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紀大了如何預防聽力減退的症狀?這樣保健對聽力有很大好處

2020-12-05 揚康之家

人到中年,每多耳鳴,40歲以上的人,聽力就會逐漸的減退,以後隨著年紀的增長,聽力減退的症狀也會隨之更加的嚴重,並逐漸影響對言語的聽覺,給日常的生活帶來極大的不便。那麼,該如何緩解這種老年性聽力減退的症狀呢?

首先,可常按摩。老年人聽力減退與內耳血液循環減弱有一定的關係,而局部按摩可增加內耳的血液循環,也可起到保護聽力的作用。可按摩的穴位有翳風穴、耳門穴、聽宮穴、聽會穴。按摩穴位時可用拇指的指腹按在穴位處,然後以穴位為中心,保持一定的力度旋轉按揉,每次按揉5-10分鐘,以皮膚表面發熱發脹為宜,早晚各一次。

要熄肝火。老年人容易動肝火,往往較為喜怒無常,情緒波動很大,導致植物神經失去正常的調節功能,使內耳器官缺血、水腫和聽神經的營養障礙,出現聽力減退,甚至暴聾的症狀。所以老人注意精神的調整,心情的舒暢也是減緩聽力衰退的好方法。

多補腎。中醫學認為,腎的上竅是耳。人的衰老是由腎氣的衰退引起的。所以聽力的衰退與腎氣的衰退密切相關。一般如見聽力衰退、耳鳴、虛煩失眠、頭暈目眩等腎陰不足,相火偏亢,治療宜以補腎益精、滋陰潛陽為原則;若是見下肢冷、舌質淡、脈細弱等偏於腎陽虛者,治療上宜以溫腎壯陽為原則、如是患有其他的疾病,也可在治療中加入一些補腎的藥物。

另外,胡桃粥、豬腎粥、黑芝麻粥等補腎益腦的食療方也可以經常食用,對保護聽力都有著不錯的好處。比如耳鳴夜間更甚,令人心煩,妨礙睡眠,則睡前可用熱水泡腳,有引火歸元的作用,可很好地減輕耳鳴的症狀。並須忌飲濃茶、咖啡、可可、酒等刺激性飲料,少吸菸或不吸菸。

老年人還需要注意慎用藥。因老年人體質漸衰,常患氣管炎和肺部感染性疾病,而治療首選藥物又往往是抗菌素,但需要注意的是,儘量避免選用那些具有耳毒性的抗菌素等。

相關焦點

  • 【科普知識】老年人的聽力健康
    (一)為什麼要關注老年人聽力健康老年人聽力損失常常表現為:叫吃飯,聽不見;打電話,聽不清;看電視,音量開得很大;說話愛打岔,牛頭不對馬嘴;聽力雖然減退,但又非常懼怕噪聲,在嘈雜的環境中與人溝通更為困難,有時會變得越來越孤僻
  • 聽耳機毀聽力 如何保護聽力不受損
    高音量的音頻聲壓會直接進入耳內而損傷聽力,造成不可恢復的聽力損害。長期用耳機聽音樂,聽覺就會出現疲勞、損傷,引起聽力減退,人體就會出現煩躁不安、頭暈、失眠、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維反應遲鈍、異常心理障礙等情況,對身體健康十分有害。 所以,戴耳機應該要注意: 要挑選音質佳、雜音小的耳機。
  • 人多少歲,聽力就會衰退?不服老不行!哪些方法可以保護聽力?
    人與人之間,之所以能夠順利對話,除了語言的能力之外,聽力也是很重要的因素。不過隨著年紀的增長,人的耳朵越來越不靈光了,聽力也會嚴重下降。聽力上的衰退也是人衰老的一個明顯特徵,同時也會影響到一個人的生活質量。
  • 不到50就聽力下降?小心腫瘤找上你
    上了年紀的人都可能會有聽力減退的問題,不時會耳鳴,但如果不到50歲就出現聽力下降那就要小心了——很可能是腫瘤找上了你。        近日,持續耳鳴10多年的湯阿婆,不僅聽力下降,而且還出現頑固的頭痛、進食後嘔吐等症狀,最終湯阿婆被確診為患有聽神經瘤,最終在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神經外科用創新術式摘瘤,完好保存面部神經。
  • 如何預防噪聲性耳聾
    噪聲性聾的損傷機制尚不十分明確,目前較為大家認同的有如下幾種可能的機制:(1)機械損傷學說。(2)微循環障礙說。(3)代謝損失學說。噪聲性聾目前尚無有效治療方法,故應以預防為主。如何預防噪聲性聾的發生和降低聽覺傷害的程度已成為各國學者關注和研究的重要課題。
  • 提醒:趁年輕快快預防吧!
    在臨床醫學上,耳聾指的是人的聽覺系統中傳音,感音以及聽覺傳導通路中的聽覺神經和各級中樞神經發生病變,引起聽覺功能障礙,產生不同程度的聽力減退的現象。根據中國健康數據統計顯示,耳聾大部分發生在老年人身上,年紀越大,所佔比例越高。
  • 全省聽力殘疾人達45.6萬 在各類殘疾中排名第二
    3月3日是第十五個全國「愛耳日」,今年的主題為「愛耳護耳,健康聽力——預防從初級耳科保健做起」。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及山西省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結果顯示:目前我省有45.6萬聽力殘疾人,其中因噪音汙染和精神心理因素所導致耳聾的比例逐年增加。
  • 搖搖車成「聽力殺手」:3歲兒童天天坐致聽力下降
    而目前市面上玩具的音量有多大?帶著家長們的疑問,三湘華聲全媒體記者走進以「喜羊羊」、「灰太狼」為首的搖搖車世界,發現噪音汙染正在悄悄影響著孩子的聽力。  【市民意見】  午休時被搖搖車弄得沒法睡記者走訪長沙多個小區,發現便利店、超市,甚至是藥店門口都擺著搖搖車。
  • 聽力下降耳鳴頭暈……耳朵沒有問題但腦袋裡有問題!
    「一開始,我只是發現右耳聽力比以前下降了。」據楊丁所述,他平時有戴著耳機聽歌、接打電話的習慣,每天使用耳機的時間超過2個小時。但不知什麼時候起,楊丁的右耳常出現「嗡嗡聲」。甚至,他後知後覺地發現,哪怕自己聽同一首歌,右側耳朵的聲音總是會比左邊小一些。從懷疑耳機有問題到懷疑自己的耳朵有問題,中間間隔了1年時間。眼看右耳的情況愈發不容樂觀,楊丁來到重慶某醫院耳鼻咽喉科就診。
  • 單側聽力損失和輕度聽力損失需要幹預嗎?
    單側聽力損失和輕度聽力損失需要幹預嗎?有何依據? 肯定是要幹預的。在單側聽力損失的情況下,如果沒有佩戴助聽器,那麼我們勢必是要用那個沒有聽力問題的耳朵聽聲音,長此以往下去,就會對好耳造成過度使用疲勞,從而使好耳也開始有聽力損失,同時,不好的耳朵由於長時間沒有聲音的刺激,各項功能會持續不斷的下降,從而造成持續性的聽力下降,直到徹底聽不到聲音。輕度的聽力損失也是同樣的道理,所以一定要儘早幹預。
  • 開車大聲聽音樂致車主耳聾 壞習慣傷聽力
    今年3月3日「全國愛耳日」主題定為「減少噪聲保護聽力」,每年因環境噪聲汙染導致耳聾的人數逐漸增多,減少噪聲對人體的危害應該儘量遠離噪聲源。  開車不良習慣易傷聽力  昨日上午,市中醫院耳鼻喉科來了一位中年男子。「醫生,兩隻耳朵最近經常響個不停,聽聲音也不清楚,我擔心會不會年紀這麼輕,變成聾子呀。」
  • 聽力篩查:寶寶通過了嗎?
    因此了解有關新生兒聽力方面的常識,對於初為父母的寶媽寶爸至關重要。一、為什麼寶寶要做聽力篩查?1. 聽力篩查可以對先天性的聽力障礙實現「早發現、早診斷、早幹預」,最大限度的使聾兒回歸有聲世界,預防聾啞。2. 新生兒聽力篩查是一項國策。按2010年衛生部的規定,每個寶寶出生後都要進行聽力篩查。二、聽力篩查有哪些方法,怎麼選擇?
  • 助聽器是如何補償聽力的?
    助聽器是如何補償聽力損失的?在明白這個答案之前,先了解一下人是如何聽到聲音的?為什麼會發生聽力損失?這樣才能更好地理解助聽器聽力補償的原理哦。 一、人是如何聽得聲音的?
  • 年紀輕輕就耳背?不是玩笑!10題自測聽力
    乘公交戴耳機最毀聽力        「年紀輕輕就耳背」不是一句玩笑話。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今年公布的數據,目前全世界已有4.32億成人和3400萬兒童的聽力受損。12~35歲的年輕人中,約50%(相當於11億)常暴露於娛樂噪聲環境中,面臨聽力受損風險。
  • 如何學好英語四級聽力?
    英語四級聽力在複習的時候需要掌握一些方法和技巧,那麼今天環球青藤小編就來給大家說一說如何學好英語四級聽力?希望能給各位考生帶來幫助,祝願各位考生都能取得滿意的成績。在你開始練習聽力的時候,一定要全身心的投入在這段聽力對話中,把你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耳朵上,學會讓自己的心靜下來,用你最好的狀態去聽。這樣才能保證你的水平可以得到正常發揮,避免因為緊張等因素在考場上丟分。這樣的練習才是有效並且有意義的。
  • 聽力為何下降?耳機惹的禍?你同意嗎?
    我們的耳朵,它由外耳、中耳、內耳三部分構成,外耳接受外界的聲音,並沿著耳道引起鼓膜震動,中耳鼓膜的震動引起錘骨、鐙骨和砧骨三塊小骨相震動,將聲音傳到內耳,內耳可產生神經衝動,衝動沿聽神經轉為神經能,這樣聲音的信息就傳到了大腦。
  • 顱內腫瘤早期有4症狀 應該如何診斷?
    原標題:顱內腫瘤早期有4症狀 應該如何診斷?   顱內腫瘤又稱腦腫瘤、顱腦腫瘤,是指發生於顱腔內的神經系統腫瘤,包括起源於神經上皮、外周神經、腦膜和生殖細胞的腫瘤,淋巴和造血組織腫瘤,蝶鞍區的顱咽管瘤與顆粒細胞瘤,以及轉移性腫瘤。今天,我們主要來了解下顱內腫瘤的4種常見的影像學檢查方法。   顱內腫瘤有什麼症狀?
  • 預防老年性耳聾從日常生活做起
    正常人的聽力在20~30歲達到頂峰,30歲以後隨年齡增長漸有下降傾向。通常在65~75歲人群中有6%~10%的人自覺聽力減退,甚至有部分老年人發生完全性耳聾。雖然老年性耳聾是人體衰老過程中的常見表現,而在高齡老人中仍保持「視聽不衰」者卻大有人在,這就需要掌握一些愛耳護耳的保健知識。
  • 愛耳日,糖尿病人有這些症狀,當心耳部併發症
    35%——50%糖尿病患者有聽力損害據相關研究表明,聽力受損在糖尿病患者中較為常見,糖尿病患者耳聾發病率高達35%~50%。但目前糖尿病引起聽力損害的發病機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認為主要與非酶糖化、二醯甘油-蛋白激酶C、多元醇通路、炎症損傷、氧化應激等有關,其共同特點就是通過各種途徑直接或間接使內耳神經及滋養神經的微血管受累,最終導致聽力減退。另外遺傳因素也在糖尿病聽力損害中發揮重要作用,Wolfram症候群是一種較為罕見的遺傳症候群,表現為1 型糖尿病、眼部症狀、耳聾、尿崩症。
  • 耳鼻咽喉科名醫李勇保護聽力秘訣 不戴入耳式耳機·都市快報
    小顧找到市一醫院耳鼻咽喉科李勇主任治療,聽力慢慢恢復到了原來的水平。 讓李勇記憶深刻的還有32歲的王先生。 他跟別人發生口角後,大打出手,頭上挨了對方一個巴掌後,他的雙耳開始聽不到。這就是人們常說的「一巴掌致聾」——外傷引起的耳聾。 還有所謂的「一針致聾」。李主任說,有個5歲的孩子因上呼吸道感染,注射了慶大黴素,之後雙耳失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