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火星上製造可呼吸氧氣?科學家發現新方法未來用於探索火星!

2021-01-09 遨遊世界科學

我們知道,火星離地球很遠,所以能夠在火星上製造出可呼吸的空氣,可以節省從地球上一路運送氧氣的費用和精力。

近日科學家發現了一種新方法,未來的火星探險者有可能自行產生氧氣。一個研究小組通過研究彗星發現了這種新的產氧反應。這些小的冰世界大多起源於太陽系的一個遙遠的區域,被稱為奧爾特雲,遠遠超出海王星的軌道。如果一顆彗星的軌道使它接近太陽,熱量開始將彗星冰推入太空。這種反應產生的長尾巴可以延伸數千英裡。希望這項技術有一天可能會幫助太空人探索紅色星球。

據了解,這個研究小組來自位於帕薩迪納的加州理工學院,他們發現了這種新的方法來解釋彗星如何產生分子氧,這是兩個氧原子結合在一起形成可呼吸的空氣。

目前一種已知的方法是通過動能。隨後升華彗星,這需要一個特殊的環境,在那裡太陽風可以將漂浮的水分子高速推進彗星表面。如果表面有含氧化合物,傾斜的水分子會把氧原子扯下來,產生分子氧。

而且二氧化碳含有一個碳原子和兩個氧原子,因此研究小組發現,分子氧也可以通過二氧化碳反應產生。加州理工學院博士後姚雲喜(音譯)和現任加州理工學院化學工程教授康斯坦蒂諾斯·賈皮斯通過將二氧化碳撞擊金箔,模擬了這種反應。由於金箔不能被氧化,它本身不應該產生任何分子氧。但當二氧化碳以高速傾斜進入金屬箔時,金箔表面會釋放出分子氧。

這意味著兩個氧原子來自同一個二氧化碳分子,以一種不同尋常的方式有效地將其分裂。為了更好地理解二氧化碳是如何分解成分子氧的,加州理工學院的化學教授湯姆·米勒和博士後菲利普·舒什科夫創建了一個計算機模擬程序。研究人員說,建立反應模型的一個挑戰是,反應分子非常「興奮」,這意味著它們以一種複雜的方式振動和旋轉。一般來說,受激發的分子會導致不尋常的化學反應,所以我們從這個開始。但是,令我們驚訝的是,激發態並沒有產生分子氧。相反,這種分子分解成其他產物。

相反,科學家們發現,這些極端「彎曲」的二氧化碳分子,即那些具有不同尋常幾何形狀的分子可以在不刺激二氧化碳的情況下生成。這反過來會產生氧氣。

當姚和賈皮斯把二氧化碳分子打碎成金箔時,他們給單個的二氧化碳分子充電,然後用電場加速它們。據專家表示,這個反應也可能以較慢的速度進行,這可以解釋為什麼火星大氣中有一些氧氣漂浮在高處。你可以以足夠的速度向一些二氧化碳扔出一塊石頭,然後達到同樣的效果。它的速度必須與彗星或小行星在太空中的速度相當。

以前,科學家們認為火星大氣中氧氣的微小濃度可能是在太陽紫外線照射到火星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分子後產生的。然而,該研究理論認為,火星上的氧氣也可以在塵埃粒子加速到大氣中的高速撞擊二氧化碳分子時產生。而且每100個二氧化碳分子中只有一兩個氧分子通過加速器。然而,研究小組認為,這項研究經過進一步改造可以為火星上的太空人創造可呼吸的空氣。在地球上,這個反應堆可能有助於將二氧化碳從大氣中提取出來,並將其轉化為氧氣。

相關焦點

  • 美國科學家找到火星上製造氧氣的新方法
    火星上製造氧氣的新方法 美國科學家們找到了一種在火星條件下製造氧氣的新方法 "毅力"號探測器將於2月登陸火星,搭載的儀器將在一個名為MOXIE的鞋盒大小的化學裝置當中進行制氧測試,利用電能將二氧化碳分裂成氧氣和一氧化碳。這兩種物質都是有用的:氧氣用於維持生命,一氧化碳則是未來太空人從火星返回旅程中火箭燃料的構件。
  • 在火星上製造氧氣的新方法
    科學家們發現了一種在火星條件下製造氧氣的新方法,這一發現可能有一天會幫助火星上的太空人,這一方法似乎比美國宇航局的「毅力號」火星車測試的效率高出25倍,該探測器將於2月登陸火星。這並不意味著美國宇航局的程序有任何問題。
  • 甲殼質可用於在火星上製造工具和定居點
    試圖殖民火星的人面臨一個嚴峻的現實:資源匱乏,尤其是建築材料。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一種廣泛存在的有機化合物甲殼質可用於製造工具和定居點。這種材料需要很少的能量,不需要運輸專門的設備。研究報告發表在《PLOS ONE》上。要將材料從地球運到月球和火星,其代價是極其昂貴的。未來登陸月球和火星的太空人如果要建造永久基地,必須要儘可能的就地取材,而這將是未來太空探索任務成功的關鍵。
  • 在火星上製造氧氣或成現實
    據美國太空網28日報導,美國科學家通過研究彗星如何產生氧分子,設計出了一個反應器,在其中,他們用二氧化碳(CO2)撞擊金箔,獲得了氧氣。他們表示,新技術有望助力未來載人火星探索。  火星距離地球非常遙遠,所以能在火星上製造氧氣可節省大量金錢和精力。
  • 新技術可將火星滷水變成氧氣和燃料 有利於未來火星探索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美國科學家稱,他們開發出一種新技術,可將火星上的滷水轉變成氧氣和燃料。這一技術不僅有利於未來的火星探索,也可用在地球上,比如應用於國防和深海探測等領域。2008年7月,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鳳凰號」火星探測器研究了火星表面的土壤,發現火星上存在冰凍水。
  • 科學家:火星上新發現的玻璃物保存著生命
    據國外媒體報導,火星上存在生命嗎?美國宇航局已經在火星上開展了規模化探索,目的就是尋找火星生命。近日,研究人員通過火星探測器的數據發現在撞擊坑中存在類似玻璃的物質,其形成於撞擊導致的高溫環境中,但科學家認為之前的研究顯示玻璃內可能存在有機物質,因此這個發現暗示我們能夠對撞擊坑中的這些物質進行分析,觀察是否有有機物質存在其中。
  • 火星探索,未來火星上的孩子們如何展望地球
    人類自從發明了航空航天技術以來,就一直沒有放棄對宇宙中其它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進行探索。火星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有自己的繞行軌跡,距離地球最近的時候約有5500萬公裡。從1962年起,地球上的人們開始對火星進行了探索,逐漸揭開了火星什麼的面紗。
  • NASA公開新太空衣 穿著行動自如將用於未來火星探索任務
    NASA公開新太空衣 穿著行動自如將用於未來火星探索任務時間:2019-10-17 23:30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NASA公開新太空衣 穿著行動自如將用於未來火星探索任務 當地時間10月15日,美國華盛頓特區,NASA公布用於執行2024年載人登月計劃阿爾忒彌斯的新太空衣
  • 科學家提出在火星上製造氧氣的計劃
    美國宇航局(NASA)數十年來宣布的最雄心勃勃的計劃之一是在2030年代將太空人送上火星表面。NASA和其他航天機構在將人類送上火星方面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如何攜帶足夠的燃料和氧氣等,使任務能夠順利進行。NASA有一個在火星上製造氧氣的計劃,並且正在7月發射的「毅力」號探測器上的一個較小的系統中測試這個計劃。探測器上有一個被稱為火星氧氣就地資源利用實驗設備(MOXIE)的小型裝置。該系統能夠將構成火星大氣96%的二氧化碳轉化為氧氣。火星大氣中的氧氣含量只有0.13%,而地球上的氧氣含量為21%。
  • NASA公布用於2024年載人登月計劃的太空衣,未來或將用於火星探索
    昨天,美國NASA公布了他們為了月球任務和火星探索新研發的太空衣。NASA局長吉姆·布裡登斯汀主持了這場最新的新聞發布會,並揭開了新太空衣的神秘面紗。此次公開的太空衣總共有兩套,一套是紅色、白色、藍色相間,負責探索艙外時穿著的太空衣,主要用途用於月球漫步;另外一套太空衣則是橙色的,是給獵戶座太空人提供生存系統的套裝,用於發射和重返獵戶座飛船時穿著的,可以在緊急情況下提供太空人6天的生命支持。
  • 未來的太空人可以使用甲烷在火星上製造火箭燃料
    未來的太空人如何從火星返回地球?根據一項新的研究,他們可以從紅色星球上已經存在的甲烷中製造火箭燃料。 研究人員已經設計出一種新的方法來生產基於甲烷的火箭燃料,他們希望這可以使從火星返回的旅程更加可行。這種方法先前是由SpaceX的Elon Musk和工程師提出的,他們考慮了利用火星上冰中的二氧化碳和水來產生甲烷所需的碳和氫的方法。
  • 俄羅斯科學家提出在火星和太陽系其他天體上尋找生命的新方法
    俄羅斯科學家提出了一種在太陽系中發現火星和其他天體生命的新方法-雷射掃描據俄羅斯衛星網絡:莫斯科,俄羅斯衛星通訊社,6月5日,斯科比茲欣核物理研究所所長,國際空間研究理事會副主席米哈伊爾·潘納圖克對衛星通訊社說,俄羅斯科學家已經研製出一種新的在火星和太陽系中其他天體上發現生命的方法。
  • 火星載人登陸不是夢?馬斯克為在火星製造火箭燃料找到了辦法
    火星作為現今最適合移民的星球,爭先被各國探索。面對送人上火星這個大課題,首先要確定的就是旅程不能只有單程票。因此,火箭設計的時候就應該預留好回程所需的燃料以及物資,尤其是燃料。因為要飛回地球,飛船首先要脫離火星引力再飛回地球的引力範圍,而脫離火星引力時需要的加速度所消耗的燃料是非常巨大的,無異從地球飛往火星時所用的燃料量,這對運載力是個巨大的挑戰。
  • 科學家在火星上有一個重大發現,讓人類對火星有了更進一步的認知
    想要移民外星球可不是那麼容易的,首先需要找到一顆適合人類生存的星球。由於人類科技的限制,太陽系的類地行星我們未來很長一段時間是無法到達的,因此暫時只能在太陽系內尋找人類的第二地球。科學家通過探測發現,太陽系宜居帶內的行星只有金星,地球和火星。金星的環境非常惡劣,表面溫度高達400多度,完全是一個煉獄星球,根本不適合人類生存。
  • 研究稱新方法可以將火星上的水轉化為氧氣
    氧氣和燃料都將是支持未來人類在這顆紅色星球上探索活動的重要元素Engineers at 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 Missouri, developed the new method.
  • 人工智慧助科學家發現火星新隕石坑
    圖片來源:美國太空網  科技日報北京10月26日電 (記者劉霞)據美國太空網25日報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開發的創新型人工智慧(AI)工具猶如「火眼金睛」,幫助科學家在火星上發現了過去10年中形成的一系列隕石坑。
  • 火星會有生命嗎?探測器發現火星洞穴,科學家:它們或生存在地下
    火星會有生命嗎?探測器發現火星洞穴,科學家:它們或生存在地下雖然我們目前還沒真正找到外星生命的跡象,但是我們一直沒有停止過對外星生命的搜尋。在這麼多星球中,火星是比較受我們人類關注的一顆類地行星,有一些觀點認為,火星可能存在生命。當然,火星是否存在生命,只有當我們發現了生命的跡象,才會找到答案。
  • 沙漠粘土中的新發現,或領航火星生命探索之旅
    地球最乾旱的沙漠或許能為我們在火星上的生命探索工作帶來啟發近期,科學家們發現沙漠中富含粘土的淺層土壤中有多種微生物存活,這表明火星表面下的類似沉積物中也可能有類似情況,而未來的漫遊車任務或探測器則可以輕易檢測到其中的微生物。
  • 建立火星基地越來越靠譜?利用火星天然鹽水,可製造氧氣和氫燃料
    地球已經不能束縛人類探索太空的欲望了!月球和火星將是人類記在小本子上要率先徵服的兩個星球。美國宇航局的重返月球計劃將在2024年之前讓太空人登陸月球。也許在不遠的未來,某一天,這兩個星球上都將設有代表各個國家的常駐人員——與現在的無人短期訪問不同,要建立長駐的基礎必須要實現必需品儘可能多的自給自足。美國宇航局進行了大量的月球「本地資源利用(ISRU)」研究,為幫助建立和維持月球基地提出了很多可實際操作的方案,現在,他們準備複製這套模式,用到火星基地上。
  • 未來的火星探索:在火星呼吸15秒會失去意識甚至死亡!
    祖布林作為一位資深的火星領域研究專家,解釋了為什麼人類對火星的探索是未來太空探索的重要環節,只有人類才能看到、感受和觸摸這顆紅色星球,凝視思考周圍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