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種介紹】Cynotilapia chilundu 礁石阿芙拉(臺灣礁長身阿芙拉)

2021-02-15 1828三湖魚友俱樂部

🔸🔸🔸

關注公眾號點擊『往期回顧』即可查看全魚種圖鑑

原創

==  三湖 | 生活 | 魚友  ==

🔸🔸🔸

本資料圖片視頻來源:

www.cichlidae.com

www.onzemalawicichliden.eu

版權均屬原網站

🔸🔸🔸

學名:Cynotilapia chilundu

:Cynotilapia 犬牙阿芙拉/犬齒非鯽屬

曾用學名:

Pseudotropheus sp. 'elongatus taiwan'1995:64, 暫定名

Cynotilapia sp. 'elongatus taiwan', Konings, 2007:72, 暫定名

Cynotilapia chilundu, Li et al, 2016:18, 學名

這是酈珊的最新研究成果具體請戳下方連結

美女+博士+三湖=?|| 中國首位三湖慈鯛女博士

常見度:從未得見

常見訂單名:

中文種名: 礁石阿芙拉

中文俗名:臺灣礁阿芙拉

詞源: The name chilundu is derived from Chichewa meaning 「reef」, and refers to the fact that the species is only found on a reef.

Chilundu的意思是礁石

成魚體長:10cm   

公母形態:異態

水族觀賞業:幾乎沒有這個物種生活在人工環境中

產地

Malawi:  Taiwanee Reef (莫三比克, 臺灣礁) (慈鯛照片)

保育: Cynotilapia chilundu 未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在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為自然保育進行評估.

明日預告:

1.金屬色澤的「欽揚誇齊阿芙拉」

Cynotilapia sp. 'chinyankwazi

2.奇亭巴長身阿芙拉

Cynotilapia sp. 'elongatus chitimba

3.常見的巧克力長身斑馬「姆本吉長身藍阿芙拉」

Cynotilapia sp. 'elongatus mbenji blue

【更多精彩,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查看歷史消息哦】


原創需要支持


您的關注和分享是我們前進的動力



聽說點讚的人手氣會爆棚哦

相關焦點

  • 【物種介紹】Cynotilapia axelrodi 艾克斯羅德阿芙拉"藍雀"
    "kingsizei" 1977, 暫定名常見度:德系/野生 常見部分地域型常見訂單名:Cynotilapia axelrodi 中文種名: 艾克斯羅德阿芙拉中文俗名:藍雀該魚種在阿芙拉類裡屬於比較小型的成魚體長:7-9cm   公母形態:同態原棲息環境:4-10M水深,生活於巖石區和沙石區的中間地帶備註:購買時需注意,某寶上的育苗供應商會分不清楚
  • 【圖鑑專欄】O2 臺灣精品人工魚訂單圖鑑2020/08/28
    斑馬阿芙拉/黃頂海礁阿芙拉
  • 礁石生物群--生命簡史
    雖然不同時期的礁石由不同的生物組成,但是它們的幾何結構相同,為其他生物提供相同的棲息地:它們永遠都在。依靠礁石生存的動物在適應環境的過程中,因為環境相似,所以彼此越長越像。它們全部追隨著光線生長,而且很多動物的組織接納了需要光線才能生存的共生藻類,所以整體上相似也不值得大驚小怪。礁石有塊狀、扇形和管狀,向上向外生長,軟硬取決於海浪衝擊的力度。
  • 水肺潛水貝里斯堡礁
    貝里斯堡礁可能尚未獲得澳大利亞大堡礁的全球認可。但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地綿延190英裡,佔560英裡的中美洲珊瑚礁(三分之一)的三分之一,後者是世界第二大珊瑚系統。到目前為止,它還是貝里斯的頭號旅遊勝地,每年吸引約13萬遊客。
  • 80多種遠古海洋生物,訴說3億年前生物礁往事
    3.85億年前的中泥盆世,在現今的貴州獨山大河口地質公園下,曾有一片溫暖的淺海,那裡聚集著各種海洋生靈,在礁石中穿梭往來......  這是一個風平浪靜的日子,碧藍的海水輕輕拍打著沙灘,距離海岸線不遠處,是一片綿延上千公裡的龐大生物礁體系。
  • 礁石上看海要懂潮汐規律 青島十大最易困住遊客礁石
    由於很多外地遊客不懂潮汐規律,自去年到現在已有幾十人被困在青島的海邊礁石上。目前島城已進入旅遊旺季,為此,有關部門提醒廣大遊客去海邊遊玩前最好提前了解潮汐變化,不要長時間在礁石逗留。據青島市公安局邊防支隊相關負責人介紹,從去年以來,他們已先後救援了幾十人,其中一次在花石樓前面的礁石上,困住了幾對外地來青拍婚紗照的新人,因為有暗礁,大的救援艇難以靠近,現借的觀光艇,費了好一番工夫才把他們救上來。  特別提醒  去海邊前要了解潮汐變化   「遊客被困礁石,多數因為不熟悉大海的漲潮情況。」
  • 【科普貼】中國臺灣的礁巖魚類之翼䱵篇(上)
    我國臺灣地區沿海有不少珊瑚礁,而在這些生態豐富的珊瑚礁系統中也有不少路亞對象魚種,更有許多魚種是大家不曾見過的。今天讓我們來認識一個新的魚種,它的名字叫翼䱵,恐怕大家光是聽到這個名字就感覺很奇怪了吧。如果只是看圖片,你會以為它們是石斑或鮋科魚類,可它偏偏卻不是這兩者。其實這種魚類是屬於䱵科的。
  • 日本欲用珊瑚蟲東海造礁 變礁為島開拓海上領土
    日本欲用珊瑚蟲東海造礁  本報訊 據日本媒體報導,日本本月底即將啟動「養珊瑚圈地」計劃,在日本南端的「衝之鳥」礁明年將迎來第一批日本人精心培植的「速生珊瑚蟲」。這些速生珊瑚蟲將在「衝之鳥」礁上迅速繁殖,從而希望有一天能變礁為島,「長出」新陸地,用日本媒體的話說,這將為日本「開拓海上領土」提供「新契機」。
  • 【物種介紹】Protomelas sp. 'steveni taiwan' 塔伊萬史蒂芬黑紋鯛 '臺灣海峽'
    'steveni taiwan'中文種名:塔伊萬史蒂芬黑紋鯛中文俗名:臺灣海峽棲息地:自由沉積物礁巖攝食: 肉食形態: HAP單色鯛水族箱: 大型繁殖: 母口孵詞源: Species has'steveni taiwan' 未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在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為自然保育進行評估.【更多精彩,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查看馬湖總目錄哦】
  • 漲潮男子被困礁石上 東海第二救助飛行隊從天而降
    ­  福州長樂東側海面附近,男子曾落腳的礁石已被潮水吞沒。­  救生員落在男子所在的礁石上,迅速為男子戴好救援繩套。當他們再回頭,一個大浪打來,剛才落腳的礁石已被潮水吞沒。這一幕發生在前日下午4時許,福州長樂東側海面附近。­  從直升機上下來時,這名男子還心有餘悸,他怎麼都想不到,自己會因為貪玩差點把命丟了。原來,當天下午他沿著沙灘爬上礁石上遊玩。但不了解潮汐規律的他,偏偏遇上了漲潮時分,不知不覺間,飛快上漲的潮水一下子淹沒了來時的路。慌亂間,男子只好報警求助。
  • 海中人參,生活在礁石縫中的小精靈泥魚
    泥魚,一種廣泛分布在我國沿海淺灘區的一種魚類,主要藏身於海邊礁石縫中。它的外形與灘涂魚很接近,但泥魚生長在礁石縫中,灘涂魚生長在海邊淤泥上。泥魚和淡水中的「木偶魚」更接近。泥魚的營養價值非常高,肉質鮮美,有海中人參之美稱。價格也很貴,純野生的要接近100元一斤。
  • 礁上的客人是「海綿寶寶」
    不少網友好奇,「礁上的是啥?」為此,記者請教廣東海洋大學深圳研究院高級工程師、中國珊瑚保護聯盟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副秘書長廖寶林。他從事珊瑚礁生態保護與生物學研究14年。「礁上的可愛客人是海綿寶寶。」他說,海綿是一種濾水性海洋生物,是常見的海洋生物,能將水中雜質過濾。但因為形態奇特、色彩斑斕美麗,所以具有一定的觀賞價值,若能加以保護,成片規模開發,倒也可以作為旅遊亮點。
  • 礁上的客人是「海綿寶寶」
    不少網友好奇,「礁上的是啥?」為此,記者請教廣東海洋大學深圳研究院高級工程師、中國珊瑚保護聯盟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副秘書長廖寶林。他從事珊瑚礁生態保護與生物學研究14年。    「礁上的可愛客人是海綿寶寶。」他說,海綿是一種濾水性海洋生物,是常見的海洋生物,能將水中雜質過濾。但因為形態奇特、色彩斑斕美麗,所以具有一定的觀賞價值,若能加以保護,成片規模開發,倒也可以作為旅遊亮點。
  • 中國南海旅遊,首推西沙群島8大最美島、嶼、礁,網友:海太美了
    島內天然形成了一處淺灣,許多小船停放在此,路基本是由細小、零碎的珊瑚礁石組成,包括海灘也是這些細碎的珊瑚礁石。這裡絕對是釣魚、玩水、出海、吃海鮮、拍照、看日落日出、吹海風的逍遙之地。偶爾還能動手做做飯。
  • 海南發現世界海生昆蟲新物種 系中國昆蟲新記錄科
    文章指出,該科考隊在我國西沙群島羚羊礁發現一種海蝽科昆蟲世界新物種,並根據其分布地點將其命名為羚羊礁海蝽。這是海蝽科昆蟲在我國首次被發現,為中國昆蟲新記錄科。「全世界已知昆蟲物種約100萬種,其中嚴格海生(僅在海洋中生活)的種類只有100餘種,而體型嬌小、遊弋在珊瑚礁周圍的海蝽科昆蟲又是最引人入勝、同時最缺乏了解的類群。」謝強介紹,海蝽科昆蟲早在我國鄰近海域被發現,因此曾有學者指出其在中國分布的可能性,所以考察過程中他非常留意這類昆蟲的蹤跡。2018年7月,謝強就在西沙群島羚羊礁發現了海蝽科昆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