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概念解釋
自然光:普通光源(如日光、燭光、電燈)所發出的光,它是大量原子、分子發光的總和,其振動面不只限於一個固定方向而是在各個方向上分布的。
偏振光:自然光在穿過偏振片後,經過反射、折射、吸收後,其振動波被限制在一個方向上,其它方向振動的電磁波被大大削弱或消除。這種在某個確定方向上振動的光稱為偏振光(見下圖2)。
圖1.偏振光的產生[1]
3.起偏鏡和檢偏鏡:通過一塊偏振片(起偏鏡)後的自然光雖然變成了偏振光,但由於人的眼睛沒有辨別偏振光的能力,故無法察覺。所以還需要第二塊偏振片(檢偏鏡)來幫助檢測(見下圖3,P為起偏鏡,A為檢偏鏡)。起偏鏡將產生偏振光,用於照亮樣品,而檢偏鏡則將受測光線限定為折射光。
圖2.起偏鏡(P)和檢偏鏡(A)[2]
4. 雙折射現象: 一束入射光射入各向異性的晶體時,產生兩束折射光(o光和e光)的現象。o光又叫做尋常光(ordinary ray),服從折射定律;e光叫做非尋常光(extraordinary ray),不服從折射定律。實驗證明:o光和e光都是偏振光。
圖3.雙折射現象[3]
二、偏光顯微鏡的原理
馬呂斯定律:光線經過起偏鏡後成為偏振光,設其強度為Io。經過檢偏鏡後,透射光的強度I=Iocos2θ,其中θ為入射光的偏振方向與檢偏鏡的透光軸的夾角。由此可知,當起偏器相對檢偏器呈 90°,透射光的強度最小,這稱為「暗位」。
原理:偏光顯微鏡的兩個偏振濾光片互為90°,以獲得所謂的「暗位」,此時視野是全黑的,如果樣品在光學上表現為各向同性(單折射體),則無論怎樣旋轉載物臺,視場仍是黑暗,這是因為起偏鏡所形成的線偏振光的振動方向不發生變化,根據馬呂斯定律,透射光的強度為0。如果樣品具有雙折射特性,則視野會變亮,這是由於從起偏鏡射出的線偏振光進入雙折射體後,產生振動方向不同的兩種直線偏振光(o光和e光),當這兩種光通過檢偏鏡時,由於e光並不服從折射定律,其與檢偏鏡偏振方向不是90°,所以可透過檢偏鏡,視野上就可以看到明亮的象。
圖4. 偏光顯微鏡的原理[4]
三、偏光顯微鏡的應用
生物領域:在生物體中,不同的纖維蛋白結構顯示出明顯的各向異性,使用偏光顯微鏡可得到這些纖維中分子排列的詳細情況。如膠原蛋白、細胞分裂時的紡綞絲等。
各種生物和非生物材料鑑定:如澱粉性質鑑定、藥品成分鑑定、液晶、DNA晶體等。
地礦分析:如種礦物及結晶體的分析。
醫學分析:如結石、尿酸晶體檢測、關節炎等。
材料顯微組織的各項同性和異性等。
圖片來源地址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0/09/%E5%81%8F%E6%8C%AF%E7%89%87.png/440px-%E5%81%8F%E6%8C%AF%E7%89%87.png
www.olympusamerica.com/files/seg_bio/seg_polar_basic_theory.pdf
http://nhjy.hzau.edu.cn/kech/dxwl/study/phyclass/lightbodong/index.html#
http://www.leica-microsystems.com/fileadmin/_processed_/csm_Figure_1_01_9645aab2ee.png
#可實現生物樣品偏光檢測的儀器#
全自動數字玻片掃描系統 Zeiss Axio Scan. Z1物鏡:偏光專用物鏡20x/NA 0.45。自動裝片樣品倉:單次裝載數量可達100片,可連續追加自動掃描。
相機:高色彩還原3晶片CCD相機。
適用:全組織拼接,高通量篩選。
倒置顯微鏡Olympus IX81物鏡:平場復消色差物鏡10x/NA 0.4,20x/ NA 0.75,40x/NA 0.95。
相機:DP80雙晶片CCD相機。
適用:全組織拼接;單視野,組織不平整的可進行多層聚焦和景深拓展計算,獲得優質圖像。
預約網址:http://center.biomed.tsinghua.edu.cn
聯繫電話:62789417-223(O) / 191(L) / 193(L) 孫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