 F3彗星的中文名確定為「新智彗星」。
  • 2020天文攝影師大賽落幕 各大獎項揭曉
    【環球網文旅報導】由北京天文館主辦的2020天文攝影師大賽於2020年11月11日落下帷幕,主辦方在河北廊坊潮白河喜來登酒店舉行了隆重的「2020天文攝影師大賽頒獎禮暨獲獎攝影師分享會」,並進行了網上直播。
  • ...入選NASA獲獎-周雁南 天文攝影 海爾-波普彗星 NASA 獲獎作品...
    攝  「6月16日,2015年『地球與天空』國際攝影大賽公布了獲獎名單。  天文「鐵桿迷」  常年追著星空跑  周雁南從小是一名鐵桿天文迷。1997年海爾-波普彗星回歸的時候,剛上小學一年級的他第一次親眼看到彗星從頭頂劃破蒼穹的壯觀景象,此後便迷上了天文。  「我從高二暑假,就開始跟著其他天文愛好者到處觀測天文奇觀了,幾乎跑遍了大半個中國。」
  • 人生親眼見過的第三顆彗星——新智彗星
    這段時間正值「新智」慧星(英文:Comet NEOWISE,編號:C/2020 F3)到達近地點,夜晚的西北方(北鬥七星下面)或凌晨的東北方可以憑藉肉眼就能看到,這兩天網上的照片多起來,掀起了新一輪的觀星熱潮。我也想加入到這6800年才能得以一見的觀星隊伍中,在庚子年親眼看到這難得的星象,前段時間那次日環食我沒什麼興趣,而這千載難逢的「新智」慧星我卻不想失去。
  • 享受無罪——2020年大神們的星野攝影總結
    各種長焦彗星星野攝影作品霸佔了朋友圈足足兩個月之久。在熟悉了技術之後,一些想法也就冒了出來,比如用長焦星野技術拍攝昴星團的初升,還有趁著土木大合之際,利用長焦星野技術做一些創意。優秀作品太多,在此僅舉幾個例子供大家玩賞。最後再嘮叨一句,長焦星野技法,也分單張單曝和跟蹤合成兩大類,前者難度更大,遵循紀實攝影的標準,後者效果更好,遵從科學攝影的標準。選擇哪種,請各位自便。
  • 6000年一見的新智彗星變綠了,你還來得及道別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何海洋攝 吳聃 攝影)從7月開始,6000年一見的新智彗星迅速崛起成為「網紅」,時不時刷爆了朋友圈。在今年出現的新智彗星,在最初發現時是個「小透明」,但隨著距離太陽越來越近,新智彗星也越來越亮,彗尾越來越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