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生物》第十一章第三節 昆蟲的一生

2020-12-04 非正常人類研究處

初二《生物》第十一章第三節 昆蟲的一生

一、設計思想

根據初中生物課程標準提出的「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發展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幫助學生理解生物科學、技術和社會的相互關係,增強學生對自然和社會的責任感,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的理念,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自主地參與知識的獲得過程,給學生充分的表達自己想法的機會。課堂教學的核心是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和學習方法的指導,課堂上注意創設問題情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強調比較分析的學習方法,強調辨證唯物主義的哲學觀點,引導學生客觀的分析昆蟲與人類的關係,增強學生保護昆蟲的多樣性的歷史責任感和環保意識,通過運用生物知識解釋現象與解決問題,如生物防治方法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生物科學的價值,使學生在現實生活背景中學習生物學。教學過程中,儘量採用一些逐步增加難度的方式來檢測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

教學設計中利用了教育學、教育心理學的相關理論,如「概念是符號所代表的具有共同關鍵特徵的一類事物或性質」,包括四個方面:概念名稱、概念定義、概念例子和概念屬性;「概念學習就是能概括出同類事物的共同本質特徵,習得一個概念不僅要求學生學習與掌握一類事物的共同本質特徵,而且要求他能排除非本質特徵。」(P99,《教育心理學》,邵瑞珍主編)所以在學習完全變態與不完全變態這兩個概念的過程中,設計比較二者異同點、舉例、判斷、排序等環節,幫助學生正確全面的掌握這兩個概念。

二、教學分析

(一)教學內容分析

1、本節內容在課標中的要求:

昆蟲的生長發育在課標中要求是:「舉例說出昆蟲的發育過程。」即能夠識別、辨認昆蟲的生長發育過程,能夠描述完全變態與不完全變態的基本特徵等,屬於理解水平。課標中規定「學生能夠概述昆蟲與人類的關係」,也是屬於理解水平。

2、本節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及前後知識的聯繫:

本節內容同前一章中昆蟲的生殖方式有緊密的聯繫,昆蟲大多是體內受精,卵生。昆蟲的生長發育方式是動物的生長發育板塊中重要的一部分內容。

3、本節內容的學習會對學生的一般發展的促進作用

學生能夠認同辨證唯物主義的哲學觀點,客觀的分析昆蟲與人類的關係,增強保護昆蟲的多樣性的歷史責任感和環保意識,通過運用生物知識解釋現象與解決問題,如生物防治方法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生物科學的價值。

4、本節內容的重點與難點

重點:昆蟲的完全變態發育過程與不完全變態發育過程。

難點:完全變態與不完全變態的異同點

5、重難點解決途徑

突出重點:教學中先從錄像入手,然後讓學生複述昆蟲的發育過程;

突破難點:設置了五個測試環節,逐步增加難度,幫助學生突破難點。

6、對教材的處理

由於教材中感性材料家蠶與蝗蟲的生活史只有圖片,難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所以另外採用了學生更有興趣的蝴蝶與蟬的生長發育過程來講解完全變態與不完全變態的概念,將家蠶與蝗蟲作為檢測資料。這樣既不會影響教學效果,也不會忽視教材內容。

另外,教材中講述昆蟲與人類的關係的時候只講了昆蟲對人類的影響,而忽視了人類對昆蟲的影響,人類對昆蟲的利用與防治正是人類對昆蟲的影響。另外教材中提到的物理防治比較簡單,所以在教學過程中重點講述化學防治與生物防治。

(二)學情分析

1、學生的認知心理

初二學生正在處於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過渡,他們的抽象思維能力還有限,輔以形象思維才能很好的發展抽象思維。所以教學中採用直觀的圖片與動態的錄像相結合的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採用先感性認識後理性認識的教學設計。

2、學習風格的分析

這個班級的學生屬於外向型,思維活躍,課外知識豐富,善於表達,自學能力比較強,好勝心強。所以在教學過程中給他們設置一些有較高難度的問題,有利於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課堂效率。

3、學生起點學習能力分析

由於教學進度的安排,學生還沒有學習昆蟲的生殖的相關內容,但是由於小學科學課對這一部分內容有介紹,所以預測不會影響他們對這節內容的學習。學生的觀察能力比較強,但是缺乏生活經驗,缺少感性認識,所以教學過程中,多採用圖片,彌補學生這方面的欠缺。

三、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學生能夠列舉三個完全變態發育和不完全變態發育的昆蟲種類;

2.學生能夠說出完全變態發育與不完全變態發育的相同點與不同點;

3.學生能夠說出昆蟲與人類的關係

4.學生能夠列舉防治有害昆蟲的常用方法。

(二)能力目標:

1.學生能夠據圖複述昆蟲的完全變態發育過程與不完全變態發育過程;

2.學生能夠辨別完全變態與不完全變態的昆蟲。

(三)情感態度目標:

1.通過蝴蝶與蟬的生長和發育過程的教學,學生能夠認同生物科學的重要價值,提高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

2.通過合理防治有害昆蟲的教學,學生能夠關注保護昆蟲多樣性的重要性,激發學生保護昆蟲和學習昆蟲知識的熱情。

四、教學活動

(一)講授:完全變態與不完全變態的過程與概念;

(二)演示:蝴蝶的圖片、蝴蝶與蟬的生長發育過程等視頻資料;

(三)談話:採訪學生對蝴蝶的認識以及學生對昆蟲與人類的關係的認識;

(四)討論:利用排序的方法檢測學生對概念的掌握程度;

(五)測試:根據圖片判斷某種昆蟲的生長發育方式。

五、教學媒體

(一)圖片資料:《五彩繽紛的蝴蝶》、某些昆蟲的生長發育過程中的圖片

(二)視頻資料:蝴蝶與蟬的生長發育過程、昆蟲為人類提供食物與娛樂等

六、板書設計

第三節 昆蟲的一生

(一)昆蟲的生長發育

完全變態:卵→幼蟲→蛹→成蟲

不完全變態:卵若蟲成蟲

(二)昆蟲與人類的關係

益(合作)

昆蟲 害(防治) 人類

七、評價與反饋

課後作業:1、觀察蝴蝶與蝗蟲的生活史標本;

2、寫一篇小論文,介紹自己喜歡的一種昆蟲;

3、課外閱讀世界名著《昆蟲記》

八、課後反思:(待續)

九、教學流程:(下一頁)

十、教學過程

相關焦點

  • 初二《生物》第十三章 第三節 原核生物界
    【教學重點】原核生物的基本特徵【教學難點】原核生物與真核生物的區別【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方法】講授法、討論法【課 型】講授課【教學媒體】flash、圖片、幻燈片課件【板書設計】第十四章 生物多樣性第三節 原核生物界
  • 第七單元第二章《生物的遺傳和變異》第三節 基因的顯性和隱性1
    第七單元第二章《生物的遺傳和變異》第三節 基因的顯性和隱性1 來源:中考網整理    作者:若冰    2014-03-14 07:28:02 [標籤:初二生物 電子課件 生物課件]說兩句
  • 八年級數學:《三角形》綜合檢測題,初二生必做,可別錯過!
    本節我們推送的是人教版八年級數學上冊第十一章《三角形》的章末綜合檢測題,本章共有3節內容,分別是:與三角形有關的線段,與三角形有關的角,多邊形及其內角和;按照課程進度,夥伴們應該都學完了本章的全部內容,為了幫助夥伴們檢測對本章內容的掌握情況,小隴特別整理了這套檢測題,涵蓋了本章的全部知識點,初二生的你務必做一遍。
  • 第三節 蠅 - 專區 - 生物谷
    第三節 蠅   蠅屬雙翅目環裂亞目(Cyclorrhapha),全世界已知10000多種,我國記錄有1500多種。與人類疾病有關者多屬蠅科(Muscidae)、麗蠅科(Calliphoridae)、麻蠅科(Sarcophagidae)及狂蠅科(Oestridae)。
  • 《機械迷城》第十一章怎麼過 第十一章通關方法
    導 讀 本次給大家帶來的是機械迷城的第十一章通關攻略,之前的扇葉飛走了,我們進入了一個溫室,需要做的就是完成遊戲給配電盒充上電啟動開關
  • 初二《生物》第十四章第四節原生生物界
    >【課 型】實驗講授課【教學媒體】flash、圖片、幻燈片課件【板書設計】第十四章 生物多樣性第四節原生生物界(藻類和原生動物)一、原生生物的基本特徵1.生活環境:水中;2.結構:為單細胞或多細胞生物;細胞具有真正的細胞核,屬於真核生物3.代表生物:藻類、原生動物(變形蟲、草履蟲和眼蟲)
  • 第三單元第一節 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教學設計
    第三單元第一節 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教學設計   天津市河北區天慈中學趙婧   1.教材分析   1.1本課在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新課標十大主題中第四大主題──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中的內容。
  • 初中生物練習題之昆蟲的生殖與發育
    第14章第3節昆蟲的生殖與發育同步練習     一、選擇題     1、飼養家蠶時,我們看到吃桑葉的"蠶寶寶",出於家蠶發育的哪一階段()     A、受精卵B、幼蟲C、蛹D、成蟲     2、下列生物的發育過程屬於完全變態發育的是()
  • 昆蟲與甲殼動物的祖先叫「多節耳材村蟲」
    原標題:研究確定昆蟲與甲殼動物祖先——多節耳材村蟲新華社昆明12月28日電(記者嶽冉冉)中、英、美科學家通過顯微CT技術,發現並確認了昆蟲與甲殼動物的最早祖先為5.2億年前的「多節耳材村蟲」。該成果於北京時間28日凌晨在線發表在了國際期刊《當代生物學》上。
  • 初二數學,三角形三邊關係題型,牢記第三邊取值範圍公式
    初二數學,三角形三邊關係題型,牢記第三邊取值範圍公式 原標題:初二數學,三角形三邊關係題型,牢記第三邊取值範圍公式
  • [趣味生物]常見動物昆蟲的識別與鑑定
    第1頁:第一頁第2頁:第二頁第3頁:第三頁下面以昆蟲綱為例,介紹如何檢索到各個目。  一、昆蟲綱的基本知識  昆蟲綱是節肢動物門中的一個主要綱,其主要特徵是身體分頭、胸、腹三部分;頭部具一對觸角;胸部具三對附肢(足),大多數種類還具兩對翅。  二、昆蟲綱分類常用的主要特徵  昆蟲綱是動物界第一大綱,含已知種約一百萬。
  • 初二數學上學期,計算天天練之平面直角坐標系,點的特徵
    初二上學期,一次函數實際應用題,八種題型三大難題>八年級每個版本的計算問題都不一樣,因此更新的周期相對會長一點,肯定不止暫定的15節內容,因為才更新了四大部分內容:實數的運算、勾股定理、一次函數、整式的乘除運算。
  • 一個視昆蟲為朋友與生命的男人 ___法布爾的一生
    蟬法布爾其實更像我們中國的蒲松齡,蒲松齡以鬼狐喻人,諷人,法布爾則是以昆蟲的微笑世界折射人性,這是典型的以小見大手法。一個個小昆蟲凝聚了法布爾一生的心血。由動物圖書記下A、B、C……字母,對昆蟲和草類產生興趣,發現黑喉鴝的巢,取得巢中青藍色的蛋,經神父勸說,把鳥蛋歸還原處,為增加家庭收入,幫忙照看小鴨,負責趕到沼澤放養,因而發現沼澤中的生物和水晶,雲母等礦石。九歲的法布爾中學畢業。全家搬到羅德斯鎮,父親以經營咖啡店為生,進入王立學院,擔任望彌撒儀式助手而免交學費。
  • 初二計算天天練,平面直角坐標系,點的平移、旋轉與對稱
    初二上學期,勾股定理的運算,注意分情況討論初二上學期,勾股定理的應用,面積問題、幾何問題、同條線段應用由於初二計算部分內容每個版本不一樣,因此在獲取電子版時請說明版本,沒有說明版本的一律發送人教版的計算天天練。
  • 初二生拍生態紀錄片《鷺島之殤》 曾給生物課本挑刺
    據海峽導報報導 「廈門近海正在被人類製造的垃圾包圍,廈門原生物種的生存空間正在被外來物種吞噬……」前段時間,廈門市十一中初二學生王卓揚上傳了一部名為《發現第九季:鷺島之殤》的紀錄片。  在紀錄片中,王卓揚記錄了廈門生態和環境的變化,介紹了包括鳥類、魚類、軟體類、環節類、棘皮類、甲殼類、昆蟲類在內的近40種動植物,以及它們所處的正在被慢慢破壞的環境。在片尾,王卓揚寫道:「行動起來,保護環境,這樣才能拯救鷺島之殤。拯救全球因人類的私慾而慘遭滅絕的生靈們。」   視頻上傳到網絡上之後,得到不少網友的好評,網友稱之為難得的本土生態紀錄片。
  • 《七年級生物上冊》第二章第二節教材問題及課後練習,精彩為您備
    第一單元 生物和生物圈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第二節 生物與環境組成生態系統P20資料分析:1、樹皮裡面有昆蟲的幼蟲。樹、昆蟲的幼蟲和啄木鳥之間的關係是怎樣的?答:昆蟲的幼蟲吃樹幹中的有機物,啄木鳥吃昆蟲的幼蟲。 2、腐爛的樹樁最終會消失嗎?答:會。
  • 課外拓展丨昆蟲的結構特點
    螳螂的咀嚼式口器天牛的咀嚼式口器蚊子的刺吸式口器蝴蝶的虹吸式口器特寫蜂鳥鷹蛾懸停在空中吸食花蜜胸部昆蟲的胸部分3節,每節生有一對足,足的形狀變化多樣。大多數昆蟲有二對翅,少數昆蟲的翅只有一對或完全退化。
  • 第三節 肝臟的生物轉化作用
    第三節 肝臟的生物轉化作用   一、肝臟生物轉化的概述   生物轉化的定義 機體將一些內源性或外源性非營養物質進行化學轉變,增加其極性(或水溶性),使其易隨膽汁或尿液排出,這種體內變化過程稱為生物轉化(biotransformation)。
  • 今日驚蟄丨自然界的生物醒過來
    驚蟄,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在疫情濃雲下悄然來至,帶著不可抗背的向榮的自然規律,如氣溫回暖、春雷乍動、雨水增多,儼然也是萬物復甦的兆象。關於驚蟄,除我們容易想到的雷雨、驚蟲、農耕,還牽繫諸多古老的民俗世風,如蒼龍七星、龍抬頭和睡獅論。而驚蟄千百年來的疊覆,也仿佛告知我們自然世界的法則是時間奔赴向前,人事可能無常,但春天一定會來。
  • 昆蟲皇后:蘭花螳螂
    偉大的博物學家,進化論的提出者之一華萊士(Alfred Wallace)在1889出版的《達爾文主義》一書中描述過這種生物,他說「蘭花螳螂」十分稀少,體色十分奇特。雖然華萊士一生在東南亞從事生物研究,但他也沒機會真正見過這種奇特的生物,只是好友寄來的一副黑白素描和蠟黃變色的標本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