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報首席記者吳吉
中國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徐揚生
深圳的成功離不開開放和包容
在我看來,深圳的成功離不開開放、包容、年輕、富於活力的特質。深圳的開放、包容,以及敢為天下先的銳氣與勇氣,是這個城市能夠持續吸引人才,使全國乃至全世界最優秀、最頂尖的人才願意到這個城市創新及創業的最根本的魅力所在。如果說,四十年前,深圳被時代賦予了不凡的使命,那麼今天,深圳正再次面臨著這樣的時刻:等待我們的是,更加宏偉的藍圖和更令人振奮的事業。我希望更多有志之士能夠聽到時代的聲音,投身到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與發展中來,成為見證歷史、參與歷史、創造歷史的領軍者與弄潮兒。
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深圳大學副校長張學記
攻關基礎研究核心技術
目前,深圳在集成創新和消化引進再創新方面做得不錯,但原始創新還是短板。作為國家創新型城市、區域發展的核心引擎之一,深圳應加強國家重點實驗室、科研院所、研究型大學等科技創新載體的建設,攻關基礎研究核心技術,補齊基礎研究短板。未來,深圳的發展一定是創新驅動的發展。隨著科創載體建設的不斷推進、科技資源的加大布局,我相信,深圳的源頭創新和產業創新能力將會實現重大突破。而作為高校,要培養出具備「頂天立地」精神的人才。「頂天」是指要培養具有創新思維、科研技能的人才;「立地」是指要將科研成果轉化成實實在在的產品,服務於社會。
中國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學智慧城市研究院院長郭仁忠
打造數位化智能化世界級城市群
數位技術為灣區城市間的互聯互通帶來新契機。通過網絡空間來承接社會經濟活動,能彌補地理空間以及土地資源上的不足,同時還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粵港澳大灣區的輻射能力。未來粵港澳大灣區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就要抓住數字經濟這一新機遇,加快「數字灣區」建設,打造數位化、智能化的世界級城市群。
中國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學土木與交通工程學院院長、深圳市地鐵集團有限公司技術委員會主任陳湘生
深圳是科技工作者的沃土
我當年從劍橋回來後,在深圳蓮花山看到藍天白雲,風景跟劍橋一模一樣,特別是一件白襯衫我穿三天都不用洗,衣領子不髒,這讓我喜歡上了這座城市。未來,我們依然要大力弘揚深圳開拓進取、無私奉獻的「孺子牛」精神,把青春和生命寫在祖國的大地上。深圳非常重視科研,安排不少財政科技專項經費用於基礎研究,大手筆布局大科學裝置、國家重點實驗室,為科研工作者搭建了許多技術創新平臺,是科技工作者的沃土。深圳40年再出發,乘風破浪,未來可期!
中國科學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學理學院院長楊學明
改革開放創新的理念吸引了我
南科大第一屆學生的開學典禮,我就應邀參加了,當時還留下了一張合影。那也是我跟深圳的第一張合影。後來,我來南科大做過學術報告;再後來,我決定南下深圳,到南科大迎接一個新的理學院誕生,與南科大一起創造新的歷史。南科大最吸引我的,是改革、開放和創新的理念。深圳的步伐很快,幹事效率非常高。深圳正在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這離不開大科學裝置,大科學裝置是深圳科技「源頭創新」的內在需求,我願意在深圳,在南科大多做一些在別處做不到的事情。
(文章來源:深圳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