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29 05: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原創 嶽沛、靳鈴涵 光明網
28年前的今天,
共和國痛失一位巨匠。
他是一代國學大師錢玄同之子,
是我國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
他的一生,卻因一節物理課而改變。
他就是錢三強。
「三強」的由來
錢三強出生在浙江湖州的一個書香世家,
但其實錢三強的本名並不叫「三強」,
而是叫錢秉穹,
這個名字寄予了父親對於錢三強的厚望,
寓意掌握蒼穹、控制宇宙。
錢三強一家合影,右一為錢三強,右二為錢玄同
而後來為何改名錢三強,
有這樣一個有趣的故事:
一次,
一個體質比較瘦弱的同學給錢三強寫信,
信中自稱「大弱」,
而稱當時還叫「秉穹」的他為「三強」。
這封孩子們之間互稱綽號的調皮信,
恰巧被秉穹的父親錢玄同看見了。
「你的同學為什麼叫你『三強』呀?」
錢玄同風趣地問道。
「他叫我『三強』,
是因為我排行老三,
喜歡運動,身體強壯,
故就稱我為 『三強』。」
秉穹認真地回答了父親的詢問。
錢玄同先生一聽,
連聲叫好。
他說:
「我看這個名字起得好,
但不能光是身體強壯,
『三強』還可以解釋為
立志爭取德、智、體都進步。」
在父親錢玄同的肯定下,
從此以後,
「錢秉穹」就正式改名為「錢三強」了。
一堂物理課帶他走進了科學事業
出生於書香門第的錢三強,
從小學起就在蔡元培等北大教授
辦的子弟學校上學。
按理說,能有這個教育條件的孩子,
但凡用點功,
混得都不會太差。
但有著超高起點的錢三強
還偏偏不是簡單用功那麼簡單,
興趣愛好十分廣泛的他,
即便不斷跳級,
他的學習成績依舊還是班級前幾名。
19歲的錢三強
1929年,錢三強中學畢業時,
關於考什麼大學,
他還沒有拿定主意,
父親一向尊重子女的選擇,
於是便讓錢三強自己做主,
學想學的專業。
中學要畢業的時候,
錢三強偶然間讀到
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
《建國方略》等書,
書中對未來中國建設藍圖的描繪,
深深地吸引著他。
那一刻,
他覺得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
他立志報考上海交通大學的電機工程專業,
將來當一名工程師,
投身國家建設。
投身國家建設是錢三強早已立下的志向,
然而當他將這一決定告訴父親時,
父親雖沒有反對,
但卻給了他一個重要的提醒:
「上海交大用的是英文課本,
而你中學學的是法文,
將來能否跟得上呢?」
父親的提醒,
讓錢三強一下從激動的憧憬
回到了現實中。
「怎麼辦?是堅持自己的選擇,
還是改換學校和專業?」
這個問題一直縈繞在錢三強的心裡,
可父親依舊讓錢三強自己做決定,
錢三強和幾個同學商議之後,
決定堅持自己的選擇,
先到北大讀預科,
等英文水平提高了,
再報考上海交大。
不過,人生總有各種偶然的機遇和機緣,
命運車輪偏偏帶他走進了科學的大門。
錢三強在北大預科班學習時,
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經常到北大來講課,
其中有一位老師的課讓錢三強非常感興趣。
老師精彩的講解,
讓錢三強的興趣逐漸從電機工程
轉向了物理學。
正是由於這一堂物理課,
他決定重新報考清華大學物理系。
這也就成了一代功勳科學家
進入神奇物理世界的開始
……
放棄北大的三年學業,
重新報考清華,
這是一個常人不會做的決定,
可錢三強這個屬牛的孩子,
卻無無反顧堅定自己的選擇。
對於錢三強的這個決定,
父親依然沒有幹預,
只是在他考取清華物理系後,
父親專門寫了一副字送給他:
「從牛到愛」
父親這簡簡單單的四個字,
卻飽含了對錢三強的期望:
一是希望他能像孺子牛一樣,
認認真真去工作、去生活;
二是希望他能在科學上不斷努力,
像牛頓和愛因斯坦一樣往前走。
錢三強明白,
崇尚科學與民主的父親,
將對他的希望都寫進了這四個字裡。
從此,這副字成了錢三強的座右銘。
無論走到哪裡,
錢三強都隨身攜帶。
1932-1936年清華大學物理學系的同學畢業合影,後排左一是錢三強、前排右二是何澤慧。
機會總會留個努力地有準備的人
畢業後錢三強到北平物理研究所
做了一名助理,
他工作後做的第一個課題
是袋裝光譜的分析與測量。
他在清華訓練出的紮實的動手實驗能力
和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
給所長嚴濟慈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一個星期六的下午,
嚴濟慈先生找到錢三強,
鼓勵他到巴黎大學深造,
這可是全球研究原子核最先進的地方之一。
錢三強也沒有辜負老師的厚望,
一下子就考上了。
在居裡實驗室求學時的錢三強
就這樣,
錢三強迎來了原子核事業上的轉折點,
他在巴黎大學居裡實驗室的導師,
就是著名約裡奧·居裡夫人。
在這裡錢三強更加刻苦,
約裡奧·居裡夫人稱讚他
比法國大學生還有能力。
不僅如此,努力還使他收穫了愛情,
他和夫人何澤慧更是被稱為
「中國版居裡夫婦。」
1946年,
在法國居裡實驗室,
錢三強和夫人何澤慧
捕捉到世界上第一份四分裂徑跡。
他們的論文,
在國際科學界引起巨大轟動!
法國國家科學院授予錢三強,
亨利·德巴微物理學獎,
錢三強是獲得該獎的第一位中國人。
1946年,錢三強與何澤慧在巴黎實驗室的雲霧室設備上做實驗
1947年,
34歲的錢三強,
晉升為法國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導師。
正處於科學研究巔峰的他,
做出了一個令所有人詫異的決定,
回到中國。
面對法國的挽留,和誘人的待遇,
錢三強說:
「雖然科學沒有國界,
科學家卻是有祖國的。
正因為祖國貧窮落後,
才更需要科學工作者努力去改變她的面貌。」
從此,他與中國的兩彈一星事業緊密相連
1948年6月,
跨越重重阻礙,
錢三強終於攜妻女
回到了闊別11年的祖國。
從此,
錢三強便與中國的兩彈一星事業
緊緊地連在一起!
錢三強離開巴黎回國前與約裡奧-居裡夫婦兩位老師合影留念
可回到祖國後的工作並不太順利,
蘇聯不僅單方毀約,
還對中國冷嘲熱諷,
他們聲稱:離開蘇聯專家,
中國20年造不出原子彈。
但這些困難怎麼能
難倒堅韌頑強地中國科學家們。
錢三強非常清楚的知道,
原子核能對一個國家實在是太重要了!
面對眼前的這些困難,
錢三強絲毫沒有退縮,
他說:
「就算沒有幫助,
那就一個難關一個難關闖。」
於是,回國後的錢三強,
開始四處奔波,
延攬人才,
在錢三強的組織下,
趙忠堯、鄧稼先、楊承宗等
一大批科學家從國內外聚集起來。
1951年近代物理研究所全體人員。前排左起:胡文琦、肖振熹、鄧稼先、彭桓武 、趙忠堯、錢三強 、何澤慧、肖健、王素銘。
短短幾年,
近代物理研究所就從最初的十幾個人,
發展到1956年的600多人!
錢三強(右)與王淦昌(油畫)
就這樣,錢三強引領著眾多科學家,
毅然投身到奮鬥中。
1964年10月16日,
在這個偉大的日子裡,
一朵漂亮的蘑菇雲在中國升起!
這一天,
錢三強沒有去現場,
而是一如往常,
去二機部辦公室上班。
上午,
錢三強去了二機部部長劉傑的辦公室,
劉傑對錢三強說:
「今天爆炸
大概也有不成功的可能。」
錢三強的眼裡一下子湧上了淚,
他說:
「一定會成功的!」
隨著蘑菇雲的騰空而起,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中國人從此挺直了腰杆!
而這一天,
也是「中國原子彈之父」
錢三強51歲的生日。
這或許也在冥冥中,
註定了錢三強這一生
與中國科學事業無法割捨的緣分。
短短的2年8個月後,
1967年6月17日,
中國第一顆氫彈也爆炸成功!
而從原子彈到氫彈,
美國用了7年3個月,英國近5年,
法國8年6個月,蘇聯6年3個月,
而我國是原子彈到氫彈間隔最短,
發展最快的國家。
錢三強先生
也終是實現了自己的許諾和父親的囑託:
「學以致用,報效祖國。」
1992年5月底,
首都科技屆緬懷聶榮臻元帥,
為了準備發言稿,
錢三強頭一天晚上,
反覆一字一句地修改到第二天凌晨。
在第二天的發言中,
他講起往事,激動不已幾度哽咽,
發完言之後,
他又堅持聽完了所有人講話才回家休息。
當天晚上,錢三強心臟病發作,
住院治療一個月後,
6月28日,在北京逝世,
享年79歲。
1999年9月18日,
國家召開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表彰大會,
追授錢三強為
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
獲獎後,錢三強最好的朋友,
同為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彭桓武
第一時間去了錢三強的墓前,
向錢三強先生鄭重宣讀了
這份至高的國家榮譽!
錢三強將自己的一生
都奉獻給了中國科學事業,
他竭盡畢生心力不懈努力,
直到他生命的最後一息!
他用他的一生告訴我們:
「振興中華為己任,
自覺報效祖國!」
在新中國七十餘載的崢嶸歲月中,
還有太多太多共和國的科學元勳們,
他們選擇在最好的年華、
在學術發展最巔峰時期,
衝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國!
即便條件困苦,
他們依然那樣無怨無悔地
把最赤誠的心和最熱烈的愛,
獻給了祖國和人民。
當我們享受今天的幸福生活時,
請不要忘了他們,
這些為新中國發展嘔心瀝血
無私奉獻的
大 國 脊 梁!
文章來源:光明網 作者:嶽沛、靳鈴涵
原標題:《28年前的今天,一顆巨星隕落,他的一生影響了整個中國,而影響他一生的竟然是一節物理課!》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