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寄語深圳乘風破浪未來可期

2021-01-09 東方財富網

深圳商報首席記者吳吉

中國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徐揚生

深圳的成功離不開開放和包容

在我看來,深圳的成功離不開開放、包容、年輕、富於活力的特質。深圳的開放、包容,以及敢為天下先的銳氣與勇氣,是這個城市能夠持續吸引人才,使全國乃至全世界最優秀、最頂尖的人才願意到這個城市創新及創業的最根本的魅力所在。如果說,四十年前,深圳被時代賦予了不凡的使命,那麼今天,深圳正再次面臨著這樣的時刻:等待我們的是,更加宏偉的藍圖和更令人振奮的事業。我希望更多有志之士能夠聽到時代的聲音,投身到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與發展中來,成為見證歷史、參與歷史、創造歷史的領軍者與弄潮兒。

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深圳大學副校長張學記

攻關基礎研究核心技術

目前,深圳在集成創新和消化引進再創新方面做得不錯,但原始創新還是短板。作為國家創新型城市、區域發展的核心引擎之一,深圳應加強國家重點實驗室、科研院所、研究型大學等科技創新載體的建設,攻關基礎研究核心技術,補齊基礎研究短板。未來,深圳的發展一定是創新驅動的發展。隨著科創載體建設的不斷推進、科技資源的加大布局,我相信,深圳的源頭創新和產業創新能力將會實現重大突破。而作為高校,要培養出具備「頂天立地」精神的人才。「頂天」是指要培養具有創新思維、科研技能的人才;「立地」是指要將科研成果轉化成實實在在的產品,服務於社會。

中國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學智慧城市研究院院長郭仁忠

打造數位化智能化世界級城市群

數位技術為灣區城市間的互聯互通帶來新契機。通過網絡空間來承接社會經濟活動,能彌補地理空間以及土地資源上的不足,同時還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粵港澳大灣區的輻射能力。未來粵港澳大灣區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就要抓住數字經濟這一新機遇,加快「數字灣區」建設,打造數位化、智能化的世界級城市群。

中國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學土木與交通工程學院院長、深圳市地鐵集團有限公司技術委員會主任陳湘生

深圳是科技工作者的沃土

我當年從劍橋回來後,在深圳蓮花山看到藍天白雲,風景跟劍橋一模一樣,特別是一件白襯衫我穿三天都不用洗,衣領子不髒,這讓我喜歡上了這座城市。未來,我們依然要大力弘揚深圳開拓進取、無私奉獻的「孺子牛」精神,把青春和生命寫在祖國的大地上。深圳非常重視科研,安排不少財政科技專項經費用於基礎研究,大手筆布局大科學裝置、國家重點實驗室,為科研工作者搭建了許多技術創新平臺,是科技工作者的沃土。深圳40年再出發,乘風破浪,未來可期!

中國科學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學理學院院長楊學明

改革開放創新的理念吸引了我

南科大第一屆學生的開學典禮,我就應邀參加了,當時還留下了一張合影。那也是我跟深圳的第一張合影。後來,我來南科大做過學術報告;再後來,我決定南下深圳,到南科大迎接一個新的理學院誕生,與南科大一起創造新的歷史。南科大最吸引我的,是改革、開放和創新的理念。深圳的步伐很快,幹事效率非常高。深圳正在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這離不開大科學裝置,大科學裝置是深圳科技「源頭創新」的內在需求,我願意在深圳,在南科大多做一些在別處做不到的事情。

(文章來源:深圳商報)

相關焦點

  • 曾慶存院士寄語陽江:未來可期
    時值鼉城冬日,中國科學院院士曾慶存在榮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後首次回到故鄉。今天(17)下午,在接受我臺採訪時談到陽江的發展,曾慶存院士表示,陽江有深厚的漠陽文化底蘊,也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隨著陽江教育的發展,陽江會出現更多的人才,為陽江發展提供更多的智力支撐,陽江未來可期。這些日子,獲得崇高榮譽後,曾慶存院士收穫了很多的鮮花、掌聲。回到故鄉,鄉音未改的曾慶存院士也是大家都在追的明星。他風趣幽默地用陽江話跟大家打招呼,也提醒大家珍視陽江方言。
  • 打造國之「重器」魏奉思院士寄望深圳建設「數字空間」
    24號上午,在深圳人才公園求賢閣,中國科學院院士魏奉思在第二十八期院士講堂上作《建設「數字空間」,打造「空間大腦」》主題演講,分享了上述令中國科學家們自豪的觀點。講座上,他向聽眾介紹了數字空間概念及其相關研究應用,指出中國在天空領域建設「數字空間」,有望成為國之重器,助力中國在高端前沿領域實現彎道超車。
  • 陳鯨院士寄語家鄉青少年
    陳鯨院士陳鯨,安慶懷寧人,中國工程院院士。200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陳鯨院士是我國通信與信息系統專家、我國空間監視技術領域主要開拓者,長期從事空間目標監測領域的技術研究與工程實踐,在衛星頻譜監測管理、空間監視和衛星遙感等領域執著追求、甘於奉獻,做出了突出貢獻。
  • 倒計時9天|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陳世卿為大會送上寄語
    11月3—4日2020世界計算機大會即將與您在湖南長沙再次相見今天又一位院士為大會送上寄語他表示很高興能來到湖南長沙這座美麗的新城預祝本次世界計算機大會圓滿成功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美國藝術和工程院院士 陳世卿陳世卿說:大家好我是陳世卿很高興能來到湖南長沙這座美麗的新城參加2020世界計算機大會與大家一同探討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的發展+構建創新、創造生態體系的新方向和新思路最後祝本次世界計算機大會圓滿成功今年大會主題為
  • 一往無前 乘風破浪 未來可期——於子蛟工作室家人回歸晚宴圓滿結束
    9月23日的答謝宴上,工作室老闆於子蛟先生上臺為來賓進行了演講,對工作室業務範圍、現階段工作總結、未來戰略規劃、選品運營、網紅籤約等各方面內容進行了詳細闡述,在演講後的互動當中,也對提問的來賓有問必答,讓大家對未來的發展以及目前需要做的有一個更清晰的認知和了解,能夠抓住風口乘風破浪。
  • 深圳大學舉行開學典禮,校長李清泉寄語新生書寫「詩和遠方」
    9月11日晚,深圳大學舉行2019年開學典禮。本文圖片 龐審 圖「願你們知行趁年華,哪怕今天默默無聞,也希望是厚積薄發,在歲月中埋下彩蛋,給未來的自己創造驚喜。願你們以夢為馬,將希望的火種高高舉起,這座城市的表情等待你們點亮!」
  • 施一公寄語全國畢業生:希望科學精神,陪伴你走好未來的每一段路
    施一公寄語全國畢業生:希望科學精神,陪伴你走好未來的每一段路 2020-07-10 14:32:00來源:杭州網
  • 院士寄語海外學子:希望大家在國家振興中留下自己的腳印
    院士寄語海外學子:希望大家在國家振興中留下自己的腳印金羊網  作者:李鋼 姚李茜冰 鄭嘉良  2020-12-18 文/圖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李鋼 通訊員 姚李茜冰 鄭嘉良「之所以選擇回國發展,是因為國內的環境和氛圍都很好。」
  • 盤點那些乘風破浪的深圳家居品牌
    昨晚,深圳特區40周年慶祝活動刷爆朋友圈,826架無人機傾情表白,深情演繹「我們都是奮鬥者」。 由一個小漁村發展成為國際化大都市、全球知名的科技創新中心,深圳這座城市和這座城市中的人,乘風破浪,揚帆追夢40年。
  •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學院及書院院長給2020屆畢業生的寄語!
    2020年5月31日,香港中文大學(深圳)2020年本科生畢業典禮在大學中央大道、行政樓下隆重舉行。在畢業這個時刻,經管學院、理工學院、人文社科學院、逸夫書院、學勤書院和思廷書院的院長、副院長或助理院長等老師紛紛寄語畢業生。在未來的徵途中,希望你們能夠坦然面對所有的苦難,腳踏實地,不斷學習,求知若飢,虛心若愚,用智慧與愛讓世界變得更加美好。勇敢地揚帆起航吧!
  • 南科大迎來第三位院士校長,為清華副校長
    11月19日晚,南方科技大學官方網站「現任領導」欄目顯示:中國科學院院士,原清華大學副校長薛其坤已經出任南方科技大學校長。截圖自南方科技大學官網據深圳衛視報導,原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十一任期屆滿離任。
  • 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莊逢源寄語青少年多問「為什麼」
    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莊逢源寄語青少年多問「為什麼」 2019-10-段麗娟 攝   2019年世界空間周科普報告會舉辦 莊逢源院士寄語青少年多問「為什麼」  中新網北京10月9日電 (記者 張素)「站在地上扔石頭,石頭會怎麼樣?」「扔石頭的速度達到一定程度,石頭可以不掉下來嗎?」「向日葵有向光性,它在轉圈時是全身轉,還是只有花盤轉?」
  • 深晚報導|薛其坤任南科大校長 系中國科學院院士、物理學家,曾獲...
    薛其坤 據南科大官網11 月 19 日,根據南方科技大學官方網站更新的校領導介紹顯示:中國科學院院士,原清華大學副校長薛其坤已經出任南方科技大學校長。原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十一任期屆滿離任。薛其坤,男,漢族,1962 年 12 月生,山東蒙陰人,1984 年 9 月參加工作,中共黨員,理學博士,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除中國科學院院士、物理學家、獲 " 諾獎 " 級科研成果這些最為人熟知的標籤外,薛其坤還被稱作 " 量子王國垂釣者 "。
  • ...薛其坤任南科大校長 系中國科學院院士、物理學家,曾獲「諾獎...
    薛其坤 據南科大官網11 月 19 日,根據南方科技大學官方網站更新的校領導介紹顯示:中國科學院院士,原清華大學副校長薛其坤已經出任南方科技大學校長。原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十一任期屆滿離任。薛其坤,男,漢族,1962 年 12 月生,山東蒙陰人,1984 年 9 月參加工作,中共黨員,理學博士,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除中國科學院院士、物理學家、獲 " 諾獎 " 級科研成果這些最為人熟知的標籤外,薛其坤還被稱作 " 量子王國垂釣者 "。
  • 清華大學/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鄭泉水院士課題組招聘博士後
    這些技術的產生和應用可望為人類更美好的未來做出歷史性貢獻。鑑於這種前瞻性認識,在清華大學和深圳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全世界第一個超滑技術研發機構——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超滑技術研究所(以下簡稱「超滑所」)的物理和實驗室即將在2020年底建成,由鄭泉水院士擔任所長,聚焦在創造和研發基於結構超滑材料體系的若干具有重大的國家需求或巨大的市場前景的革命性技術產品。
  • 深晚報導 | 薛其坤任南科大校長 系中國科學院院士、物理學家,曾獲「諾獎」級科研成果
    原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十一任期屆滿離任。薛其坤,男,漢族,1962 年 12 月生,山東蒙陰人,1984 年 9 月參加工作,中共黨員,理學博士,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除中國科學院院士、物理學家、獲 " 諾獎 " 級科研成果這些最為人熟知的標籤外,薛其坤還被稱作 " 量子王國垂釣者 "。2013 年 5 月,薛其坤擔任清華大學副校長,同年帶領的研究團隊在世界上首次觀測到 " 量子反常霍爾效應 ",被楊振寧評價為諾貝爾獎級別的研究成果。今年,薛其坤院士榮獲 2020 年度菲列茲 · 倫敦獎。
  • 鍾南山院士在香港中文大學(深圳)2020年本科生畢業典禮上的致辭
    首屆大學理事會成員鍾南山院士在香港中文大學(深圳)2020年本科生畢業典禮上的致辭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在電視或者網絡上留意到,由於近幾個月人類活動的減少,環境的汙染減少了、天空晴朗了,很多不常見的野生動物也出來了,森林的覆蓋面也廣了,綠化也好了,整個自然界更加和諧了,你們未來會是各行各業的精英,更應該時刻考慮到人類應該如何跟自然和諧共處。
  • IN視頻|鵬城實驗室主任高文院士在哈工大(深圳)細數人工智慧「前世...
    2019年11月15日訊(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記者 餘俐潔 張嘉俊 通訊員 吳銳嬋)11月15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學教授、鵬城實驗室主任高文在哈工大(深圳))進行了一場名為「人工智慧發展現狀和趨勢」的講座。
  • 深圳技術大學成立聚龍學院 學校首位全職院士擔任院長
    培育創新應用型人才,是深圳技術大學的初心與使命,作為該校的創新創業學院,聚龍學院的成立,是推進學校一流應用型技術大學建設、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舉措,未來,這裡將成為深圳乃至全國創新創業人才的重要培育基地。由學校首位全職院士擔綱掌門聚龍山下,坪山河畔,深圳技術大學邁出了新一年的新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