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MSEA》用CT給3D列印金屬「診療」—揭示孔洞缺陷形成機理

2020-12-05 騰訊網

TC4合金具有質輕、比強度高等優點,通過雷射選區熔化(SLM)技術製備的TC4金屬零部件被廣泛應用於航空航天、生物醫療等領域。在TC4合金SLM成形過程中,受到包括雷射能量的吸收和傳輸、材料的快速熔化和凝固、微觀組織演化、熔池的流動、材料的蒸發等因素的影響,導致成形熱力學和動力學十分複雜,因而在構件內部會形成孔洞、裂紋、雜質等缺陷,這些缺陷嚴重降低了成形件綜合力學性能,限制了雷射列印TC4合金的廣泛應用。因此,研究TC4合金SLM成形過程中缺陷的形成機制和掌握抑制缺陷產生方法的是提升SLM製備TC4合金零部件性能的關鍵問題。

近日,上海大學省部共建高品質特殊鋼冶金與製備國家重點實驗室在最新研究中,基於X射線CT成像技術,在3D列印TC4合金孔洞缺陷三維表徵和形成機理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以「Study of pore defect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in selective laser melted Ti6Al4V alloy based on X-ray computed to mography」為題發表在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 期刊上,實驗室王江教授為該論文通訊作者。

論文連結:

https://doi.org/10.1016/j.msea.2020.139981

雷射增材製造(LAM)技術本質上是金屬材料的快速熔化和凝固過程,因此在其成形過程中也會產生和金屬鑄造過程相似的各類冶金缺陷,如氣孔、夾渣、裂紋等等。在高功率雷射束長期循環往復「逐點掃描熔化-逐線掃描搭接-逐層凝固堆積」的LAM過程中,雷射束與金屬粉末材料的作用時間極短,金屬粉末在逐層堆積過程中,不斷經歷急冷急熱的交替過程,其熔化和凝固都處於極端非平衡條件下。主要工藝參數、外部氣氛環境、熔池熔體流動狀態以及掃描填充軌跡的不連續和不穩定等都可能在零件內部區域產生各種特殊的內部冶金缺陷(如層間及道間局部未熔合、孔隙、捲入和析出性氣孔、氧化物夾雜、裂紋等)。這些缺陷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最終成形零件的內部質量、力學性能和製件的服役使用安全等。金屬粉末材料在LAM過程中成形件內部缺陷的產生始終是制約LAM工藝發展的重要瓶頸問題之一。

該論文採用X射線計算機斷層掃描(X-RayComputed Tomography,XCT)無損檢測技術對3D列印TC4合金進行全流程「診療」,包括TC4原材料粉末、3D列印成形零件以及拉伸試樣中孔洞缺陷的精準三維表徵。研究了TC4合金的SLM成形過程中孔洞缺陷的三維幾何形貌特徵,包括孔洞缺陷的三維形貌、空間分布、尺寸大小、比表面積、表面曲率、空間取向等幾何拓撲結構,揭示了孔洞缺陷形成機理,建立了孔洞三維形貌特徵與形成機理之間的關係。同時探索了不同工藝參數下TC4合金試樣內部缺陷的產生規律和形成工藝之間的關係,建立了孔隙尺寸與工藝參數之間的關係模型,並對內部氣孔缺陷的產生進行了預測。分析了工藝參數對緻密度和力學性能的影響規律,研究了TC4合金SLM成形件缺陷特徵、顯微組織結構等對力學性能的影響。

該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電磁場下冶金相變機理研究」和上海市科委基金的資助。

*感謝論文作者團隊對本文的大力支持。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材料科學與工程」。歡迎轉載請聯繫,未經許可謝絕轉載至其他網站。

相關焦點

  • 上大《MSEA》用CT給3D列印金屬診療揭示孔洞缺陷形成機理
    在TC4合金SLM成形過程中,受到包括雷射能量的吸收和傳輸、材料的快速熔化和凝固、微觀組織演化、熔池的流動、材料的蒸發等因素的影響,導致成形熱力學和動力學十分複雜,因而在構件內部會形成孔洞、裂紋、雜質等缺陷,這些缺陷嚴重降低了成形件綜合力學性能,限制了雷射列印TC4合金的廣泛應用。
  • 上海大學發現3D列印TC4合金孔洞缺陷形成機理
    在TC4合金SLM成形過程中,收到包括雷射能量的吸收和傳輸、材料的快速熔化和凝固、微觀組織演化、熔池的流動、材料的蒸發等因素的影響,導致成形熱力學和動力學十分複雜,因而在構件內部會形成孔洞、裂紋、雜質等缺陷,這些缺陷嚴重降低了成形件綜合力學性能,限制了雷射列印TC4合金的廣泛應用。
  • 上海大學利用CT診斷3D列印金屬—揭示內部孔洞缺陷的形成機制
    此外,孔隙缺陷的量化特徵,如尺寸分布、形貌特徵和方向等均採用XCT進行了觀察以揭示其形成機理。同時,在不同VED數值下對採用SLM列印的Ti6Al4V的拉伸性能也進行了評估,並對該性能同孔隙變化之間的關係進行了研究。總的來說,合金的拉伸強度和韌性隨著孔隙率的增加而顯著的降低。基於XCT和SEM技術對斷口的觀察分析表明:未溶合缺陷及其孔隙率是早期斷裂的根本原因。
  • 上海大學利用CT給3D列印的金屬進行診斷—揭示內部孔洞缺陷的形成...
    此外,孔隙缺陷的量化特徵,如尺寸分布、形貌特徵和方向等均採用XCT進行了觀察以揭示其形成機理。同時,在不同VED數值下對採用SLM列印的Ti6Al4V的拉伸性能也進行了評估,並對該性能同孔隙變化之間的關係進行了研究。總的來說,合金的拉伸強度和韌性隨著孔隙率的增加而顯著的降低。基於XCT和SEM技術對斷口的觀察分析表明:未溶合缺陷及其孔隙率是早期斷裂的根本原因。
  • 科學家證實控制溫度可減3D列印金屬缺陷
    作者:DIGITIMES塗翠珊 3D列印流程的缺陷可能危害成品零件的功能性為解決這個問題,研究團隊於是想利用資料收集,找出溫度對於3D列印流程的影響。如此一來,一旦3D列印過程出現問題,便可立即解決,3D列印質量也得以維持。為此,美國能源部阿貢國家實驗室與德州農工大學合作,希望能進一步了解溫度與3D列印金屬孔洞生成的關係,並藉此協助打造更穩定的3D列印物件。鐳射積層製造技術最大的問題,在於列印時形成的孔洞。
  • 清華大學機械系趙滄合作報導金屬3D列印中匙孔氣泡缺陷的起源
    11月27日,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助理教授趙滄與卡內基梅隆大學和維吉尼亞大學的學者合作發布了關於金屬雷射3D列印的最新成果。該項研究起於宏觀工藝,立於微觀細節。宏觀層面上,在雷射功率-掃描速率空間中,匙孔氣泡缺陷區域的邊界清晰而平滑,且受金屬粉末加入的影響甚微。
  • 金屬3D列印關鍵科學問題 || 阿貢高級光子源超強X射線揭示氣孔的產生機制 || 雙語
    今天在《科學》雜誌上發表,由卡內基梅隆大學和阿貢國家實驗室的研究人員主導的一項新的研究,已經確定了這些氣孔是如何形成和何時形成的,以及預測它們形成的方法——這一關鍵性的發現可以極大地改進3D列印工藝。雷射掃描每一層粉末,在需要的地方熔化金屬,從基底上直接製造成品。當氣泡被困在這些層中時,會形成缺陷,導致最終產品出現裂紋或其他失效。
  • 打破裂微小氣泡,金屬無孔隙3D列印
    雷射粉末床融合(LPBF)是一種3D列印技術(也稱為增材製造),它可以直接從數字模型中列印具有複雜幾何形狀的金屬零件,而不受傳統製造路線的設計限制,這有可能徹底改變生物醫學、航空航天和國防工業。然而,由LPBF印刷的零件通常比由常規方法製造的零件包含更多的孔這嚴重阻礙了它們的應用,因為氣孔是導致零件失效的最有害的缺陷之一。
  • 3D列印鈦合金疲勞性能研究獲進展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增材製造(又稱3D列印)作為一種新型製造方式,具有製造快捷、節省材料和用戶可定製等優點,越來越受到航空、航天、汽車、醫療器械等領域的重視。由於工業應用領域的需求,增材製造材料的疲勞性能(尤其是超高周疲勞性能)和相應的疲勞機理成為增材製造研究領域亟待解決的科學問題之一。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金屬材料微結構與力學性能課題組近期在增材製造鈦合金(Ti-6Al-4V)疲勞特性上開展了系列研究工作。課題組對增材製造鈦合金進行了疲勞性能測試,獲得了材料高周及超高周疲勞性能。
  • 2020年中國3D列印材料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前景分析 未來金屬3D列印...
    未來金屬3D列印材料將迎來新爆發期經過30多年的發展,3D列印技術不斷完善,目前已形成了3D生物列印、有機材料列印、金屬列印等多種列印模式,我國3D列印材料仍以工程塑料為主。2019年7月,主營業務為金屬列印的鉑力特在科創板上市,前瞻預計未來金屬3D列印材料將迎來新的爆發期。
  • 新研究成果有望提高雷射金屬3D列印的可靠性
    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LLNL)的研究人員通過測量雷射加工過程中不鏽鋼表面的電子發射,在提高基於雷射的金屬3D列印技術的可靠性方面邁出了有希望的一步。研究人員在雷射粉末床熔融(LPBF)條件下,利用一個定製的試驗臺系統和一個電流前置放大器收集316L不鏽鋼的熱發射信號,測量金屬表面和腔室之間的電子流。
  • 英國科學家運用同步加速器減少雷射3D列印缺陷
    他們與I12、聯合工程環境處理(JEEP)光束線和中央雷射設施的科學家合作,已經建造了一個雷射增材製造(LAM)機器,該機器在光束線上運行,使用戶能夠看到過程的核心,揭示LAM期間發生的各種潛在物理現象。
  • 華南理工《NPG Asia Materials》封面文章: 3D列印高強高塑性銀合金!
    ,發現過早失效的原因對獲得高強韌3D列印金屬材料至關重要。本文採用增材製造製備出強度達到400 MPa以上的超高強銀合金,兼具良好塑性(16%),首次系統地揭示了3D列印金屬材料過早失效的內在原因,為設計超高強3D列印金屬材料提供了理論基礎。
  • 合肥研究院揭示聚變等離子體引起的金屬表面起泡原理
    的能量並不高,其動能不足以將金屬原子撞開而產生孔洞等輻照缺陷讓氫  相關研究揭示了氫在金屬中自發偏聚行為的物理機理,為聚變堆中低能、高通量氫同位素大量的實驗研究發現,以金屬鎢為代表的面向等離子體材料,在接觸聚變堆中的氫同位素等離子體時,金屬的表面會長出氫氣泡,導致金屬表面發生鼓起甚至脫落,不僅損傷金屬材料的結構,降低聚變堆中關鍵的熱能傳遞效率,也極大地增加氚滯留量,影響聚變堆的持續運行。  然而,金屬中氫氣泡產生的原理仍不清晰。眾所周知,聚變堆中氫等離子體輻照的能量並不高,其動能不足以將金屬原子撞開而產生孔洞等輻照缺陷讓氫聚集。
  • 研究人員實時看到3D列印鎢中的裂紋形成
    通過將模擬與雷射粉末床熔合過程中拍攝的高速視頻相結合,LLNL科學家能夠實時可視化3D列印鎢中的韌性到脆性轉變,從而使他們能夠觀察到微裂紋是如何開始和擴散的在金屬中用掃描電子顯微鏡拍攝的照片顯示,微裂紋網絡在表面的雷射熔體軌道上分支,並且可以深入到相鄰的基材材料中,最好沿著晶界滲透。
  • 河工大《MSEA》加點石墨烯,顯著提升金屬層狀複合材料強韌性!
    層狀金屬基材料通過藉助各組元層的複合效應、增強相的尺寸效應和界面效應,可實現材料的高性能化及功能化。其中Cu/Ni層狀金屬複合材料已廣泛應用於燃料電池系統、換熱系統、微型電池負極材料容器系統。這一直限制著置換互溶體系的層狀金屬複合材料的研發和應用。自1947年,柯肯達爾效應被發現以來一直處於不慍不火狀態,2011年,殷亞東教授用做製備納米空心材料之後才煥發新春,然而,在冶金領域,它極大的影響層狀金屬複合材料的界面結合性能,因此工程師致力於消除它。
  • 電化學方法,去除金屬3D列印支撐結構
    最近,他設計了一種電化學工藝,可用來「吃掉」金屬3D列印件的支撐結構。由於像Stratasys這樣的公司的開創性工作以及特殊的可溶性材料的開發,塑料3D列印件的支撐結構去除變得容易得多。相對應地,金屬列印件的支撐結構去除仍然是一個難題。為了解決這個難題,Hildreth的最初想法是「如果控制好局部的化學環境,任何金屬都可以溶解」。
  • 代理直銷:鐵道混凝土結構掃描儀_晉城/橋梁聲波ct儀
    A1040 MIRA 3D Pro 混凝土超聲波斷層掃描儀A1040 MIRA 3D超聲波斷層成像儀#A1040 MIRA 3D Pro 混凝土超聲波斷層掃描儀 應用範圍:- 評估建築結構完整性,可檢測厚度達2.5米的混凝土構件- 檢測混凝土體結構、鋼筋混凝土、自然石塊中的外來包體、孔洞
  • 吳敏:金屬3D列印異見者
    這時,他們第一次認真地反思:到底是材料配方原因導致產品性能不足,還是這種技術路線存在先天缺陷而被其他企業所拋棄呢?經過一次次反覆更改配方、調整列印工藝和脫脂燒結的溫度等參數,吳敏團隊成功將產品的燒結緻密度從70%上升到80%,後續又上升到90%多。緻密度是評判3D列印的金屬製件中金屬性能的核心指標,一般而言,其數值越高,代表其金屬性能越好。
  • 3D列印技術公司RYUJINLAB在韓國推出了金屬3D列印服務
    打開APP 3D列印技術公司RYUJINLAB在韓國推出了金屬3D列印服務 南極熊3d列印 發表於 2020-12-01 11:5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