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問的應該是:中國近代哪個科學家對中國發展的貢獻(或影響)最大?
如果讓我來判斷,我個人認為毫無疑問是兩彈一星那幫科學家。
兩彈一星的兩彈是核彈(原子彈、氫彈)和飛彈,一星指的是人造衛星。可以說,是兩彈一星確立了我國在二戰以後的大國地位,這其中一個例證就是關於聯合國的常任理事國席位。
在聯合國成立之初(1945年成立),就設定了五個常任理事國(簡稱五常),是由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五個戰勝國組成,分別是:中華民國、法國、蘇聯、英國、美國。
沒錯,聯合國成立之初代表中國的是「中華民國」。即使在國民黨敗走臺灣後,這一身份依然保留,也就是在解放後,新中國成立,代表戰勝國中國在聯合國列席的依然是臺灣的蔣介石政府,他們依然沿用「中華民國「這個名字。
直到新中國成立22年後的197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取代「中華民國」作為五個常任理事國,蔣介石的所謂「中華民國」自動退出聯合國!
那麼為什麼會在聯合國成立的22年後才發生這樣的變更?我個人認為與兩彈一星的成功研製密不可分。我們從時間線可以看到這一點:
196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第一枚飛彈發射成功;196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顆原子彈試爆成功;1967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顆氫彈試爆成功;197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197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中華民國」成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你要說跟兩彈一星的成功研發無關我是不信的。
至於要問兩彈一星元勳裡的這23位科學家哪一位貢獻最大,我認為沒必要比較,都一樣。有核彈沒有飛彈也是白搭。你非要評一個孰高孰低也不是沒法比較,只是我認為這是對他們的極大不敬,我……不忍心做這樣的評價……他們在國家窮乏羸弱之際,憑一腔熱血為國家拼盡全力,我們這些享受著他們的付出帶來的安逸生活的人何忍去評論他們的貢獻多寡?
當年,楊振寧回國看望好友鄧稼先時問了他一件事:你研製原子彈國家給了你多少獎金?鄧稼先說:20元……他們為國出力時是不求回報的,但今天,中國銘記他們的名字。
今天我們有舒適安穩的生活是因為我們有一個強大的國力,其中的一個重要的基礎就是強大的軍事實力,自然後來經濟的發展也是不可或缺的,但是軍事實力是能持續穩定發展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