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名字,99%的中國人都沒聽過。但他卻是中國近代最牛的大師,是大師中的大師,更是中國物理學史上的豐碑,真正的中國原子彈功勳!為了阻撓他回國,美軍最高司令部不惜連發三道攔截令!
可他的貢獻和得到的榮譽,卻完全不成正比,中國媒體從未好好宣傳過他,他的輝煌一生鮮為人知。為了告慰他的英靈,今天我們有責任追述他的故事,將真實的他講給每一個中國人聽!
他,就是趙忠堯,1902年,浙江諸暨,一個男孩在這裡哇哇落地。他的父親叫趙繼和,是當地小有名氣的醫生,父親經歷過不少戰爭禍事,對中國積貧積弱的局面痛心疾首,父親很想為國家做點事情,但知識不足,力不從心。所以從他出生起,父親就對他寄予很大的希望,
常常教導他:別的我對你什麼都不要求,你只要努力讀書,將來為國為民出力。
父親樸素真誠的民族情感,深深影響了他,他從小,就把祖國放在至高無上的位置。他恪守父訓,努力讀書,門門功課都好到嚇人,到中學時,他的成績就已遠超同齡人水平。1924年,22歲的他從東南大學畢業後,遇到了改變他一生的人,中國物理學宗師葉企孫。
那時葉企孫剛從國外歸來,至東南大學任教,他一眼被葉企孫看中,之後也留任東南大學,成為了葉企孫的助教。
1925年,清華學堂籌辦大學請葉企孫前往,葉企孫又把他一同帶上北上清華,第二年,清華大學成立物理系,葉企孫擔任系主任他也正式成為清華的教員。
雖然他已是中國頂尖學府的教師,可他卻並不感到得意,甚至每天都焦慮萬分,因為他看到家與國的艱難苦痛,深知中國與西方的巨大差距。1927年,25歲的他遠赴美國,不是為了自己的前途,而是為了學習更多的知識,為了振興中國科學,振興中華民族!到美國後,他以出色成績,考入久負盛名的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師從該校校長,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密立根教授。當時到了快要畢業時,密立根給他布置了一道題目,只要他完成,就能順利取得博士學位。可他覺得雖然這個題目容易獲得學位,卻學不到多少技術,這與他出國深造的初衷相違背,居然主動要求換更難的題目。密立根還從來沒碰過這樣的學生,於是重新給了他一道:「硬γ射線通過物質時的吸收係數」的難題。
沒想到,這道題非但沒難倒他,
反而成就了他在物理學上的偉大發現!
1929年,他在實驗的過程中發現:硬γ射線的高能量光子束,在通過重金屬鉛時,會出現「反常吸收」現象,並產生一種特殊輻射。
他是世界上對這奇特現象最早的發現者!
於是他把論文交給了密立根教授,密立根教授看到後吃驚極了,1930年,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報》正式發表了他的論文。他不斷的在科學中探索,不久後又首次發現了與「異常吸收」,同時存在的還有「額外散輻射」,並進一步測得了,這種特殊輻射的能量為0.5兆電子伏。他首先發現的這種特殊輻射,是一對正負電子湮沒輻射。如果把已發現的電子稱為負電子,那麼他則是,第一次發現了正電子的存在!如果把已經發現的負電子稱為物質,他則是人類物理學史上。
第一個觀測到正反物質湮沒的人,
第一個發現了反物質的人!
之後,他在加州理工學院的同學安德森,在此基礎上,又觀察到了正電子的徑跡。之後正電子的偉大發現,毫無懸念獲得了諾貝爾獎物理獎,可獲獎者揭曉時,卻讓所有人都大跌眼鏡,諾貝爾物理獎得主的名字,竟是安德森。可是趙忠堯的發現明明是比安德森,早了整整兩年。物理學界議論紛紛,連安德森自己都坦率承認,他的成果,是在趙忠堯實驗基礎上做出來的。後來,半個世紀過去,諾貝爾獎評審情況才得以解密,
原來,一是因為趙忠堯是中國人,當時西方對中國人很是歧視,認為中國不可能有如此傑出的科學家;二是有兩個外國學者進行類似實驗時,沒能獲得趙忠堯所發現的結果,諾貝爾評審會就對他產生了質疑,可後來證實,這兩位學者,一個是方法做錯了,另一個是儀器問題。
這是歷史的巨大不公!從20世紀80年代起,楊振寧、李政道和丁肇中,都做了大量的調研、考證,充分肯定了趙忠堯的成就。.
李政道曾說:趙老師本來應該是第一個,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中國人,只是由於當時別人的錯誤,把趙老師的光榮埋沒了。
後來,獲得諾貝爾物理獎的丁肇中,在領獎時,也忍不住為他抱不平:要不是趙教授在30年代發現,正負電子湮沒所作出的巨大貢獻,就不可能有正負電子對撞機,也就沒有今天的物理研究。
當年年僅28歲的他,本應是中國第一個諾貝爾獎得主。
卻因他人的偏見和過錯失之交臂,曾任諾貝爾物理學獎評委主任,瑞典皇家學會的愛克斯朋教授,在解密諾貝爾獎評選過程時曾坦言:這是一樁遺憾的、沒法再彌補的疏漏!
這段近代物理學研究史,至此形成公論,西方媒體甚至報導:趙忠堯才是所有物理學家心中,實實在在的諾貝爾獎得主。「世界欠中國一個諾貝爾獎」。但他卻對這種不公淡然處之,拿學位拿諾獎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能為自己的民族和國家,學到最前沿的科學和技術!
1931年,他再赴英國劍橋大學學習,師從著名物理學家盧瑟福,就在學成歸國時,盧瑟福特地將,50毫克放射性實驗鐳贈送給他,鐳,是居裡夫人發現的放射性元素,它在全世界都珍貴而稀有,直到今天仍是被全世界禁運的。
可他不顧安危,硬是將它帶回了中國。回國後,他任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並在中國首次開設核物理課程,主持建立了中國第一個核物理實驗室。當時中國並不具備鐳的提煉技術,即使是洋教授也未親眼見過鐳,可在現代物理研究中,鐳的作用在當時是無可替代的,於是,他便將手中價值連城的這50毫克鐳,免費供清華師生們去做研究。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北平淪陷,人們紛紛逃離,清華將轉移到昆明組成西南聯大,可有一個人卻不急著逃命,而是不惜一切代價,繞過日軍崗哨,冒死悄悄溜回清華園的實驗室,拿到這些鐳,並把裝鐳的鉛筒,放到鹹菜罈子裡,這個人正是趙忠堯!
因為他心裡太清楚,如果鐳落到了日本人手裡,那後果是不堪設想的。之後他扮成難民,跟著逃難的人一起,千裡跋涉前往昆明,一路風餐露宿,四處躲避日軍,為了輕裝,他把行李幾乎全丟掉了,只是緊緊地捧著鹹菜罈子,雙手磨出了道道血痕,怕罈子會丟,他夜裡都不敢合眼,寸步不離地守著。
在這日日夜夜裡,放射性極強的鐳放出的射線,全部都被他的身體吸收了,他比誰都清楚這其中的危險,可為保全中國現代物理的全部家當,他居然絲毫不顧生死!
艱難跋涉一個多月後,終於從北京走到了長沙,他拄著木棍,捧著鹹菜罈子,此時的他已是蓬頭垢面,胸膛也被罈子烙上兩道血印,當他到了西南臨時大學門口時,人們都以為他是個乞丐,他急切地說要找梅貽琦校長,卻沒有人肯理睬他,當時梅貽琦正外出送客,他看到後猛撲過去,沙啞地喊了一聲:「梅校長」。梅貽琦先是一驚,接著仔細一看,發現這破衣爛履的乞丐竟是趙忠堯時,梅貽琦的淚水奪眶而出……
但這絕不是他第一次,為國家捨生忘死!
1946年6月30日,美國繼在日本扔下了原子彈之後,又在太平洋的比基尼島上,試爆了一顆原子彈。此時,英法蘇中4個勝利集團的盟友代表,應美國政府之邀去觀「戰」,蔣介石專門指派了他前往。
當原子彈核爆炸時,他成了第一個,看到蘑菇雲的中國科學家。
當其他國家的代表,情不自禁地,為美國的核爆炸威力驚呼時,他卻沉默不語、百感交集,中國什麼時候,也能釋放出這樣巨大的能量?這一天似乎還太遙遠,因為中國連一臺加速器都沒有!沒有加速器就不可能進行自己的核試驗。觀戰完畢,就在其他國家的代表,都在美國遊山玩水然後返程之時,他卻"神秘失蹤"了。他選擇"滯留"美國的目的十分明確,當時中國沒有核器材,必須想方設法先購買到加速器。
於是,他先到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進行核物理等方面的研究,通過各種關係,悄悄為祖國找尋核器材,而當時正處戰亂,中國政府根本無力支持科研,他的這些活動都是他用打工的錢,每天緊衣縮食,只吃麵包和鹹菜,自費去做的。因財力有限,那就先買核心部件,其他部件他將技術參數,默背下來,爛熟於心,計劃回國後自己去製造。
而之後的中國國內已是天翻地覆,他不知道的是,由於太優秀了,無論是已撤到臺灣的國民黨政府,還是新中國的共產黨,以及美國,都早已把他視為必須爭奪的人才。
1950年,他登上輪船準備回國,美國特工突然上船搜查,好在沒發現什麼,因為一個月前,他早就把重要資料和器材,
託人帶回了中國,其餘零部件則拆散任意擺放,找不到證據,特工只好將他放行。可美國情報局很快回過神來,趙忠堯可是差點獲諾貝爾獎的,說什麼也不能讓這樣的大人才回中國!
美軍最高司令部居然,連發三道攔截趙忠堯的命令,
當輪船途經日本橫濱時,美軍立即衝上船,把他押進了日本監獄。為了扣留他,美國不惜付出輿論代價,編造各種理由,比如說他和錢學森是同犯,說他竊取了美國原子彈的機密……
臺灣也對此十分關心他的去向,臺灣駐日代表也特地前來探監,並對他說:「趙先生如能來臺灣工作,臺灣將十分歡迎,並能幫助您和美國進行疏通。」可他直接一口就回絕了。有一次他們甚至威脅他,讓他面對一堵牆站好,美國憲兵在他背後拉槍栓,如不承認"罪行",不到臺灣去就槍斃他。
可他卻寧死不屈,堅決不去臺灣。硬的不行來軟的,當時的臺灣大學校長傅斯年發來急電:「望兄來臺共事,以防不測。」他卻回覆:「我回大陸之意已決!」而他被關押的消息傳出後,引起了軒然大波,全世界的學者們都紛紛譴責美國,中國也掀起了營救趙忠堯的浪潮,
在巨大壓力下,美國只好將他釋放。美國海軍次長稱錢學森抵得上五個師,可美軍卻忘了估算,趙忠堯回國,以及他帶回的設備,又能抵得上多少個師?
因為他,中國從此有了自己的第一批核器材;
因為他,剛剛誕生的新中國在1955年,就有了我國第一臺質子靜電加速器,沒有加速器,就不可能進行核試驗;
因為他,中國成功研製出了2.5兆,電子伏高氣壓質子靜電加速器,使我國較早邁入核物理研究行列!
因為他,1964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震驚了世界,他功不可沒!
錢學森直言:「趙教授帶回來的設備,在當時貧瘠的中國是搞不出來的,中國也正是有了這個,才能快速的研發中國的核武。」不僅如此,他還為中國培養了無數人才,
有人說:
他是中國近代最牛逼的教師,沒有之一!
他先後在清華、西南聯大、中央大學任教,王淦昌、錢三強、錢偉長、王大珩、朱光亞、楊振寧、李政道、吳健雄……這些大才大智都曾是他的學生。中國力學之父錢偉長曾深情地提到:「我的老師趙忠堯教授是中國原子能之父,
王淦昌、錢三強等都是他的學生……只有這樣的愛國老師,才能培養出那麼多優秀人才」。而他,以及他的學生們一起,為新中國做出了無與倫比的貢獻:
中國第一枚原子彈爆炸,
第一枚氫彈爆炸,
第一艘核潛艇下水,
第一個高能量正負電子對撞機問世,
第一個核電站動土興建……
他的學生中,有兩位是世界諾貝爾獎得主,中國的22位「兩彈一星」元勳科學家中,一半是他教過的學生,個個都是舉世聞名,婦孺皆知,可他自己的光榮,卻再次被埋沒了。
他為中國主持研發的加速器,一直被使用到2000年前後,可為了研發核試驗必需的加速器,他放棄了自己的理論研究,以至於不被世人所知。而之後"文革"轟轟烈烈來襲時,他也未能倖免,被關進牛棚受盡折磨,因為他的留美經歷,那些人經常把他揪出來,打得他皮開肉綻,好幾次險些喪命!竺可楨曾在他的日記裡,述說趙忠堯妻子上門求助的情景:
「一進門趙太太就嗚咽不能仰視。」她的丈夫實在是過得太苦了……而身上的苦痛還不算什麼,最讓他痛心的是,連續不斷的批鬥和凌辱,讓他的黃金研究時光就此荒廢,因此無名於兩彈一星工程,更錯過了「兩彈一星」的功勳獎章。他的才能、成就、品德無人能及,
可卻有多少人知道這個偉大科學家?連他的學生李政道都忍不住感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人,埋沒了趙老師的光榮。」
後來面對嚴峻的國際形勢,黨中央決定狠抓高科技,直到1973年,作為高科技人才,他才恢復工作,擔任起高能物理研究所副所長。1995年,香港何梁何利基金委員會,獎給了他10萬港幣的獎金,總算是給了他一點安慰,可他拿到獎金後,又全部捐給了中科院院數學物理學部,作為科學基金,以獎勵有成就的青年。晚年,回顧自己走過的人生,
他樸實地說:「我對自己走過的道路,重新進行了回顧與思考,唯一可以自慰的是,60多年來,我一直在為祖國兢兢業業地工作,說老實話,做老實事,沒有謀取私利,沒有虛度光陰。」
是啊,他為祖國已經做了太多太多,他實在是太累太累了……
1998年5月28日,趙忠堯永遠閉上雙眼,離開了這個他無比眷戀的世界!
可讓人唏噓不已的是,他的遺體告別儀式極其簡單,媒體也無正式報導,
生前他沒能得到公正的獎項,死後也沒能得到應得的哀榮!
命運讓他與諾貝爾獎失之交臂,時代也讓他,錯過成為「兩彈一星」的元勳。在知道他的故事之前,我從來不相信有人,能愛自己的祖國,竟能愛得如此深沉。可他降臨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仿佛就是為了救國救民而來,受盡委屈,受盡磨難,卻誓死不渝,堅定不移!
今天中國的核工業和高能物理,已不再是那個需要,被他小心翼翼抱在懷裡保護的孩子,但他卻真真實實地在它們,最幼小,最脆弱的時候懷抱過它們,用一片血肉胸膛,懷抱起一個東方大國的不屈夢想!
他是那樣的孜孜不倦,可又是那樣的默默無聞,輿論從不宣傳他,以至今天的國人,特別是年輕一代,甚至連他的名字都沒有聽過,這不可不說是一種悲哀。天涯孤旅,千裡走單騎,赤子情深,功勳澤人間!
2018年,是他逝世20周年,我們每個中國人都應該記住他,他的名字是:趙忠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