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1千塊的f/1.2大光圈 七工匠新鏡體驗

2020-11-28 中關村在線

1不到千元的f/1.2 國產七工匠35mm鏡

    拿到了一年中最重要的年終獎,各位不知道趁著這個春節買了點兒啥呢?作為一個絕對的攝影死忠飯,用這辛苦掙來的血汗錢來買些自己夢寐以求的器材自然是最好的。不過如果囊中羞澀,或是不打算花太多銀子怎麼辦呢?恩,筆者這次就一反傳統地買了次國產器材,來看看這個小傢伙能不能給我點兒驚喜。


不到1千塊的f/1.2 國產七工匠35mm鏡

    年終獎到手了,器材自然是買起來。不過這次買的器材很特別,原因是作為一枚鏡頭,它真的很便宜——958元,而且參數也非常亮眼——35mm f/1.2。怎麼樣,很吸引人吧~了解相機的各位基本都知道,1000元以下的鏡頭,都可以理解為買不了吃虧,買不了上當。


七工匠現在的產品線,包括了各大無反卡口和徠卡M卡口的各焦段手動鏡頭

    說說鏡頭本身吧,這是一顆國產新品牌七工匠的鏡頭。七工匠也是少有國內的鏡頭副廠廠商。不同於很多之前我們見過的如百諾,中一光學等,七工匠的鏡頭全部為原生無反設計或M口的旁軸鏡頭。因此呢,非常方便在各種無反機身上使用。也就不用擔心轉接精度的問題了。


鏡頭本身真的便宜,不到1000塊,完全屬於買不了吃虧系列

    感覺國產廠商也有人想通了,既然我搞不定自動對焦,那我就生產更讓人容易接受的手動對焦鏡頭。顯然相較於在單反上使用,因為無反的電子取景方式以及相應的放大,裂像和峰值等輔助手段,在使用手動對焦鏡頭時,效率顯然比在單反上使用要高非常多。這也是為什麼如今我們能看到如此多國產的手動鏡頭新品出現的原因所在。


復古風的鏡頭,還是適合復古風的機身,鏡頭顏值還是很值回票價的

    說回我手裡這顆七工匠35mm f/1.2,這個鏡頭有三個卡口版本:佳能EOS M,索尼E以及我手裡的這款富士F。作為一枚APS-C畫幅的鏡頭,顯然各大現在主流的無反相機用戶都可以找到自己卡口的版本來使用。這枚鏡頭非常小巧,比富士原廠的35mm f/1.4幾乎小了一倍。便攜性的優勢非常突出,而等效接近50mm的焦距,使得我這枚七工匠35mm f/1..2成為了很不錯的掛機標頭選擇。


2高顏值 復古風 做工表現值得表揚

高顏值 復古風 做工表現值得表揚

    先來看看鏡頭吧,雖然鏡頭不貴,不過包裝還是很講究的。鏡頭包裝在盒內的吸震海綿內,這個安心感還是相當加分的。從海綿內拿出,就是鏡頭的本體了。這是枚通體金屬材質的手動鏡頭,鏡頭體積非常小,但放在手上的分量感還是相當足的。


鏡頭本身顏值較高,外觀設計有一些徠卡的風格在裡面,鏡身做工也表現不錯

    先聊聊外觀吧,這枚七工匠的35mm f/1.2可以說是千元級鏡頭中的「盛世美顏」了,外觀設計很走心。復古風格的鏡頭外觀,整體設計很接近徠卡M口鏡頭的風格。不過類似尼康早期AUTO系列菠蘿頭的波浪式外觀對焦環,手指剛好可以加緊,從而更方便地使用對焦環。


包裝盒本身還是比較走心的,就是7工匠的中文總讓人看成老工匠……


包裝上還有標明鏡頭結構,可以看到鏡頭至少有一枚非球面鏡片

    鏡頭對焦環的阻尼感很好,鏡頭的對焦行程也較長,這也是手動鏡頭的優勢所在。良好的阻尼感保證了對焦的舒適度,而較長的對焦行程在精細對焦時能更好滿足精度需要。作為一款售價不到千元的鏡頭,7工匠對焦體驗還是很不錯的,比很多同價位的翻新老鏡頭手感要好很多。鏡頭光圈和很多國產鏡頭一樣,都是無極光圈設計,而且鏡頭本身是沒有設計電子主板的,和機身之間沒有參數交換,因此光圈值的選擇要完全依靠鏡身上的提示來控制。從阻尼感來說,光圈環要比對焦環阻尼感重很多,這對防止誤觸有不少好處。


對比富士原廠的XF 35mm f/1.4,顯然手動設計能夠大幅度降低鏡頭體積


7工匠的35mm f/1.2鍍膜顏色和原廠很接近,不過鍍膜的性能真的差得很遠……

    不過,鏡頭光圈環的刻度值讀取並不是非常方便,因此想要高精度度地進行一些如1/3檔這樣的操作顯然是不現實的(壓根沒有1/3檔的刻度,f/5.6-f/16之間的光圈環行程短的可怕……完全找不到f/11就對了)。不過其實我買鏡頭的目的也很簡單,這個鏡頭買回來就是當做一個f/1.2大光圈的新玩具,因此光圈值控制上到也不太在意。


鏡頭蓋也是金屬材質的,做工不錯,不過比較容易脫落

    如之前所說,這枚鏡頭是純機械式設計,沒有鏡頭晶片。因此在這些無反/微單機身上也無法顯示鏡頭的光圈值(在很多無反機身上會顯示為f/0)。不過在富士,索尼的機身上,都可以設置鏡頭的焦距來做基本識別。如果想更好記錄自己的拍攝光圈值,那只能隨身帶個小本本記錄下了。


可以看到9葉片的光圈設計

    鏡頭鍍膜,顏色主要呈現為橙色,和不少老鏡頭很近似。不過鏡頭鍍膜的抗汙能力顯然很弱。自己買回來時曾不小心碰到了鏡片,手感類似於手指碰到了沒有鍍膜的普通玻璃而不是我們熟悉的鏡頭鏡片那種有抗汙感的手感(摸過鏡片或者濾鏡的朋友都知道,鏡頭或鏡片有鍍膜,一般摸起來會有一些滑,而不是發澀)。而且留下指紋後明顯比較難處理,單純的用鏡頭紙擦基本擦不乾淨,還要輔以鏡頭液之類的清潔劑。因此,使用時建議各位還是儘量小心,不然每次清理起來還是蠻麻煩的。

    總的來說,對於一枚本就追求操控樂趣的MF鏡頭而言,這枚七工匠的35mm f/1.2還是足夠好玩的。對焦環,光圈環,手感,阻尼感,各方面的表現可以說還是讓人滿意的。而且相較於很多老鏡頭年久缺乏保養不同,這個鏡頭畢竟是全新生產,因此操作手感也好,外觀精美度也罷,都更能讓人滿意。

3畫質夠用 f/1.2有特色 抗眩光表現很極端

畫質夠用 f/1.2有特色 抗眩光表現很極端

    不到1千塊買回來的鏡頭,它能拍攝出怎樣的照片還是頗為讓人期待的。當然了,我買它時也沒圖這種便宜貨能和數千元甚至上萬元的那些手動鏡頭一較高下。畢竟手動鏡頭裡叫ZEISS的只有那一家。這枚七工匠對畫質我的需求就是:大光圈夠特色,成像別太渣。滿足這兩條,它就是個合格的掛機頭了。


f/1.2全開是這枚鏡頭的最大意義(黃框內為截圖區域)


全開顯然偏肉,而且能明顯看到色散的紫邊問題,不過完全在可接受範圍內

    從畫質來看,這枚35mm f/1.2在它的價格下已經達到了不錯的水平。f/1.2毫無意外的偏肉(畢竟f/1.2,畢竟不到1千塊,不肉才是天理何容……),但從畫質表現來看,比大部分我們熟悉的膠片時代的f/1.2手動鏡頭的表現都要好。鏡頭f/1.2下雖然的確肉,但基本的解析度滿足這些2400萬像素級的APS-C機身還是沒有問題的。當然了,這個解析度和我們熟悉的這些原廠鏡頭是沒法比的。肯定是比原廠的f/1.4要肉不少。不過跟同價位的50mm f/1.8比的話,畫質還是比較接近的。


鏡頭全開擁有足夠可用度,在2400萬像素機身上沒有表現得太糟糕


全開下對動物毛髮表現尚可,畢竟是個廉價的大光圈,而且光圈值又大得很極限

    讓我比較滿意的是鏡頭的焦外,對於這種定位的鏡頭。我追求的是特色而不是性能多麼突出。鏡頭焦外相比於很多大光圈鏡頭的確有自己的特色所在,一方面f/1.2的虛化能力的確很強,另一方面,鏡頭焦外光斑有些輕微的魚鱗式焦外的感覺,而形狀又較為規則。因此用來拍拍f/1.2大光圈,鏡頭的焦外感還是很不錯的。


收縮到f/8.0左右(因為沒有電子觸點,光圈值靠看鏡頭標值估操作),銳度表現夠出色


收小光圈,鏡頭解析度和銳度提升非常明顯

    至於收縮光圈後,鏡頭的解析度還是提升很明顯的。因而拿來拍拍建築,拍拍風光也問題不大。不過正如我自己所說,這顆鏡頭買回來就是為了這個f/1.2,所以收縮光圈的用法基本對它是不存在的。對於千元級超大光圈鏡頭而言,它的全開可用度要優於不少在產的老f/1.2標頭(比如尼康的50mm f/1.2或是55mm f/1.2),因此在如今像素較高機身上仍然有不錯可用度。收縮光圈後表現稱得上出色,不過鏡頭的邊緣畫質顯然還是不太靈,想追求平整像場下的高素質,它應該很難滿足(小光圈下表現相較於近似價位的原廠f/1.8或f/2.0鏡頭表現顯然是要弱一些的,主要是邊緣畫質差距)。


糟糕的抗眩光能力是這顆七工匠鏡頭的最大短板,抗眩光?沒有抗的過程……

    當然了,對於畫質而言,這枚七工匠的35mm f/1.2鏡頭的最大問題是抗眩光。雖然鏡頭有著挺漂亮的鍍膜。不過這枚鏡頭的抗眩光表現和很多中古的無鍍膜鏡頭非常近似,抗眩光性能非常糟糕。基本不存在抗的這個環節,逆光就是一片的霧化+膠片漏光般的神奇「特效」。


側逆光可以輕鬆拍攝出如同膠片漏光一般的效果,實際上也能稱為一種「特色」了,倒是可以利用下這種成像特性,比那些高溢價的海外貼牌復刻鏡頭良心多了……

    這倒也形成了這個鏡頭的特色。抗眩光好我們已經很習慣了,而如這枚鏡頭這樣「獨特」而又有「味道」的逆光拍攝體驗。說真的,除了它之外我還真沒怎麼在這個時代的新鏡頭上如此體驗過。反而這種獨特的逆光拍攝表現,也能成為可以利用的一種成像效果。當然,這的確從本質上講就是抗眩光能力弱(到極致),但不妨礙我們玩兒鏡頭的這種攝影方式。起碼不像一些海外貼著老牌子復刻的鏡頭一樣以此為噱頭賣高價,這方面真的挺良心的。

4玩家心態的新選擇 體驗手動樂趣 何樂而不為

玩家心態的新選擇 體驗手動樂趣 何樂而不為

    對於一枚買回來玩兒的心態的鏡頭。這枚七工匠的35mm f/1.2鏡頭還是能帶來不少樂趣的。如筆者多次說過的,攝影不只是拍攝好的攝影作品,對於我們這些器材玩兒家,攝影器材本身帶來的樂趣有時候比拍到的照片有多好要重要的多。而這枚國產的不足千元的鏡頭有特色,有使用的樂趣,有自己的風格,就此而言,它就值回票價了。

註:本文並非非常嚴謹的測評,因此全部樣張都進行過後期流程處理,下手還挺「重」的,各位參考時心理要有點兒底。

    實際上如今越來越多鏡頭廠商,尤其是國產鏡頭廠商開始涉獵這些無反/微單鏡頭的設計和生產,我們也見到了越來越多規格非常吸引人的國產鏡頭產品。只要你能接受手動對焦,那麼如今的確有不少值得一玩兒的新鏡頭可以試試。比如我手裡這顆35mm f/1.2,而如果你還想要更大光圈的,中一光學還有35mm f/0.95這一規格的鏡頭可選。雖然價格要貴出不少,但相較於很多原廠的自動鏡頭,這些鏡頭還是頗具性價比的。


相較於很多國外打著復刻名號坑錢的「辣雞」,這些國產鏡頭真的挺良心的

    其實很多1000-3000元價位左右的國產鏡頭都屬於值得一試範疇,如果你玩兒膩了原廠產品,這些國產的鏡頭的確能帶來不少不一樣的樂趣。尤其是這些鏡頭突出的超大光圈特色,對於想要把玩和體驗大光圈而言,這些鏡頭的確能帶來很多不一樣的樂趣(畢竟原廠都可能達不到這樣的規格)。而且,相較於很多打著復刻老鏡頭賣高價的海外無良鏡頭廠商,這些國產鏡頭真的良心多了。鏡頭基本保留了很多膠片時代鏡頭的特性,而且畫質表現要比很多老鏡頭更好,而且,它們真的很便宜。


雖然便宜,不過如今這些國產鏡頭已經有一些自己的特色在成像表現上了

    當然了,如我所說。玩兒這些鏡頭的前提是你能夠接受手動對焦。你需要能夠接受這種慢下來的拍攝方式,同時也的確需要一定的攝影基礎對手動鏡頭使用擁有足夠的理解。不然這些在拍攝效率上大大低於自動鏡頭的產品,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讓人抓狂。


相較於早年的國產鏡頭沒有品牌沒有什麼規格概念的時代,如今的國產鏡頭可玩性和性能都提升非常明顯,已經可以成為一套可玩度很高的鏡頭群系統來使用了

    而對於筆者這樣的玩兒家而言,這樣的鏡頭的確是值得一試。如今國產鏡頭廠商生產的不再只是早年的一些CCTV鏡頭或是做工粗糙的產品。這些鏡頭在做工以及畫質表現上都已經達到了一定水準。它們雖然的確還有這成像表現上明顯的不足(比如我這枚35mm f/1.2讓人難以置信的糟糕抗眩光),但這些不足在它的規格和價格面前,都是完全可以接受的。而且換個角度來說,這些鏡頭的一些成像不足,反而能夠成為玩攝影過程中的一種特色或者樂趣所在。這些鏡頭玩兒的就是特色和特性,因此它們必然有著突出的特色和同樣突出的缺點,也正因如此,這些鏡頭才更好玩兒。


7工匠的35mm f/1.2有著突出的優缺點

    如今微單/無反相機的結構優勢使得轉接成為新熱門。而也的確有不少朋友在使用機身轉接來玩兒老鏡頭。如今這些國產鏡頭則是給各位轉接玩兒家帶來了一個新選擇,原生卡口有著更好的精度,而新鏡頭相較於老鏡頭的確也要在可靠性上有不小優勢。與其糾結一些同價位老鏡頭鍍膜老化,發黴,翻修精度等等的讓人頭疼的問題,不妨考慮下這些國產鏡頭。同樣它們能給你帶來手動鏡頭的樂趣,而且真的還蠻便宜的哦。

體驗優點:

    標頭中的高顏值產品

    操控樂趣十足 手動體驗良好

    f/1.2畫質夠用 焦內焦外成像都有自己風格

    非常小巧 非常便宜

體驗不足:

    鏡頭前玉抗汙能力幾乎沒有

    抗眩光能力不存在的

    成像球差變形較為明顯

    鏡尾加工精度稍差,新鏡就有一定磨損痕跡

相關焦點

  • 人像大光圈 索尼FE 85mm F1.8鏡頭評測(全文)_索尼 FE 85mm f/1.8...
    常規85mm定焦鏡頭一般沒有f/22這樣的小光圈,不過索尼新f/1.8系列定焦基本都有f/22的光圈,從實拍來看f/22下鏡頭可用度還不錯,對於不只是將鏡頭用於人像拍攝的用戶而言,多一檔可用的小光圈還是個不錯的實用特性。
  • 另類黑科技新鏡 適馬發布24-35mm f/2
    適馬24-35 F2 DG HSM Art新鏡  該鏡頭具備了若干優勢性特點:1. 全球首款恆定最大光圈達到F2的廣角變焦鏡頭。2.媲美Art 系列定焦鏡頭的最高水準光學性能。適馬24-35 F2 DG HSM Art新鏡  1.
  • 人像鏡皇對決 中一光學85mm f/1.2戰佳能
    1.2鏡頭口徑(左佳能右中一)    從設計上,中一光學的85mm f/1.2的徹底的手動鏡頭設計,無級光圈,大阻尼對焦環佳能的85mm f/1.2由於後鏡組尺寸太大,因此電子觸點是在鏡片上的,這一點需要注意。另外這張圖裡,兩枚鏡頭後組鍍膜顏色也顯而易見。
  • 出色的Z卡口標定 尼克爾Z 50mm F1.8 S評測
    我們知道,卡口內徑限制了鏡頭在設計時的最大光圈,因此在不考慮其他因素時,內徑越大對鏡頭的設計就越有優勢,同時對於提升鏡頭的邊緣畫質也非常明顯,而尼康的Z系列鏡頭正是為此而生。得益於新卡口的大口徑以及短法蘭距,Z系列鏡頭在拍攝靜態影像和錄製視頻時能實現相較於以往更好的畫質表現。
  • 柔美焦外 富士56mm F1.2 R APD鏡頭評測(全文)_富士 XF56mm f/1.2...
    中心解析度方面:鏡頭在f/1.2光圈全開時就展現出了良好的解析度表現。而這個表現是要小優於前款56mm f/1.2 R的,這點讓人感到了一些驚喜。鏡頭從f/2開始可以達到X-T1的極限解析度2448LP/MM,這種高素質表現可以一直保持到f/11左右,f/16時鏡頭解析度有所下降,但是即便是最小光圈的可用度也很不錯。
  • ...100mm F2.8 STF體驗(全文)_索尼 FE 100mm f/2.8 STF GM OSS...
    G Master系列定焦鏡頭的經典設計,獨立光圈環,獨立AF/MF撥杆,以及橙色G Logo    新鏡頭同樣採用了在鏡身上保持獨立光圈環的設計在本次的體驗會上,筆者有機會在棚拍環境下使用了這枚FE 100mm F2.8 STF GM OSS鏡頭,這樣一枚頂級的定焦鏡鏡頭在解析力和銳度方面的表現怎樣,筆者還是通過實拍的照片來給大家介紹。
  • 「超三元」大燈泡,索尼FE 12-24mm F2.8 GM
    不僅鏡片大,新鏡頭也使用了第二代納米AR鍍膜,官方表示可以有效降低眩光和鬼影。據說這一塊鏡片就可以換一支FE 16-35mm F2.8 GM,各位用起來可要小心些哦。當然了,在此之餘我們還是希望這類超廣角變焦鏡頭在長焦端也有比較好的表現,畢竟選了變焦頭相比12/2.8定之類的產品,多出來的焦段你也是付出了金錢和負重的代價的。 解析度-光圈分布契合度:中,說實話最佳光圈f/4如果放在中長焦鏡頭上倒是還好,一支以風光攝影定位為主的超廣角鏡頭最佳光圈在f/4的話用起來還是有那麼些令人不爽的。
  • 單眼相機基礎知識1:光圈、F值、景深三者是什麼關係?
    -進入感應器的光線量可通過光圈的放寬或縮窄來控制。光圈可以讓我們能夠控制進入鏡頭的光線量。光圈放寬時,會有較多的光線能夠進入;相反,當光圈被收窄,能夠進入鏡頭的光線便較少。代表光圈大小的數值稱為f值,而標準f值包括f/1.4、f/2、f/2.8、f/4、f/5.6、f/8等。放寬光圈f值會減小,收窄光圈則f值會增加。
  • X系三防新貴 富士XT-1配56 1.2實拍體驗
    前不久筆者有幸現場把玩到了這款出色的相機,並且用富士XT-1配合還未正式上市的XF56mm F1.2 R超大光圈鏡頭拍攝了很多照片,供大家體驗。由於現場提供的富士XF56mm F1.2 R鏡頭是工程樣機,與真正量產鏡頭可能會有些許差別,所以樣片僅供參考。
  • 全能選手畫質新標 適馬70-200mm f/2.8 S評測
    在去年的photokina展會前夕,適馬推出了一款大三元長焦鏡頭:70-200mm F2.8 DG OS HSM | Sports,是前代產品時隔五年後的升級版。作為以出色光學質量、堅固做工以及優秀的操控性能著稱的Sports系列新成員,它引起了極高的關注度。適馬近來推出的定焦鏡頭展現出強悍的光學素質,或許他們正在嘗試將屢獲成功的鏡頭設計移植到變焦鏡頭系列上去,這引起了我們的期待。
  • 銘匠光學 M35mm f/1.4開箱體驗
    如今還不滿一周歲的銘匠光學已經發布了三枚手動鏡頭:M35mm f/1.4、M21mm f/1.5以及M11mm f/2.8。其中M35mm f/1.4官方更是打上了「最大光圈即可用光圈」的slogan。鏡頭外觀及細節做工銘匠M35mm f/1.4的包裝盒非常有意思,採用了類似首飾、手錶包裝盒的設計。整體質感非常不錯。
  • 鏡頭一變三 索尼FE 28mm F2鏡頭評測(全文)_索尼 FE 28mm f/2.0...
    首先,我們還是先列出鏡頭的主要參數信息,讓大家對它有個初步了解:    鏡頭焦距:28mm    鏡頭結構:8組9片(包含1片高級非球面鏡片、2片非球面鏡片、2片ED低色散鏡片)    光圈葉片數:9片(圓形光圈)    光圈範圍:f
  • 夜神傳奇 佳能RF50mm F1.2鏡頭的前世今生_佳能 RF 50mm f/1.2L...
    徠卡以Noctliux 50mm f/0.95聞名於世,但是很少有人知道,第一支徠卡Nockliux鏡頭髮布於1966年,光圈為f/1.2;我們熟知的徠卡Noctliux 50mm f/1.0發布於1976年。但是在1961年,佳能就與Canon 7旁軸相機一同發布了佳能歷史上第一支50mm大光圈神鏡:Canon S-Type 50mm f/0.95。
  • 富士XF 50-140mm f/2.8
    而在繼之前的10-24mm f/4後,富士在大三元鏡頭焦段中加入了最新的50-140mm長焦變焦鏡。隨著這枚新鏡的發布,富士的XF系列鏡頭群的大三元系統也漸漸浮出水面(只差還未發布,但已公布過樣機的16-55mm f/2.8了)。
  • 大塊頭高畫質 富士16-55mm F2.8鏡評測(全文)_富士 XF 16-55mm f/...
    鏡身上的XF ZOOM標誌    作為富士的系列鏡頭之一,XF 16-55mm F2.8鏡頭也有著富士非常經典的光圈環設計。光圈環可做1/3EV的控制,可以保證精準的曝光調整。                    焦距:16mm  光圈:f/2.8  ISO感光度:200                      曝光時間:1/4700  曝光補償:-0EV  白平衡:
  • 新一代超廣神鏡 適馬14-24mm F2.8全面評測
    十多年前,尼康發布了一代神鏡——AF-S 14-24mm f/2.8G ED,在尼康新一代14-24mm久久不來之際,我們終於再度見證了另一支「大燈泡」的降臨,適馬於今年2月份,正式發布了其新款Art系列超廣角變焦鏡頭14-24mm f/2.8 HSM Art,畢竟尼康14-24mm F2.8算是聲名遠揚,用過的人都說好,這也讓我們對適馬的新一代超廣角變焦14-24mm
  • 徠卡M系統的超性價比鏡頭選擇 銘匠M35f/1.4體驗
    尤其是在35mm這個焦段更為明顯,徠卡在35mm焦段推出過很多種不同光圈的鏡頭,比如徠卡Summarit-M 35mm f/2.4 ASPH、Summicron-M 35mm f/2 ASPH、Summilux-M 35mm f/1.4 ASPH、Summaron f/3.5等等,而其中最為經典的則是Summilux-M 35mm f/1.4 ASPH,但是動輒40000+人民幣還是讓很多人舉步不前
  • 夢幻柔和焦外索尼FE100mmF2.8STF體驗
    G Master系列定焦鏡頭的經典設計,獨立光圈環,獨立AF/MF撥杆,以及橙色G Logo新鏡頭同樣採用了在鏡身上保持獨立光圈環的設計。不過可能不少人都會覺得奇怪,為何一枚f/2.8最大光圈的鏡頭會在最大光圈上標註了T5.6。這裡就得簡單說說T值光圈和F值光圈間的故事了。
  • 徠卡發布首款M卡口28mm F1.4大光圈鏡頭
    近日著名的德系相機生產廠商徠卡發布了最新款的28mm鏡頭,新鏡頭的一大亮點在於其最大光圈值,全新的Summilux-M 28mm f/1.4 ASPH.鏡頭f/1.4大光圈是M卡口鏡頭中首款達到此規格(28mm焦距前提下)的產品。
  • 大光圈無反人像頭 索尼85mm F1.4 GM試用
    對於有此方面需求的用戶,則需要轉接諸如Planar T* 85mm F1.4 ZA這樣的單眼相機鏡頭。就在2016年2月19日,索尼(中國)有限公司在北京798蜂鳥聖點影像空間召開新品發布會,正式發布了FE卡口中遠攝定焦鏡頭——FE 85mm F1.4 GM(以下簡稱85mm F1.4 GM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