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的養殖業,作為農民和廣大返鄉創業者首選的創業項目,一直以來都倍受關注。現在我們知道和了解的已經在農村發展起來了很多,除了傳統養殖業:豬、牛、羊、雞等家畜,還新增了養魚、養泥鰍、黃鱔、蚯蚓、桑蠶、肉蛆等,甚至各種野生動物的人工飼養。養殖業已經越來越多樣化,為了滿足廣大市場的消費需求。如今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也越來越注重精神消費和物質消費。人們對吃的品味和追求也慢慢的擴大化,一些野外的美食原料也慢慢的被挖掘出來。
像一些珍貴的美味:農村的「竹蟲」和「柴蟲」也是受到眾多美食愛好者的追求,而竹蟲和柴蟲都是野外生長的,那麼是否也可以把它作為一種項目人工養殖呢?

「竹蟲」
竹蟲,又名竹蜂、竹蛆。寄生在竹筒內,以食嫩竹為主,從竹尖逐節往下吃,最後藏於根部筒內,到11月份體肥停食,宜捕,過時則變蛹。竹蟲不僅哈尼族喜食,壯族、布依族亦喜食善捕。布依族居住的河谷地帶,楠竹茂密,視其竹尖發黃,即可剖開竹莖採取。
竹蟲就是一種生長在剛生長不久地嫩竹子裡,一般竹筍剛冒出的時候就寄生在了裡面,隨著竹子一節節的長高,從高處慢慢的往下吃,到最後都集中在根部幾節的竹筒裡面。一般栽雲南普洱、西雙版納這些溼熱的地方才會有。每年8、9月份的時候正是竹蟲成蟲出現的時候,這個時候去竹林裡面查找總會有發現。村民們去抓到都要拿回家作為下酒菜,味道鮮美,營養價值高,富含高蛋白。也有的人拿去市場上賣,價格還挺高,接近100塊一市斤。
雖然很多人想以人工養殖的方式養殖竹蟲,但是竹蟲人工養殖的技術一直不怎麼成熟,現在應該還沒有人能夠大批量的養殖出來。所以竹蟲養殖技術還有待進一步完善,目前僅能從野外獲得,極為稀少。
柴蟲
柴蟲俗稱「鑽心蟲」,對植物來說是一種害蟲,它存活在樹幹裡面,會在樹幹上鑽洞啃食樹木,一直存活下去。多在「水冬瓜樹」和「紅松木上」存活。小時候農村小孩經常會去山上砍柴蟲回來吃,有的時候還能收穫很多,拿回來夠一家人當下飯菜。一般是炒著吃,數量多的情況下,數量少的話直接用火烤了吃。柴蟲也是跟竹蟲一樣,有著很高的蛋白質,營養價值很高,是一種深受人們喜愛的美食。
柴蟲現在是可以進行人工養殖的,只是死亡率很高,但是可以克服。而且市場上很多人會收購,只要能養殖出來,銷路是不會缺的。具體的柴蟲養殖自己也沒見過,雖然老家雲南那邊有人養殖。想了解養殖的可以上網查找資料或者找尋養殖的賣主商談,尋求合作。
總的來說目前這竹蟲和柴蟲養殖還是有一定的前景的,因為現在這些東西做的人少,而且又是一種安全生態的美食,後面只會越來越受廣大美食愛好者喜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