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學明:加快推動東北建設世界一流科學設施—新聞—科學網

2020-11-28 科學網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院士
楊學明:加快推動東北建設世界一流科學設施

 

本報訊(記者崔雪芹)在過去幾年中,東北地區的發展面臨了各方面的挑戰。國家對於東北地區的發展給予了高度關注和支持,特別是近期出臺了「振興東北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專項行動實施方案」,希望加快依靠科技創新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培育發展新動能,再創東北創新發展新輝煌。

3月4日,來京參加兩會的中國科學院院士、全國人大代表楊學明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東北在我國的科技發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其中,重要科技平臺的建設和發展對於推動科技和經濟社會的發展以及科技創新高地的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在東北地區建設世界一流的科技設施,更具有推動東北地區以及國家科技發展的重要意義。

據楊學明介紹,東北在很多領域具備建設這樣的科技設施的實力和能力。但是,遼寧作為東北的重要科技基地還沒有任何在建和已經立項的重大科技設施。而他所在的單位,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是科技創新重要基地,在潔淨能源、國防研究等重要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

楊學明坦言,多年前,大連化物所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資助的大連相干光源的建設和發展基礎上,提出建設「高重複極紫外相干光源重大科學設施」的計劃和方案,也通過了遼寧省科技廳組織的嚴格評審。在最近國家出臺的「振興東北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專項行動實施方案」中,提出了「依託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力爭在遼寧大連布局建設高重複頻率極紫外相干光源裝置」作為「實施方案」的一項重要任務。

因此,楊學明希望通過相關議案,能夠敦請國家相關部委,特別是負責重大科技設施立項和建設的發改委,重視落實這一任務,加快推動「高重複頻率極紫外相干光源裝置」這一重大科技設施的立項和建設,推動東北科技高地建設的進一步發展。

《中國科學報》 (2018-03-06 第1版 要聞)

 

相關焦點

  • 楊學明:加快建設世界一流科技設施—新聞—科學網
    「創新驅動發展是我國重大發展戰略,國家重大科技設施建設是推動我國成為先進創新型國家的重要途徑。
  • 在遼寧大連建設高水平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新聞—科學網
  • 中科院院士、南科大理學院院長楊學明:深圳建設大科學裝置是「剛需」
    聽聞這一消息,中國科學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學理學院院長、廣東院士聯合會會員楊學明表示很振奮。目前,他正在幫助深圳規劃中能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的建設。該裝置建成後,將與規劃中的同步輻射裝置「交相輝映」,成為綜合粒子設施研究院的「雙子星」,也成為光明科學城大科學裝置的重要一員。
  • 專家解讀 | 中科院院士、南科大理學院院長楊學明:深圳建設大科學裝置是「剛需」
    8月18日,深圳光明科學城綜合粒子設施研究院首棟建築開工建設,標誌著光明科學城大科學裝置集群建設從「規劃設計」進入到「實施建設」階段。聽聞這一消息,中國科學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學理學院院長、廣東院士聯合會會員楊學明表示很振奮。目前,他正在幫助深圳規劃中能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的建設。
  • 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推動前海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
    >深圳新聞網訊(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記者 曾舒琪)8月6日,前海蛇口自貿片區管委會舉行「《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前海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行動方案(2020-2025年)》發布暨專項行動工作會議」,正式發布實施《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前海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行動方案(2020—2025年)》(下稱《行動方案》)。
  • 楊學明被聘為《科學》雜誌新子刊副主編—新聞—科學網
    Advances(科學進展)。該雜誌是一個涵蓋所有學術領域包括計算機、工程、環境、生命、數學、物理以及社會科學的綜合性科學刊物,旨在提供一個頂級的科學研究出版平臺,快速發表在整個科學研究領域的高水平且在相關領域有重要進展的研究工作。
  • 趙豪志:加快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建設,推動港產城深度融合發展
    趙豪志到山東省港口集團走訪時強調加快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建設推動港產城深度融合發展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2月12日訊 今天下午,市委副書記、代市長趙豪志率有關區市、市直有關部門主要負責同志,走訪山東省港口集團。
  • 聚焦科協十大事件 ▎建設中國的世界一流科技期刊—新聞—科學網
    中國科協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懷進鵬表示,《意見》明確提出「躋身世界一流陣營的科技期刊數量明顯增加」等數量和質量的要求,列明基礎和優勢學科、新興交叉與戰略前沿領域,謀劃「實現科技期刊數位化轉型」,「推進集群化並加快向集團化轉變」等戰略性目標,為全面加強科技期刊工作提供強有力的抓手。
  • 楊學明代表:加快推進潔淨能源國家實驗室籌建
    遼寧作為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重要區域,正按照國家部署積極打造綜合性區域科學中心和產業創新中心。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院士楊學明說,如果潔淨能源國家實驗室落戶大連,將為東北振興發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撐,促進石化等傳統能源產業轉型升級和新能源規模化開發利用,從而推動遼寧乃至整個東北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在大連建設潔淨能源國家實驗室的優勢明顯。」
  • 中科院院士、南科大理學院院長楊學明:以大科學裝置「撬動」科技...
    讀創/深圳商報首席記者 吳吉 通訊員 勞湘雯日前,深圳光明科學城綜合粒子設施研究院首棟建築開工建設,標誌著光明科學城大科學裝置集群建設從「規劃設計」進入到「實施建設」階段。聽聞這一消息,中國科學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學理學院院長、廣東院士聯合會會員楊學明表示很振奮。
  • 加快推動福州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
    市發改委將堅持創新驅動引領,打造全國具有重要影響力的「三創」高地;將在扶引大龍頭、培育大集群、發展大產業上持續發力,通過龍頭引領,以商招商,推動產業鏈補強補齊;將加快補齊民生短板,實施收入倍增計劃和就業優先政策,構建優質均衡全面的公共服務體系,實現發展紅利共享。十九屆五中全會吹響了「十四五」開局的號角。
  • 國產緊湊型超導迴旋質子加速器研製成功—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近日發布消息,由我國科學家自主研製的緊湊型超導迴旋質子治療系統加速器順利引出200兆電子伏特的質子束流,實現高能量級超導回旋加速器技術的關鍵突破
  • 新時代山東港口的前進方向—— 「加快建設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
    「加快建設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完善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綠色可持續的海洋生態環境,為海洋強國建設作出貢獻。」3月8日上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山東代表團審議時強調。習近平總書記的這一重要講話,為山東海洋強省建設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成為住魯代表熱議的話題。
  • 科學網—楊學明:時間鏡中的十三年
    進入大連化物所13年來,第一批「萬人計劃」入選者楊學明的時間都到哪裡去了?時間之鏡對楊學明的寫照是:研發科學儀器、做出科研成果、培育科學人才。 「從沒有實驗室, 到空空的實驗室, 再到滿滿的實驗室,經過13年建設,我們實驗室發展了起來。」大連化物所副所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楊學明向《中國科學報》記者感慨道。 2001年,楊學明被聘為大連化物所研究員兼分子反應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以下簡稱實驗室)主任,從那時起,他便開始了新的創業。
  • 強化規劃引領,加快建設一流現代化配電網
    堅持以服務人民為中心,加快配電網建設,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用能需求,保障全國人民一道邁入小康社會,是新時代電網發展的重要使命。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強調以質量第一、效率優先的發展原則,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迫切需要加強電網基礎設施建設,以提高供電服務效率。
  • 這項合作,加快推動國家數值風洞建設!
    這項合作,加快推動國家數值風洞建設!>天府新區成都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陳歷章,天府新區成都黨工委副書記、紀工委書記、監察工委主任劉榮華出席活動,並見證天府新區成都管委會與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計算空氣動力研究所籤署合作備忘錄,共同加快推動國家數值風洞建設。
  • 深圳特區40年④|楊學明院士:讓大科學裝置成為源頭創新的「利器」
    新華網 俞歡攝  「持續」投入高端儀器研發 實現關鍵核心技術突破  親手研製儀器、破解科學難題是楊學明在科研道路上的真實寫照。在科學研究的生涯中,他利用自己研製的創新科學儀器,在化學反應動力學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
  • ...打響萬盛品牌 ——專訪萬盛區文化和旅遊發展局局長楊學明
    日前,記者專訪了區文化和旅遊發展局局長楊學明。區文化和旅遊發展局局長楊學明記者:為加快推進主城都市區高質量發展,在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中實現新作為,萬盛旅遊下一步有何打算?楊學明:市委、市政府將萬盛定位為主城都市區重要戰略支點城市之一,賦予了萬盛重大機遇、重大使命、重大責任,萬盛在其中大有可為。
  • 我國加速器超導高頻腔技術取得創新性成果—新聞—科學網
    12月17日,記者從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獲悉,該所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高品質因數9腔室(9-cell)超導腔的中溫退火工藝,且成功完成了小批量(6隻)超導腔的首次試製,這意味著我國相關技術跨入世界前列
  • 深圳建設大科學裝置是「剛需」
    來源: 深圳新聞網-深圳商報8月18日,深圳光明科學城綜合粒子設施研究院首棟建築開工建設,標誌著光明科學城大科學裝置集群建設從「規劃設計」進入到「實施建設」階段。聽聞這一消息,中國科學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學理學院院長、廣東院士聯合會會員楊學明表示很振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