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馬婷:指尖上的花朵(外一篇)

2021-01-13 封面新聞

文/馬婷

相較於杜若,甘棠等物,它的名字是俗了些。我翻查了資料,想要找找看它是否還有其他什麼清雅些的名字,卻是失望了。回過頭再看看這花,長得確實庸常了些。就想,倘若是女人,「她」可能就是一個相貌平平,卻能打理好家務,照顧好老人和孩子的妻子。

這大約是時隔十年之後,再一次用鳳仙染指甲,卻因為沒有掌握好白礬的量,又許是睡得太晚,起的太早,沒染夠時間。總之,一大早急急忙拆下纏在十根手指上裹著鳳仙碎屑的塑料片,卻發現指尖一個個呈現橙紅色。

這可怎麼辦呢?雖說現在總有女人將指甲或是頭髮染成各種稀奇古怪的顏色,但我向來思想傳統,這些新潮的裝扮,一時間還是不能接受。盯著手指懊惱了半天,只能硬著頭皮出門了。

我原以為,只有我們生在農村的孩子,幼時才用鳳仙染指甲。直到最近無意間看到一本書,書中記載古時女子將鳳仙搗碎,加以明礬,置於指甲上,用樹葉等物包紮,即可將指甲染成紅色,一般可連續染三次,顏色便鮮紅明豔,嬌俏可人。我才知曉,原來這鳳仙染指甲,是古代女子就熟識的方式。看來古往今來女子的愛美之心都相同,即使那個時候沒有人去研究明礬加入鳳仙中究竟發生了什麼化學反應,但女孩們卻人人熟知這一為手指增添風採的美甲技術了。

恰好,母親在老家屋前種了幾株鳳仙花,許多年不見這花,看到後倒是令人驚喜。想起書中的記載,於是在回西安時,用剪刀剪下了一株,並在途經一家中藥店時,進去買了些白礬,準備再染一次指甲。

小時候其實是經常染指甲的,那時候幾乎家家戶戶的屋前屋後都會種植幾株鳳仙花,當然,我們是叫它指甲花的。每到夏季,幾個要好的姐妹,都要一同去採摘些構樹葉,到了晚上,待母親將搗碎的鳳仙花身和明礬混合後,再用構樹葉包紮在十根手指的指尖,睡覺的時候便都把指頭翹著,生怕一個不小心碰到了手指,弄壞了這包紮,影響了指甲的上色。

染指甲的夜晚,一定是興奮的,夜裡做夢,夢的都是拆開構樹葉後看到的鮮紅指甲,因為構樹葉是用繩子綁在手指上的,稍微緊一些,幾根手指便會傳來一陣一陣收縮的感覺。熬過了這一夜,第二日,打開包著的構葉,便去盯著手指看,再去找小姐妹們比對,看誰染的顏色好。

因為明礬的用量把握不準,多了,染出來的顏色便發黑,少了,染出來的顏色便偏橙色。這就要考驗母親們的經驗了,所以那個時候比對時,時常有小姐妹的指頭呈紅黑色,有姐妹的又呈橙黃色。

而我這一次,顯然就是明礬放的少了,加上夜裡回家晚,母親給我包紮時,已到了凌晨。她強撐著睡意,手上的動作自然是快了些,這樣一來,就有很多花屑包在了指頭上,所以指甲周圍也是暈染了一圈,待早上起了床,十根手指的指尖都成了橙紅色。

母親卻說不出幾日,手指上的顏色便會褪去,只留下指甲上的,我問她原由,她也答不上來,只說大概指甲花就是染指甲的吧,指甲上的顏色是永遠不會褪的,只能是等指甲慢慢長,慢慢剪,直至將染過色的都剪完了,否則,這顏色,永遠都在。

指甲花的顏色有多種,我時常見到的,多呈粉、紫、白、大紅等色。據說除了染指甲外,它的莖及種子還可以入藥,有祛風溼、活血、止痛的功效。這一點,倒是和大多數植物都無異,不過相較起來,顯然,它比其他植物的用處要多了些,也更被人們熟識了些。

記得幼時,時常將它的種子剝下來,包在紙裡,等待著第二年播撒。它的種子很小,一粒粒包裹在一個綠色的殼裡,待殼成熟了,一捏,便會裂開,我們便用紙去接裡面的種子。種子呈黑褐色,小小的圓球形,小時候只知道採摘,並不知曉,這種子還有消積之效,可以用來治療骨鯁咽喉、腹部腫塊等。

但卻是覺得鳳仙的名字,不夠清雅。想想也是,她生長於屋前屋後,自古便被人們熟識,被人們運用,身上的煙火氣那麼重,又那麼實用,自然不會像蓮那般有仙靈之氣了。相比較起來,她倒像個勤勞賢惠的女人,或許不懂琴棋書畫,或許不擅詩詞歌賦,卻能烹茶,能煮酒,能打掃庭院,能生兒育女,能為你備好一日三餐,為你解憂,為你寬心。想來如若是女子,「她」便是那個成功男人背後默默襯託的女人沒錯了。

如此,便生出一些疼惜來,天下女人大多是鳳仙一般長相平庸卻勤勞持家者,花色分紫、白、粉、紅,便如同女人分黑、黃、白、胖、瘦等,雖是長相不一,到底也不驚豔,也不絕塵,只是默默地在屋前屋後忙碌著。當然,「她」所做的這一切,也需要欣賞和讚美,需要認可和褒獎,畢竟,它也是鮮花,畢竟如它一般的女人也是女人。

玉水寨

玉水寨是臨時加的行程,時隔半年,腦子裡卻總是冒出這3個字,總會想起那個地方。因它是納西族的東巴聖地嗎?我不知道,也可能是因為它是整個行程中最清幽自在,最沒有商業氣息的地方。

也對,身處玉龍雪山腳下,肩負麗江古城溯源的使命,它本該如此,天朗氣清,幽靜怡人,加之納西族的導遊,和善友好,這一路上積攢下來的些許抱怨,便也在來到這個地方之後化解了。如此聖潔之地,又豈容人心存不悅呢。

到了門口後,便有個小夥子迎出來接我們,一聽說有幾人來自西安,他顯得尤為高興,交談中才知曉原來他是在西安上的大學,女朋友也是西安人,正準備過些時日結婚呢。驀地,便覺得這個地方親切了些許,來雲南這一路,整日裡緊繃著神經趕行程,很難放鬆下來。如今,到了快要離開的時候,卻遇到了這麼一個鳥鳴山幽、神泉清澈的地方,心情一下子便愉悅了。

難怪來之前導遊要讓我們帶一個空瓶子,原這裡的神泉水是玉龍雪山頂上融化的雪水,經過2400米的巖石滲透後泉湧而出,竟成了極其難得的天然礦泉水,舀一勺,輕輕抿上一口,瞬間,整個人便清爽了起來。那甘甜清涼的感覺,直抵心脾,如用這水泡茶喝,那味道,便更加的香甜宜人,哪怕是古時的帝王將相,聞到這茶香,恐都要被吸引而討上一口喝呢。

這神泉之上是兩株擁有800年樹齡的五角楓,納西人將這兩棵樹稱為「夫妻樹」,神泉水便是從這樹下的山石之間,潺潺流淌而出。而那座人身蛇尾的自然神雕像,便是位於這兩株樹的前面,在納西人心中,自然神與人類是同父異母的兄弟,人類卻在生產生活中有意無意間破壞了大自然,自然神則會因此而生氣,於是降各種災難於人類,如山洪地震、海嘯颶風、冰雹雪崩等。為了向自然神贖罪,與大自然和解,納西族的東巴教每年都會有專門的節日來祭祀自然神,將供品、木牌畫、面偶等奉上,祈求自然神的原諒。而這自然神,便正是坐落在麗江的源頭之上了。

順著神泉往下,便是有「神龍三疊水」之稱的瀑布景觀,偌大的一股泉水順著山坡而下,正好折成三疊。傳說,神泉的泉眼處是玉龍神出沒的地方,每年玉龍神出來巡視麗江壩子,總是戲水而出,帶風而下,把水做成三疊。人們將這第一疊稱為「疊龍瀑」,第二疊稱為「戲龍瀑」,第三疊稱為「送龍瀑」。聽著納西族小夥子講述的這段傳說,看著瀑布底下的水潭裡自由自在遊著的金樽和虹鱒,呼吸著玉水寨新鮮清新的空氣,連日來趕行程的疲憊便消散了。

既然這裡是東巴教的聖地,納西族最古老的祭祀場所,來了,便不得不拜了。納西人將玉龍雪山視為神山,我們身處玉龍雪山腳下,自然要心懷敬意,來到廟前廣場的天香爐跟前後,首先是被它這形似炮彈的樣貌所震撼,其次,又被裹在其上的五根色彩不一的帶子吸引,據說這五根帶子,分別因顏色不一而代表不同的含義。其中,由上而下,藍色代表天,白色代表雲,紅色代表納西族的人民,黃色代表土地,綠色則代表水。

按照納西小夥的建議,我們根據自己和家人的生肖,雙手合十,繞著天香爐,分別轉了不同的圈數。其後,又在旁邊的小院,請了幾串風鈴,將自己及家人的名字寫上木牌,掛在了院內諸多風鈴之間,希望這玉水寨能將我們的祝福留下,也希望納西族的神靈能像庇佑自己的子民一般,庇佑我們這些外來之客。

放眼望去,這院內,其實已經掛滿了風鈴,我相信天南海北的遊人來到這裡,都會被這仙境一般的地方所感染,便紛紛為自己和家人留一份祝福,在這遙遠的他鄉,這玉龍雪山腳下。

出去的時候遇到一個牽著犛牛的大叔,許是這犛牛老了,為了生計便想出了帶它來景區,供友人拍照的主意,既如此,何不留一張照片,我想。便付了錢,由大叔攙扶著騎在了犛牛的身上,輕輕撫摸著它,身後是清澈的潭水和鬱鬱蔥蔥的樹木,我披著橙色的披肩,和這黑白相間的犛牛,倒是極為相稱。

原本以為就要這樣離開這玉水寨,離開雲南了,卻在門口等待上廁所的同伴時,無意間發現了門上用東巴文字寫成的對聯,看著這一個個字符,我們試著猜測著它們的含義,卻是連納西族的導遊也說不上來。他們自幼便學習漢文,這古老的文字除了專門研究的人,恐怕也沒有幾人能懂了。這也便是玉水寨的可貴之處,這裡是東巴文化的傳承基地,其內的東巴村完全按照納西族的傳統生活方式建成,只是,我們無緣目睹。據說景區除了向遊人開放外,還有極為著名的東巴大師主持日常事務,並有數名東巴學生,在此學習東巴經文,東巴舞蹈以及祭祀儀典,當然,還包括對對東巴文字的研究與傳承。

任何民族的文化都值得被尊重,任何古老的東西都值得被傳承,更何況,納西族的東巴文還被稱為世界上唯一活著的象形文字,納西族的「白沙壁畫」,更是擁有500年的歷史,是壁畫藝術中的珍品。雖然,我於這麗江只是過客,於這玉水寨只是遊人,於這納西族的人民更是陌生之人,但,守護那古老文化的心卻相同。倘若有機會再去麗江,我想,定要去看一看那白沙壁畫,再去那東巴村住上一住。

【作者簡介】

馬婷,90後,現居西安。拙文偶見《紅豆》《延河》《四川文學》《廈門文學》《生活文摘》《中國文化報》《中國青年作家報》《西安晚報》《西安日報》等。現為中國散文學會會員,陝西省作家協會會員,扶風縣文聯副主席,《西府名人》雜誌主編。曾獲「第四屆全國青年散文大賽」銀獎,首屆「永豐杯關中風情全國散文大賽」金獎等。另有50餘篇報告文學見刊。有作品收錄於《長安風 絲路情》《青春放歌》《如歌歲月》《扶風作家散文選》《雁鳴》等書籍。

相關焦點

  • 季羨林81歲時寫的一篇散文,描寫生動,充滿禪意
    國學大師季羨林是一位造詣非凡的佛學家,他也常說,「在人生的道路上,每個人都是孤獨的旅客。」他的一生有時山重水複,有時柳暗花明;糊塗時懂得迷途知返,困窘地也曾絕處逢生。下面介紹季羨林81歲時寫的一篇散文,描寫生動,充滿禪意。
  • 季羨林散文裡的書影
    他將讀書獲知的中外文化精華寫進散文裡,作為抒發真情實感、表述人生態度,體現審美情趣、闡立道德信念的載體,給讀者以感染、啟迪和享受,令人稱奇。對此,樂黛雲先生有佐證,她表示每次讀季先生的散文,都有新的體味。    季老的散文創作看似與他的學術研究幾無關聯,實際上,細心的讀者不難發現文章裡有他學術成長的步履。
  • 品讀徐志摩的一篇著名散文,返璞歸真,從頭美到尾
    詩人性情溫厚,雖然活躍在文壇只有短短十幾個春秋,卻留下了無數瑰麗的詩篇和散文。下面就重溫經典,一起品讀徐志摩的一篇著名散文,返璞歸真,從頭美到尾。《陌上花開緩緩歸》作者:徐志摩那是春天裡一幅最美妙的圖畫:在粉黛佳麗的簇擁下,一位美若天仙、儀態雍容的貴夫人款擺腰肢,走在一千多年前的江南臨安的阡陌上,其時陌上花團錦簇,楊柳輕搖,蝶飛蜂舞,三月風情旖旎之至。這時,一騎快馬打陌頭楊柳的綠陰中飄然而來,騎者翻身下馬,氣喘籲籲中把一封書信遞給夫人。夫人展開一看,不禁滿面春色。
  • 比指尖陀螺更有「毒」的,是火了的指尖陀螺版 APP
    比指尖陀螺火爆全球更離奇的,可能就是一款指尖陀螺版 APP 火爆全球了。儘管聽起來很荒謬,但是真的出現了指尖陀螺版 APP,還不止一款。在眾多的「指尖陀螺 APP」中,目前名氣最大的當屬 Ketchapp 開發的版本,據應用數據統計機構 Sensor Tower,這款 APP 自 5 月 16 號上線以來,累計下載量已超過 700 萬。而據 App Annie 數據,其在 iOS 免費榜第一名上停留了 9 天,目前排位是第九名。
  • 馮紫英散文創作特色評析:用史家筆法寫文學散文
    如何寫軍事題材的作品,《三國演義》給作家提供了一個創作典範,也給讀者豎起了一個欣賞範例,那就是戰前的運籌帷幄,戰場上的鬥智鬥勇。而馮紫英的作品沒有戰爭硝煙,因而也沒有戰場上的鬥智鬥勇;作品中所寫的,無非是新兵、列兵、老兵之類,五部作品包括《兵生活》《兵日誌》《兵本事》《女兵事》《帶兵記》,作品中所描述的全都是「兵」,幾乎見不到「將軍」的身影,更談不上「運籌帷幄」。
  • 汪向榮散文:玄武巖上的「神奇耳朵」
    揚州「真州府」和「儀徵大碼頭」首席攝影師周曉明摘轉原《儀徵日報》總編輯汪向榮先生發表在揚子晚報繁星上的散文,這是一篇介紹棗林灣旅遊度假區的美文。言歸正傳,還是請大家欣賞佳作吧——《玄武巖上的「神奇耳朵」》作者:儀徵 汪向榮玄武巖是固化的火山冷凝體,但它根植於大地,連接著地殼,可在人力無法企及的深處充當著「傳感器」。一塊完整無損、沒有裂紋的玄武巖,能夠快捷而準確地折射地震釋放的衝擊波,傳播地球內部崩析、嬗變的信息。
  • 肅竹:蜜蜂採下的蜜是花朵的夢想
    夏天的旋律(肅竹長篇愛情散文詩連載98)491花瓣飄零時對著天空叫喊道:「我以我的美麗容顏換取果實,我以此為榮。」492蜜蜂採下的蜜是花朵的夢想,我聽見花朵對蜜蜂的訴說,是戀人別離時的惆悵和蜜語。肅竹2018.6.15.19:17於漢中至勉縣路上版權聲明:《夏天的旋律》是肅竹原創長篇散文詩
  • 【遺珠·散文】黎眉:上玄月
    文|黎眉    初秋的夜晚,街道上燈火通明,夏的餘溫還沒有褪去,人行道上來來往往很多走路健身的人。這時的中天,正懸一彎明月,正好是上玄月,多麼好美的明月!喧囂一天的城市,漸漸歸於平靜,人行道上、車行道上的行人和車輛,此時若在你的眼裡加速,便可想像如舊時無聲電影裡黑白動畫般的感覺,只是這車裡、這行人的內心具有了不一樣的內容,是時間賦予他們有了新的內涵。膨脹的城市,高遠的理想,擁擠的生活,重壓下有些狂野或躁動的人心。
  • 在散文的深處守望,或遇見
    我絲毫不敢看矮他們,我的意思是,散文家的學養無法遁跡,鑑於散文沒有欲蓋彌彰的技術,所以在舉手投足之間,散文的每一行字,就是寫作者的一呼一吸。2017年4月23日是世界閱讀日,「文學阿壩走向」研討暨「阿壩作家書系」首發式在成都隆重舉行。我應四川省作協創研室之邀,做了阿壩州文學創作綜述報告,沒有涉及散文家韓玲的寫作。
  • 【路開原創】田野上的菊花(外三首/周慶雲)
    難得冬天的暖陽 愉快地走在田野上 面對這怡人的天氣 怎不讓人心情舒暢燦爛地吸引了目光 我喜出望外 頓生浪漫聯想 假如有你在身旁 定會採摘在手上 做一回自然的情人 當一回原野的女皇 這不是一般的花朵
  • 中國散文發展史
    於是講求對偶的便逐漸形成詩賦一派,好奇的則產生為散文一派。然而我國在漢以前所謂的「散文」,並不能算純文學,大多都是一些記事說理的實用文,像伏羲的「教」,神農的「佔」,都屬這一類。僅管如此,這些說理記事的散文,隨著時間不斷的累積,除了提供前人的思想見解給後人了解外,文章的寫作手法,實際上也不斷的在往純文學的藝術標準邁進著。
  • 玩轉指尖 《劍網3:指尖江湖》典藏版撲克牌曝光
    8月3日至6日,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N1館,《劍網3》將攜手《劍網3:指尖江湖》雙雙亮相第16屆ChinaJoy西山居展臺!除了各種豐富有趣的互動節目和精美好禮之外,今年《劍網3》還將在ChinaJoy上發布一款全新周邊——《劍網3:指尖江湖》典藏版撲克牌!
  • 散文情感質量的高低取決於什麼呢?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鑑於學養的差距和知識背景的不同,新時期的散文整體上也許少了些「幽默」的品質,但卻增強了「體驗性」「內向性」品格和特徵。所以,囿於本人見識,感覺散文越來越多的是女性作家,似乎散文,特別是小散文,更能與女性的那種「柔美」相互共鳴。而大散文,多是男性的天下,要麼是大情懷的家國天下,要麼是走向式微。
  • 理科生的浪漫,理科生的散文詩
    分享一篇純文字散文詩,被稱作鋼鐵直男的理科生,也在用自己的方式表達著喜歡。(附有理解方式)或許沒人和伽利略說過他的比薩斜塔實驗某種意義上是錯誤的因為你吸引我的同時我也在吸引著你理解:伽利略比薩斜塔實驗證明了在忽略阻力想情況下質量不同的物質是以相同的速度在下落。而這是只考慮物體向地球靠近的情況,事實上,在物體靠近地球的同時,地球也在向物體靠近,且靠近速度與物體質量相關,但這個速度非常非常小,完全可以忽略不計。
  • MALDI-TOF應用 | 指尖上的食源性病原體鑑定
    導讀指尖上的食源性病原體鑑定  探究指尖上的微觀秘密 受試者在含有胰蛋白大豆瓊脂和5%綿羊血的血瓊脂培養基上輕輕印上5取瓊脂平板上的單菌落溶解於20μL的20%甲酸溶液中。將1μL的裂解液點在不鏽鋼靶板上,再點上1μL基質溶液。然後,混合物在室溫下乾燥,使基質和分析物分子形成共結晶。
  • 先秦諸子散文的「史」體性質及淵源
    形成這個觀念的原因是人們將歷史散文和說理散文截然分開來。其實,那時的歷史散文和說理散文同是當時禮樂政治形態的言說形式,在君臣關係和同僚關係言說的基礎上產生,同出一源。故西周以來,記言體歷史散文諸如《尚書》、《國語》都「史」中有「論」,而且主要在記「論」。而戰國諸子散文雖以「論」為主,卻有著眾多的敘事因素,是在記「論」,並通過記「論」而記述了某些「論」的主體個人和某些國家事件,可謂「論」中有「敘」。
  • 朱義海:難忘鄉村露天電影|散文
    《文學天空》網刊首發原創優秀作品,是文學雙月刊《琴臺文藝》及其他雜誌的選稿基地,主發青春、情懷、鄉土、都市、親情、留守題材的小說、散文和詩歌類作品。原創聲明:作者授權原創首發文學天空,侵權必究。露天看電影最熱鬧的場面是二十世紀六十年代,1966年的文化大革命開始時,毛主席接見紅衛兵拍攝的電影紀錄片到鄉村放映情境,先由大隊幹部安排各生產隊的男女青年、大隊小學高年級的學生組成長長的接片隊伍,肩扛紅旗,幾班民間樂器隊手持嗩吶、鼓、鑼、鈸等,一路吹吹打打到十幾公裡外的鄰大隊接影片回本大隊放映。
  • 散文:布穀鳥又叫了(上)
    散文:布穀鳥又叫了(上)胡埠懷《白浪情》群友*咕咕咕咕。每當春夏之交,布穀鳥的叫聲總會在小樹林的深處響起,那低沉而又渾厚的聲音,透出一股股濃濃的鄉情。今年,布穀鳥叫聲來得特別的早,二月春風三花時,咕咕之聲己從不知名的樹林之中傳出。
  • 散文:細嗅薔薇
    求學時遠離家鄉,每周都會坐長途汽車回家,還記得一到快過年的當口,長途汽車上擠滿了人,年少時的我有時會被擠得哭了起來。再後來自己做事,又是每周從這個城市到另一個城市去採購貨物,總之,與趕路結緣,從沒斷過。這樣的日子讓我有了一種善於觀察的習慣,喜歡靜靜地看著人群,喜歡靜靜地看一些花開,喜歡靜靜地走一段路程。
  • 曾紅雨赴輝南縣舉辦公益講座 講述《關於散文的幾個話題》
    2020年7月12日,輝南縣作家協會特邀《吉林日報·東北風》周刊副主編曾紅雨來到輝南縣舉辦公益文學講座——《關於散文的幾個話題》曾紅雨《吉林日報·東北風》周刊副主編,三級高級編輯,吉林省作家協會會員,吉林省全民閱讀協會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