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出名要趁早」,也有人說人怕出名豬怕壯,因為一個人一旦有了名氣,那麼自然是非也就多了起來。
但我覺得吧,讓大部分年輕人選擇的話,他們都希望出名,渴望被他人認可,好強,一點虛榮心,從他人對自己的認知中獲得自我滿足,這對於年輕人也是正常的。
君不見現在很多年輕人不識「國之柱石」,而對一些明星的八卦了如執掌,這或許是時代的悲哀?
出名要趁早?
「快,快,遲了來不及了,來不及了!個人即使等得及,時代是倉促的,已經在破壞中,還有更大的破壞要來。」張愛玲在《傳奇》再版的序中寫道!
馬雲出名嗎?這是必須的,全國那麼多人追在馬大爺的身後呼叫「馬爸爸」,我就想知道,你們這是屬於調侃,還是發自內心的崇拜?在家中有好好關心過自己的「親爹」嗎?
馬雲是什麼時候出名的呢?可能現在很多年輕人是在馬雲搞出了阿里巴巴之後才認識馬雲的,其實馬雲很早就出名了。
一開始,杭州電視臺搞了一個測試,唯一一個通過測試的人就是馬雲,在馬雲創辦阿里的初期,就專門在央視臺給馬雲拍攝創業紀錄片,怎麼樣?馬雲是不是神通廣大,連20年之後的事情,他都給你算好了!
所有人都等著看你笑話?
我記得馮侖說過這麼一句話,當你覺得自己很牛的時候,其實別人都在看你笑話!
其實想想也是,看看現在的朋友圈,到處是所謂的精緻網紅,他們過著精緻的生活,從沒見過他們工作,但他們總是在旅遊中曬著美食,後來我們才知道,這就是「拼單」!
一個人過得好不好,其實大可不必讓別人知道,人的嫉妒心都是很強的,尤其是你身邊的人,寧願陌生人比你過得好,也不希望看到你強大起來。
一個人紅了,人和錢都離他很近,這個時候仿佛站上了「人生巔峰」,可一個人要是倒了,按照人性的醜陋面,那就是「牆倒眾人推」咯!
所以我們又說,一個人在得志的時候,要給別人留餘地,給別人留餘地,其實就是在給自己留後路!
馬雲到底有多少個角色?
古人說「人貴有自知之明」,一個人要想成事,那必須要知道自己適合做什麼,如果連自己的定位都找不準,那就真的太難成功了。
馬雲是幸運的,馬雲從一個英語老師,開創了阿里巴巴,成為了眾人膜拜的企業家,可當馬雲成功之後,馬雲似乎開始有點飄飄然了,因為現在馬雲的角色太多了。
馬雲有多少個角色呢?說幾個大家比較熟悉的,馬雲和李連杰拍電影,邀請天后王菲唱歌,在自己退休的時候,還在阿里搞了一場演唱會。
馬雲說自己退休之後將大部分精力放在教育和慈善上,可我們又看見馬云為「螞蟻」站臺,馬雲儼然把自己活成了這個時代最火熱的名人!
寫在最後: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英雄!但你的時代終將過去,這個世界永遠屬於年輕人的。
一個人在青年時候要懂得藏,中年懂得進,暮年要懂得收,希望馬大爺從此低調一點,讓我們再次相遇於江湖,你還是那個傳奇,這不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