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蓋得排行遊行長,周二快樂~!
今天要給大家推薦的一款增高鞋墊,很好穿還看不出來哦,嘿嘿!
請看我們蓋得排行測評團隊出的專業測評報告:
011蓋得測評員總結
選擇增高鞋墊,要在增高量、舒適、隱形三個方面權衡,不能一味追求高度。其實,高2公分看起來不多,但自身感受提升已經非常明顯了。這次推薦的三款鞋墊各有所長,可以適應不同鞋型。
舒適自然的全墊:東方腳印的增高鞋墊是全墊設計,需要拆除鞋子本來的鞋墊,好處是鞋墊在鞋內不會滑,走路自然不易穿幫,這款在腳跟下有減震片,是幾款中最舒適的。
方便靈活的半墊:半墊可以直接放在原有鞋墊上使用,更靈活方便些,不過這種鞋墊高度最好不超過2公分,否則影響舒適。我們推薦ELEFT半墊,記憶棉表層能夠慢回彈,兼顧了舒適感。
適應更多鞋型的七分墊:芯邁增高墊分上下兩層,可以在2cm和3.5cm兩種高度隨意切換。使用七分墊設計,不用取出原鞋墊,兼顧了靈活和舒適,2cm的增高量對低幫鞋也沒太大壓力。
022選購建議
鞋墊高度選擇
增高鞋墊一般在1-4公分,其中最多人選擇2-3公分,需要在舒適隱形和高度之間做取捨。選購前可以先用紙板先墊一下,看能否適應。
2cm的鞋墊聽起來不高,但穿上後自我感覺就完全不同了,適合還未嘗試過增高鞋墊的人購買。2cm內的增高鞋墊即便是低幫鞋也問題不大,走路也比較自然,配合船襪遮蓋腳踝就基本看不出來。
3-4cm需要配高幫鞋,建議鞋幫在7cm以上,避免腳踝裸露太多走路不自然,儘量避免穿九分褲或緊身褲。鞋子最好比平時穿的大一碼,否則足弓墊高后容易頂腳背。走路需要一定時間來適應,最好不要一上來就買這種高度,先穿2cm的過渡一下比較好。
鞋墊類型選擇
增高鞋墊大多分為全墊和半墊,還有相對少見的七分墊,他們的特點具體如下:
033選品推薦
東方腳印全墊:更舒適,更自然
全墊的增高鞋墊需要替換原鞋墊,實際增高量要減去約0.5cm。我們試穿了它的1.5、2.5和3.5cm三種高度,實際增高量為1、2、3cm。
全墊在鞋內不容易位移,支撐性也更好,比半墊要舒適。東方腳印足弓部分有支撐,並非平坦向下,符合腳掌生理曲線,且腳跟下添加了緩震片,這些都有助於提升舒適度。
以下是試穿員LY穿著3cm的鞋墊一周後的主觀評價:
「這一雙明顯更舒服自在,腳掌抓地很穩,後跟能感受到緩震,走了幾天沒覺得累。」
「絕對是3cm高度裡最舒適自然的一款。」
走起路來也非常自然,跟平時差不太多
ELEFT半墊:穿脫靈活,舒適記憶棉
半墊的優勢在於可以直接放在鞋內,不用取出原鞋墊,好放好取,如果鞋子天天換會比較方便。半墊穿著感受類似高跟鞋,不建議選擇太高的,2cm的比較合適,對舒適度影響不大。
ELEFT鞋墊上層加墊了3mm記憶棉,穿起來軟糯緩震,記憶棉的慢回彈可以彌補半墊舒適感上的不足。
這次試穿員穿著的是1.5cm高的半墊,鞋子是低幫板鞋。
穿上ELEFT走路姿勢依舊自然,完全察覺不出來。
芯邁七分墊:兩種高度,不挑鞋子
大多數增高鞋墊都是固定尺寸,芯邁將鞋墊設計成上下兩層,主體厚度2cm,塞進低幫鞋毫無壓力,穿起來走起來都比較自然。腳後跟可以加上1.5cm的墊片,能增高3.5釐米,適配高幫鞋。
一雙鞋墊兩種高度
芯邁鞋墊的腳跟部位中間深邊緣高,足弓坡度自然,非常服帖,不過前掌踩在鞋墊邊緣,有高度差,需要適應。芯邁的確能做到「隱形」,換上增高鞋墊後走路姿勢自然,近看也不易識破。
好了,今天的推薦就到這裡,希望對你們有用!
我是蓋得排行遊行長,有什麼想看的測評,歡迎大家在評論裡告訴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