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雞」報曉,鷺島生輝。第三十三屆中國電影金雞獎頒獎盛典系列活動在廈門如期舉行。11月26日晚,《每日經濟新聞》聯合貓眼娛樂製作的《2020強影之路》白皮書,在第三十三屆金雞獎的重要活動——中國電影投資大會·金雞之夜隆重亮相,這也是《強影之路》首次亮相金雞百花電影節。現場,貓眼娛樂總裁顧思斌、每日經濟新聞副總編輯劉林鵬作了內容分享。
中國電影基金會理事長張丕民,中國電影家協會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張宏,中國電影集團副董事長、中國電影副董事長、總經理傅若清,上海電影(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上海電影董事長王健兒,愛奇藝會員及海外業務群總裁楊向華,奇樹有魚創始人&CEO董冠傑,貓眼娛樂總裁顧思斌,著名導演尹力、李少紅……諸多行業專業人士共同見證。
諸多變局發生在不平凡的2020年,線上線下的融合補充在今年尤為明顯。《2020強影之路》的主題便是—「破局·重生 中國電影加速融合與重構」。
11月26日晚,每日經濟新聞聯合貓眼娛樂製作的《2020強影之路》白皮書亮相 主辦方供圖
白皮書連續發布四年 是觀察產業的一個窗口
《強影之路》已連續發布四年,是財經界和影視界聯合推出的觀察產業規律的一個窗口。《2020強影之路》以貓眼娛樂全方位的海量行業數據為基礎,以每日經濟新聞專業的財經媒體視角為出發點,邀請多位行業大咖分享觀點,包含了諸多專業人士的深度剖析,全方位呈現新時代下中國電影的生命力。
《每日經濟新聞》作為國內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專業財經媒體,多年來,始終從財經文化的視角,不斷參與、記錄、推動中國電影行業的進程與發展,為構建與文化市場相適應的電影市場生態助力。除了貓眼娛樂,四年的《強影之路》,毎日經濟新聞還曾攜手上影集團、萬達電影、華誼兄弟等行業龍頭企業,這些企業既是產業發展的見證者、參與者,又是產業改革的有力推動者。
毎日經濟新聞董事長、總編輯聞達在《2020強影之路》的序言中寫道:「春種有時、秋收有時,萬物生長有其規律。無論行業興衰,潮起潮落,我們的《強影之路》都將堅守與記錄。」
華誼兄弟副董事長、CEO王中磊在為《2020強影之路》所作的序中,肯定道:「《每日經濟新聞》作為一家有使命感、有文化擔當的媒體,已經連續四年編撰《強影之路》白皮書,記錄和分析中國電影市場發展的軌跡與趨勢,為行業提供了有效的借鑑。未來,也希望有更多專業人士參與進來,各獻己力,助推中國電影向著更高的起點、更大的格局、更新的徵途奮勇前行。」
中國票房總榜 前十影片均突破30億元
災難可以讓我們停頓,卻不能阻止我們繼續前行的腳步。
經歷了180天的停擺之後,中國電影用短短三個多月,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八佰》作為影院復工後第一部定檔上映的國產大片,真正意義上復甦了市場。觀眾的強烈期待、影片的過硬質量、無其他競爭對手,都助推《八佰》「一鳴驚人」並連續21天穩居日票房第一寶座。截至11月26日,《八佰》票房達31億元,暫為年度票房冠軍,也是截至目前今年的世界電影票房冠軍,還是中國電影票房總榜第九。
從《2020強影之路》的總結可以看出,目前中國票房總榜前十的影片票房體量均已超過31億元。這樣的成績既是對票房前十影片的肯定,同樣也給「後來者」更大的鞭策。
《八佰》之後,國慶檔接棒,觀影再掀高潮。《我和我的家鄉》《姜子牙》兩部國慶當天上映的影片,分別拿下了復工至今的票房亞軍和季軍,截至11月26日,票房分別為28億元和16億元。
也就是說,國慶檔排名前三影片票房分別進入了30億+、20億+和10億+陣營,國慶檔成為全年最具「爆發力」的檔期。
在這樣一個不能出國遊玩的長假期中,觀影成為社交娛樂的必選之項。具體到觀影城市,《2020強影之路》中提到,復工後,二線城市扛起了復工觀影票房的大旗。到10月中旬,二線城市的觀影票房為50.73億元,票房佔比達44.9%,遙遙領先。其次是四線城市,觀影票房為22.69億元,票房佔比20.1%。一線城市的觀影及票房佔比最低,與三線城市較為接近。
2020年春節檔、五一檔、暑期檔消失後,國慶檔成為全年第一個也是最大的一個檔期。《姜子牙》《奪冠》和《急先鋒》均是從春節檔撤檔並改到國慶檔的頭部影片。
口碑決定走勢,檔期也更向頭部集中。
電影市場票房分析專家劉嘉表示,影院的復產比想像中更快,今年唯一的一個大檔期——國慶檔表現也達到了業內預期。今年國慶檔與往年不同的地方在於,不是「延續」市場熱度,而是在恢復過程中,起到了「提高」消費熱度的作用。「票房表現與檔期的價值、含金量可以匹配。」
貓眼娛樂CEO鄭志昊在為《2020強影之路》撰寫序時表示:「10月26日,中國內地電影總票房以141.4億元(約合21.15億美元)的成績,首次超過了北美年度票房,中國也因此成為2020年全球最大電影市場。作為中國文娛行業的一名服務人員,我非常榮幸能夠見證中國電影在今年的優異表現,並親身參與其中」。
投資者更看重 影視公司中長期競爭力
影片、市場的變化最為直觀,但《2020強影之路》所傳遞的主題,是「破局·重生中國電影加速融合與重構。」
《2020強影之路》由市場論、實證論、方法論、資本論四大板塊組成、對於走過低谷正在回溫的電影市場而言,給予了最客觀公正的多方採訪呈現。
《八佰》交出了超31億元的票房成績,這對於低迷許久的影視行業和華誼兄弟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驚喜。根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測算,目前這個票房,可為華誼兄弟帶來超過6億元+的營收。
博納影業集團董事長、總裁於冬同樣表示:「《八佰》這樣優秀的國產影片上映,給我們電影同行很大的信心。」
8月2日,《八佰》宣布定檔後,一大批優質影片相繼定檔。
根據頭部影視公司未來片單不完全統計,2020年下半年至2021年,待上映的定檔大片共11部,影片背後參與投資、出品的公司共超50家,其中不乏中國電影、萬達影視、華誼兄弟、華策影業、英皇影業、阿里影業、貓眼娛樂等頭部影視公司的身影。
對於處於低谷的影視股而言,在經歷了行業整頓和疫情衝擊之後,正在慢慢走出底部。不同於2013年~2015年併購驅動下的普漲市場,當下傳媒行業已經進入供給側優化、份額開始集中的格局。未來,包括傳媒股在內的整個A股市場,板塊整體效應仍在,但個股的競爭力差異將愈發突出。
新時代的影視行業,正向我們走來。
天風證券傳媒網際網路行業首席分析師文浩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雖然將第三季度放到整個年份中累計看,華誼兄弟仍處虧損階段,但是其單季度扣非淨利潤已經為正,單季度收入也在過去多個季度中出現明顯同比增長,單季度經營活動現金淨流入也很明顯。這些都說明華誼兄弟已經產生拐點性改善,雖然因投資項目有所拖累,但伴隨著《八佰》的大賣,改善的確已經出現。」
數據顯示,國慶檔結束後,10月9日~19日,24家傳媒股中,11家傳媒股股價累計實現上漲。「現在投資者越來越看重中長期的邏輯和中長期的競爭力,但單片會帶來一定的博弈和短期的波動,這兩個因素會交織著去影響公司的股價。」文浩稱。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