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內究竟是什麼樣子?人類被禁止窺視,諾獎得主的解釋讓人害怕

2020-11-28 騰訊網

筆者:扶蘇

「嫦娥五號」成功發射後,再次將人們的目光吸引到了外太空。人類由好奇心和探索欲驅使,一直把了解宇宙的真實面貌當作目標。

在此之前,黑洞一直是人們關注的重點,近年來科學家不僅拍攝了第一張完整的黑洞照片,還模擬了黑洞吞噬恆星系統的動態圖片,給人們帶來全新體驗的同時,也令人感到十分好奇。

黑洞的內部可能是奇點

那麼,黑洞的內部究竟是什麼樣子呢?這個問題恐怕就連學識最淵博的科學家也無法回答。

目前最普遍的觀點認為,黑洞內部存在時空隧道,盡頭就是白洞。作為最特殊的天體之一,它們的存在本身就是很難解釋的現象,所以有關白洞等言論,同樣很難找到準確的依據。

與此同時,也有科學家認為黑洞內部是奇點,後者的質量無限大、體積無限小,是宇宙誕生的關鍵,也許就是黑洞吞噬大量能量後壓縮而成。在這一觀點的支持者中,不乏諾貝爾獎得主這樣的「大人物」。

據悉,2020年諾貝爾獎得主彭羅斯曾經認為,宇宙很有可能禁止人類看到任何黑洞中存在的奇點。這聽起來很像一個悖論,但是同樣具有理論依據。

人類無法窺探黑洞內部

首先,恆星的質量與其壽命成反比,在它們的能量不斷發散後,內核就會坍塌縮小,有可能形成黑洞,也有可能形成奇點,這完全取決於它們的史瓦西半徑。

其次,黑洞也有可能是超高密度的物質,所以它的內部活動遠超人類的想像,在黑洞內部形成奇點的概率更大,這也是人們好奇為何看不到奇點存在的原因。

最後,人類目前仍然無法解決是否有外星文明存在的問題。有科學家推測,宇宙某個區域內或者宇宙之外存在神級文明,人類只是他們的觀察目標而已,因此我們面臨諸多限制,永遠不會看到黑洞中的狀態。

彭羅斯認為,宇宙中每誕生一個黑洞,就會出現一個對應的事件視界,後者會阻隔人類的窺探,這也就意味著我們永遠無法了解黑洞內部是否存在奇點的問題。

宇宙禁止人類觀察奇點

很難想像,宇宙禁止人類觀察奇點,或許我們在誕生之初,並不具備觀察這種事物的能力。無論是否存在外星文明,我們都必須承認,面對浩瀚無邊的宇宙,人類實在太過渺小。

在這樣的探討背景下,廣義相對論也被反覆提及,因為它規定了宇宙中的時間並不是均勻分布的,引力和其他能量的存在,都會干擾人類的判斷,這是一個十分嚴重的問題。

目前人類探索宇宙仍然無法擺脫固有的認知,所以同樣會受到影響,如果只用人類的標準去衡量宇宙中的一些事物其實是不太現實的,這是一個極其漫長的過程,我們只是剛剛起步而已。

總之,有關黑洞和奇點的問題還有待進一步探索,科學家始終相信,只要不斷努力,人類總能得到一些線索。

相關焦點

  • 黑洞內部是什麼?諾獎得主作出解釋,不能貿然窺視
    黑洞是學術界非常大的一個科研課題。人們在上個世紀初就開始了對黑洞的研究,但是由於認知水平和觀察設備還不夠先進,科學家們對黑洞的研究大多只停留在猜測、理論的層次。只是在前些年人類拍攝了第一張黑洞的照片之後,黑洞才得以誕生。儘管如此,科學家們仍然不知道黑洞的內部結構是什麼,或者在黑洞裡有什麼。
  • 黑洞內部是什麼?諾獎獲得者作出解釋,人類疑被禁止窺視
    人類對黑洞的研究從上個世紀初期就開始了,但由於認知水平和觀測設備並沒有那麼先進,因此科學家們對黑洞的研究大多數處於猜想、理論的層面。直到前幾年人類第一次拍攝到黑洞的照片,才讓黑洞的存在板上釘釘。雖然如此,科學家們依然不知道黑洞的內部結構是什麼,也不知道黑洞裡面有什麼東西。
  • 黑洞內部是什麼?諾獎得主作出詳細解釋,不能貿然窺視
    從黑洞概念的提出,到對黑洞的研究早在上個世紀初就開始了,但由於認知水平和觀測設備還不夠先進,科學家們對它的研究大多只是停留在推測、理論層面上。直到前些年人類拍下第一張黑洞的照片後,黑洞才誕生。然而,科學家們仍然不知道黑洞的內部結構是什麼,或者在其中存在什麼。正因為神秘,科學家和天文愛好者更想知道它的內部結構,在被黑洞吞噬之後,是否真的能夠穿越?
  • 新科女諾獎得主駕到,關於黑洞你們有什麼想問的
    新科女諾獎得主駕到,關於黑洞你們有什麼想問的 2020-10-15 22: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新科女諾獎得主來了!關於黑洞,你們有什麼想問的?
    2020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安德烈婭·蓋茲(Andrea Ghez)確認,她將參加定於本月底舉行的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WLF),介紹她獲得諾獎的黑洞研究。目前,蓋茲正在準備她的報告材料,如果有關於黑洞的問題,請砸向小編,也許被新科諾獎得主cue到的就是你!
  • 黑洞究竟是啥?新科諾獎得主格茲:很難概念化,我用數學思考
    黑洞究竟是啥?新科諾獎得主格茲:很難概念化,我用數學思考澎湃新聞 2020-10-07晨霧 / 轉帖恐怕沒人比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更有資格回答這個問題。就在10月6日,羅傑·彭羅斯(Roger Penrose)、萊因哈德·根澤爾(Reinhard Genzel)和安德裡亞·格茲(Andrea Ghez)作為三名黑洞發現者,分享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 宇宙探索再現高光時刻,三名科學家因為黑洞研究斬獲諾獎
    「他證明了該理論可預測黑洞的形成,這種時空中的怪物可以捕獲進入其中的萬物。」賴因哈德·根策爾和安德烈婭·蓋茲因,則是因為在銀河系中心發現了一個超大質量的緻密天體,從而拿下了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後者的研究成果認為,一個隱形且非常重的天體控制著我們銀河系中心恆星的軌道。目前唯一已知的解釋是,那是一個超大質量的黑洞。黑洞是什麼?餘洪偉解釋說,黑洞捕獲一切進入其中的東西。
  • 霍金的研究夥伴摘得諾獎!上任諾獎得主竟然這樣說…… | 解讀諾貝爾物理學獎
    彭羅斯的獲獎說明諾獎對理論性強的工作態度更友好了。彭羅斯是傑出的理論家,但是這個與諾獎傳統風格不一致,更適合突破獎。彭羅斯是證明了一個定理,不是一個具體的問題,按照諾獎傳統,很難得諾獎。羅傑·彭羅斯是科學界的一個名人,也是奇人。他同時是娛樂數學家與具爭議性的哲學家。
  • 知識武裝的大腦究竟多有魅力?看看今年諾獎的女性得主們→
    Ghez物理學今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有三位得主,他們都因為在黑洞領域的研究而獲得了該獎。談到如何解釋黑洞給公眾聽,她也表示撓頭。黑洞這個問題就很有趣。什麼是黑洞?是一個空間區域,其中質量被限制在零體積,這意味著密度是無限大的,同時也意味著我們真的沒辦法描述黑洞是什麼!聊到科學研究的趣味,她認為就是不斷地提出問題然後在探索過程中發現新的問題。迎難而上是她的態度。我開始的問題,我想非常簡單,就是「銀河系中心有沒有一個巨大的黑洞?」
  • 諾獎解讀|霍金的研究夥伴摘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去年諾獎獲得者「神預言」黑洞得獎
    「彭羅斯的獲獎說明諾獎對理論性強的工作態度更友好了。彭羅斯是傑出的理論家,但是這個與諾獎傳統風格不一致,更適合突破獎。彭羅斯是證明了一個定理,不是一個具體的問題,按照諾獎傳統,很難得諾獎。」復旦大學物理學系施鬱教授評價。據悉,彭羅斯也是娛樂數學家與具爭議性的哲學家。
  • 理察·塞勒:從差點輟學到諾獎得主
    諾獎評委會評論稱,塞勒的研究奠定了行為經濟學理論和實踐的基礎,並為經濟學家提供了更為豐富的分析和實驗工具以理解、預測人類行為。塞勒的發現吸引了大量研究者,他們的共同努力讓行為經濟學成為了當代經濟學研究中的主流領域之一。
  • 去年諾獎得主準確預測女性、黑洞科學家拿諾獎
    去年諾獎得主準確預測女性、黑洞科學家拿諾獎 2020-10-08 06: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天體物理再贏一次:三位物理學家因發現「黑洞」獲今年諾獎
    從1901年至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已頒發113次,其中最年輕的獲獎者為25歲,最年長者為96歲,此前歷屆得主中有三位女性。最黑暗的秘密據諾獎官方介紹,本次諾貝爾物理學獎一半授予羅傑·彭羅斯,獲獎原因是其「發現黑洞的形成是對廣義相對論的穩定預測」。
  • 直擊諾獎 | 歷年諾獎得主帶你親歷最強大腦的頂級書單
    本期我們精選了歷年諾貝爾獎得主權威著作和力薦好書,帶你一起品讀大師經典。01.諾獎得主相關著作2020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米爾格羅姆究竟是經濟上的、社會上的,還是心理上的因素?背後的根本原因,到底是什麼?
  • ...王爽科普「解密」——諾獎得主發現的黑洞對地球會產生何種影響?
    中大知名科普作家王爽科普「解密」——諾獎得主發現的黑洞對地球會產生何種影響?銀河系中心超大質量黑洞首次被發現羊城晚報:今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獎者的主要成就是什麼?B、諾獎得主發現的黑洞離我們最近羊城晚報:銀河系正中心的天體被命名為人馬座A*,它與地球相距26000光年之遠,科學家是如何探知、研究它的?王爽:最早發現人馬座A*的人,是美國天文學家布魯斯·貝裡克和羅伯特·布朗。他們通過觀測銀河系中心發出的無線電波,一舉確定了人馬座A*的準確位置。
  • 中大知名科普作家王爽科普「解密」——諾獎得主發現的黑洞對地球...
    中大知名科普作家王爽科普「解密」——諾獎得主發現的黑洞對地球會產生何種影響?羊城晚報:今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獎者的主要成就是什麼?B、諾獎得主發現的黑洞離我們最近羊城晚報:銀河系正中心的天體被命名為人馬座A*,它與地球相距26000光年之遠,科學家是如何探知、研究它的?王爽:最早發現人馬座A*的人,是美國天文學家布魯斯·貝裡克和羅伯特·布朗。他們通過觀測銀河系中心發出的無線電波,一舉確定了人馬座A*的準確位置。
  • 霍金的研究夥伴摘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去年諾獎獲得者「神預言」黑洞...
    彭羅斯是傑出的理論家,但是這個與諾獎傳統風格不一致,更適合突破獎。彭羅斯是證明了一個定理,不是一個具體的問題,按照諾獎傳統,很難得諾獎。」復旦大學物理學系施鬱教授評價。 據悉,彭羅斯也是娛樂數學家與具爭議性的哲學家。羅傑·彭羅斯是科學家理昂內·彭羅斯與瑪格麗特·雷瑟斯的兒子,為數學家奧利佛·彭羅斯與西洋棋大師強納森·彭羅斯的兄弟。
  • 諾獎得主 探秘未來科學「黑洞」 揭秘他的發明「前傳」
    共話未來科學  兩位諾獎得主和多位兩院院士將在論壇發言  記者了解到,世界未來科技論壇主辦單位包括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從這樣的架構,就能窺見此次「未來科技」的前沿性、權威性、專業性。而此次來蓉參會嘉賓也是各領域的科學研究「泰鬥」,其中,曾摘得諾獎的科學家就有兩位,他們是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美國國家工程院(NAE)院士、日裔美籍電子工程學家、美國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工程學院材料系教授中村修二,201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加拿大物理學家、加拿大皇后大學研究主席、薩德伯裡中微子天文臺(SNO)主任阿瑟·麥克唐納。
  • 直擊諾獎 | 歷年諾獎得主帶你親歷最強大腦的頂級書單_讀書_澎湃...
    本期我們精選了歷年諾貝爾獎得主權威著作和力薦好書,帶你一起品讀大師經典。01.諾獎得主相關著作2020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米爾格羅姆究竟是經濟上的、社會上的,還是心理上的因素?背後的根本原因,到底是什麼?
  • 諾獎以上,真相未滿:追捕黑洞二百年
    加上此前著名的「黑洞照片」公布,黑洞在這幾年可以說是反覆躍入公共視野。但圍繞今年諾獎首次頒給黑洞研究這個話題,還是產生了不少疑問。比如說很多媒體和評論人都認為,屬於黑洞研究的諾獎「姍姍來遲」,並且頒給霍金好友羅傑·彭羅斯,是對2018年霍金辭世的某種惋惜和追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