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超牛"教授:研究獲國家領導人批示,如今一次性獲批經費1471萬!

2020-12-05 長安大學招生就業處

近日,由長安大學牽頭,地質工程與測繪學院蘭恆星教授作為首席科學家領銜申報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黃河流域地質地表過程與重大災害效應"(項目編號:42041006)喜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批准資助,研究經費1471萬元,研究期限為四年(2021年1月至2024年12月)。這是長安大學再次成功獲批的第三項重大項目。

作為我國資助自然科學研究的主要渠道,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的資助情況,從各個層面上體現著一所高校的科研實力和創新能力,歷來受到廣泛的關注和重視。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主要面向科學前沿和國家經濟、社會、科技發展及國家安全的重大需求中的重大科學問題,通過超前部署,匯集創新力量,開展多學科交叉研究和綜合性研究,充分發揮支撐與引領作用,從而提升我國基礎研究源頭創新能力。

此次獲批的"黃河流域地質地表過程與重大災害效應"(項目編號:42041006)項目是繼長安大學"黃土高原重大工程災變機理與防控"(項目編號:41790440)、"川藏鐵路重大災害風險識別與預測" (項目編號:41941019)兩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之後再次成功獲批的第三項重大項目

該項目依託長安大學,聯合蘭州大學、黃河水利委員會黃河水利科學研究院、北京師範大學、青海大學等國內工程地質災害研究領域重要單位,針對黃河流域內大區域範圍、長流域跨度、長時間序列的重大災害及其風險防控前沿問題,設立五個重點課題,分別研究黃河流域地質、地表和氣候過程及其孕災背景與模式;揭示黃河流域上遊巨型滑坡形成機理及災害鏈演化;詮釋黃河流域中遊黃土地區水土災害機制與災害鏈生效應;闡明黃河流域下遊巨型洪災發生規律及鏈生放大效應;預測黃河流域重大災害風險,提出黃河流域災害風險防範的理論和方法體系。保障流域地質安全與生態安全,促進人地協調,服務"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需求。

2020年9月22日,宜居黃河科學研究計劃啟動

此次獲批的"黃河流域地質地表過程與重大災害效應"項目是長安大學"宜居黃河科學研究計劃"啟動之後獲批的第一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最高級別項目。黃河流域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屏障區和經濟發展區。為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經陝西省發改委批准,長安大學成立陝西省黃河科學研究院,依託長安大學地學優勢資源,實施宜居黃河科學研究計劃,聚焦安全黃河、綠色黃河、生態黃河、暢通黃河、智慧黃河與和諧黃河六個重點方向,以地球系統科學為理論引擎,以國家重大需求為實踐目標,構建宜居黃河科學研究框架體系,共同唱響新時代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大合唱。

延伸閱讀:

蘭恆星,長安大學地質工程與測繪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巖土體變形破壞機理、地質災害動力學與風險分析的理論和應用基礎研究。2015年獲"國家傑出青年基金"資助,2016年入選"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2018年入選第四批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近年來主要學術成績包括:提出了多尺度巖體變形破壞的微觀各向異性控制理論,代表性成果在湯森路透的Web of Science引用率國際排名領先;創建了首個集成GIS系統的三維分布式巖體崩塌動力學過程模型-RA模型(Rockfall Analyst),在全球40個國家的學術界和工程界得到成功應用,成為國際主流模型;面向國家減災和重大工程實際問題,完成了一系列獲得國家領導人批示的科學諮詢研究。


更多精彩資訊,歡迎關注頭條號:長安大學招生就業處

註:文章部分素材來源於長安大學地質工程與測繪學院官網、長安大學本科招生官微

相關焦點

  • 獲批項目總經費超6000萬!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再獲國家資助!
    該重大項目包括五個課題,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石油工程學院主持其中1個課題,課題為「陸相頁巖油流動機理與有效開發方式」,獲直接經費349.6萬元。9月17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發布了《關於202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請項目評審結果的通告》,中國石油大學(華東)110個項目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直接經費合計5473萬元。包括重點項目2項、面上項目66項、青年科學基金項目40項、國際(地區)合作研究與交流項目2項。
  • 牛!陝西80後教授:攻克關鍵技術,成果打破國外壟斷,已是博導!
    他是年輕有為的"80"後博導,紮根秦嶺巴山之間、漢水之濱的陝西理工大學,一腔熱血,教書育人;他還是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發表核心學術論文170餘篇,授權國家發明專利30餘項,成果打破國外壟斷,2項科技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他就是陝西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艾桃桃教授。
  • 華北電力大學獲批國家級重大科研項目,經費突破700萬!
    近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發布通知,華北電力大學核科學與工程學院牛風雷教授作為負責人申報的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製項目"液態鉛鉍合金綜合氧控系統的研製"獲得批准立項,直接經費731.38萬元。
  • 暨南大學2020年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93項 直接經費1.323億元
    截止12月17日,暨大共獲資助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93項,其中集中受理期項目287項,立項數較去年同期增長20項,獲批直接經費1.323億元,立項數和資助經費數均創歷史新高。158項,資助率高達22.41%;獲批面上項目首次突破100項,達到116項,較2019年增長24.73%;重點項目立項數創歷史新高,達到6項,是過去兩年的總和,立項數位列省內高校第2;獲批重點國際(地區)合作研究項目1項、優秀青年科學基金2項、NSAF聯合基金培育項目1項、天文聯合基金培育項目
  • 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獲批17項202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9月17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發布了《關於202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請項目評審結果的通告》,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共有17項集中期申報項目獲立項資助,其中創新研究群體項目1項,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1項,面上項目8項,青年科學基金項目7項,獲批直接經費總額為1344萬。
  • 暨南大學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93項,經費1.323億元!創歷史新高!
    祝賀暨南截至12月17日,暨南大學共獲資助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93項,其中集中受理期項目287項,立項數較去年同期增長20項,獲批直接經費1.323億元,立項數和資助經費數均創歷史新高。從項目類型來看,暨大共獲資助青年科學基金158項,資助率高達22.41%;獲批面上項目首次突破100項,達到116項,較2019年增長24.73%;重點項目立項數創歷史新高,達到6項,是過去兩年的總和,立項數位列省內高校第2;獲批重點國際(地區)合作研究項目1項、優秀青年科學基金2項、NSAF聯合基金培育項目1項、天文聯合基金培育項目1項、外國青年學者研究基金1項。
  • 首都師範大學教授獲批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
    據中國生物技術發展中心官網上公示2020年度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主動健康與老齡化應對」重點專項的立項結果顯示,首都師範大學心理學院教授梁佩鵬參加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多模跨域生物反饋功能刺激與健康狀態調控技術及應用研究」(項目編號:2020YFC2007300)成功獲批。
  • 陝西新獲批3個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一個在神木~
    陝西新獲批3個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一個在神木~ 2021-01-11 12: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山東大學一教授套取國家30萬專項科研經費獲刑
    大學教授是個令人尊敬的職業,為人師表、諄諄教導是人們對這個高尚職業的良好印象。可是在這高尚的背後,少數人的欲望也在慢慢萌發,最後走上了犯罪的道路。經山東省濟南市歷下區檢察院提起公訴,8月31日,該區法院以貪汙罪判處套取國家30萬元專項科研經費的博士生導師徐某有期徒刑三年零三個月。
  • 合肥工業大學再獲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磁約束核聚變能發展研究專項課題
    近日,科技部公布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磁約束核聚變能發展研究專項2019年度立項項目,由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牽頭、合肥工業大學、中南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和大連理工大學聯合申報的「面向CFETR偏濾器材料和模塊的高熱負荷等性能的規範化測試與評價」獲批立項,國撥經費
  • 華東交大楊輝教授團隊獲批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課題和高鐵聯合...
    近日,由華東交通大學副校長楊輝教授作為首席專家,牽頭申報的「離子型稀土產業集聚區域網絡協同製造集成技術研究與應用示範」獲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立項,項目總經費3133萬元(其中中央財政經費733萬元),此項科技創新將有力推動稀土產業高質量發展。
  • 西北大學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
    近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了重點項目評審結果,西北大學地質學系劉良教授申請的「陸殼超深俯衝作用發生的條件及其引發的殼幔相互作用分配模式」獲得重點項目資助,項目直接經費301萬元,是西北大學「十三五」獲批的第1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陸殼超深俯衝作用發生的條件及其引發的殼幔相互作用」重點項目由西北大學劉良教授團隊與中國科學院大學合作開展。
  • 在閩臺籍教師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中新社福州9月29日電 (記者 林春茵)福州大學物理與信息工程學院微電子系臺籍教授王量弘日前獲批2019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成為福建省首例獲得該項目資助的臺籍教師。王量弘29日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大陸IC(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快速,給兩岸科技人員帶來機遇,他自5年前作為福建省緊缺急需人才引進到福州大學,「如今,我的研究已不再局限於集成電路設計領域,已跨入生物醫療與人工智慧等交叉學科。」
  • 大連醫科大學首次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科研儀器研製項目
    近日,大連醫科大學第二醫院王琪教授牽頭、與北京大學微納米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王瑋教授聯合申報的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製項目「面向腫瘤轉移可視化研究的自體循環腫瘤細胞『捕獲-標記-回輸一體化』設備」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批准立項,直接經費580萬元。這是大連醫科大學首次獲批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製項目,也是遼寧省醫學院校首次獲批該類型項目。
  • 涉嫌學術造假騙5000萬研究經費!華人教授夫婦被美國大學調查開除
    近日,據肯塔基大學官方聲稱,兩名肯塔基大學教授和一名科研人員因在幾篇發表的論文中犯有重大科研不端行為而將被開除。涉及此事的兩名教授都來自中國,分別是該校醫學院毒理學和癌症生物學教授史香林(Xianglin Shi)和張卓(Xianglin Shi),據報導,兩人是合法夫妻。
  • 山東大學一教授套取國家30萬專項科研經費獲刑—新聞—科學網
    大學教授是個令人尊敬的職業,為人師表、諄諄教導是人們對這個高尚職業的良好印象。可是在這高尚的背後,少數人的欲望也在慢慢萌發,最後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 北京化工大學喬俊飛教授團隊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
    近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了2020年集中受理期項目資助結果,由北京工業大學信息學部喬俊飛教授牽頭的項目「城市汙水處理運行優化控制理論及應用」獲創新研究群體項目資助。這是北工大繼2014年「重大工程結構抗震與減震控制」創新研究群體、2016年「生態環境材料與製備工程」創新研究群體獲批後,第三次斬獲該項目。「城市汙水處理運行優化控制理論及應用」創新研究群體圍繞國家生態文明建設,聚焦我國水汙染控制與治理重大需求,致力於城市汙水處理過程運行優化控制理論方法和關鍵技術的研究。
  • 西北大學「十三五」獲批第1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
    【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全國產經信息不錯過】近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了重點項目評審結果,西北大學地質學系劉良教授申請的「陸殼超深俯衝作用發生的條件及其引發的殼幔相互作用分配模式」>獲得重點項目資助,項目直接經費301萬元,是西北大學「十三五」獲批的第1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
  • 江蘇"超牛"理工女博導:16歲考入北大,成為全球第4個獲此獎項的學者!
    近日,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廖宏因在大氣環境和氣候變化研究等方面的傑出貢獻,榮獲美國地球物理學會的"Piers J. Sellers全球環境變化職業中期獎(Piers J. Sellers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Mid-Career Award)"。
  • 福州大學獲批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製項目
    記者1日從福州大學獲悉,由該校化學學院楊黃浩教授主持申報的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製項目(自由申請)「X射線發光光譜與生物成像分析科學裝置」,近日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批准立項,直接經費667萬元。這也是福建省屬高校首次獲批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製項目,實現了零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