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日,東莞市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配套政策新聞發布會舉行,會上對《東莞市重點領域研發項目實施辦法》等7個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配套政策做政策解讀,同時透露,東莞未來將集聚三大科學裝置,除了當前的散裂中子源、南方先進光源外,還有一個同領域的大科學裝置等待國家部門做批覆。
東莞正爭取第三個科學裝置的落地
2018年,東莞獲國家科技部、發改委批准開展創建國家創新型城市,成為繼深圳、廣州後省內新一批開展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的地級市之一。
根據此前出臺的《關於貫徹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戰略 全面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的實施意見》(簡稱《實施意見》)提出,到2020年,東莞全社會R&D投入佔GDP的比重從2018年的2.55%提高到2.8%,將建設創新強鎮10個,認定培育100家創新型企業,引進戰略科學家團隊10個。到2025年,東莞全社會R&D投入佔GDP的比重要達3.0%以上,區域創新體系進一步完善,建成粵港澳科技成果轉化示範區,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創新型城市。
東莞市副局長肖錚勇會上介紹近期的工作目標,2020年最大的抓手是松山湖科學城建設,加快大科學裝置的建設布局。聯合中科院以及發改部門共同推動散裂中子源二期、南方先進光源等大科學裝置列入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十四五」規劃;推動散裂中子源譜儀開放運行和應用能力拓展,引導高校院所、企業與散裂中子源的合作,產生更多基礎和應用科研成果。同時肖錚勇透露,另一個與前兩者緊密相關的大科學裝置有望落地東莞,當前處於前期工作當中。
會上介紹,今年下半年,在松山湖科學城舉辦粵港澳院士峰會、華為開發者大會、粵港澳科技論壇等高品質的交流活動,促進科技交流和項目合作,營造良好的科技氛圍,支持濱海灣新區、水鄉新城爭創省級高新區
回應取消高企獎勵問題
東莞高新技術企業超過6000家,因而此前關於東莞取消對獲得「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獎勵時,引起不少企業的關注。
東莞市副局長肖錚勇表示,東莞市前期的培育政策的著力點是對獲得高企認定給予直接的獎勵,這種量大面廣的方式已經難以為繼。為此,東莞優化調整高企培育的思路,更加注重提升企業發展質量,採取分類培育、分類扶持的方式,構建「高新技術企業—瞪羚企業—百強創新型企業」梯隊,鼓勵扶持企業在科創板或者創業板上市,打造一批行業隱形冠軍。
具體措施包括,對高新技術企業給予營業規模晉級獎勵,高企營業規模首次規模5000萬元、2億元、10億元的高企,根據晉級年度企業首次晉級年度本地形成的地方財力比上一年增長部分按最高不超過30%的比例給予一次性獎勵,最高不超過50萬元。
對評定為瞪羚企業的高企,在研發投入、科技展會、產業用房等進行支持,如對研發投入按不超過5%的比例最高補助50萬元;參加科技展實際發生費用按不超過50%比例每年最高補助10萬元。
對評定為百強企業的高企,在研發、人才、資本、培訓、產業用房、用地等進行支持,如在研發投入按不超過5%的比例最高補助100萬元;對承擔國家省重點領域計劃項目根據國家、省到位金額按不超過1:1的比例給予最高1000萬元配套資助;對在東莞市租賃的自用辦公用房根據租賃發票金額按不超過30%的比例給予每年最多100萬元補助,等等。
「從獎勵額度來看,高於早前的認定獎勵」。肖錚勇表示。而且東莞爭取在9月公布首批創新型企業名單,推進落實創新型企業培育政策,為創新型企業安排創新「服導員」,為企業做好貼身服務。
【來源:南方都市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