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中國散裂中子源「姐妹花」裝置——南方光源研究測試平臺項目動工儀式在東莞舉行。該平臺項目的主要目標是緊密圍繞南方先進光源的需求,建立科學、系統、全面的研發與工程驗證條件與環境,為南方先進光源的建造積累堅實的加速器、光束線和實驗站技術、經驗。未來中國散裂中子源+南方先進光源兩大科學裝置的組合,必將發揮「1+1>2」的研究能力,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建設提供強大的平臺支撐。該項目由東莞市城建局負責建設,預計在2021年完工投用。
項目總投資約5.87億元
南方光源研究測試平臺項目將緊密圍繞南方光源項目及相關技術,開展前瞻性和系統性的研究工作,進行關鍵核心設備的研發,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和國產化率,為優化設計方案提供依據,為未來南方光源的建設、運行和不斷發展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持和保證,同時為將來布局更多大科學裝置提供技術支撐。
項目使用單位為散裂中子源科學中心,總投資約5.87億元,建設周期為兩年,預計2021年完工。
兩大科學裝置具有互補性
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規劃綱要》)提出的粵港澳大灣區戰略定位之一。《規劃綱要》提到,加強創新基礎能力建設,支持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重要科研機構和重大創新平臺在大灣區布局建設。
由於同步輻射光源與散裂中子源都是觀察物質微觀結構的手段,兩者各具特色,又具有互補性。2017年8月,廣東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在中國散裂中子源周邊建設先進同步輻射光源的構想,希望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能夠給予支持並承擔建設任務;2018年11月,中科院與廣東省政府籤署了《共同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合作協議》,作為重點合作項目,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與東莞市籤署了《關於推進南方光源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合作協議》。未來兩大科學裝置將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建設提供強大的平臺支撐。
項目選址散裂中子源西側
東莞市城建局局長祁志強介紹,近年來,東莞市城建局根據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灣區都市、品質東莞」工作部署,加快推進市屬工程建設。其中,為助力東莞科技創新、實現產業升級,東莞市城建局先後推動了中國散裂中子源項目、雲計算中心等一批科技類項目建成投入使用,為提升東莞市科技創新能力提供了保證。
昨日動工建設的南方光源研究測試平臺項目,是繼今年6月中旬松山湖材料實驗室一期工程(第一批)項目動工建設後,由東莞市城建局負責實施的又一項重大科技類項目。該項目選址中國散裂中子源園區西側,總建築面積33600平方米。項目採用EPC(設計施工總承包)的方式進行建設,在項目前期籌建過程中,得到東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也得到東莞市重大辦等支持和配合,各項前期工作得以順利完成並實現動工建設,整個項目計劃於2021年完工。
東莞市城建局將繼續堅持嚴標準、高要求,督促參建單位堅持質量第一,確保按時高質完成建設任務。
中國散裂中子源+南方先進光源
發揮「1+1>2」的研究能力
南方光源研究測試平臺項目是中國散裂中子源科學中心的「姐妹花」裝置,位於東莞市大朗鎮中子源路2號、中國散裂中子源園區的西側,毗鄰莞佛高速公路。項目分為加速器技術創新研究分平臺和X射線技術創新研究分平臺,項目總用地面積128246.06平方米,總建築面積33600平方米(包括綜合實驗樓20000平方米、高精度測量大廳5400平方米、光學測試大廳4000平方米、超導高頻測試大廳3200平方米、低溫廳1000平方米),購置科研設備儀器1732臺套。項目總工期為755天,預計2021年9月完工。
南方光源研究測試平臺項目使用單位為散裂中子源科學中心,隸屬於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中國散裂中子源(CSNS)是國際前沿的高科技、多學科應用的大型研究平臺,是發展中國家擁有的第一臺散裂中子源,與同步輻射光源形成互補,同為物質微觀結構的研究利器,為我國在物理學、生命科學、材料科學、醫藥和新型核能開發等多學科前沿領域的基礎研究和高新技術開發研究提供一個先進、功能強大科學研究平臺。中國散裂中子源工程已於2018年8月通過國家驗收並對外開放,現已完成用戶實驗100餘項並取得一批重要成果。
廣東省於2017年提出在中國散裂中子源周邊建設一臺南方先進光源裝置的設想,中國散裂中子源+南方先進光源的組合,必將發揮「1+1>2」的研究能力,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建設提供強大的平臺支撐。
(責任編輯:DF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