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扶蘇
「嫦娥五號」成功發射後,再次將人們的目光吸引到了外太空。人類由好奇心和探索欲驅使,一直把了解宇宙的真實面貌當作目標。
在此之前,黑洞一直是人們關注的重點,近年來科學家不僅拍攝了第一張完整的黑洞照片,還模擬了黑洞吞噬恆星系統的動態圖片,給人們帶來全新體驗的同時,也令人感到十分好奇。
黑洞的內部可能是奇點
那麼,黑洞的內部究竟是什麼樣子呢?這個問題恐怕就連學識最淵博的科學家也無法回答。
目前最普遍的觀點認為,黑洞內部存在時空隧道,盡頭就是白洞。作為最特殊的天體之一,它們的存在本身就是很難解釋的現象,所以有關白洞等言論,同樣很難找到準確的依據。
與此同時,也有科學家認為黑洞內部是奇點,後者的質量無限大、體積無限小,是宇宙誕生的關鍵,也許就是黑洞吞噬大量能量後壓縮而成。在這一觀點的支持者中,不乏諾貝爾獎得主這樣的「大人物」。
據悉,2020年諾貝爾獎得主彭羅斯曾經認為,宇宙很有可能禁止人類看到任何黑洞中存在的奇點。這聽起來很像一個悖論,但是同樣具有理論依據。
人類無法窺探黑洞內部
首先,恆星的質量與其壽命成反比,在它們的能量不斷發散後,內核就會坍塌縮小,有可能形成黑洞,也有可能形成奇點,這完全取決於它們的史瓦西半徑。
其次,黑洞也有可能是超高密度的物質,所以它的內部活動遠超人類的想像,在黑洞內部形成奇點的概率更大,這也是人們好奇為何看不到奇點存在的原因。
最後,人類目前仍然無法解決是否有外星文明存在的問題。有科學家推測,宇宙某個區域內或者宇宙之外存在神級文明,人類只是他們的觀察目標而已,因此我們面臨諸多限制,永遠不會看到黑洞中的狀態。
彭羅斯認為,宇宙中每誕生一個黑洞,就會出現一個對應的事件視界,後者會阻隔人類的窺探,這也就意味著我們永遠無法了解黑洞內部是否存在奇點的問題。
宇宙禁止人類觀察奇點
很難想像,宇宙禁止人類觀察奇點,或許我們在誕生之初,並不具備觀察這種事物的能力。無論是否存在外星文明,我們都必須承認,面對浩瀚無邊的宇宙,人類實在太過渺小。
在這樣的探討背景下,廣義相對論也被反覆提及,因為它規定了宇宙中的時間並不是均勻分布的,引力和其他能量的存在,都會干擾人類的判斷,這是一個十分嚴重的問題。
目前人類探索宇宙仍然無法擺脫固有的認知,所以同樣會受到影響,如果只用人類的標準去衡量宇宙中的一些事物其實是不太現實的,這是一個極其漫長的過程,我們只是剛剛起步而已。
總之,有關黑洞和奇點的問題還有待進一步探索,科學家始終相信,只要不斷努力,人類總能得到一些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