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梅貽琦剛出清華校門,一個乞丐突然緊緊的抓住他的手說:「梅先生,我終於到了。」
梅貽琦覺得奇怪,看過去時還在想,這個乞丐是誰啊?
只見他衣衫襤褸的拄著木棍,渾身傷痕累累的,頭髮也都結成了塊兒,一副風塵僕僕的樣子,更奇怪的是,他懷裡還緊緊抱著一個鹹菜罈子。
梅貽琦仔細打量了才發現,眼前這個乞丐居然是清華大學物理學教授,被譽為「大師中的大師」的:趙忠堯。
而他懷裡抱著的罈子裡面,裝的也不是什麼鹹菜,裡面放著一個鉛管,是中國當時唯一的50ml純鐳。
原來,北平淪陷後,趙忠堯趁著夜色潛入被佔領的清華大學,悄悄偷走了鐳。
為了躲避追捕,他裝扮成乞丐,從北平走到長沙,把中國核物理的重要家當,帶到了長沙。
此時,經過了長途跋涉,放射性極強的鐳,已經灼傷了他的胸膛。
1931年,趙忠堯赴英國劍橋大學,與著名物理學家盧瑟福一起工作。
同年底,趙忠堯回清華任教,歸國時,盧瑟福特意將50mg放射性實驗鐳贈送給他。
趙忠堯歷盡千難萬險,將這50毫克鐳帶回了清華,開設了中國第一個核物理實驗室。
然而就在趙忠堯開設實驗室的時候,日本人打進了北平城,別的教授都準備南下避難,而身在外地的趙忠堯卻秘密潛回北平,並敲開了好友梁思成家的大門。
因為梁思成有一輛雪弗萊小轎車,趙忠堯想請梁思成載他到清華園取回那50mg鐳元素。
梁思成知道他的來意後,也顧不得收拾行李,冒著隨時可能被逮捕的風險,立馬駛向了清華園。
在一片狼藉中,趙忠堯終於找到了偽裝在鉛桶裡的鐳。
梁思成邀請趙忠堯一同南下,但考慮到自己可能會牽連梁思成一家,於是二人在夜幕中分道揚鑣。
為了躲避日軍的盤查,趙忠堯化妝成難民,將鐳元素藏在鹹菜罈子中,跟著人流向長沙進發。
他儘量選擇晝伏夜出,一路風餐露宿,行李幾乎全都被捨棄,他卻不敢鬆開手中拎著的罈子,哪怕雙手被磨出道道血痕。
一直到一個多月後,他才出現在長沙臨時大學的門口。
可是趙忠堯在長沙也沒待多久,1938年1月,戰事進一步吃緊,長沙臨時大學被要求遷往雲南昆明,也就是後來的西南聯大。
然而後來在西南聯大時,受限於當時簡陋的科研環境,趙忠堯拼死保下的這份鐳沒能發揮應有的作用,只能靜靜被封存。
一直到1959年,由他參加設計的中國第一臺粒子加速器工程順利竣工,在顯示屏上,那50mg鐳這才終於迸發出屬於它的炫目光彩。
也許有細心的人會發現,趙忠堯的名字並沒有出現在「兩彈一星」的功勳名單當中。
可是,雖然兩彈一星上沒有他的名字,但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中國第一枚氫彈爆炸、有一半的技術力量是來自趙忠堯和他的學生們。
那個時候,有很多的國之大士為了國家在奔前走後,現在他們事跡早已不為人熟知,但也希望,我們可以永遠的記住他們。
祖國的強大,離不開鄧稼先、錢三強、楊振寧等一大批科學家的默默地付出。
2004年,楊振寧在清華大學的年薪為人民幣100萬元,但他分文不取,捐給了他1997年親自創辦的清華大學高等研究中心。
他變賣掉了自己在美國紐約的一處豪華住宅,向清華捐了100萬美元。在清華大學,他設立了「楊振寧獎學金」,「楊振寧基金會」。
楊振寧在物理學上為何這麼厲害?答案是教育。
在中國浩如煙海的教育家中,我們不得不提到一個人。他是楊振寧的數學啟蒙老師,讓已經90多歲高齡的楊振寧至今念念不忘。他就是著名的民國教育家劉燻宇。
在民國數學教育領域,劉燻宇是真正大師級的存在,他為人謙和,只教書育人,不參與政治,因而知名度不如其他人。劉燻宇畢生從事數學教育,培養了中國最早一批的數學人才,不僅如此,他還留下了三本兒童數學的入門經典。
第一本書,叫《馬先生談數學》,在這本書中,劉燻宇以馬先生的身份出現,以圖解法的方式講解一些基本的算術四則問題。
第二本書是《數學趣味》,這是孩子們最喜歡的一本書,在書中,劉燻宇通過日常生活中出現的各種問題,用數學的角度加以解析,通過世間萬物來學習數學,非常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第三本書名為《數學的園地》,這是針對小學五六年級孩子的數,頗有些難度,裡面有最基礎的函數,微積分和總集的知識,講解的方法很巧妙,孩子往往能看懂一些,將來學習的時候就更加輕鬆了。
這套書能夠啟蒙楊振寧這樣偉大的物理學家,相信也一定能得到你孩子的喜歡,點擊下面連結下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