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檢驗方法標準化論壇召開 強化食品檢測方法技術支撐

2020-12-03 中國經濟網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2月2日訊 近年來,我國食品工業紮實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運用新工藝、新食品原料研發的創新產品活躍,對我國食品檢驗方法標準體系提出新的挑戰,建立健全既具有中國特色又與國際接軌的食品檢驗方法標準體系,成為後疫情時代我國食品工業健康發展的重要技術支撐。

12月1日,在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國際食品科技聯盟共同主辦的「2020年國際食品安全與健康大會」專題活動「食品檢驗方法社會需求與標準化論壇」上,來自國內外權威專家以專業、前瞻性的視角解讀食品行業對檢測方法的最新需求,並且對備受關注的功能性營養成分的檢測、快速檢測技術在乳製品微生物控制中的應用、農藥殘留信息化建設和新發現汙染物檢測等內容進行了分享。論壇由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兼總工程師陳穎研究員主持。

信息化引領農藥殘留檢測技術創新發展

21世紀,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世界已進入網際網路時代。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首席科學家龐國芳表示,農藥殘留檢測如何實現信息化,大數據分析如何實現智能化,風險溯源如何實現可視化是農藥殘留檢測技術面臨的三項挑戰,而信息化為研究農藥殘留信息化檢測技術帶來了千載難逢的機遇。

對於我國的農藥殘留治理,龐國芳建議,我國各部門農藥殘留監控計劃需要進一步與我國農藥殘留汙染的實際相銜接,同時加強農藥最大殘留限量和每日允許攝入量標準的研究制定,創建「國家農藥殘留基礎大資料庫」,為全面治理農藥殘留汙染提供技術支持。實現農藥殘留檢測信息化、大數據報告智能化、風險溯源可視化將是未來發展的方向。

多種檢測方法解密乳品成分

乳品是人們初入世界的第一口糧,而且貫穿著人的一生。分析乳品中的營養成分,加強乳品檢測來防控微生物汙染是行業關注的重點。

母乳低聚糖(HMOs)作為乳製品行業的熱門原料,其檢測方法一直是行業關注的熱點和焦點。南開大學教授王碩表示,建立高效準確的母乳低聚糖檢測技術體系,將顯著促進母乳低聚糖在嬰幼兒配方奶粉中的應用及產品質量的提升。自2015年起,已有六種HMOs陸續得到歐盟食品安全局和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批准,可在嬰幼兒配方粉及較大嬰兒配方粉中添加,配方食品中HMOs檢測方法的研究也引起了廣泛關注。目前常用於母乳中HMOs測定的方法有:高效陰離子交換色譜-脈衝安培檢測法、高效液相色譜-螢光檢測法、液相色譜-質譜聯用法。但是配方食品中HMOs測定的方法較為有限,建立同時測定配方食品中多種HMOs的檢測方法還需進一步加強。

與人們對乳製品「天生具有營養」的認知不同,膳食纖維曾一度被稱為「無營養物質」,但隨著研究的深入發現,膳食纖維不僅可以改善胃腸道消化環境還可以降血脂,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等作用,與人體健康密切相關,人們對富含膳食纖維的食品也開啟了追捧熱潮。北京市營養源研究所營養分析檢測中心副主任劉玉峰介紹,要想定量檢測食品中膳食纖維的含量,必須選擇一個合適的檢測方法才能得出準確的結果。國內外已建立了許多膳食纖維的分析方法,這些方法的主要原理是模擬消化過程,用酶除去食物中可消化部分,獲得不被消化的部分。測定方法有洗滌劑法、酶-重量法、酶重量-液相色譜法,不同的測定方法各有側重。

檢測方法體系全方位覆蓋食品安全各環節

保障食品安全涉及到各個環節,食品安全檢測也有不同側重。在食物加工過程、包裝、環境等環節,也需要進行相應的檢測。

快速檢測技術在乳製品微生物控制中具有重要應用。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農產品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員王娉表示,目前,乳製品中微生物的檢測主要採用傳統的分離培養方法,快速高效的檢測方法能夠提升企業對微生物汙染控制的時效性,在很大程度上能夠改善企業的運轉效率,也利於政府監管部門對乳製品中微生物汙染進行及時的管控,對乳製品中微生物的防控具有重要意義。聚合酶鏈式反應(PCR)方法是目前應用廣泛的分子檢測技術,近年來的檢測量逐漸上升,在乳製品中也有應用。

相比於功能性營養成分、微生物快速檢測、農藥殘留檢測,在食品的熱加工過程中產生的呋喃檢測成為近年來國際上關注的熱點。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評估二室副主任周萍萍表示,呋喃類化合物有諸多科學性問題尚未得到解決,尤其檢測技術不準確,無統一的毒性參考劑量,成為呋喃類化合物安全性評估的兩大障礙。眾多呋喃類衍生物廣泛存在於烹調或熱加工食品中,包括罐裝食品和瓶裝食品。但很少有人系統地研究它們在食品中的分布情況及含量水平。目前,主要是應用穩定性同位素內標稀釋-頂空氣相色譜質譜聯用法,開發建立食品中呋喃及烷基呋喃的新型含量表徵技術,為深入研究提供檢測手段。

「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響,食品企業生產經營中更加注重疫情防控體系建設,亟需快速檢測環境表面病毒的相關方法」,AOAC INTERNATIONAL主席 Erin Crowley介紹,在這一期間AOAC開展了對新型冠狀病毒檢測試劑盒的應急響應驗證,在迅速評估新冠病毒等流行性傳染病病毒的檢測方法上發揮了重要作用。AOAC INTERNATIONA研究院高級總監Scott Coates詳細介紹了上述驗證程序的最新進展及其在本行業的應用前景。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相關焦點

  • 京津冀食品檢驗檢測技術創新聯盟工作會議在石家莊召開
    摘要:京津冀食品檢驗檢測技術創新聯盟2020年度工作會議在河北省石家莊召開。聯盟三家成員單位北京、天津、河北50餘名代表參加會議,為2022年冬奧會食品安全保駕護航,為京津冀三地食品安全監管和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 共建共享,融合創新—2019年食品真實性技術核磁共振波譜技術分論壇...
    儀器信息網訊 「2019年食品真實性技術與產業發展國際論壇暨食品真實性技術國際聯合研究中心年會」在京召開,為食品真實性領域搭建技術、交流、合作平臺,推進食品真實性的國際共識,促進食品行業穩步健康發展。
  • 2019中德食品安全檢測技術研討會成功召開
    儀器信息網訊 為進一步加強國內外食品安全檢驗檢測學術交流,推動食品安全相關產業健康發展,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共同主辦了「2019年中德食品安全檢測技術研討會」。
  • 2020食品質量控制與檢驗技術論壇邀請函
    疫情之下,如何快速檢驗檢測,保障食品和生物安全,保障人們的飲食安全,檢測技術和產品是關鍵。   為提升我國相關企業的食品檢測和質量控制能力,助力食品行業健康良性發展,保障食品質量安全。如何實現快速、高效、精準的對汙染食品的檢測,提升食品檢驗檢測技術,實現檢測的廣泛應用和推廣。
  • 聚焦高鹽食品中重金屬檢測——食品中重金屬檢測技術交流暨標準...
    儀器信息網訊 2019年5月14日,由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檢驗檢疫技術培訓中心(以下簡稱:中國檢科院培訓中心),與德國耶拿分析儀器股份公司聯合主辦的「『檢科學院』論壇:食品中重金屬檢測技術交流暨標準方法解讀會」在京召開。
  • 國務院:支持食品檢驗檢測設備國產化
    ,使我國食品安全監管體制機制、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檢驗檢測和風險監測等技術支撐體系更加科學完善,生產經營者的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和誠信意識普遍增強,社會各方廣泛參與的食品安全工作格局基本形成,食品安全總體水平得到較大幅度提高。
  • 元素檢測和樣品前處理技術論壇召開
    有毒有害元素檢測和樣品前處理技術專題報告論壇召開    儀器信息網訊 2012年6月5日,由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分析儀器分會、中國儀器儀表學會農業儀器應用技術分會主辦,北京雄鷹國際展覽公司承辦的2012
  • 首屆「食品安全快速檢測技術」專題網絡會議召開
    儀器信息網訊 食品安全快速檢測技術是食品安全保障的重要支撐,常規實驗室檢測方法和儀器很難及時、快速而全面地從各環節監控食品安全狀況,這就需要大量能夠滿足這一要求的快速、方便、準確、靈敏的食品安全分析快檢技術。
  • 食品理化檢驗方法使用解讀
    食品理化檢驗方法主要覆蓋食品中的汙染物、真菌毒素、食品添加劑、營養成分、農獸藥殘留、非法添加物、質量指標等。作為日常食品安全抽檢監測的重要技術手段,其方法證實、方法選用及使用過程關鍵點控制等對出具結果的程序合規性、數據準確性至關重要。
  • ...第九屆中國食品與農產品安全檢測技術與質量控制國際論壇...
    儀器信息網訊  2020年9月22-23日,由南京市產品質量監督檢驗院、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分析儀器分會、中國儀器儀表行業協會分析儀器分會、國家加工食品及食品添加劑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北京中儀雄鷹國際會展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的「第九屆中國食品與農產品安全檢測技術與質量控制國際論壇
  • 食品微生物檢驗方法框架
    食品微生物檢驗方法的原理  GB 4789系列的食品微生物檢驗方法主要分為三種:一是常規培養法,絕大多數方法採用此方法;二是PCR(聚合酶鏈反應)法,如致瀉大腸埃希氏菌檢驗(GB 4789.6)、諾 如 病 毒 檢 驗(GB 4789.42);三是免疫磁珠捕獲法,如大腸埃希氏菌 O157:H7/NM 檢驗(GB 4789.36)。
  • 「第八屆中國食品與農產品安全檢測技術與質量控制國際論壇」大會...
    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分析儀器分會   中國儀器儀表行業協會分析儀器分會   南京市產品質量監督檢驗院   (2019)儀學分字第006號    各有關單位:   「第八屆中國食品與農產品安全檢測技術與質量控制國際論壇
  • CBIFS2020第十三屆中國國際食品安全技術論壇日程
    -15:00   拉曼光譜在食品安全領域的應用研究   陳   卓    北京鑑知技術有限公司,博士   15:00-15:30   食品快檢方法與快檢產品評價制度   嶽振峰    深圳海關食品檢驗檢疫技術中心,副主任/研究員
  • 譜尼測試:公司掌握了大量成熟的檢驗檢測方法和技術 涉及食品...
    再補充問一下,請問,貴司在寵物健康、食品、藥品、用品檢測等方面有何技術儲備及市場拓展和應用、合作情況?謝謝!公司回答表示,公司通過長期的研發投入,掌握了大量成熟的檢驗檢測方法和技術,涉及食品、電子、汽車、日化等多個領域。例如:基於高分辨質譜和代謝組學的牛羊乳識別技術、雞蛋中氟蟲腈及其代謝產物殘留量的檢測技術、基於質譜的中藥提取物中未知物鑑定技術等。
  • 論檢驗檢測機構在食品安全中的作用
    作為食品安全監管系統中的檢驗檢測機構,所要搭建的食品檢測技術平臺,就是要把好食品檢驗檢測的閘門,為食品安全提供技術支撐和應急保證能力,給食品安全築起一道重要的屏障。    為監管提供第一手資料   檢驗檢測機構的實驗室除受理日常客戶的委託檢驗外,還承擔著質量監督檢驗任務和風險監測任務,同時提供檢驗技術培訓,幫助企業提供技術服務。
  • 浙江召開食品安全助推產業高質量發展論壇
    立足浙江實踐,面向未來發展浙江召開食品安全助推產業高質量發展論壇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優勢農產品如何掌握國際話語權?食品安全與產業發展如何高質量融合?在數位化背景下如何轉型實現新時代監管?全產業鏈食品安全管理如何探索實踐?立足浙江實踐,面向未來發展,6月27至28日,由浙江省食品安全專家委員會聯合麗水市食安辦舉辦的「食品安全助推產業高質量發展高峰論壇」在麗水召開。
  • 轉基因食品的檢測方法
    與非轉基因食品產生交叉汙染也會使檢測結果不準確。  要防止檢測出現假陰性結果,必須在檢測過程中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優化PCR條件,在DNA提取過程中儘量去除可能抑制PCR反應的物質,並可通過擴增真核生物的18SrRNA基因來消除假陰性;要消除轉基因食品檢測中假陽性結果的影響,可採用southern雜交、PCR產物純化測序或PCR擴增產物酶切分析等方法,對樣品同時檢測其Camv35s和nos基因雙元件,可避免某些作物因自然感染花椰菜花葉病毒或根癌農桿菌產生的假陽性結果
  • 蔣士強:食品安全對檢驗、檢測科學儀器的需求
    眾所周知,完善的食品安全保障體系應體現為:(1)法律、法規和標準健全;(2)體系和機構的完備;(3)檢測儀器裝備和技術先進;(4)生產者對食品安全自律意識強;(5)監控和監督及時而有力。最終實現確保食品安全。其中技術支撐是檢驗、檢測、監控的科學儀器設備,其貫穿於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和評估、安全標準的實施、各環節中的檢測、事故的分析和處理、日常的監管與監督。  1.
  • 食品安全檢驗技術應用分析
    1、食品檢驗技術的重要性現階段的食品供應過程中,檢驗技術得到了高度關注,檢驗技術的提升、轉變,是從根源解決食品安全問題的有力手段。分析認為,食品檢驗技術的重要性,主要是表現在以下方面:①食品檢驗技術的落實,在於觀察食品是否存在毒害現象。②合理應用食品檢驗技術有利於推動食品加工的進步。
  • ...檢驗方法和《食品中赭麴黴毒素A的快速檢測 膠體金免疫層析法...
    市場監管總局關於發布《食品中對苯二甲酸二辛酯的測定》等6項食品補充檢驗方法和《食品中赭麴黴毒素A的快速檢測 膠體金免疫層析法》等2項食品快速檢測方法的公告2021年第2號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有關規定,《食品中對苯二甲酸二辛酯的測定》《特殊食品滲透壓測定》《蜂蜜中鏈黴素和雙氫鏈黴素的測定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法》《小麥粉中次磷酸鹽的檢測》《橄欖油中脂肪酸烷基酯含量測定氣相色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