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礦床幾乎可產於任何巖石類型及任何時代的地層中,但以前寒武紀綠巖帶最為重要。金的礦化類型有:綠巖帶型(含基性、超基性巖)、火山巖型、斑巖型(含鹼性巖、花崗巖)、濁積巖型、黑色巖系型、砂礫巖型、河流沉積物型;按成因類型分有石英脈型、硫化物脈型、微細浸染型、構造蝕變巖型、鐵錳帽型、紅土型等。
1、首先應關注矽化帶、石英脈、次生石英巖。
這是因為金礦化均與矽化關係密切,可以說無矽不成金。當然不是所有的矽質體都產金,但含金的矽質體大多為菸灰色,水色好。這是因為含金的矽質體均含有或多或少的硫化物,因硫化物極細,故使石英呈菸灰色。特別是葉片狀石英脈(其內可含多條黑色條帶如炭質與細粒硫化物的混合物)含金性好。即便是少硫化物的明金型石英脈,在出現金礦包時,往往都有硫化物如輝銻礦、輝鉍礦、車輪礦、毒砂、魚子狀鉛鋅礦等存在。
2、再次關注斷裂構造帶,特別是韌性剪切帶。
金礦化無一不與斷裂有關,可以說無構不成金。尤其是要關注超糜稜巖、糜稜巖、微砂糖狀似石英巖、滑石菱鎂片巖,它們往往是富金礦體所在。巨型至大型斷裂帶本身的含金性往往不佳,而旁側的次級斷裂帶往往是金礦體產出部位。
3、第三要注意鐵帽、褐紅色、褐黃色殘坡積物及碳酸鹽的溶溝溶槽堆積物的含金性查定。它們不但本身可稱為鐵帽型、紅土型金礦,而且可以指示原生金礦的尋找。
4、第四要注意在銻礦、汞礦、砷礦(特別是雄黃礦、雌黃礦)區找金,就銻礦而言,它既可與金共生構成銻金礦床;也可分離,但相距不遠,故有「不在其中,不離其宗」之說。部分鉛鋅礦的外圍也可找金,如青城子鉛鋅礦外圍;銅礦床的下部。銅鎳硫化物礦床蝕變帶也是找金的好去處。
5、與金礦化有關的蝕變除矽化外,還有鐵白雲石化、鐵方解石化、鉻白雲母化、黃鐵絹英巖化、冰長石化、細粒黃鐵礦化、砷、銻、汞、鉍、鉈礦化等低溫蝕變組合。
6、關注基性巖、超基性巖、黃斑巖、鹼性巖、偏鹼性花崗質巖石、碳矽泥質巖、不純碳酸鹽巖內的斷裂破碎帶及其構造蝕變帶。
7、開展河流重砂、溝系次生暈及各種化探方法工作,以金找金,是目前最主要的找金方法。
8、根據找金的指示元素找金,如汞、銻、鉍、砷、鉈、硒、鉛、鋅、銅、銀的元素組合異常找金。
9、以物探方法。查明斷裂構造及硫化物分布規律來間接尋找金礦。
文章來源於網絡。本文僅作學習交流使用不做商業用途,如不慎侵權請聯繫刪除。感謝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