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泉涸廢,新泉湧流,噴高丈餘。」這段文字記載的是發生在中國古代的一次嚴重的地震。此次地震使得中古時期的中國損失了83萬人口。不僅如此,還發生了其他的一系列的怪事。黃河也受到了地震的影響出現了倒流的現象。不僅如此症候五年之內生活在地震地區的人民還能夠感覺到大地在微微晃動。
那麼,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為什麼地震結束之後還會出現這些怪事呢?其實我國出現多種自然災害不是一件稀奇的事,因為我國幅員遼闊有很多地方都處於地震帶和板塊交界的地方。再加上氣候一直處於動態發展的狀態,所以冰霜、旱災、水患都是十分常見的自然災害。
但是從來沒有一次自然災害像1556年1月23日發生的關中大地震那樣,因為時至今日也還是一直有人議論著這場地震帶來的怪異現象。根據史書記載,中地區的陝西華陰縣於1566年發生了一場大地震,十多個省份也因此受災。
不僅如此,因為地震是在半夜發生的,所以很多人都來不及逃跑就已經被掉落下來的房屋木質結構砸死了。關中地區的人們都習慣住在窯洞裡,所以當地震來臨之後,窯洞也坍塌了。這無疑是給人們帶來了二次傷害。據不完全統計,在這次地震中喪生的人達83萬之多。
地震除了給人們帶來最直觀的人口的傷亡,還帶來了很多其他的隱蔽的影響。由於那次地震的震級太高,所以導致連兩廣地區都有震感。黃河流域的地貌發生了一定的改變,有些地方甚至變成了一個堰塞湖。在這樣的情況下,也就出現了黃河倒流的現象。
除此之外,地面的塌陷和動搖情況也較為嚴重。「未止息者三載,五年漸輕方止。」有些地方甚至在震後五年之內還能夠感覺到地面的輕微活動。除了地震之外,中國古代還遭受到了其他的自然災害的侵擾。拿清代的雪災舉例。 1650年至1700年,是當時歷史上最冷的時期。公元1653年爆發的全國範圍內的雪災更是直接凍死了很多人。
公元1670年,全國各地都連著下了40天的大雪,有些地方甚至有兩個月都在下雪。黃河至龍門段失去了往日波濤洶湧的模樣,變得安靜起來。淮河更是堅凍兩個月之久。中古時期的中國也面臨著各種各樣的水患。從秦漢至明清,有文字記載的水災一共發生了1013次。公元156年,瘟疫大爆發,導致人口驟減。
瘟疫尚未流行時全國戶數是1607萬多戶,到三國末年瘟疫結束之後戶數就只剩下149萬多戶了。從1876年到1879年海爆發了一場長達四年的旱災。百姓顆粒無收只能坐在家中活活被餓死。正所謂多難興邦。雖然人們曾經面臨過瘟疫,地震,水患,乾旱,冰霜等各種各樣的自然災害,但是每一次我們都挺過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