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通過對水綿和衣藻的觀察學生能夠說出原生生生物的基本特徵;
2.比較說出原生生物與原核生物主要的區別;
3.舉例說明原生生物與人類的關係及其在生物界中的重要作用。
(二)能力目標:
1.通過對水綿和衣藻的採集與觀察,提高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
2.通過認識原生生物與人類生活的關係,提高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釋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目標:
1.通過對原生生物的觀察,培養學生從事科學研究所必需的嚴謹認真的科學態度和事實求是的科學態度。
2.通過原生生物與人類關係的認識,使學生樹立辯證的世界觀。
【教學重點】原生生物的基本特徵
【教學難點】製作水綿的臨時裝片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方法】實驗法、講授法、討論法
【課 型】實驗講授課
【教學媒體】flash、圖片、幻燈片課件
【板書設計】
第十四章 生物多樣性
第四節 原生生物界(藻類和原生動物)
一、原生生物的基本特徵
1.生活環境:水中;
2.結構:為單細胞或多細胞生物;細胞具有真正的細胞核,屬於真核生物
3.代表生物:藻類、原生動物(變形蟲、草履蟲和眼蟲)
二、原生生物與人類的關係
益:產生有機物和氧氣,維持自然界中物質循環和大氣平衡;食用;藥用;工業原料
害:赤潮;危害水體中的其他生物;致病等
【教學過程】
【課後反思】
1. 為何將藻類和原生動物歸為原生生物界?因為早期的藻類是植物的祖先,而原生動物是動物的祖先,所以說原生生物,可以理解成「原始的生物」;
2. 水綿的顏色為何是綠色?學生可能猜測水綿體內有葉綠體,這樣觀察的時候更認真;
3. 水綿有沒有根莖葉?水綿是多細胞還是單細胞生物?這兩個問題應該在做臨時裝片前回答,畢竟這是肉眼觀察就可以回答的,所以教學設計應該先問再做實驗;
4. 講完原生生物的基本特徵後,我問了:「原生生物與原核生物有何不同?」學生能夠回答出原生生物是真核生物,有真正的細胞核。這個問題能夠幫助學生複習原核生物的基本特徵——沒有成形的細胞核;
5. 最後的分類測試,效果也比較好,尤其是藍藻,學生很容易將它歸為藻類,從而歸為原生生物界;當然,由於菌物界還沒有講,在這裡設置就不太合理,對於學生來說太難了,所以應該考慮學完菌物界後再考學生;
6. 最後反饋所設計的三個問題並不是很好,所以在教學中都沒有問。以後可以直接刪除。因為北京版的教材是將藻類歸為原生生物界而不是植物界,所以問題2不好;而赤潮是一個較複雜的問題,也不是本節課的重點,所以最好也刪除。還是用分類遊戲作為反饋更好一些。
7. 注意:由於學生很久沒有使用顯微鏡,所以教師如果演示實驗步驟,將會提高課堂效率。回憶步驟雖然也複習了顯微鏡操作,但是效果並不理想。復原顯微鏡也應該做統一要求,將要求說明後,讓大家比賽,教師檢查後統一套罩子保護。總之,應該統一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