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學明:加快建設世界一流科技設施—新聞—科學網

2020-11-28 科學網

 

「創新驅動發展是我國重大發展戰略,國家重大科技設施建設是推動我國成為先進創新型國家的重要途徑。目前東北地區國家重大設施建設相對滯後,作為科技大省的遼寧尚無在建或規劃建設重大科技設施。」3月7日,全國人大代表、中科院院士楊學明的一席話,引起諸多代表的關注。

楊學明詳細介紹了大科技設施對區域科技高地建設和發展的作用,如上海光源(SSRF)和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這些設施在推動我國科技創新邁向新臺階的同時,也迅速提升區域科技創新實力。他說,在《振興東北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專項行動實施方案》中,提出「依託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力爭在遼寧大連布局建設高重複頻率極紫外相干光源裝置」的重要任務。該裝置屬於國家重大科技設施,在能源、材料等重要領域中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在國際上處於世界領先水平,建成後將成為國際上最為先進的極紫外相干光源,極大地推動我國乃至世界能源、材料、物理、化學以及光刻等重要科技領域的發展。

東北在我國科技發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擁有一批國內知名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其中,吉林大學綜合極端條件實驗裝置以及哈爾濱工業大學空間環境地面模擬裝置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的建設和立項已經取得較好進展。但遼寧作為東北的重要科技基地,尚無在建和規劃中的重大科技設施。他希望負責重大科技設施立項和建設的相關部門,要重視落實這一科技創新任務,加快推動重大科技設施在遼寧的立項和建設,進一步推動東北科技高地建設發展。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楊學明:加快推動東北建設世界一流科學設施—新聞—科學網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院士
  • 中科院院士、南科大理學院院長楊學明:深圳建設大科學裝置是「剛需」
    聽聞這一消息,中國科學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學理學院院長、廣東院士聯合會會員楊學明表示很振奮。目前,他正在幫助深圳規劃中能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的建設。該裝置建成後,將與規劃中的同步輻射裝置「交相輝映」,成為綜合粒子設施研究院的「雙子星」,也成為光明科學城大科學裝置的重要一員。
  • 專家解讀 | 中科院院士、南科大理學院院長楊學明:深圳建設大科學裝置是「剛需」
    8月18日,深圳光明科學城綜合粒子設施研究院首棟建築開工建設,標誌著光明科學城大科學裝置集群建設從「規劃設計」進入到「實施建設」階段。聽聞這一消息,中國科學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學理學院院長、廣東院士聯合會會員楊學明表示很振奮。目前,他正在幫助深圳規劃中能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的建設。
  • 中科院院士、南科大理學院院長楊學明:以大科學裝置「撬動」科技...
    讀創/深圳商報首席記者 吳吉 通訊員 勞湘雯日前,深圳光明科學城綜合粒子設施研究院首棟建築開工建設,標誌著光明科學城大科學裝置集群建設從「規劃設計」進入到「實施建設」階段。聽聞這一消息,中國科學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學理學院院長、廣東院士聯合會會員楊學明表示很振奮。
  • 在遼寧大連建設高水平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新聞—科學網
  • 《Engineering》:建設一流科技期刊 影響力再創新高度—新聞—科學網
  • 聚焦科協十大事件 ▎建設中國的世界一流科技期刊—新聞—科學網
    2019年8月,中國科協、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四部門印發《關於深化改革 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並與財政部、中科院、工程院等七部門共同實施「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全面推進科技期刊專業化、數位化、集團化、國際化進程。
  • 新時代山東港口的前進方向—— 「加快建設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
    「加快建設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完善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綠色可持續的海洋生態環境,為海洋強國建設作出貢獻。」3月8日上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山東代表團審議時強調。習近平總書記的這一重要講話,為山東海洋強省建設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成為住魯代表熱議的話題。
  • 我國加速器超導高頻腔技術取得創新性成果—新聞—科學網
    12月17日,記者從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獲悉,該所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高品質因數9腔室(9-cell)超導腔的中溫退火工藝,且成功完成了小批量(6隻)超導腔的首次試製,這意味著我國相關技術跨入世界前列
  • 深圳建設大科學裝置是「剛需」
    來源: 深圳新聞網-深圳商報8月18日,深圳光明科學城綜合粒子設施研究院首棟建築開工建設,標誌著光明科學城大科學裝置集群建設從「規劃設計」進入到「實施建設」階段。聽聞這一消息,中國科學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學理學院院長、廣東院士聯合會會員楊學明表示很振奮。
  • 楊學明被聘為《科學》雜誌新子刊副主編—新聞—科學網
    Science雜誌主編Marcia McNutt親自擔任Science Advances的主編,中科院大連化物所楊學明院士獲邀擔任該雜誌副主編(Associate Editor),負責審閱物理化學、化學物理、光譜、動力學、表面光催化等相關領域的稿件。
  • 國產緊湊型超導迴旋質子加速器研製成功—新聞—科學網
    這是目前世界上最緊湊型的質子加速器,具有體積更小、重量更輕、耗能更低、精度更高、能量切換更快的顯著特點。 質子治療是國際上先進的治療腫瘤方法,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質子治療系統研發團隊正在加快建設國產緊湊型超導迴旋質子系統,期望未來在合肥建成世界一流水平的離子醫學中心,實現超導質子系統的國產化和產業化,服務「健康中國」國家戰略和國家大健康事業。
  • 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推動前海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
    >深圳新聞網訊(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記者 曾舒琪)8月6日,前海蛇口自貿片區管委會舉行「《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前海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行動方案(2020-2025年)》發布暨專項行動工作會議」,正式發布實施《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前海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行動方案(2020—2025年)》(下稱《行動方案》)。
  • 中國建設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思考
    9月23-25日,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和國家新聞出版署聯合主辦、中國科協學會服務中心、吉林省科學技術協會、吉林省新聞出版局承辦的第十六屆中國科技期刊發展論壇(以下簡稱論壇)於吉林省長春市隆重召開,本次論壇主題為「合作共贏 賦能未來——共築科技期刊生態圈」。
  • 趙豪志:加快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建設,推動港產城深度融合發展
    趙豪志到山東省港口集團走訪時強調加快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建設推動港產城深度融合發展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2月12日訊 今天下午,市委副書記、代市長趙豪志率有關區市、市直有關部門主要負責同志,走訪山東省港口集團。
  • 楊學明代表:加快推進潔淨能源國家實驗室籌建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院士楊學明說,如果潔淨能源國家實驗室落戶大連,將為東北振興發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撐,促進石化等傳統能源產業轉型升級和新能源規模化開發利用,從而推動遼寧乃至整個東北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在大連建設潔淨能源國家實驗室的優勢明顯。」
  • ...打響萬盛品牌 ——專訪萬盛區文化和旅遊發展局局長楊學明
    日前,記者專訪了區文化和旅遊發展局局長楊學明。區文化和旅遊發展局局長楊學明記者:為加快推進主城都市區高質量發展,在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中實現新作為,萬盛旅遊下一步有何打算?楊學明:市委、市政府將萬盛定位為主城都市區重要戰略支點城市之一,賦予了萬盛重大機遇、重大使命、重大責任,萬盛在其中大有可為。
  • 強化規劃引領,加快建設一流現代化配電網
    堅持以服務人民為中心,加快配電網建設,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用能需求,保障全國人民一道邁入小康社會,是新時代電網發展的重要使命。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強調以質量第一、效率優先的發展原則,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迫切需要加強電網基礎設施建設,以提高供電服務效率。
  • 精密重力測量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開建—新聞—科學網
    6月30日,坐落於華中科技大學的精密重力測量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精密重力測量大樓及山洞實驗室正式開工建設。
  • 科學網—楊學明:時間鏡中的十三年
    進入大連化物所13年來,第一批「萬人計劃」入選者楊學明的時間都到哪裡去了?時間之鏡對楊學明的寫照是:研發科學儀器、做出科研成果、培育科學人才。 「從沒有實驗室, 到空空的實驗室, 再到滿滿的實驗室,經過13年建設,我們實驗室發展了起來。」大連化物所副所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楊學明向《中國科學報》記者感慨道。 2001年,楊學明被聘為大連化物所研究員兼分子反應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以下簡稱實驗室)主任,從那時起,他便開始了新的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