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說】在廣西柳州市柳城縣大灣村良村屯一片翠綠甘蔗地裡,竹蟲養殖戶謝中文和妻子全輝進正在砍甘蔗,為竹蟲們準備1天的食物。將甘蔗打碎後,夫妻二人提著桶走進有2000盆規模的養殖間內,依次打開蓋子為竹蟲餵食。
【解說】2020年4月,謝中文就研究從竹鼠改養竹蟲,還前往已經實現體系化養殖的廣東肇慶市廣寧縣學習技術,一學就是1個多月,並花了10萬元引進竹蟲種苗。但回鄉試養的第一個月,就遭遇技術的「水土不服」,溫度與溼度沒控制好,死去的竹蟲讓他虧得個措手不及。
【同期】柳城縣良聯養殖專業合作社社長 謝中文
一個月出5批的產品,以前引種的話,花了接近10萬塊錢購買種苗回來,一個月損失5批,一批兩百斤,當時市場價達到50塊錢一斤,我們那個月損失就有5萬塊錢。
【解說】因廣東離海南較近,廣東養殖場選擇使用椰子殼和椰糠餵養。但在廣西柳州,使用椰殼椰糠卻讓成本偏高。想到廣西柳城縣是甘蔗種植大縣,抱著「還年輕不要怕,一定要博一下」的信念,謝中文憑藉養殖竹鼠時經驗開始技術闖關,嘗試用甘蔗作為飼料,發現甘蔗在盆子裡發酵會產生熱量和蒸汽,通過控制飼料配方就能控制溫度溼度,養出的竹蟲還更加肥美乾淨。謝中文逐漸摸到了竹蟲養殖的「秘籍」,銷路漸漸打開,每公斤的售價能達到120元至160元。依靠商品蟲銷售,謝中文目前每月能盈利3至5萬元。
【同期】柳城縣良聯養殖專業合作社社長 謝中文
以前養殖蟬蛹和蜂蛹的市場已經成熟了,成熟很久了,所以說我們找他們(代理商)合作,他們去推竹蟲效果也很好,因為竹蟲蛋白質高,味道很好。
【解說】商品蟲的一炮而紅後,讓謝中文建立起了對自己商業模式的信心,便決定將竹蟲養殖在自己的合作社裡推廣。對於像姚福貴這樣因殘疾導致家庭貧困的養殖戶,謝中文主動贈送給他們種苗並上門教授技術。
【現場聲】他(其他社員)說你想要種蟲,我說那合適,我拿點給你,繼續養多點,我也想發展多點,想多要種子。
【解說】姚福貴今年11月開始跟謝中文從竹鼠改養竹蟲,養殖過程中,姚福貴不時通過電話和微信跟謝中文詢問養殖辦法,謝中文也知無不言。不足半個月,姚福貴和妻子就建立起了養殖竹蟲的信心。
【同期】柳城縣竹蟲養殖戶 姚福貴
(有竹蟲養殖後)高興得多了,又有工作做了,沒有那麼悶了,自己心情也好得多了。如果我一邊賣商品蟲一邊留種,效果好的話明年能賣出上千盆(竹蟲),如果量能達到1000盆,年收入能有兩三萬塊錢,就想儘量做多,讓自己日子好過點就行了。
【解說】目前,謝中文除了給合作社養殖戶出售種蟲,還幫助收購與銷售,為合作社成員的養殖打消了後顧之憂。下一步,謝中文打算利用當地糖廠榨糖產生的甘蔗渣等廢料作為養料,進一步降低養殖成本擴大競爭力,將竹蟲推向更多人的餐桌。(王以照 廣西柳州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