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我國大科學裝置——南方先進光源

2020-12-08 騰訊網

文、圖/羊城派記者 文聰

中國散裂中子源(CSNS)被譽為「國之重器」,如今在其相鄰不遠處,正在規劃建設另一項大科學裝置——南方先進光源。11月28日,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和生告訴羊城晚報記者,接下來將開展預研工作,並確定設計方案。「讓南方先進光源毗鄰CSNS,是為了優化大科學裝置在我國的布局,滿足大灣區的科技需求。」

疑問一:為何要建南方先進光源?

在業內人士看來,同步輻射光源與CSNS都是研究物質微觀結構的理想「探針」,廣泛應用於物理、化學化工、材料科學、能源、環境等多個重要研究領域。前者探測較重的原子,如稀土元素、鉑、金等,是它的強項;但若遇上氫、氦、碳等輕元素,同步輻射的探測效能就要打折扣,而這恰恰是中子散射所擅長的。

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科院高能所)研究員胡天鬥直言:「前沿科學的發展對同步輻射光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倘若我們在光源上不能滿足需求,國內從事這些前沿科學研究的團隊只能依賴國外裝置,在競爭中處於極為不利的態勢。」

南方先進光源項目建設效果構想圖

CSNS工程總指揮、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和生告訴羊城晚報記者說:「發達國家都是有好幾個同步輻射光源,因為用戶需求很多。據研究,我國至少需要建五個同步輻射光源。」

目前,我國在北京、上海、合肥已建有三個同步輻射光源。據中科院高能所東莞分部副主任王生介紹,眼下粵港澳地區的用戶主要是到上海光源申請機時,能申請到的機時有限。「一帶一路」沿線的東南亞國家的部分用戶,則是到臺灣光源申請機時。南方先進光源和CSNS構成的大科學裝置平臺的集群,將成為粵港澳和「一帶一路」沿線的東南亞國家用戶的首選,擴大粵港澳地區的科技影響力和輻射帶動能力。

疑問二:先進光源為何毗鄰CSNS?

南方光源為何會毗鄰CSNS呢?這源於多方的牽手合作。據了解,2017年8月,廣東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在CSNS周邊建設先進同步輻射光源的構想,希望中科院高能所能夠給予支持並承擔建設任務。2018年11月,中科院與廣東省政府在廣東籤署《共同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合作協議》,作為重點合作項目,中科院高能所與東莞市籤署了《關於推進南方光源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合作協議》,正式啟動南方光源前期工作。

今年9月25日,南方光源研究測試平臺項目動工儀式在東莞舉行。該項目選址位於CSNS西側,總投資約5.87億元,總建築面積33600平方米,計劃於2021年完工。

陳和生向羊城晚報記者坦言:「我國的大科學裝置不能都集中在北京、上海。廣東經濟發達,有發展科技和產業升級的迫切需求,所以才把CSNS放在了東莞,現在要建南方先進光源也是出於同樣的考慮,要優化大科學裝置在我國的布局,更好的滿足我國經濟發展的需求,特別是能滿足大灣區的需求。」

「先進的同步輻射光源和CSNS是互補的兩種大科學裝置,在某些領域無法相互替代。他們對於世界科技前沿的研究,對於解決國家發展戰略的一些瓶頸問題都非常重要。」在陳和生看來,南方先進光源是CSNS的「姐妹花」裝置。他表示,從世界範圍看,把CSNS和同步輻射光源建在一起是最佳組合。例如,英國的盧瑟福實驗室就是將散裂中子源和同步輻射光源放在一起,基本上能夠滿足各種類型科研用戶的需求。

疑問三:南方先進光源有何不同?

據陳和生透露,在國家關於先進光源的規劃中,明確表示要考慮北京、上海、合肥和粵港灣大灣區四個國家科創中心的需求。設計南方先進光源的基本方案時,會充分考慮和國內已有光源的互補。「北京在建高能光源,我們就沒必要再建高能光源了,而是基本定位在中能,中能光源的需求最為廣泛。除了考慮互補外,同時也要考慮大灣區科創中心學科建設、產業創新等方面的需求。」

南方先進光源與CSNS形成「強力組合」後,將面向哪些用戶呢?王生表示,南方先進光源主要服務於南方用戶,同時向全國用戶開放。該裝置除了為松山湖材料科學與技術實驗室、廣州再生醫學與健康實驗室等廣東省實驗室提供支撐外,還會為粵港澳大灣區的科研用戶與產業用戶服務,比如,香港大學、香港科技大學、澳門大學、中山大學等大學,以及先進晶片、鋰電池、新能源、新材料等產業界用戶。

對於南方先進光源的用戶覆蓋面,王生稱,今後將為湖南、湖北、福建、廣西、江西、雲貴川等我國南方地區的科學研究提供支撐,並輻射到東南亞。

來源 | 羊城派

責編 | 田恩祥

實習生 | 徐穎

相關焦點

  • 南方先進光源也來了!大科學裝置「扎堆」東莞?
    東莞在大灣區起到了城市先進位作的重要位置,任重而道遠,為此松山湖突飛猛進也不是沒有原因,東莞的科技創新高地也吸引大了一大波的企業,國家裝置也不例外!【南方先進光源也來了!】南方光源全稱「南方先進光源」(SAPS),是繼中國首臺散裂中子源之後,計劃在東莞布局建設的又一重要的國家大科學裝置,未來將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發展和產業升級提供重要支撐。
  • 南方先進光源也來了!大科學裝置為何「扎堆」東莞?
    南方光源全稱「南方先進光源」(SAPS),是繼中國首臺散裂中子源之後,計劃在東莞布局建設的又一重要的國家大科學裝置,未來將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發展和產業升級提供重要支撐。為什麼要建設南方光源?將選擇怎樣技術方案?與散裂中子源之間有何關係?建成後將發揮哪些重要作用?日前,記者專訪南方光源項目籌建負責人,全方位解析大科學工程的「建設密碼」。
  • 大科學裝置建設迎來新進展 南方光源研究測試平臺項目綜合實驗樓封頂
    11月6日,南方光源研究測試平臺項目舉行綜合實驗樓主體封頂儀式項目主體封頂,標誌著南方先進光源的規劃和建設又向前邁出了堅實的一步。據了解,南方光源研究測試平臺項目建設單位為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東莞分部(散裂中子源科學中心),總投資約5.87億元,其中科研設備投資1.829億元。建設周期為2年,預計2021年完工。
  • 【視頻】頂尖專家聚集東莞 研討南方先進光源建設
    (全媒體記者 陳明君 朱海津)11月28日上午,南方先進光源指導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在莞召開,與會人員就南方先進光源的設計方案進行了全方位的研討,記者獲悉,目前,南方先進光源研究測試平臺項目已啟動建設。
  • 33位專家齊聚東莞支招南方先進光源建設
    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正在規劃建設另一項大科學裝置——南方先進光源,地址擬選在中國散裂中子源(CSNS)的相鄰地塊。 11月28日,南方先進光源指導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在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東莞分部召開。來自19個高校和研究院所、東莞市發改局、中科院條財局重大設施處的33位專家和主管領導應邀參加了會議。
  • 深圳建設大科學裝置是「剛需」
    其中明確提到,光明科學城的建設必須牢牢抓住大科學裝置建設這個「牛鼻子」。為什麼深圳如此重視大科學裝置?楊學明說,這是深圳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剛需」。「目前,我國的大科學裝置主要分布於京津冀和長三角區域,其中北京、上海、合肥分布最為集中。
  • 我國新增16個大科學裝置分別落戶在哪裡?
    相關大科學裝置的發展狀態將決定我國在眾多領域的前沿研究取得突破的能力,從而決定了我國在國際上的科學技術競爭能力。  大科學裝置是為國家經濟發展、國家安全和社會進步提供保障的必不可少的科技基礎設施。現代社會的特點之一是各種活動對於基礎數據和基礎信息的依賴,否則現代社會的運作是不可想像的。
  • 繼散裂中子源、南方先進光源後,又一大科學裝置有望落地東莞
    8日,東莞市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配套政策新聞發布會舉行,會上對《東莞市重點領域研發項目實施辦法》等7個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配套政策做政策解讀,同時透露,東莞未來將集聚三大科學裝置,除了當前的散裂中子源、南方先進光源外,還有一個同領域的大科學裝置等待國家部門做批覆。
  • 我國一批大科學裝置將陸續投入使用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3月14日播出):大科學裝置是進行大型科研活動必須藉助的科學儀器,伴隨著同步光源、正負電子對撞機重大改造等國家大科學工程的展開,今年我國有一批大科學裝置陸續完成建設、改造任務。
  • 中科院院士、南科大理學院院長楊學明:深圳建設大科學裝置是「剛需」
    聽聞這一消息,中國科學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學理學院院長、廣東院士聯合會會員楊學明表示很振奮。目前,他正在幫助深圳規劃中能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的建設。該裝置建成後,將與規劃中的同步輻射裝置「交相輝映」,成為綜合粒子設施研究院的「雙子星」,也成為光明科學城大科學裝置的重要一員。
  • 我國籌建第四代同步輻射光源 這種大科學裝置有什麼用
    而同步輻射就是我們探測微觀世界時那盞最明亮的燈,到微觀世界後,分到一個相對你桌上任何一個你可見或你需尋找的東西,我們通常研究的都是它的千分之一到百萬分之一尺寸上的東西,要確保足夠的光子打到上面並散射衍射再被探測器探測到,沒有足夠的亮度(光子數),我們就需要足夠的時間。
  • 經濟記者眼中的東莞2020⑤∣大科學裝置助力東莞邁向原始創新策源地
    劉華昌告訴我,在中國散裂中子源不遠處,松山湖科學城中子源路盡頭,是繼中國散裂中子源之後布局建設的又一國家大科學裝置——南方先進光源項目。此前,大家都說這是中國散裂中子源的「姐妹花」項目,我一直不理解。出於對南方先進光源項目的好奇,7月初,我再次驅車前來進一步了解情況。無巧不成書,我再次遇見劉華昌。
  • 南方光源研究測試平臺項目動工
    該平臺項目的主要目標是緊密圍繞南方先進光源的需求,建立科學、系統、全面的研發與工程驗證條件與環境,為南方先進光源的建造積累堅實的加速器、光束線和實驗站技術、經驗。未來中國散裂中子源+南方先進光源兩大科學裝置的組合,必將發揮「1+1>2」的研究能力,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
  • 南方光源研究測試平臺項目順利封頂
    南方光源研究測試平臺項目近日順利封頂。   11月6日下午,南方光源研究測試平臺項目舉行主體結構封頂儀式,市推進南方先進光源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市城建局有關領導,散裂中子源科學中心、項目參建單位有關負責人參加了活動。
  • 專家解讀 | 中科院院士、南科大理學院院長楊學明:深圳建設大科學裝置是「剛需」
    為什麼深圳如此重視大科學裝置?楊學明說,這是深圳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剛需」。「目前,我國的大科學裝置主要分布於京津冀和長三角區域,其中北京、上海、合肥分布最為集中。據介紹,高重複頻率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XFEL),是目前世界上最為先進的X射線光源,它同時具備極高的峰值亮度、高平均亮度、超短脈衝和高度相干等特性,為物理、化學、生物醫學、材料科學、能源科學等學科中的世界科技前沿研究領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研究手段
  • 王貽芳:大亞灣中微子裝置退役,大科學裝置建設不能停
    王貽芳:大亞灣中微子裝置退役,大科學裝置建設不能停 2020-12-16 15: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高能」王貽芳|大亞灣中微子裝置退役,大科學裝置建設不能停
    在「物質最深處——世界頂尖科學家物理前沿峰會」上,王貽芳對江門中微子實驗裝置和大亞灣中微子實驗裝置做出了比較。「大亞灣實驗裝置所在地距離反應堆大約一至兩公裡,而江門實驗裝置的所在地距離反應堆大約60公裡,這對技術要求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 國外大科學裝置科普功能發揮對我國的借鑑
    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國大科學裝置科普功能發揮方面的不足,通過綜合考察國際上具有代表性的大科學裝置的科普能力、科普活動和科普內容,從科普動力、資源基礎、科普路徑等方面進行比較分析,總結大科學裝置科普工作的特點,從而為我國大科學裝置的科普工作提供借鑑。1.
  • 中科院建成一批大科學裝置 含核聚變研究裝置
    據新華社電 記者日前從中科院獲悉,中科院知識創新工程實施13年來,高質量地建成一批大科學裝置,極大地提高了我國在相關基礎研究前沿領域的國際地位和戰略高技術的研發能力。  據介紹,中科院正在運行的大科學裝置達到11個,約佔全國的80%。
  • 專訪中國工程院院士趙振堂:大科學裝置是布局未來的創新載體
    (科創上海)專訪中國工程院院士趙振堂:大科學裝置是布局未來的創新載體中新社上海11月2日電 題:專訪中國工程院院士趙振堂:大科學裝置是布局未來的創新載體作者 樊中華 鬱玫大科學裝置一直以來被視為是推動科學進步的「國之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