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點,我也百思不得其解。
評價一個人好壞的時候,要綜合一個人素質不要看他缺點把一個人一棍打死。不僅僅要看他說過的話,更要看他做過的事情。馬雲作為公眾企業家,的確說過很多令人氣憤不已的話語,但這些話造成的不良印象如何,難以評估,從實際的效用來看,他做過的事情,反而能夠給我們一個直觀的感受。
觀點無對錯,事實有真偽。
一、哪些是事實?
馬雲確實是電商行業「領頭羊」創始人,的確很大程度上改變了零售業的根本模式。不能僅此這一點去評價是創造就業的崗位多,還是讓失業的人更多。
根據阿里巴巴2019年6月的數據來看,阿里已經有了十萬人的員工,背後就是十萬個家庭,幾十萬的人口因此而受惠。這是第一個事實。
第二個事實:
從用戶數據來看,阿里年度活躍用戶數量為七億,數億人每天在用阿里產品消費、理財、保險、繳納水電費甚至是話費充值等等。而電子商務的興起,對用戶來說則是獲利最大的。
便捷的購物體驗,高效、便宜、透明化的價格,極大地增進了商家間的競爭,實惠了消費者。
第三個事實:
按照《財新》雜誌去年11月報導中來自「權威人士」的數據,彼時聯合貸款市場規模約2萬億元,其中螞蟻金服佔比到一半以上,約萬億元;微眾銀行2500億元,平安普惠3000億~4000億元,三家合計佔到這一市場的9成。
有人說螞蟻金服的貸款業務助長了消費主義,增加了年輕人的負擔,我只能說這是觀點,而非事實。
而阿里雲份額在去年第四季度佔據國內第一,其後依次是騰訊雲、百度雲。
綜合來看,馬雲的阿里以及螞蟻金服,在多個領域都做的非常不錯,帶動的就業和經濟數據都非常亮眼。
那黑點在哪裡呢?馬雲一些錯誤的商業決策對我們個人的影響很小,重點還是在他過去所發表的觀點言論上。
以下是他在一些場合所發表的觀點:
1.餓死不做遊戲
2.996是我們修來的福報
3.金融沒有系統性風險,因為沒有「系統」,金融需要改變
4.銀行不改變,我們就改變它
5.如果有人因為支付寶出事,那一定是我馬雲
......
以上的觀點,如果只是出自普通人之口,倒也無可厚非;但出自馬雲之口,儘管這些觀點或許不會因他所說就改變,但他的觀點的確帶來了很不好很負面的東西。
這些東西給公眾帶來了很不好很不好的影響,這是黑點。
站在我們個人的角度來看,這是他最大的「錯誤」。
二、為什麼這麼多人黑他?
如果我們理性、理智地去看待這個問題,大部分人之所以黑他,其實都沒有所謂的事實依據的,全部都只是觀點而已,很大程度上是人云亦云,是在跟風。
但觀點無對錯,事實有真偽,黑他只是一種觀點,但說到事實的時候,就有所謂的真偽了。
我們說阿里是壟斷者的時候,這是我們的觀點;我們說「資本」不好的時候,也是我們的觀點,觀點沒有對錯之分,而我們也很難去說服別人同意自己的觀點。
我們所能做的,大概就是基於事實去做一些可能的交流。
為什麼這多人黑他呢?我自己認為有以下幾點:
一、無意識群體模仿行為
法國社會心理學家古斯塔夫·勒龐在他的著作《烏合之眾》中一個有趣的觀點認為,社會群體中的某些行為或觀點,會引發人們的無意識模仿,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跟風」。
身邊的人好像都在說他,我不說他感覺好像不對。這一點在娛樂圈尤其適用,微博的熱搜不跟自己好像脫軌了,某個明星不追自己好像脫軌了,一部熱門電視劇自己不看,好像脫軌了。
很大程度上,大部分人都是群體無意識的模仿跟風。
二、自己思考總結下來的結論
還有一部分人,可能是真的根據自己的經驗證據或者看到的東西得出的結論,認為他有很大的問題。
這一點來說,我是非常欣賞的。不管怎樣,獨立思考、或者說思考本身,就是有益的。
三、大V、專家的觀點
還有一部分人,是因為一些大V或者是專家的觀點得出的結論。
這一點,我不做過多評論,觀點沒有對錯。
總結來看,網絡上之所以有這麼多人在跟風黑馬雲,和以上的幾點原因分不開。
還是那句話,觀點無對錯,事實有真偽。
END.
作者:羅sir,新青年的職場內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