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末初春,人們對它的印象是寒冷,在萬物等待覆蘇時節,自然界處於一片凋零,然而,在為數不多的綠色中,你會偶然發現一些山珍美味,那是多麼的難得,而且價值不錯。尤其是在雨雪後,山裡的山珍顯得那麼的耀眼,就像精靈一樣,總會給你帶來驚喜與意外收穫。
很多人說,冬季或初春能有什麼山珍野味呢?當然,這裡不是那些受保護的珍稀動物,是菌類,大自然給予鄉民的饋贈,比如平菇、黑木耳,山裡,它們都帶「野」字,正因為這個「野」字,更顯得彌足珍貴,上品能賣到7,80一斤,而且還很難買到。今天筆者就為大家分享以下這種帶「野」字的黑木耳。
春節後,雨後天晴,心情也格外舒爽,跟隨幾個村民挎著菜籃,進山尋找山珍。山珍雖美,卻來之不易,漫山遍野的尋找,每棵枯木及樹樁都不放過。黑木耳,是一種溫性菌類,多生長於山裡的櫟樹、檫樹、樟樹、楊樹、榆樹、柳樹、板慄樹、桑樹上,在筆者家鄉,山裡見得最多的則是樟樹及豬絲楠樹上。枯木或樹樁,還未完全腐爛前,會長滿野生黑木耳。
野生黑木耳參考價值:
黑木耳營養豐富,蛋白質的含量相當於肉類。黑木耳中維生素B2的含量比牛、羊、豬肉高3-5倍。鐵質比肉類高100倍,鈣含量是肉類的30-70倍,因此,木耳不僅好吃,而且藥用價值極高。可用木耳食品進行食療。對於不小心吃進餵裡的異物有溶解及氧化作用。黑木耳是優質天然補血品 ,被營養學家譽為『素中之葷』和『素中之王』。黑木耳味甘性平,有涼血、止血作用,中醫上主治咯血、吐血、衄血、血痢、崩漏、痔瘡出血、便秘帶血等。
黑木耳,是大家常見的的一種菌類,目前市面上多為人工種植,但是營養價值與野生的沒法比,因此在價格方面有著不小的差距,要想吃到野生木耳,需弄清來源及擦亮眼睛,知識跟經驗才能吃到真正的山珍,也才會物超所值。
野生黑木耳辨別方法參考:
一等品:表面青色,底灰白,有光澤,朵大肉厚,膨脹性大,肉質堅韌,富有彈性,無泥雜,無蟲蛀,無卷耳,無拳耳。
二等品:朵形完整,表面青色,底灰褐色,無泥沙、雜質,無蟲蛀。
三等品:色澤暗褐色,朵形不一樣,有部分碎耳,鼠耳,這種多半是營養不足或是秋後採摘而形成的小木耳,無泥沙雜質,無蟲蛀。
四等品:通過檢驗不合一、二、三等的產品,如不成朵形,或是碎耳數量太多,但是去雜質,無黴變等現象的產品。
看一看
野生的木耳生長很自然,但是顏色不會很濃鬱,不是非常的黑;由於是野生,在大自然環境中生長,經歷風吹雨打的,外觀上自然是沒有那麼好看的,朵比較小,顏色也比較偏黃一些;而人工種植的顏色會比較黑;野生的黑木耳,摸起來是比較堅挺的,很有韌性,也不容易捏碎哦;還有一個重要的特徵就是蒂端不帶木質。
摸一摸
野生的木耳,用手摸的話是比較乾燥的,有韌性,沒有人工種植的那般嫩,多水分,摸上去的感覺是比較薄,而且有明顯的堅挺感的。
聞一聞
野生的木耳,用鼻子聞一聞,有種很清香的味道,就如同是香菇一般的,很自然;而人工種植的木耳,在氣味方面是不那麼明顯的。
各位朋友,你吃過野生的黑木耳嗎?你的家鄉這樣的山珍多嗎?有關黑木耳相關知識,歡迎留言交流分享哦!
了解更多三農信息,歡迎關注「下壩毛哥」,帶你一起知農事、親自然、長知識。喜歡此文的,歡迎收藏、轉發、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