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加羅爾足以令印度人引以自豪,不僅是世界上增長最快的科技城市,也是最有活力的城市」
班加羅爾旅遊局官員跟我們說的時候,臉上難以掩飾的自豪感撲面而來,作為被長期對標的中國人,我不作表態也不予置評,但身邊的德國朋友卻毫無顧慮的硬懟:班加羅爾缺水和汙染狀況好點兒沒有?
班加羅爾都市區面積約709平方公裡,人口超過1200萬,排名印度第三大城市,曾經是印度南部邁索爾大公國的首都,1799年英國東印度公司佔領後將其列為王室財產,於是在城區郊外建了另一座城鎮,獨立後合併為印度最大的重工業中心,於2006年正式改名為班加羅爾(原名班加魯),從此轉型為科技與IT行業為主,被譽為「印度的矽谷」。
班加羅爾在IT領域的發展得益於大量在矽谷從業的印度高管,只用了不到十年就成為美國最大的IT代工與外包服務商,而印度政府也有意將其與中國上海對標,目標是「亞洲最大的IT之都」,因而引導本國各大IT與科技公司入駐班加羅爾,使其經濟多年保持在10%以上的增長率,2019年為印度GDP貢獻了1100億美元。
與新德裡和孟買不太一樣的是,班加羅爾因地處孟加拉灣與阿拉伯海中心位置而被列為戰略要地,是印度保證印度洋影響力持續擴大的後勤主基地,同時也是印度「五大交通線」不可或缺的一環,航空業相當發達,目前共入駐有10家印度航司與21家國際航司,覆蓋全球50個國家400多座城市。
班加羅爾的歷史與文化底蘊厚重,考古學家目前已挖掘出6000年前的人類遺址,歷經南印度二十多個王朝公國的統治仍保存完好,僅千年古廟就有十多座,其中最著名的有全球僅存的德拉維風格公牛廟、典藏數十萬經書的摩訶菩提會寺、以吠陀文化為主的野兔寺、拜火教分支的烈火洞穴廟、以及機場附近的巨大溼婆廟等等。
在英國殖民期又先後建立了極具印度特色與殖民色彩的西式教堂,比如班加羅爾地標之一的聖三一教堂,就是專門為英殖民軍屬而建,迄今已有150年歷史;還有專為印度窮人學習英文而設的庇護所教堂,據說過去百年中已結業80多萬人;以及南印度最大面積的聖弗朗西斯大教堂,內部分別設有男、女宗教學院和聖安東尼奧大學。
從旅遊業角度來說,班加羅爾更偏向於文化綜合城市,夏季不太熱、冬季也不冷,也因此在歐美遊客眼中有「印度西雅圖」、「養老天堂」以及「酒館城」的稱號,每年接待國際遊客基本都在百萬以上。
然而,這些亮點卻敗給了水資源緊缺與環境汙染,從2008年被世衛組織警告開始,班加羅爾旅遊熱度就日趨下滑,目前公開數據顯示:班加羅爾每天產生至少一萬噸固體有害廢物,多數來自於市內的化肥、電子以及工業加工等工廠,其中只有1/3得到初步處理,剩下的要麼就地焚燒填埋,要麼直接堆在城郊無人管理,以及佔比36%的超排放限制柴油車,使城市面臨巨大的傳染病、空氣和水源汙染治理難度。
印度衛生部汙染治理專員艾莉兒庫曼曾公開指出:班加羅爾是印度南部汙染最嚴重的地區,目前最重要的是升級企業的汙染治理設施,而不是放任其自由發展。但這些警告都被忽略了,因為班加羅爾高汙染企業給數萬個貧民窟家庭提供了唯一的就業機會,別說關停,就是短期的停產整頓,也會引來大量貧民的抗議與騷亂。
與目前的傳染病和空氣汙染源做比對,生活汙染則是印度各大城市的「老大難」,班加羅爾甚至比我之前去過的孟買貧民窟有過之而無不及,親眼目睹市民直接把生活垃圾倒入河道與排水渠,隨機問了問,得到的回應是:雨季來了就會被衝走……我能肯定的是:他們並沒有想到衝走不是消失這個層面。
如果說班加羅爾經常被印度人拿來對標中國上海,那班加羅爾的市政垃圾處理能力還不如中國農村,除了IT企業集中的幾條街道和富人生活區外,整座城市都蔓延著一股垃圾腐爛的酸臭味,以至於我的德國朋友在班加羅爾從未舒展過眉頭,他的經典語錄是:錢包甚至手機都會忘帶,但口罩絕對忘不了。
由於班加羅爾位於印度半島的下半部分,平均海拔處於1000米以上,使得班加羅爾本身沒有穩定的水源,只能通過水泵從130公裡外的河流截取農牧用水,哪怕如此,飲用水缺口仍高達72萬噸。從2002年開始,班加羅爾每年新增水井100多口,如今地下水位已下降到300米以下,導致河流開始轉向為地下水供水,惡性循環之下,缺水程度日益加重。
班加羅爾有23個市政設置的取水點,每天兩次分早上7點-9點、中午3-5點限量限時供應自來水,但很多人抱怨一天只能取一次,還要全家上陣輪流排隊才能取到一桶水。
除此之外還有上百個有償水站,10升水的售價為5盧比(約0.4元人民幣),如果以印度貧民窟的人均收入計算,工作一天也只能換來120升水,再輔以貧民窟動輒一戶七八口人的用水量來看,也就勉強應付生活所需。
如果問班加羅爾給我的最深印象是什麼,我不會回答代表歷史文化的寺廟和古蹟,也不會說科技與IT有多麼的發達,作為遊客,我只記住了班加羅爾滿街的垃圾、渾濁的自來水,以及被白色泡沫覆蓋的河道。
前幾年就有朋友去過班加羅爾,回來後跟問我「信不信一座淡水湖會自燃著火」,當時的我一點都不信,直到去過班加羅爾才知道,這些攜帶劇毒氣體和化學成分的白色泡沫,排入班加羅爾市區唯一湖泊後,會層層堆積直至被曝曬自燃。當然,一年也就自燃三五次,多數時候的泡沫會隨風飄散,是飄到公路還是住宅區和街道上,那就得看風向和風力了。
這就是印度用來對標上海的科技城市--班加羅爾,一座因缺水而無法發展的「印度矽谷」。
(紀實類旅遊長文不好寫,希望能得到您的點讚與轉發,也歡迎您關注和評論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