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會現場
會議圍繞「食品微生物檢驗標準修訂與應用,食品微生物檢測質量控制,食品微生物實驗室建設,食品微生物檢測新技術應用,食品安全監督與管理」五個專題來全方位展開。
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楊瑞馥研究員做了題為「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快速檢測技術的發展趨勢及研究進展」的報告。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甘辛副研究員做了題為「GB4789.40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微生物學檢驗 克羅諾桿菌屬(阪崎腸桿菌)檢驗》修訂進展」的報告。
默克化工技術(上海)有限公司生物監測高級技術專家硃砂做了題為「默克食品致病菌快檢一站式解決方案Assurance GDS系統原理和應用」相關報告。
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陳怡文助理研究員做的題為「GB4789.28 食品微生物學檢驗培養基和試劑的質量要求」的相關報告。
福建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技師馬群飛,為大家帶來了「《4789.17~25修訂進展---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微生物學檢驗 採樣與檢樣處理規程》」的精彩講解 。
梅裡埃診斷產品(上海)有限公司樓錚博士,為大家分享了「食品生產環境中的致病菌控制」的相關報告。
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姬慶龍助理研究員,給大家帶來「高通量測序技術在食品微生物檢測與控制中的應用」的相關報告。
北京君立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厲剛總經理,給大家分享「製劑培養基供應模式及微生物人工智慧平臺」相關報告 。
安徽省食品藥品檢驗研究院微生物檢測室主任安虹,做了題為「食品生產企業追溯體系建立與檢查」的相關報告。
青島海關技術中心雷質文研究員做了題為「GB《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微生物學檢驗方法確認 通則》制定進展」的相關報告。雷質文老師在短短的時間內用清晰的邏輯推理、詳細的背景資料、深入淺出的為我們剖析此次交流內容。
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測試評價中心盧行安研究員做了題為「新版認可準則之實驗室風險管理」的相關報告。盧行安老師用低調的開場白,幽默的風格為我們實驗室的風險管理提出了諸多寶貴意見。
布魯克(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微生物和診斷部產品專家祝坤做了題為「MALDI-TOF MS 在食品微生物檢測領域的應用」的相關報告。為解決我們微生物檢驗長期依賴人工、依賴手工的現狀及後續的快檢發展方向做了分析講解。
深圳海關技術中心微生物實驗室主任呂敬章做了題為「黴菌計數培養:正置與倒置?」的相關報告。呂敬章老師通過風趣幽默的話語、清晰明確的試驗過程,為大家演示了黴菌在培養過程中正置與倒置培養結果的明顯區別,並為大家整理了黴菌檢驗中的常見問題及處理方式,解決了大家工作中常見卻又最關注的內容。
3M中國有限公司技術服務工程師技術專家萬紅梅做了題為「螢光檢測技術在食品加工衛生監控中的應用」的相關報告。
上海海關食品中心外高橋微生物室主任李曉虹做了題為「微生物實驗室的質量控制」的報告。李曉虹老師結合多年工作經驗,為大家在實驗室質量控制中重點、要點內容進行了詳細的講解,現場學員紛紛表示乾貨滿滿、受益匪淺。
廣東環凱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萬強博士做了題為「食品致病微生物的快速檢測技術的應用」的報告。
江西省食品檢驗檢測研究院副主任技師吳鑫做了題為「GB 8538《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飲用天然礦泉水檢驗方法》修訂進展」的報告。吳鑫老師將新標準的修訂進展儘可能完整的展現給大家,既讓大家了解到標準修訂工作的複雜與認真,也讓大家對修訂的部分內容提前有了一定的了解。
合肥天麥生物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技術主管王世福做了題為「薄膜過濾法在微生物檢驗中的應用」的報告。王世福老師通過二十多年的微生物檢測經驗,結合大量的標準與文獻為大家呈現了一場通俗易懂、貼合檢測實際工作的內容分享。
江蘇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職業病防治所謝景欣書記做了題為「PCR實驗室設計與驗收關鍵控制點」的報告。PCR技術作為重要的基因工程技術被廣泛引用,疫情期間PCR實驗室改(擴)建需求十分迫切。對此,謝景新老師用兩個小時,對PCR實驗室建設與驗收中的關鍵控制點進行著重分析,以保證各實驗室PCR檢測工作的正常進行。
上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技師許學斌做了題為「中國沙門菌分型能力建設2.0」的報告。沙門菌檢測一直是各大企事業單位關注的熱點內容之一,許學斌老師通過分型的方式,讓各位代表短時間內深入了解中國沙門菌的特點,融會貫通解決工作中的檢測難題。
8月5日,「2020第十屆食品微生物檢測與控制技術交流會」進行了頒獎盛典。此次頒獎典禮共頒出:特別貢獻獎、良師益友獎、最佳風採獎、最佳人氣講師、最受歡迎講師、優秀講師、優秀青年講師、忠實參與者、戰略合作獎、優秀合作者、十佳實驗室服務商、創新獎等獎項。
會議的部分內容首次採用線上直播的形式分享給未能到場的行業同仁。此外,儀器設備耗材是實驗成功的保障之一,幾十家儀器設備廠商現場展示了先進精良的實驗裝備,吸引眾多參會代表駐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