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讀 | 中科院院士、南科大理學院院長楊學明:深圳建設大科學裝置是「剛需」

2020-09-27 鵬城智庫觀察

來源:深圳商報(記者 吳吉、勞湘雯)

版權申明:內容來源網絡,版權歸原創者所有。除非無法確認,我們都會標明作者及出處,如有侵權煩請告知我們,我們會立即刪除並表示歉意。謝謝!

8月18日,深圳光明科學城綜合粒子設施研究院首棟建築開工建設,標誌著光明科學城大科學裝置集群建設從「規劃設計」進入到「實施建設」階段。聽聞這一消息,中國科學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學理學院院長、廣東院士聯合會會員楊學明表示很振奮。

目前,他正在幫助深圳規劃中能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的建設。該裝置建成後,將與規劃中的同步輻射裝置「交相輝映」,成為綜合粒子設施研究院的「雙子星」,也成為光明科學城大科學裝置的重要一員。

中科院院士、南科大理學院院長楊學明在工作中。

楊學明院士充滿期待地說,希望中能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裝置能在2026年建成,並能向全世界開放。

今年4月,《深圳市人民政府關於支持光明科學城打造世界一流科學城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若干意見》」)正式印發實施。其中明確提到,光明科學城的建設必須牢牢抓住大科學裝置建設這個「牛鼻子」。為什麼深圳如此重視大科學裝置?楊學明說,這是深圳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剛需」。

「目前,我國的大科學裝置主要分布於京津冀和長三角區域,其中北京、上海、合肥分布最為集中。在粵港澳大灣區,除了東莞的散列中子源大科學裝置以外,幾乎沒有其他重大基礎科學設施,相對落後於上海和北京地區的發展,這制約了粵港澳大灣區以及華南地區相關領域的科學技術研究發展,不利於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及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建設。」 楊學明說,建設大科學裝置是深圳科技「源頭創新」的內在需求。

據介紹,高重複頻率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XFEL),是目前世界上最為先進的X射線光源,它同時具備極高的峰值亮度、高平均亮度、超短脈衝和高度相干等特性,為物理、化學、生物醫學、材料科學、能源科學等學科中的世界科技前沿研究領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研究手段。

「我知道這非常難,但是我就是要做一些別人沒做過的事情!跟著別人的步伐,是永遠無法實現超越的。」談及目前正在規劃、推進的中能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大科學裝置,楊學明院士坦言挑戰大、困難多,但他有決心,也有底氣。

此前,楊學明主持建成的「大連相干光源」,是我國第一臺大型自由電子雷射用戶裝置,也是當前世界上唯一運行在極紫外波段的自由電子雷射裝置。

迄今為止,世界上尚無可運行的連續波模式的高重複頻率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裝置。美國的裝置預計2021年建成並投入使用,上海的裝置預計將在2025年投入使用。此次規劃的中能高重複頻率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裝置,將成為又一臺先進的高重複頻率自由電子雷射裝置,將覆蓋整個軟X射線波段,與上海的裝置形成波段和地域上的互補,可以支撐8條世界一流的光束線和數十個實驗終端,為物理、化學、生物、醫藥、材料、能源、環境等領域,提供最先進的大科學實驗平臺。

楊學明坦言,深圳目前在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還存在短板,其根本原因在於深圳缺乏建設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的高水平研究機構和研究隊伍。這使得重大基礎科學設施的研發經驗不足。「我希望藉助中能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裝置的規劃、建設,可以打造一個強有力的科研團隊。」

為了吸引人才,作為項目主要參與單位,南方科技大學積極籌建成立自由電子雷射研究中心,希望能成為人才的「吸鐵石」。

更多精彩:

  • 廣東省長馬興瑞:深圳應該能有更大擔當、更大作為

  • 央媒專訪!深圳市委書記重磅解讀深圳發展新格局!

  • 深圳市委書記、市長會見!國家又一大禮包兌現!

  • 吳思康:經濟逆勢增長 深圳主動作為展實力顯信心

  • 李希馬興瑞到深圳調研

  • 深圳「飛地」模式「飛」入《新聞聯播》!

  • 國務院宣布!深圳160平方公裡高新區又迎來重磅利好!

  • 深圳「超級校園」驚豔亮相

  • 非常時期,深圳書記和市長緊急調研,釋放4個新信號!

  • 鵬城政事 | 央媒重磅點名深圳+東莞+惠陽+…建6279平方公裡「大深圳統籌合作示範區」

  • 新華社:「新基建」在深圳率先火起來!

  • 創造適合新經濟發展的環境——訪市政府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吳思康

  • 「大深圳」來了!4萬億的牽手,明年深莞惠半小時互通

  • 鵬城政事 | 深圳宣布:45個重磅利好!大灣區+示範區建設將全面爆發!

  • 鵬城政事 | 武大深圳校區不得不終止!深圳將通過自主創辦新高校加快高等教育發展

  • 深圳市委書記最新調研,一個4000億的產業即將爆發!

相關焦點

  • 中科院院士、南科大理學院院長楊學明:深圳建設大科學裝置是「剛需」
    中科院院士、南科大理學院院長楊學明:深圳建設大科學裝置是「剛需」 2020-09-27 11: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科院院士、南科大理學院院長楊學明:以大科學裝置「撬動」科技...
    讀創/深圳商報首席記者 吳吉 通訊員 勞湘雯日前,深圳光明科學城綜合粒子設施研究院首棟建築開工建設,標誌著光明科學城大科學裝置集群建設從「規劃設計」進入到「實施建設」階段。聽聞這一消息,中國科學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學理學院院長、廣東院士聯合會會員楊學明表示很振奮。
  • 深圳建設大科學裝置是「剛需」
    來源: 深圳新聞網-深圳商報8月18日,深圳光明科學城綜合粒子設施研究院首棟建築開工建設,標誌著光明科學城大科學裝置集群建設從「規劃設計」進入到「實施建設」階段。聽聞這一消息,中國科學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學理學院院長、廣東院士聯合會會員楊學明表示很振奮。
  • 中國科學院院士楊學明:要進一步推進深圳的大科學裝置布局 打造...
    原標題《深圳特區40年④|楊學明院士:讓大科學裝置成為源頭創新的「利器」》。 創新是深圳經濟特區的基因。歷經40年,深圳的人工智慧、5G技術、電子信息產業等領域走在全國前列,科技創新水平不斷提速。今年是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站在這個時間節點,深圳將如何勇立潮頭,賡續奮進,譜寫創新發展「新樂章」?
  • 深圳特區40年④|楊學明院士:讓大科學裝置成為源頭創新的「利器」
    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學理學院院長、廣東院士聯合會會員楊學明接受新華網專訪時表示,在高端儀器自主研發方面,需要長期、持續地投入,實現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增強科學研究和技術發展的「硬實力」。同時,要進一步推進深圳的大科學裝置布局,促進基礎科學研究以及產業技術研發,打造原始創新「策源地」。
  • 推進大科學計劃,建設大科學裝置……院士專家共話「大科學」發展
    交匯點訊 推進數字地球國際大科學計劃,推動旗艦型天文大科學裝置建設……5月30日是第四個「全國科技者工作日」,5月29日下午,在省科協召開的江蘇省2020年「全國科技工作者日」座談會上,多位院士、專家、科技工作者就我省「大科學」發展熱烈探討、建言獻策。
  • 院士寄語深圳乘風破浪未來可期
    我希望更多有志之士能夠聽到時代的聲音,投身到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與發展中來,成為見證歷史、參與歷史、創造歷史的領軍者與弄潮兒。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深圳大學副校長張學記攻關基礎研究核心技術目前,深圳在集成創新和消化引進再創新方面做得不錯,但原始創新還是短板。
  • 中科院院士楊學明——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在中國科學院大連化物所的辦公室,記者見到了剛當選中科院院士的楊學明。當選院士,讓他有些激動,但他又說:「這只是做學問、做研究過程中的一個階段性的成績,科學研究的路還長著呢。」 楊學明的研究方向是分子反應動力學。
  • 大科學裝置都是啥,以後對合肥有啥發展呢?(初探大科學裝置)
    合肥的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是國家創新體系的基礎平臺,將依託本地區大科學裝置集群,重點聚焦信息、能源、健康、環境等最新的領域,吸引、集聚一大批全國優勢資源和優勢力量。(目前,合肥已有兩院院士108人。沒想到有這麼多吧) 未來,合肥會成為國家創新體系的基礎平臺、科研的制高點。也許有一天在你身邊溜達的,可能會是一名院士。
  • 解讀地球 中科院發布「地球數值模擬裝置」原型系統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9月23日,「地球科學高端研討會暨模式裝置發布落成儀式」在京舉行。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曙光信息產業(北京)有限公司 、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中科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聯合發布了「地球數值模擬裝置」原型系統(以下簡稱「原型系統」)。這套基於中科院地球系統模式1.0版本的高性能計算機系統的落成,填補了我國地球系統模式大數據實踐平臺的空白。
  • 崔向群代表:大科學裝置建設要從「跟跑」變成「領跑」
    這是在中科院國家天文臺興隆觀測站拍攝的崔向群代表。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我國科學技術在有些領域已經成為世界『領跑者』,因此大科學裝置的建設不能僅跟在別國後面做簡單的複製,而是必須要有自己的特色,在技術方案和關鍵技術方面必須有所創新。」全國人大代表、中科院院士崔向群建議:我國的大科學裝置建設要有前瞻性和創新性,從「跟跑」變成「領跑」。當選全國人大代表以來,崔向群孜孜不倦進行調研。
  • 王貽芳:大亞灣中微子裝置退役,大科學裝置建設不能停
    王貽芳:大亞灣中微子裝置退役,大科學裝置建設不能停 2020-12-16 15: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連通區內15城,灣區大科學裝置「鵬城雲網」試運行
    11月22日,第三屆未來網絡技術與工程創新大會在深圳開幕。來自政府、企業、科研院所和高校的600餘位專家和代表共聚深圳,圍繞「開放網絡」「網絡創新」「智能聯接」三大主題開展深入交流,共話未來網絡的建設與發展。「鵬城雲網」大科學裝置啟動試運行儀式在開幕式上,鵬城實驗室「大灣區未來網絡試驗與應用環境」項目(FANet,簡稱「灣區網」項目)全面開通廣東省內13個城市及香港、澳門在內的15個骨幹節點。
  • 「高能」王貽芳|大亞灣中微子裝置退役,大科學裝置建設不能停
    醞釀4年、建設4年、運行9年,誕生了眾多科研成果的大亞灣中微子實驗裝置,日前正式退役。接替它的,將是建設中的江門中微子實驗裝置。大亞灣中微子探測器 圖|劉如楠大亞灣實驗負責人、中科院高能所所長王貽芳院士因發現了第三種中微子振蕩模式,獲得2016年度基礎物理學突破獎。他參加了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
  • 專訪中國工程院院士趙振堂:大科學裝置是布局未來的創新載體
    (科創上海)專訪中國工程院院士趙振堂:大科學裝置是布局未來的創新載體中新社上海11月2日電 題:專訪中國工程院院士趙振堂:大科學裝置是布局未來的創新載體作者 樊中華 鬱玫大科學裝置一直以來被視為是推動科學進步的「國之利器」。
  • 中科院院士楊學明做客大連市科技局迎「七一」院士報告會
    6月28日上午,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楊學明應邀參加由大連市科技局組織的迎「七一」院士報告會,作了題為「把握科技發展大勢,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報告,傳達了習近平總書記在兩院院士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並分享了自己多年來從事科研工作的經歷和感悟。大連市科技局和大連化物所相關負責人出席了報告會。
  • 南方科技大學舉辦凝聚態物理「南山院士講堂」和「南方論壇」
    12日上午,凝聚態物理「南山院士講堂」在人才公園求賢閣舉行,我校校長陳十一出席活動,副校長滕錦光主持開幕儀式,南科大/深圳量子科學與工程研究院院長俞大鵬主持院士講堂。  陳十一對與會專家學者的到來表示歡迎,對南山區委組織部對論壇的支持表示感謝。陳十一介紹了南科大的基本情況以及物理系的情況。
  • 深圳技術大學成立聚龍學院 學校首位全職院士擔任院長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1月11日訊(深圳特區報記者 韓文嘉)2021年伊始,深圳技術大學迎來了一個全新的學院——聚龍學院(創新創業學院)。這一學院將致力於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工匠精神的創新型人才,打造以精品課程、精品教材、精品項目為主導的教學先行示範學院。深圳技術大學首位全職院士劉清俠出任創院院長。
  • 楊學明:加快推動東北建設世界一流科學設施—新聞—科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