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院士、南科大理學院院長楊學明:以大科學裝置「撬動」科技...

2021-01-09 讀創

讀創/深圳商報首席記者 吳吉 通訊員 勞湘雯

日前,深圳光明科學城綜合粒子設施研究院首棟建築開工建設,標誌著光明科學城大科學裝置集群建設從「規劃設計」進入到「實施建設」階段。聽聞這一消息,中國科學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學理學院院長、廣東院士聯合會會員楊學明表示很振奮。目前,他正在幫助深圳規劃中能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的建設。該裝置建成後,將與規劃中的同步輻射裝置「交相輝映」,成為綜合粒子設施研究院的「雙子星」,也成為光明科學城大科學裝置的重要一員。

「深圳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離不開大科學裝置。中能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大科學裝置一旦建成,將對深圳乃至粵港澳大灣區的基礎科學研究以及產業技術研發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楊學明院士充滿期待地說,希望中能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裝置能在2026年建成,並能向全世界開放。

大科學裝置是深圳「剛需」

今年4月,《深圳市人民政府關於支持光明科學城打造世界一流科學城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若干意見》」)正式印發實施。其中明確提到,光明科學城的建設必須牢牢抓住大科學裝置建設這個「牛鼻子」。為什麼深圳如此重視大科學裝置?楊學明說,這是深圳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剛需」。

楊學明指出,2019年8月發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提出,以深圳為主陣地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目前,我國的大科學裝置主要分布於京津冀和長三角區域,其中北京、上海、合肥分布最為集中。在粵港澳大灣區,除了東莞的散列中子源大科學裝置以外,幾乎沒有其他重大基礎科學設施,相對落後於上海和北京地區的發展,這制約了粵港澳大灣區以及華南地區相關領域的科學技術研究發展,不利於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及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建設。」

楊學明說,建設大科學裝置是深圳科技「源頭創新」的內在需求。

據介紹,高重複頻率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XFEL)是目前世界上最為先進的X射線光源,它同時具備極高的峰值亮度、高平均亮度、超短脈衝和高度相干等特性,為物理、化學、生物醫學、材料科學、能源科學等學科中的世界科技前沿研究領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研究手段。世界主要科技發達國家,包括美國、德國、日本、瑞士和韓國等都在爭相建設各自的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裝置,以掌握科技發展主動權。而這其中,又以基於超導高頻技術的高重複頻率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裝置最為先進。可以預見,這樣的大科學裝置落戶深圳,將成為深圳乃至粵港澳大灣區科技發展的新引擎。

既要「先進」,也要「獨特」

「我知道這非常難,但是我就是要做一些別人沒做過的事情!跟著別人的步伐,是永遠無法實現超越的。」談及目前正在規劃、推進的中能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大科學裝置,楊學明院士坦言挑戰大、困難多,但他有決心,也有底氣。

此前,楊學明主持建成的「大連相干光源」是我國第一臺大型自由電子雷射用戶裝置,也是當前世界上唯一運行在極紫外波段的自由電子雷射裝置。如今在深圳再構建一個軟X射線電子雷射大科學裝置,楊學明要做的絕不是重複。他告訴記者,深圳規劃的中能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裝置在波段上是「獨特的、最先進的」。他說:「在深圳建的裝置比大連的裝置更大,長度是大連相干光源的20倍,並且隨著超導加速器技術的發展,光的亮度有望提高3到4個量級。建成後,這一裝置將可以產生世界上最亮的軟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光源,是真正意義上的下一代自由電子雷射技術。」楊學明強調,裝置不是越大越好,「我認為深圳的裝置在波段上要做到世界上獨特少有, 要能夠開展獨特的研究。」

迄今為止,世界上尚無可運行的連續波模式的高重複頻率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裝置。美國的裝置預計2021年建成並投入使用,上海的裝置預計將在2025年投入使用。此次規劃的中能高重複頻率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裝置將成為又一臺先進的高重複頻率自由電子雷射裝置,將覆蓋整個軟X射線波段,與上海的裝置形成波段和地域上的互補,可以支撐8條世界一流的光束線和數十個實驗終端,為物理、化學、生物、醫藥、材料、能源、環境等領域提供最先進的大科學實驗平臺。

打造人才聚集的「吸鐵石」

楊學明坦言,深圳目前在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還存在短板,其根本原因在於深圳缺乏建設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的高水平研究機構和研究隊伍。這使得重大基礎科學設施的研發經驗不足。「我希望藉助中能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裝置的規劃、建設,可以打造一個強有力的科研團隊。」

楊學明表示,儘管我國擁一批有自由電子雷射建設與運行經驗的高水平科學家和科學應用人才,但相對分散,未能有效集中而形成強有力的研發團隊。為了吸引人才,作為項目主要參與單位,南方科技大學積極籌建成立自由電子雷射研究中心,希望能成為人才的「吸鐵石」。「做這樣的大科學裝置,必須是全國性的合作,不可能一個人一家單位做。大家要拿出最好的技術來夯實基礎,還要跟未來做科學應用的人充分溝通,這樣,儀器建成之後才能發揮很好的作用」。

在楊學明心中,未來的中能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裝置將成為一個人才的「聚寶盆」,圍繞裝置組建8到10個方向的研究隊伍,且能讓深圳乃至粵港澳大灣區的高校、科研機構都能在人才培養、科研研究、服務產業等方面獲益。

相關焦點

  • 中科院院士、南科大理學院院長楊學明:深圳建設大科學裝置是「剛需」
    中科院院士、南科大理學院院長楊學明:深圳建設大科學裝置是「剛需」 2020-09-27 11: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專家解讀 | 中科院院士、南科大理學院院長楊學明:深圳建設大科學裝置是「剛需」
    8月18日,深圳光明科學城綜合粒子設施研究院首棟建築開工建設,標誌著光明科學城大科學裝置集群建設從「規劃設計」進入到「實施建設」階段。聽聞這一消息,中國科學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學理學院院長、廣東院士聯合會會員楊學明表示很振奮。目前,他正在幫助深圳規劃中能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的建設。
  • 深圳特區40年④|楊學明院士:讓大科學裝置成為源頭創新的「利器」
    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學理學院院長、廣東院士聯合會會員楊學明接受新華網專訪時表示,在高端儀器自主研發方面,需要長期、持續地投入,實現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增強科學研究和技術發展的「硬實力」。同時,要進一步推進深圳的大科學裝置布局,促進基礎科學研究以及產業技術研發,打造原始創新「策源地」。
  • 中國科學院院士楊學明:要進一步推進深圳的大科學裝置布局 打造...
    原標題《深圳特區40年④|楊學明院士:讓大科學裝置成為源頭創新的「利器」》。 創新是深圳經濟特區的基因。歷經40年,深圳的人工智慧、5G技術、電子信息產業等領域走在全國前列,科技創新水平不斷提速。今年是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站在這個時間節點,深圳將如何勇立潮頭,賡續奮進,譜寫創新發展「新樂章」?
  • 廣東省催化化學重點實驗室啟動儀式在南方科技大學舉行
    舉報   2020年11月20日,廣東省催化化學重點實驗室(下稱「省重室」)啟動儀式及首屆學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在南方科技大學國際會議廳舉行
  • 中科院院士楊學明——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在中國科學院大連化物所的辦公室,記者見到了剛當選中科院院士的楊學明。當選院士,讓他有些激動,但他又說:「這只是做學問、做研究過程中的一個階段性的成績,科學研究的路還長著呢。」 楊學明的研究方向是分子反應動力學。
  • 中科院院士楊學明做客大連市科技局迎「七一」院士報告會
    6月28日上午,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楊學明應邀參加由大連市科技局組織的迎「七一」院士報告會,作了題為「把握科技發展大勢,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報告,傳達了習近平總書記在兩院院士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並分享了自己多年來從事科研工作的經歷和感悟。大連市科技局和大連化物所相關負責人出席了報告會。
  • 楊學明:加快建設世界一流科技設施—新聞—科學網
    「創新驅動發展是我國重大發展戰略,國家重大科技設施建設是推動我國成為先進創新型國家的重要途徑。
  • 中科院院士何祚庥:惠州兩大「重器」對全國科技創新意義重大
    點擊圖片查看系列報導近日,粒子物理、理論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何祚庥在接受南方日報、南方+記者專訪時認為,中科院與惠州市在惠東縣建設強流重離子加速器中科院惠州兩大科學裝置效果圖。建設中的中科院惠州兩大科學裝置項目。相比位於東莞的中國散裂中子源,惠州的HIAF、CiADS體量更加龐大。
  • 楊學明院士訪問化學所並作分子科學論壇報告
    楊學明院士訪問化學所並作分子科學論壇報告 2016-06-16 化學研究所 【字體:   楊學明現任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副所長,中國科技大學化學物理系主任、美國物理學會會士。他曾於美國加州大學獲博士學位,並於普林斯頓大學、加州大學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從事博士後研究。楊學明長期從事分子反應動力學研究工作,在化學動力學及非絕熱動力學研究方面取得了系列創新性的研究成果。
  • 深圳建設大科學裝置是「剛需」
    來源: 深圳新聞網-深圳商報8月18日,深圳光明科學城綜合粒子設施研究院首棟建築開工建設,標誌著光明科學城大科學裝置集群建設從「規劃設計」進入到「實施建設」階段。聽聞這一消息,中國科學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學理學院院長、廣東院士聯合會會員楊學明表示很振奮。
  • 侯建國院士就任中科院院長
    中國科學院官網最新信息顯示,物理化學家和納米材料專家侯建國院士已就任中科院院長、黨組書記,成為繼郭沫若、方毅、盧嘉錫、周光召、路甬祥、白春禮之後中科院第七任院長。2003 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2004 年 8 月起兼任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籌)常務副主任。2004 年 11 月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2005 年 9 月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
  • 古生物學家周忠和院士加盟中科大,出任人文學院院長
    官方消息顯示,中國科學院院士周忠和應邀出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院長。據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新聞網9月7日報導,9月5日上午,人文學院周忠和院長聘任儀式暨學科建設研討會在學校東區專家樓舉行。校長包信和致歡迎辭,他對周忠和院士應邀出任人文學院院長表示感謝,他指出科大要發展人文學科,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需要,而我校的人文學科一直以來都有自己的特色,是以「科」字當頭的特色文科,周忠和院士的研究方向與我校科技人文的發展理念十分契合,相信周院長的到來會推動人文學院發展更上臺階。
  • 楊學明:加快推動東北建設世界一流科學設施—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記者崔雪芹)
  • 浙師大悄悄進杭 與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共建杭州高研院
    5月3日,由中科院大連化物所與浙江師範大學聯手共建的杭州高等研究院杭州高等研究院將建設成集前沿科學研究、高新技術開發和高層次人才培養為一體的開放性科技創新特區和政產學研用合作平臺。中國科學院院士、成功研製世界首臺極紫外自由電子雷射裝置的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研究員、浙師大78級校友楊學明將出任杭州高研院院長。
  • 院士楊學明:希望自己的項目能在「第二故鄉」落地
    從浙江師範大學走出去的中科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楊學明,在今天(11月25日)的金華發展大會融媒體直播間裡,回憶了師大的求學過程以及與金華的科研合作。16歲來金華求學,自稱金華是「第二故鄉」的楊學明對金華這座城市有著深刻的記憶。
  • 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楊學明:親手研製儀器 破解科學難題
    至今回想起來,楊學明仍然覺得這一切都很值得。 回歸後帶領團隊屢創佳績 1985年,楊學明在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獲得碩士學位,並於第二年前往美國繼續攻讀博士和博士後。1995年底,應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李遠哲教授邀請,他又從美國赴臺灣原子與分子科學研究所工作,從副研究員到終身研究員,一幹就是6年。
  • 科學網—楊學明:時間鏡中的十三年
    大連化物所副所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楊學明向《中國科學報》記者感慨道。 2001年,楊學明被聘為大連化物所研究員兼分子反應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以下簡稱實驗室)主任,從那時起,他便開始了新的創業。 十多年來,楊學明培養了一批批研究生,他們走出實驗室,找到了自己發展的方向;他帶領團隊將研究工作從氣相化學動力學研究擴展到了表面化學反應動力學。
  • 浙師校友楊學明院士以3.1438億經費創造一項全國紀錄
    浙師校友楊學明院士以3.1438億經費創造一項全國紀錄 2018-05-28 14: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樊會濤院士受聘擔任西工大航天學院院長
    西工大新聞網6月30日電(記者 高瑩 攝影記者 郭友軍)6月29日下午,汪勁松校長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樊會濤頒發聘書,聘任樊會濤院士為航天學院院長樊會濤院士非常感謝學校的信任,並深情回憶了在西工大的7年求學經歷,表示一直希望能為母校建設做出自己的貢獻,此次受聘更為學校的誠意所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