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有訓:中國近代物理學的開拓者

2021-01-12 中國教育新聞網

吳有訓(1897~1977),中國物理學家、教育家,江西高安人。曾任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所長、中國科學院副院長,著有《吳有訓文集》。

1916年7月,吳有訓畢業於江西省立第二中學,報考了中國最早成立的四大國立高等師範學校之一——南京高等師範學校(今南京大學),進入學校的理化部學習。吳有訓上大學三年級時,恰逢獲美國哈佛大學博士學位的胡剛復歸國前來任教。胡剛復可以說是我國最早從事X射線研究的學者,具有較高的學術水準,吳有訓就是在他的引導下得以接觸到X射線有關的基礎知識,並由此逐漸培養起對X射線研究的濃厚興趣。於南京高等師範學校畢業後,吳有訓在中學教了一段時間的書,於1921年參加了江西省赴美國官費留學生考試,結果以優異成績被錄取。

後來,吳有訓進入芝加哥大學物理系學習,成為物理學家康普頓的研究生,專門從事X射線問題的研究。吳有訓在康普頓的指導下,做了7種物質的X射線散射曲線,證明「康普頓效應」的客觀存在。在此基礎上,他完成了自己的博士論文並獲博士學位。近而立之年的吳有訓,經過5年一流大學科學研究的訓練,已經成為一名出色的實驗物理學工作者,這時他有一個最大心願就是報效祖國。1926年10月初,吳有訓打點行裝,婉謝康普頓的極力挽留,踏上了歸途,而康普頓則在1927年因為這項工作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在現代物理學史上,康普頓效應佔據了一個極端重要的地位。吳有訓在效應的發現和實驗驗證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他本人從來都未將自己與康普頓相提並論,認為自己只是康普頓教授的學生而已。在這裡,我們看到了一位真正科學家的謙虛品格和坦蕩胸懷。而康普頓作為一代物理學大師,則從來沒有忘記吳有訓在這項偉大發現中的重要貢獻,在自己的多部著作和多種場合都不斷提到吳有訓的實驗,甚至在自己的晚年還很有感慨地說道:吳有訓是他平生得意的學生之一。

回國後,吳有訓輾轉任教於江西大學、大同大學、中央大學(今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不僅為我國培養了大批優秀物理人才,而且為後輩留下了許多寶貴的物理教學經驗。

吳有訓在物理教學中有幾個顯著的特點:一是注重基本概念,啟發學生從一些簡單的事實中領悟出深刻道理;二是提倡自己動手,重視培養學生的實驗技能;三是鼓勵自學,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四是重視拓寬學生的知識面,鼓勵學生適當選修外系課程。他還強調教師不能脫離科學研究前沿,並且身體力行,邊教書邊做研究工作,這樣教學就會有豐富的新內容。他也十分重視對外交流,鼓勵本系教師到其他系甚至外校去兼課,他本人就曾在北京大學兼過課,同時也注意邀請外系、外校的學者來本系、本校講學。特別值得一提的是,1935年吳有訓曾邀請了英國劍橋大學的著名物理學家狄拉克來華講學。狄拉克於當年7月到達北京,在清華大學做了3天的學術訪問,針對正電子有關問題發表演講,這是當時國際物理學界最前沿的課題之一。此外,丹麥的物理學大師玻爾於1937年初到中國訪問時,也應吳有訓邀請在清華大學作學術報告。這些交流活動無疑使清華大學物理系的師生開闊了眼界,也給科研和教學活動增添了新活力。

新中國成立後,吳有訓一直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對中國科學院的建設以及我國科技事業的發展作出重大貢獻。建院初期,他對調整和充實中國科學院的研究力量傾注了大量心血。他既注重基礎理論的研究,也關心新興技術科學的發展,強調科學研究應為國民經濟和國防建設服務。在制定12年科學發展遠景規劃時,吳有訓把握學科發展方向,倡議並參加擬訂加速發展新技術的緊急措施,為我國半導體、自動化、電子學、計算機等技術做了很多工作。他十分重視人才培養,非常關心青年科學家的成長。他是科學院研究生委員會主任,從20世紀50年代起就親自過問研究生的培養工作。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創建後,他常到學校講授普通物理等基礎課程。他還非常關心自然科學史的研究工作,並教導後人一定要有認真科學的態度。1977年10月,就在他逝世前一個月,有位研究物理學史的學者去看望他,吳有訓對這位學者談到了關於如何評價玻爾、海森伯等物理學家,以及如何評價哥本哈根學派的問題。吳有訓認為,應當充分肯定這些物理學巨匠的科學成就,對他們的哲學思想也應當加以研究分析,不要只是一味批判。吳有訓還特別談到了玻爾的人品,認為他的確是一位品格高尚的科學家,並且對中國人民懷有真摯的友情,在評價這樣的科學家時,切忌片面和簡單化,而要實事求是。

「吳有訓的工作實開中國物理學研究之先河」「吳有訓是近代中國科學史上一個模範的科學家」 「他不僅是一位有成就的物理學家,而且是一位傑出的教育家和科學研究的組織者」……吳有訓獲得的這些美譽,當之無愧,也啟發後人澤被後世。

(作者單位系安徽省無為縣襄安中學)

《中國教師報》2018年11月14日第13版 

相關焦點

  • 功勳人物譜科技篇:中國近代物理學的奠基人——吳有訓
    江西高安人,物理學家、教育家,是中國近代物理學研究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被稱為中國物理學研究的「開山祖師」。,在胡先生的指導下,吳有訓在中國國內即對X射線有了一定的了解。 1929年,吳有訓在清華大學建立中國第一個近代物理學實驗室,進行中國國內X射線問題的研究。 1936年4月,被德國哈萊(Halle)自然科學研究院推舉為該院院士,成為第一位被西方國家授予院士稱號的中國人。1945年十月,任中央大學(今南京大學)校長。
  • 40年前的今天,中國物理學研究的開山祖師吳有訓逝世
    1922年1月(25歲),吳有訓以優異成績考取江西省官費留學,赴美國芝加哥大學物理系學習,師從阿瑟·康普頓。期間實驗驗證「康普頓效應」,1925年,以「康普頓效應」為博士論文,獲物理學哲學博士學位。康普頓在1927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中國物理學研究的開山祖師】1926年(29歲)回國,參與江西大學的籌備工作。
  • 吳有訓的榮光與遺憾
    吳有訓(1897~1977),中國近代物理學奠基人,教育家,中國近代物理學研究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康普頓也藉此獲得了1927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有人說如果吳有訓留在美國可能與他的導師同獲諾獎。留美期間1926年吳有訓在美國《物理學評論》發表論文《康普頓效應中的變線與不變線之間能量的分布》,引起國際物理學界關注。1926年博士畢業後,懷著報效國家的理想,學成回國。
  • 近代中國人才輩出
    吳大猷(1907.9.29-2000.3.4)物理學家,北京大學、西南聯大教授,中國物理學之父。吳有訓(1897.4.26-1977.11.30),物理學家,國立中央大學教授,中國近代物理學研究奠基人。
  • 江西吳有訓開創我國物理研究先河 錢三強、楊振寧等皆其學生
    在江西這片紅土地上,有一位著名的物理學家、教育家,我國近代物理學奠基人之一,他就是吳有訓。近日,記者走訪江西省方志館,並多方查閱資料了解到,吳有訓,字正之,江西高安石溪吳村人。在芝加哥讀書時,就幫助導師——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康普頓驗證康普頓效應,令物理學界信服。回國後,他在清華大學建立了首個近代物理學實驗室,開創了我國物理研究先河。
  • 我國科學事業的傑出領導人和組織者——吳有訓
    我國科學事業的傑出領導人和組織者——吳有訓(1897—1977) 郭奕玲      吳有訓,物理學家、教育家,我國近代物理學奠基人之一。以系統、精湛的實驗為康普頓效應的確立做出了重要貢獻。曾先後在多所高等學校任教,培養了幾代科學人才。
  • 紀念逝世四十三周年之從高安走出去的科學泰鬥吳有訓
    這篇論文題為「康普頓效應」的論文一開始說:「本文研究康普頓效應中,(α)散射引起的波長變化的細節,以及(b)測量變線與不變線間的能量分布……」這裡以物理文獻中例行的方式在進行敘述,但任何熟悉近代物理學發展的人,都不難從這些貌似尋常的詞句裡,感覺到他的巨大份量。 康普頓十分讚賞這位大洋彼岸偉大中國的學生,他常為這位年輕人的獨到見解和實驗才幹所驚異。
  • 他是中國近代物理學奠基人,畢生從事研究工作,曾創辦清華物理系
    他是中國20世紀著名物理學家、物理教育家,是中國近代物理學的奠基人之一。他便是葉企蓀,也作葉企孫,名鴻眷,字企蓀,以字行,男,漢族,江蘇省上海縣人。早年及留學生涯 1898年7月16日,葉企蓀出生於上海縣唐家弄一書香門第。
  • 光明日報:我國科學事業的傑出領導人和組織者——吳有訓
    翌年,清華大學理學院院長葉企孫得知吳有訓回國,通過胡剛復邀請他到清華大學任物理學教授。以後數年,吳有訓在清華大學充分施展了自己的才華。他一方面認真講授近代物理學,一方面積極倡導、組織並參加近代物理學的科研工作,並創建了國內第一所近代物理實驗室。10年內,他從理論上探討X射線的氣體散射,先後在國內外發表了10餘篇論文。他的工作被嚴濟慈譽為開了「我國物理學研究的先河」。
  • 你所不知道的中國物理學研究「開山祖師」
    1956年全國政協會議期間的吳有訓(資料圖)吳有訓先生(1897年4月26日—1977年11月30日)出生於宜春市高安荷嶺鎮的一個小山村,他是我國近代物理學的先驅者,是卓越的科學家和教育家。他在物理學的研究上,因證實康普頓效應做出了貢獻而蜚聲海內外。
  • 《中國現代科學家(八)》自提預售開始!科學家系列你集齊幾組?
    吳有訓(1897—1977)江西高安人。以系統、精湛的實驗為康普頓效應的確立做出了重要貢獻。曾先後在多所高等學校任教,培養了幾代科學人才。華羅庚(1910—1985)江蘇金壇人。中國解析數論、矩陣幾何學、典型群、自安函數論等多方面研究的創始人和開拓者。
  • 中國近代史上十位傑出的物理學家
    今天小編帶你認識一下,在近代歷史來十位傑出的物理學家們吧~王淦昌(1907年5月28日—1998年12月10日):出生於江蘇常熟,核物理學家、中國核科學的奠基人和開拓者之一、中國科學院院士、1999年「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曾榮獲兩項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1982)、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特(1985),首屆 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成就獎(1994)獎項。
  • 我國近代物理學奠基人之一——葉企孫
    我國近代物理學奠基人之一——葉企孫 (1898—1977)     葉企孫,物理學家、教育家,我國近代物理學奠基人之一。與合作者一起利用X射線短波限與加速電壓的關係測定普朗克常數,獲得當時該方法最精確的實驗數據。
  • 盤點中國成就最高的十位物理學家
    吳有訓吳有訓(1897年4月26日-1977年11月30日),字正之,江西高安人,物理學家、教育家,是中國近代物理學研究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 被稱為中國物理學研究的"開山祖師"。曾先後在多所高等學校任教,培養了幾代科學人才,吳有訓在清華大學建立起中國第一個近代物理研究實驗室,開創了中國物理學研究的先河。
  • 高安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中國物理學研究的「開山祖師」!
    熊尚林:熊尚林,革命烈士、大渡河十八勇士之一,江西高安人,早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紅軍,在土地革命時期,參加了中央蘇區的五次反「圍剿」鬥爭,1935年任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第一軍團第一師第一團第一營第二連連長,長徵途中與另外16名勇士強渡大渡河,到達陝北後,參加直羅鎮戰役、東徵與西徵;抗戰爆發後,隨115師首戰平型關,後參加冀東民眾抗日大暴動、平西敵後鬥爭,任平北軍分區第40
  • 中國現代著名人物30個中國十大現代傑出人物事跡
    對中國貢獻巨大的人物、中國現代著名人物30個、影響當代中國50位名人、中國十大著名人物、中國近代100名名人、中國現代傑出人物事跡、中國現代50個傑出人物、近代中國十大影響人物; 莫言,原名管謨業,1955年2月17日出生於山東高密,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 2012年諾zhi
  • 30位中國現代科學家登上「國家名片」
    1988年4月28日發行《中國現代科學家(一)》紀念郵票,全套4枚,圖案分別為「地質學家李四光」、「氣象、地理學家竺可楨」、「物理學家吳有訓」和「數學家華羅庚」。他先後創建了中國大學中的第一個地學系和中央研究院氣象研究所,中國近代氣象學、地理學的奠基人; 吳有訓(1897年4月26日—1977年11月30日),江西高安人。他以系統、精湛的實驗為康普頓效應的確立做出了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