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域首個!華北電力大學獲批國家級重大科研項目,經費突破700萬!

2020-12-09 華北電力大學招生辦

近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發布通知,華北電力大學核科學與工程學院牛風雷教授作為負責人申報的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製項目"液態鉛鉍合金綜合氧控系統的研製"獲得批准立項,直接經費731.38萬元。這是學校作為牽頭單位在鉛基快堆領域獲得的首個國家級重大科研項目,也是學校獲得的第三個重大科研儀器研製項目。

液態鉛鉍合金可應用於快中子增殖反應堆、軍用核動力、及散裂中子靶中,氧控是鉛基快堆中抗腐蝕的關鍵技術。牛風雷教授及其團隊長期致力於液態鉛鉍合金的氧控技術研究,在國內率先開發出固態氧控技術,成功解決了固態氧控中的電化學機理、材料製備、關鍵傳感器的研製等一系列問題,部分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取得多項自主智慧財產權,並為國內多家科研院所的大型液態鉛鉍合金迴路設計了固態氧控系統。

在此基礎上,牛風雷團隊與歐陽曉平院士團隊密切合作,提出開發更先進的固態氧控技術和氧泵控制技術,並與氣態氧控技術集成為一套綜合氧控系統,以便適用於更廣泛的鉛鉍腐蝕環境,並達到池式快堆與迴路式快堆中液態金屬純化的目的,從而為高溫液態金屬在鉛基快堆中實現高效、清潔、可靠的運行提供技術保障。

核科學與工程學院是華北電力大學貫徹落實國家《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構建"以優勢學科為基礎,以新興能源學科為重點,以文理學科為支撐"的"大電力"學科特色辦學體系而成立的學院。學院下設"核工程與核技術"和"輻射防護與核安全"兩個專業,其中,核工程與核技術專業於2004年經教育部批准,在華北電力大學電氣、動力等優勢學科基礎上設置,並於2008年被教育部批准為第三批"國家特色專業"建設點,2010年成為國家首批"卓越工程師"計劃試點專業,並被列入2012年國家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首批專業綜合改革示範點;輻射防護與核安全專業是根據2012年教育部"關於普通高等學校現設本科專業整理"要求,在原核工程與核技術專業的"輻射防護與環境保護"方向基礎上設置,於2013年經教育部批准設立。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作為各個高校科學研究資助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來源,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製項目面向科學前沿和國家需求,以科學目標為導向,加強頂層設計、明確重點發展方向,鼓勵和培育具有原創性思想的探索性科研儀器研製,著力支持原創性重大科研儀器設備研製,為科學研究提供更新穎的手段和工具,以全面提升我國的原始創新能力。

"液態鉛鉍合金綜合氧控系統的研製"項目獲批立項,是華北電力大學在承擔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製任務方面取得的又一次重要突破,標誌著學校在液態金屬反應堆研究領域的科研水平邁上新臺階,必將對學校雙一流建設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

延伸閱讀:

牛風雷,華北電力大學核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教授、博導。清華大學學士、碩士,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博士。研究方向包括反應堆熱工水力學、液態鉛或鉛鉍合金的固態氧控技術、小型堆安全殼傳熱、抑壓、氫控及氣溶膠過濾技術。主持多個國家級科研項目,發表論文一百餘篇。曾獲河北省科學技術二等獎一項。

關注"華北電力大學招生辦"頭條號,獲取更多精彩資訊!

本文素材來自:華北電力大學官網

相關焦點

  • 2020自科基金重大項目資助名單公布,多所高校已官宣
    從2018年起,北科大已連續3年獲批重大項目,標誌著學校承接國家重大科學問題的能力不斷攀升,基礎研究源頭創新能力不斷躍升,相關科研領域影響力不斷提升,態勢喜人。另據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工程學院消息,此次獲批的重大項目是工程學院首次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標誌著學院在地質災害防治領域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是「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雙一流學科建設取得顯著成效的標誌性體現。該項目獲批直接經費1797.6萬元,執行期為五年。
  • 2020自科基金重大項目資助名單公布!多所高校已官宣
    從2018年起,北科大已連續3年獲批重大項目,標誌著學校承接國家重大科學問題的能力不斷攀升,基礎研究源頭創新能力不斷躍升,相關科研領域影響力不斷提升,態勢喜人。另據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工程學院消息,此次獲批的重大項目是工程學院首次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標誌著學院在地質災害防治領域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是「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雙一流學科建設取得顯著成效的標誌性體現。該項目獲批直接經費1797.6萬元,執行期為五年。
  • 復旦大學獲批上海首個化學領域基礎科學中心項目!
    該中心項目由趙東元院士領銜,聯合中石化上海石化院共同申報,經過通訊評議、會評答辯,於9 月中旬順利接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化學科學部組織的專家現場考察。該項目是復旦大學首個牽頭承擔的科學基金基礎科學中心項目,也是上海市獲批的第一個化學領域基礎科學中心項目。項目資助期限5 年,直接經費6000 萬元。
  • 2020年國家自然基金-「基礎科學中心項目」、「重大項目」立項清單
    這是南信大繼2019年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之後,在國家級科研項目上取得的又一重大突破。該項目由王會軍院士牽頭,聯合中山大學共同申請,經過通訊評議、網絡答辯、現場考察等多輪評審程序,正式獲批。資助直接經費六千萬元,研究期限五年。該項目聚焦提檔氣候預測科學水平和準確率,將為我國防災減災、生態文明建設和應對氣候變化提供重要科技支撐,整體提升我國在氣候預測研究領域的國際影響力。
  • 復旦大學首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基礎科學中心項目獲批立項
    近日,復旦大學首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基礎科學中心項目——「功能介孔材料」基礎科學中心項目獲批立項。復旦大學化學系官網顯示,該項目資助周期5年,直接經費6000萬元,是復旦大學首個牽頭承擔的科學基金基礎科學中心項目,也是上海市獲批的第一個化學領域基礎科學中心項目。
  • 福州大學獲批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製項目
    記者1日從福州大學獲悉,由該校化學學院楊黃浩教授主持申報的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製項目(自由申請)「X射線發光光譜與生物成像分析科學裝置」,近日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批准立項,直接經費667萬元。這也是福建省屬高校首次獲批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製項目,實現了零的突破。
  • 福州大學實現福建省屬高校獲批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製項目零的突破
    新聞中心訊/近日,由福州大學化學學院楊黃浩教授主持申報的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製項目(自由申請)「X射線發光光譜與生物成像分析科學裝置
  • 大連醫科大學首次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科研儀器研製項目
    近日,大連醫科大學第二醫院王琪教授牽頭、與北京大學微納米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王瑋教授聯合申報的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製項目「面向腫瘤轉移可視化研究的自體循環腫瘤細胞『捕獲-標記-回輸一體化』設備」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批准立項,直接經費580萬元。這是大連醫科大學首次獲批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製項目,也是遼寧省醫學院校首次獲批該類型項目。
  • 科學網—中國林科院獲批自然科學基金林業工程領域首個重大項目
    中國林科院獲批自然科學基金林業工程領域首個重大項目 項目由中國林科院林產化學工業研究所、中國林科院木材工業研究所、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東北林業大學聯合申報,由4個子課題組成,資助經費1644萬元。
  • 零的突破!福州大學獲批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製項目!
    近日,由福州大學化學學院楊黃浩教授主持申報的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製項目(自由申請)「X射線發光光譜與生物成像分析科學裝置」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批准立項,這也是福建省屬高校首次獲批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製項目。
  • 零的突破!福州大學獲批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製項目
    近日,由福州大學化學學院楊黃浩教授主持申報的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製項目(自由申請)「X射線發光光譜與生物成像分析科學裝置」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批准立項,這也是福建省屬高校首次獲批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製項目。長期以來,福州大學始終高度重視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工作,通過政策引導、資源整合、組織培育等多種舉措,有效保障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工作的持續發展。
  • 山西醫科大學特種醫學學科同時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重點項目
    2020年,山西醫科大學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工作實現了一系列突破。其中特種醫學山西省重點學科同時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和重點項目,實現了歷史性突破。特種醫學學科帶頭人、分子影像精準診療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主任、第一醫院核醫學科主任李思進教授主持的《核磁光電一體化實時同步腦成像設備研製》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資助,直接經費837.8萬元,這是我校首次獲批國家自然科學重大科研儀器研製項目。
  • 國網天津電力:實現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零的突破」
    12月25日,從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的評審結果獲悉,國網天津電科院申報的2021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蜂巢配電網的結構原理與未來可用性評價」正式獲批立項。這是國網天津電力首個由科研人員主持申報並獲批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實現了在國家級基金項目上「零的突破」。
  • 近日,中國石油大學(華東)2個重大項目獲批立項!
    近日,科技部公布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評審立項結果。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組織牽頭申報的&34;和&34;兩個項目獲立項資助。這兩個項目國撥經費分別為2673萬元和460萬元,項目負責人分別為石油工程學院戴彩麗教授和機電工程學院劉永紅教授。
  • 華北電力大學
    數理系  院系簡介  華北電力大學數理系始建於2003年,它的前身是1958年成立的華北電力學院北京研究生部的基礎部。數理系現有教職工92名,其中教授19名、副教授30名,碩士生導師35名,博士生導師3名,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佔教師總數的63%。
  • 華北理工大學獲批3項重點支持項目
    近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發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區域創新發展聯合基金項目立項通知,華北理工大學獲批3項重點支持項目,直接經費共計約460萬元。 由華北理工大學獨立承擔、張玉柱教授主持的「多源冶金粉塵梯級回收有價元素及協同資源化基礎研究」,打通冶金粉塵從產生到全量資源化處置的技術瓶頸,推動鋼鐵企業的綠色、可持續發展。多年來,張玉柱教授團隊致力於冶金節能與資源優化的研究,承擔了多項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重大專項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取得了一系列科研及應用成果。
  • 上海首個化學領域基礎科學中心項目在復旦大學啟動
    1月9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功能介孔材料基礎科學中心」在復旦大學啟動。這是復旦大學首個牽頭承擔的科學基金基礎科學中心項目,也是上海市獲批的第一個化學領域基礎科學中心項目。揭牌之時,線上線下20多位院士共同見證。
  •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數「曝光」:西南大學高居全國第4名,四年獲批183項!
    近日,軟科統計了2016-2019年中國內地高校獲得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重點項目、青年項目、一般項目、後期資助項目、西部項目的資助情況。2016-2019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6個子類合計資助24750項,其中有22567項來自於808所本科院校。
  • 大醫二院首次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科研儀器研製項目
    近日,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王琪教授牽頭、與北京大學微納米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王瑋教授聯合申報的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製項目「面向腫瘤轉移可視化研究的自體循環腫瘤細胞『捕獲-標記-回輸一體化』設備」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批准立項,直接經費580萬元。這是我院首次獲批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製項目,也是遼寧省醫學院校首次獲批該類型項目。
  • 上海市首個獲批化學領域基礎科學中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功能...
    上海首個獲批的科學基金基礎項目終於落地。1月9日上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功能介孔材料基礎科學中心」在復旦大學正式揭牌。揭牌儀式同時透露,未來國家基金委將重點加強兩大計劃。據悉,功能介孔材料基礎科學中心於2020年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批准,由復旦大學牽頭,聯合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組建。該項目是復旦大學首個牽頭承擔的科學基金基礎科學中心項目,也是上海市獲批的第一個化學領域基礎科學中心項目。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