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山河無恙——影響中國的疫情檔案》明起開播,梳理百年中國...

2021-01-16 中國經濟網

紀錄片《山河無恙》海報。 本報訊(記者張禎希)應對各種流行病,我國都曾做出過哪些努力取得過什麼樣的經驗?紀錄片《山河無恙——影響中國的疫情檔案》將於明天起在紀實人文頻道播出,帶觀眾探尋我國防疫的歷程。《山河無恙》紀錄片共分五集,每周更新一集,從重大公共衛生防疫事件入手,通過權威專家解讀、親歷者傾情講述,結合國內外一手歷史資料,梳理百年中國防疫史。

《山河無恙》由優酷和上海廣播電視臺紀錄片中心聯合出品,策劃從今年大年初三開始。為了拍好這部紀錄片,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上海市疾控中心、公共衛生臨床中心等單位都給予紀錄片很大支持,協助團隊聯繫專家和親歷者。節目製作期間,正逢檔案館、圖書館閉館,很多資料都無法查閱。為此,上海音像資料館利用各種技術手段,幫助主創團隊進行「線上搜集」,補齊素材。

紀錄片中將呈現出一批首次在國內媒體公開的珍貴資料。記者獲悉,在第一集講述1988年上海A肝的內容中,團隊便採訪到了上海公衛中心(原上海市傳染病醫院)老院長巫善明以及《文匯報》老記者鄭重,其他幾集的採訪嘉賓中也有不少觀眾熟悉的親歷者和講述人。

「溫故知新,每次應對危機,都在促進公共衛生系統不斷進化完善;永遠在歷史現場,也是我們做歷史紀錄片的職責和初心。」上海廣播電視臺紀錄片中心副主任朱宏說。主創團隊介紹,《山河無恙》通過講述重大疫情以及面臨疫情時所實行的重要舉措,展現公共衛生系統逐步建立、完善的過程,也是一代代防疫醫務工作者奉獻精神的真實寫照。

事實上,人類的發展史也是和傳染病不斷鬥爭的歷史。戰「疫」過程中孕育著公共衛生系統的自省和進化。比如,防疫中必不可少的口罩,誕生在百年前的我國東北。面對疫情採取什麼樣的措施,如何做到有效控制,很多做法也都基於歷次防疫戰中積累的經驗。

上海廣播電視臺紀錄片中心主任李逸介紹,《山河無恙》這部作品不僅將目光聚焦於新冠肺炎疫情,還將視野轉向更廣闊的歷史長河中,最遠從100多年前的東北開始,展現面對疫情時,我國人民的應對措施和團結一心的民族精神。

來源:文匯報

相關焦點

  • 紀錄片《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 讓世界了解中國
    中國——植物的天堂,文明的搖籃。衣食住行中,探尋美的歷程,才能明白植物世界裡的驚奇與求存;追隨萬裡,感受綿延不絕的生命傳遞,才能明白植物對自然的敬畏與熱愛。《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是由北李成才導演執導創作的中國第一部植物類紀錄片 。
  • 紀錄片《魅力阿根廷》《魅力中國》同步開播
    據新華社布宜諾斯艾利斯11月28日電 在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第十三次峰會舉行前夕,由中國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和阿根廷國家廣播電視臺聯袂攝製的系列紀錄片《魅力阿根廷》《魅力中國》將於29日起,在兩國國家電視臺同步播出。通過紀錄片的精彩演繹,兩國觀眾將直觀感受到地球另一端那個遙遠國度的無窮魅力。
  • 重磅紀錄片央視開播!
    重磅紀錄片央視開播! 昨天上午,諸暨三賢研究會成立大會暨央視《諸暨三賢》文化紀錄片開播儀式在市博物館舉行
  • 歐洲電視臺熱播中國紀錄片 僅在德收視人數已超百萬
    【環球時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青木】「中國,新的超級強國!」德國《法蘭克福評論報》12日報導稱,德法公共電視臺周二晚黃金時間開播以此為名的3集紀錄片,講述在過去一百年歷史中,中國如何崛起為全球大國的路程。德法公共電視臺創辦於1992年,由德國和法國共同出資,總部位於法國的斯特拉斯堡和德國的巴登巴登。該臺受眾主要為知識分子和文化藝術愛好者。
  • 九集紀錄片《中國醫生》開播
    2月7日晚起,九集大型醫療人文紀錄片《中國醫生》在安徽衛視開播。紀錄片製作組歷時兩年,深入全國六家大型三甲醫院的不同科室,跟蹤拍攝了近30位醫護人員,通過一個個有溫情、有責任、有矛盾,也有希望的醫患故事,真實呈現了醫生這一職業的不同面。
  • 讓歷史說話、講好檔案故事 文獻紀錄片《他們特別能戰鬥》在鄭州開機
    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讓歷史說話、講好檔案故事,河南省檔案館與中州古籍出版社、河南電影電視製作集團開展合作,對河南檔案館館藏的,民國時期在河南省影響重大的中福公司檔案史料進行整理、開發,計劃出版《中福公司檔案史料彙編(第一輯)》,拍攝反映焦作工人運動的文獻紀錄片《他們特別能戰鬥》。以上兩個項目,現均已正式啟動。
  • 紀錄片《魅力阿根廷》《魅力中國》在兩國同時開播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三次峰會舉行前夕,由中國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和阿根廷國家廣播電視臺聯袂攝製的系列紀錄片《魅力阿根廷》《魅力中國》的開播儀式28日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舉行。
  • 大型自然類紀錄片《家園 生態多樣性的中國》震撼開播
    由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監製,五洲傳播中心製作的大型自然類系列紀錄片《家園生態多樣性的中國》
  • 「清史研究百年學術史」國際研討會在中國人民大學召開
    12月13至14日,由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清史研究》編輯部主辦的「清史研究百年學術史」國際研討會在中國人民大學召開。》為題,梳理了清朝立國以來特別是清亡後一百多年來清史書寫的發展脈絡,主要流派以及近年來國內外清史研究的新動向,並針對對美國「新清史」的挑戰與影響提出建設性的反思路徑,提倡通過對話尋求共識,既吸收「新清史」研究的有益因素,也要反思自身研究存在的問題,從而構建 「新」的中國史書寫體系。
  • 探尋蜀道的「前世今生」 10集大型文化紀錄片《蜀道風流》開播
    從6月29日起,由四川廣播電視臺、鳳凰衛視聯合出品的10集大型文化紀錄片《蜀道風流》,每晚9點20分在四川衛視播出,每晚8點在鳳凰衛視中文臺播出,並在鳳凰衛視歐洲臺、美洲臺、香港臺以及優酷、四川IPTV 4K超高清專區同步上線。在紀錄片開播前幾小時,《蜀道風流》雲開播儀式於成都、北京兩地同步舉行。
  • 這部紀錄片今晚開播!
    這部紀錄片今晚開播!同時,該片也為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獻禮。從新生走向輝煌紀錄片《奠基歲月》共七集,分別為《決戰29小時》《新生的力量》《滌蕩汙泥濁水》《建造我們的家》《跨過鴨綠江》《放歌》《騰飛》。通過七集的紀錄片,表現了在新中國成立初期,天津在新政權的穩固、新中國的建設過程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取得了許多驕人的成就。
  • 紀錄片《中國》12月7日正式開播——「文藝湘軍進行曲」一場穿越...
    該紀錄片由湖南衛視、芒果TV、北京伯璟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京伯璟)聯合出品,湖南衛視、北京伯璟聯合攝製,以思想與制度為主線,挖掘從春秋時期開始,對今日中國最具有影響力的人和故事,並通過電影化的拍攝手法,再現中國歷史群星的個人選擇及閃耀瞬間,向大眾展現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
  • 中英聯手打造的紀錄片《中國的寶藏》今晚將在央視開播
    人民網北京1月10日電 由中英團隊聯合創作的6集紀錄片《中國的寶藏》中文版將於1月10日晚上八點在CCTV-9紀錄頻道開播。該紀錄片英文版曾於2019年10月在英國廣播公司(BBC)世界新聞頻道面向全球首播。
  • 澗西春日,花開似錦,願山河無恙,人間皆安
    山河無恙,人間皆安 寒極必暖,盼歲月可期,人情可待,國泰民安;願春暖花開,山河無恙,人間皆安。
  • 央視紀錄片頻道1月1日開播 內地覆蓋人群超9億
    2011年1月1日,中央電視臺紀錄片頻道開播。22日,央視舉辦紀錄頻道開播媒體發布會,中央電視臺副臺長袁正明到場。發布會上宣布,從2011年1月1日起,CCTV紀錄頻道將開始24小時全天候排播,眾多優秀的國產紀錄片,將陸續通過央視紀錄頻道與觀眾見面。
  • 百集人物傳記紀錄片《百年巨匠》文化工程在京啟動
    文化部部長蔡武致辭  2014年3月28日,由中央電視臺、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央新影集團、中國民生銀行共同主辦,銀谷藝術館、百年藝尊(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承辦的「百集大型人物傳記紀錄片《百年巨匠》」新聞發布會在中國藝術研究院舉行
  • 央視大型系列紀錄片《大運河》開播
    10月26日,CCTV-4《遠方的家》欄目大型系列節目《大運河》第一集《從寧波啟航》正式開播。當天傍晚,該片的首播儀式在寧波慶安會館舉行,多位研究大運河和寧波歷史文化的學者和《遠方的家》欄目組主創一起,在中國大運河的起點,揭開寧波和中國大運河的故事。
  • 紀錄片《中國》將於12月7日開播 周濤:三個小時只為配音七十個字
    紀錄片《中國》以思想與制度為主線,挖掘從春秋時期開始,對今日中國最具有影響力的人和故事,並通過電影化的拍攝手法,再現中國歷史群星的個人選擇及閃耀瞬間,向大眾展現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而8K高清晰度的拍攝也顯示出出品方的目標和「野心」,盼望《中國》能夠領跑歷史紀錄片的新道路,為後來者提供標準更高的基石。
  • 系列紀錄片《中國的寶藏》即將在英國開播
    資料圖:在中國國家博物館書畫文物。中新社記者 杜洋 攝 中新社倫敦9月19日電 (劉紅豆 張平)中國駐英國大使館18日晚在倫敦舉行了系列紀錄片《中國的寶藏》推介會。該片計劃於今年10月在BBC世界新聞頻道播出。
  • 探尋中國精神的源泉和密碼
    紀錄片《中國》開播  本報綜合訊   大型歷史紀錄片《中國》於12月7日19:30在湖南衛視、芒果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