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溫下有什麼神奇的物理現象

2020-12-05 中科院物理所

作者:楊伍昊 / 中科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

一波冷空氣席捲全國。北京的朋友已經收到來自西伯利亞的「禮物」——強冷空氣。西伯利亞這份「大禮包」給北方的人們帶來一節生動的物態相變課程——2020年的第一場雪。沒錯,四季變化、溫度交替、風霜雨雪都是大自然給予人們最好的禮物,也為人們認識豐富的物質世界打開了一扇窗。

我們借著西伯利亞這一波強冷空氣,打開低溫世界的大門,從人們可以感受到的溫度變化一直走到接近「絕對零度」的極低溫世界。

打開這扇大門之前,我們先來介紹溫標的概念。溫標之於溫度,就好比尺子之於距離,天平之於質量,溫標是衡量溫度的標尺。常用的溫標有三種:華氏溫標、攝氏溫標和絕對溫標。華氏溫標和攝氏溫標不再過多解釋,這兩種溫標都依賴於測溫物質的物理性質,統稱為經驗溫標。絕對溫標不依賴於測溫物質,由熱力學第二定律的推論卡諾定理來定義,也稱為開爾文溫標或者熱力學溫標,絕對溫標利用理想氣體在體積一定的情況下,壓強與溫度之比為常數,將所有理想氣體壓強-溫度曲線反推交點的溫度定為絕對零度,最小間隔與攝氏溫標相同,單位為開爾文K,則水的三相點溫度(0.01℃)為273.16K。熱力學第三定律指出,「絕對零度」無法通過有限次步驟達到。

水的相圖,描述的是水在不同溫度和壓力條件下的存在狀態

三種溫標的換算關係為:

攝氏溫標(t)與絕對溫標(T)的關係為 T=t+273.15

攝氏溫標(C)與華氏溫標(F)的關係為 F=1.8C+32

帶著溫標這把「標尺」,我們一起打開低溫世界的大門,看看從0攝氏度到接近絕對零度都有哪些神奇的現象吧。為了方便讀者理解,以下內容將同時用到攝氏溫標與絕對溫標。

0℃,即標準大氣壓下,冰水混合物的溫度,這個溫度也是人們最常見的相變現象,也是人們對低溫的最直觀感受。炎熱的夏天,一杯加冰可樂,可以帶給你沁透心脾的清爽。

然而,冰水混合物只是人們感受到低溫的開始,要知道,北京冬天最冷的時候經常能到-10℃甚至更低,而我國漠河地區冬天通常在-40℃以下。這個溫度下,體溫計(水銀溫度計)已經失效(水銀熔點為-39℃),灑出的開水會迅速變成冰花。

同時,漠河也保持著我國最低氣溫的記錄,-52.3℃。而地球上的南極,有記錄的最低氣溫為-88.3℃。這個溫度下,標準大氣壓下的二氧化碳也已經變成乾冰。

到這裡,基本已經到了人類能夠忍受的低溫極限。但是,我們低溫世界的探索才剛剛開始。隨著溫度的繼續降低,空氣中的各種成分逐漸變成液態。當溫度降到-183℃(90.15K),氧氣已經變成淺藍色液體。溫度繼續降低到-195.8℃(77.35K),空氣中的氮氣也將變成液態。而由於氮氣在空氣中體積比高(78.03%),便於液化。因此液氮製冷通常用於迅速冷凍生物組織,可用於冷凍和運輸食品,用來進行冷凍治療和冷凍手術。

此外,由於液氮的廉價性(相同體積的液氮比相同體積的可樂還便宜),因此液氮也被科研愛好者「玩」出了新的高度。把活魚扔進液氮,把巖漿倒進液氮,把可樂放進液氮,把開水倒進了液氮……眾多的液氮實驗充斥著視頻網站,大家感興趣可以自行搜索。2014年,當「冰桶挑戰」風靡世界的時候,在液氮工廠工作的俄羅斯小夥Anton Konovalov更是瘋狂的用液氮進行了一次「冰桶挑戰」,他用-196℃的液氮澆到身上,但是液氮並沒有給他造成凍傷。(小編提示危險請勿嘗試)

Anton Konovalov將一桶液氮迎頭澆下

(危險實驗,請勿模仿!

戰鬥民族小夥用親身實驗生動地向大家詮釋了萊頓弗羅斯特效應,即低溫的液氮接觸高溫的皮膚會立刻蒸發,而蒸發產生的氮氣在皮膚表面形成了蒸汽層,阻礙了皮膚與液氮的接觸。即便如此,也不建議大家盲目模仿,畢竟,一不小心,可能接觸到液氮的身體組織就會迅速凍傷壞死。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從液氮溫度的77K開始,低溫下奇特的現象也逐漸豐富起來。繼續降低溫度,許多氣體將會陸續液化,但是,在18世紀,由於低溫技術的限制,人們認為存在不能被液化的「永久氣體」,如氫氣、氦氣等。直到1898年,英國物理學家杜瓦製得液氫(液化溫度為-252.77℃,即20.38K),1908年,荷蘭萊頓大學萊頓實驗室的卡末林·昂內斯教授成功將最後一種「永久氣體」——氦氣液化(標準大氣壓下液化溫度為4.215K),並通過降低液氦蒸汽壓的方法,獲得1.15~4.25K的低溫。從此昂內斯教授為大家打開了極低溫物理世界的大門。昂內斯在液化氦氣的研究中,發現金屬鉑電阻在4.3K保持為一常數,而不是通過一極小值後再增大。昂尼斯進一步實驗選擇了更容易提純的汞作為實驗對象。他將汞冷卻到-40℃,使汞凝固成線狀;然後利用液氦將溫度降低至4.2K附近,並在汞線兩端施加電壓;當溫度稍低於4.2K時,汞的電阻突然消失,表現出超導電性。因此他成為研究超導第一人,為超導的研究奠定了基礎,也因此獲得1913年諾貝爾獎。如今,超導體的三個基本特性:完全電導性、完全抗磁性、通量量子化均已經得到廣泛應用,比如超導線圈、超導磁懸浮列車、超導量子幹涉儀等。

(圖片來源:百度百科)

完全抗磁性即邁斯納效應,是磁懸浮列車的理論基礎。

利用超導約瑟夫森效應和磁通量子現象測量微弱磁場的超導量子幹涉儀

繼續挺進更低的溫度,我們將達到宇宙大爆炸後膨脹冷卻到現在的溫度2.7K(微波背景輻射的溫度)

隨著溫度降低,液氦將在2.18K時會有明顯的性質改變,將獲得超流性(HeⅡ),即具有零阻力或零黏度。超流態的液氦能沿容器壁向上流動,使容器內外的液面持平,即著名的「氦膜爬升」實驗。此外,熱傳導性為銅的800倍;其比熱容、表面張力、壓縮性都是反常的。

液氦的這種超流特性起源於玻色-愛因斯坦凝聚, He原子是自旋為整數的玻色子, HeⅡ可以看成是由玻色子組成的玻色氣體,遵守玻色統計規律,玻色統計允許不同粒子處於同一量子態中。當溫度低於一個臨界溫度Tc時,一些粒子會同時處於零點振動能狀態(即基態),稱為凝聚,溫度愈低,凝聚到零點振動能狀態的粒子數就愈多,在絕對零度時,全部粒子都凝聚到零點振動能狀態,這個現象即玻色-愛因斯坦凝聚。由於已凝聚到基態的HeⅡ原子具有最低的零點振動能,故有極大的平均自由程,能夠幾乎無阻礙地通過極細的毛細管

4He相圖,由於相圖曲線與λ相似,也被稱為λ相圖。

繼續降低溫度,我們基本已經來到了1K附近的溫區,單純的通過壓縮4He再降低液氦蒸汽壓的方法已經很難再使溫度繼續下降。科學家利用相同的方法對氦的同位素3He進行液浴減壓可以到0.3K。實際上。3He和4He的混合液在0.87K以上溫度時可以以任意比例互溶,在0.87K以下時發生相分離,即分成含3He較多的濃相和含3He較少的稀相兩部分,兩者間構成一界面,濃相浮於稀相之上。當3He原子從濃相通過界面進入稀相時,由於4He的超流特性,3He在超流態4He中不受任何阻力,好似在真空中一般,這個過程類似於普通液體通過液面蒸發成氣體,要吸熱致冷,這就是稀釋製冷的原理。稀釋制冷機就是利用這一原理,再通過壓縮機將稀相的3He-4He蒸餾分離出4He,再將3He通過循環系統重新回到濃相,利用稀釋製冷技術,我們可以到達1.5mK的溫度。現如今,稀釋制冷機已經成為凝聚態實驗物理學家研究的利器。

3He相圖與稀釋製冷原理

稀釋制冷機內部結構,看似簡單的結構內部極為精密

如果繼續向絕對零度進發,目前已經能夠在稀釋製冷的基礎上通過加壓使3He發生液-固相變時的吸熱效應(坡密朗丘克致冷,液態3He的熵比固態3He的熵要小),可以達到1mK。利用核絕熱去磁使核磁矩由自旋極化變成混亂取向使熵增加的吸熱效應可以將核自旋溫度降低到50nK量級,但是晶格溫度仍為mK量級。

至此,我們已經達到了目前幾乎人類能夠達到的低溫極限,但是依然無法達到絕對零度,從量子力學的角度來看,量子漲落是永恆的,粒子不可能靜止不動,既然存在量子漲落,光仍然會產生、湮滅。

那麼,既然絕對零度無法達到,我們不斷追求的接近絕對零度又有什麼意義呢?回過頭來看一看我們從0℃走到接近絕對零度的過程,可以清楚的看到:隨著溫度的降低,不同的凝聚現象逐漸發生。用物理語言描述,這正是不同的對稱性逐漸發生破缺的結果。我們知道,由於多體相互作用以及熱激發使得許多量子效應無法在宏觀世界觀測到,但是,隨著溫度的逐漸降低,那些被熱激發掩蓋的量子現象、凝聚現象就會一點點展現出來。例如,隨著空氣的逐漸冷卻,其中的水開始凝結成冰,繼續冷卻,其中的二氧化碳、氧氣、氮氣、氫氣乃至氦氣都會凝結,當進入1K以下的極低溫,還會看到許多奇妙的量子現象。如果溫度進一步降低,還會有哪些凝聚現象發生?這些新的凝聚現象又會引發什麼樣的量子效應,能否為我們帶來好處?這是科學家們思考的永恆主題,也是低溫技術發展的永恆動力。

中科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供稿

原標題:打開低溫的大門

來源:中國科學院北京分院

編輯:Kun

相關焦點

  • 10個神奇少見的物理現象!全見過的都是物理高手!什麼物理原理?
    物理是一門非常有意思的科學,它研究的是有關力學、熱學、聲學、光學、電學、原子學等形形色色的物理現象及其蘊涵的規律。物理知識來源於生活,最終又要運用於生活當中去,萬物之理謂之物理,因此,中學生朋友們學習物理知識時,一定不要把理論知識與生活脫離開來,做到「見物思理」是能否學好物理的標誌之一。而物理不僅有趣,並且特別有用,在三百多年前,牛頓在做物理實驗時就曾經發現,太陽光原來可以分解成七種不同的單色光。
  • 被雷射照射後出現的各種神奇物理現象!物理光學圖揭開其神秘面紗
    中學物理光學基礎內容包括光的直線傳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這些基礎性的物理光學知識其實體現在很多生活現象中,如果我們仔細研究這些司空見慣的生活物理現象,會發現非常有意思。如果用強雷射照射生活中的一些物體,這些光學現象就會表現的更突出!
  • 大自然有哪些神奇的自然現象 大自然神奇的自然現象有哪些
    地球上有許多自然現象仍是一個謎團,科學家都無法準確解釋其中的神秘,同時這些奇特的自然現象卻極具魅力,釋放出地球大自然所獨有的絢麗。這些神奇的自然現象有時也會造成災難,下面我們就一起了解一下自然界中的哪些神奇的自然現象吧。
  • 神奇物理現象|據說300多年來沒幾人能破解
    基礎科學經過幾百年的探索能發現的越來越少,笛卡爾浮沉子新現象為我們提供了百年機遇。為紀念笛卡爾逝世369周年,我們結合發明的技術路線制定了七級思維,體驗科學之路之艱辛,發掘中華民族之智慧。作為普通實驗初中物理,涉及到的知識中學生和科學家區別不大,關鍵在於思考思維方式。提出的問題從下面的視頻中你看到了什麼?
  • 齊齊哈爾市45#精密光亮鋼管的低溫下的物理性能及磁導率極小
    齊齊哈爾市45#精密光亮鋼管的低溫下的物理性能及磁導率極小 ,「vqk5d」   山東海融信45#精密光亮鋼管規格齊全,,各種規格45#精密光亮鋼管都可加工生產.由於規格繁多,可以根據客戶要求加工生產,歡迎選購.      我們對實現強大的l無縫鋼管板動力的目標充滿信心。
  • 26個神奇的現象,顯微鏡下螞蟻的臉讓人瑟瑟發抖
    大千世界,神奇的事物無處不在,還有很多需要我們去探索的事情,有很多神奇的現象一直都在不斷的更新,世界的比我們想像中還要更奇妙,小編給大家搜集整理了個26個奇妙的現象,來跟我一起探索吧,你們看到哪一個最震驚呢?
  • 一個神奇的物理現象,和「心靈感應」有關,目前科學無法解釋
    「心靈感應」的現象,那麼我們用科學可以解釋嗎?其實在量子物理中,就有一個神奇的想像,和「心靈感應」十分類似,這種現象就是——「量子糾纏」,一個科學家至今都沒有搞清楚原理也無法解釋的物理現象,但是我們目前把「量子糾纏」這個現象利用在了前沿科技中,比如「量子計算機」和「量子通信」都是十分熱門的研究方向,量子力學相關的研究,是未來幾十年中科學家要研究的方向。
  • 大開眼界,神奇的物理現象動圖
    7.磁化了的橡皮泥整吞了一塊金屬,雖然很神奇11.彈簧下落的慢放,誰來用力學知識解釋下這個原理>12.請問電荷吸引水流又是什麼原理19.地球上一年內的冰川、植被變化,好神奇的樣子
  • 一個神奇的物理現象,可能和「心靈感應」有關,科學家也無法解釋
    其實在量子物理中,就有一個神奇的想像,和「心靈感應」十分類似,這種現象就是——「量子糾纏」,一個科學家至今都沒有搞清楚原理也無法解釋的物理現象,但是我們目前把「量子糾纏」這個現象利用在了前沿科技中,比如「量子計算機」和「量子通信」都是十分熱門的研究方向,量子力學相關的研究,是未來幾十年中科學家要研究的方向。
  • 光的轉換現象及其物理意義淺析
    但對無處不在的光的轉換現象卻很少關注,以至於達到了視而不見的程度。無論是太陽光下映入人們眼帘中的各種景色,還是璀璨星空,以及植物的葉綠花紅、動物的毛色斑斕、飾品的珠光寶氣、人臉的膚色變遷,無不與光的轉換有關係。本文就光的轉換現象及其物理意義作些嘗試性分析,供有興趣者參考。
  • 科學(普)有道:什麼是低溫學?
    這個術語通常在物理、材料科學和醫學中遇到。研究低溫學的科學家被稱為低溫學家。低溫材料可稱為低溫劑。儘管使用任何溫標都可以報告低溫,但開爾文和蘭金溫標最常見,因為它們是具有正數的絕對溫標。一種物質究竟要多冷才能被認為是&34;,這在科學界是一個有爭議的問題。
  • 《二維材料、拓撲絕緣體、超導等材料在極端環境下的表徵 - 極低溫...
    藉助極低溫強磁場原子力磁力(AFM/MFM)顯微鏡技術,科學家們能夠從物質結構、物理特性、溫度、磁場、電學、光學、微波等多個物理維度實現對樣品性能的表徵,從而揭示出很多基本物理現象和原理的來源。在本報告中,我們將從極低溫強磁場AFM/MFM技術特點出發,結合來自Nature、Science、PRL等著名期刊中的文獻,介紹上極低溫強磁場AFM/MFM技術在二維材料、拓撲絕緣體、超導材料等方面的最新科研進展。
  • 極致低溫 神奇的雷射製冷術
    1985年,著名的美國華裔科學家朱棣文使用雷射冷凍原子,成功實現了低溫環境,並因這一發明而獲得1997年的物理學獎。因此,如果有方法能夠降低原子的運動速率,就能降低物體的溫度。雷射製冷的原理大體上可以理解為:利用大量光子阻礙原子的運動,以降低原子的運動速率,進而達到降低物體溫度的目的。雷射是能量高度集中的光束,由於它發出的光粒子具有統一的方向,所以這些粒子非常集中。
  • 大工在低溫等離子體物理基礎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
    容性耦合等離子體中非線性駐波現象的實驗觀察:在半導體晶片製造過程中,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工序需要利用低溫等離子體加工技術。容性耦合等離子體源由於具有放電均勻性好等優勢,已被廣泛應用於幹法刻蝕和薄膜沉積等晶片製造工藝中。
  • 2020年的神奇現象
    2020年是註定是一個不平凡的年,2020也是一個神奇的年。都發生了什麼神奇的事?一、2020是雙潤年,有384天多出1個月,你是不是要多上 1 個月的班。二、還有一個神奇的現象,就是你的周歲年齡加出生年份每個人都是2020,神奇不?三、2月29生日的人終於可以過生日了,而且農曆4月出生的人在2020年還可過2個生日。四、2020的中秋節和國慶節是在同一天。
  • 第26屆國際低溫物理大會召開
    由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和中國物理學會承辦的「第26屆國際低溫物理大會」,於8月10日至8月17日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舉行。物理所趙忠賢院士和呂力研究員擔任大會主席,於淥院士擔任程序委員會主席,雒建林研究員擔任秘書長。「國際低溫物理大會」是國際純粹與應用物理學會低溫物理專業委員會(IUPAP-C5)主辦的系列會議,是國際低溫物理領域最高級別的學術大會。
  • 你見過神奇的自然現象嗎?小編盤點的幾種,你可能常見卻意想不到
    原標題:地球上能發生的最罕見的自然現象是什麼在電視劇《西遊記》的一些片段中我們經常看到看到哪吒三太子腳踩風火輪協助孫悟空降妖除魔的畫面,此寶物是因雙輪轉動間有風與火之聲而得名。很顯然,這些都是神話傳說中對自然現象的一種反應。要問地球上發生的最罕見的自然現象,確實很多,而且天上地下都有,因為自然現象包括了物理現象、化學現象、生命現象三個大類,下面小地對這三種現象作一下盤點!
  • 長康小知識:食用油低溫凍結凝固屬正常現象!
    為啥我家的油結塊了?在低溫下,甘油三酯會隨著溫度的降低而產生晶體轉變,出現人們所看到的凍結現象。食用油凍結屬正常現象,溫度達到油的凝固點就會凍結凝固,就像水到了零度會結冰一樣。這是屬於油脂的正常的物理變化,將食用油放到室內,靜待融化後就可以正常使用。但是也要注意不要溫度太高了,以免發生變質。
  • 臺灣清大發現低溫水世界 為太空細胞低溫保存提供新思路
    > 臺灣清華大學化學系教授江昀緯說,最簡單的水分子,卻有最複雜的行為(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如果有天人類要去遙遠的星球太空旅行,需要冷凍數光年再復甦,這就需要更進步的低溫保存方式。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臺灣清華大學化學系教授江昀緯實驗室利用電子自旋共振實驗技術ST-ESR,驗證水溶液降至-93℃的低溫下仍可有兩種不同液相存在,為細胞低溫保存技術的研究再推進一大步。
  • 科學家發現反物理現象, 水加熱到105℃反而會結冰
    水是生命之源,在地球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地球上71%面積是海水,人體中水分也佔到了60%-70%,在一個標準大氣壓下,水的熔點是0℃,沸點是100℃,超過100℃水就會氣化,關於水的特性我們早已熟知。但是科學家發現了水的一個反物理特性,水在105攝氏度的高溫下竟然會結冰,這個結果也讓很多學者跌破了眼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