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單細胞生物

2021-02-08 車老師初中生物微課堂


第四節 單細胞生物

學習目標:
知識目標:

1、說明單細胞生物可以獨立完成生命活動。
2、說出單細胞生物與人類的關係。
能力目標:

1、使用顯微鏡觀察草履蟲,進一步強化顯微鏡的操作技能。
2、利用圖片和模型,啟發引導學生認識草履蟲的結構和生活。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認同單細胞生物可以獨立完成生命活動,與人類的生活有著密切關係。
學習重點:
說明單細胞生物可以獨立完成生命活動、說出單細胞生物與人類的關係。
學習難點:
單細胞生物可以獨立完成生命活動。
使用顯微鏡觀察草履蟲。

本節核心知識:

我們平時常見的生物,都是由許多細胞構成的。其實,生物圈中還有不少肉眼很難看見的生物,它們的身體只有一個細胞,稱為單細胞生物。大多數單細胞生物生活在水域或溼潤的環境中,有些寄生在其他生物體上。常見的單細胞生物有大腸桿菌、酵母菌、草履蟲、變形蟲、衣藻等。單細胞生物與人類的關係:有利也有害。


本節核心知識:

單細胞生物  

1、單細胞生物:草履蟲、酵母菌、、衣藻、眼蟲、變形蟲  

2、草履蟲的結構見課本70頁圖  

(1)纖毛:擺動,使草履蟲在水中旋轉前進 

(2)表膜:攝入氧,排出二氧化碳     

(3)口溝:食物進入通道 

(4)食物泡:食物消化和吸收  

(5)收集管和伸縮泡:收集多餘水分和廢物,並排出體外 

(6)胞肛:排出食物殘渣  

3、觀察草履蟲時,在載玻片的培養液的液滴中放幾絲棉花纖維,以限制草履蟲運動過快。

4、單細胞生物與人類的關係:有利也有害 舉例。 

(1)有利:組成浮遊生物,為魚的天然餌料;淨化汙水;      

(2)有害:危害人類健康;危害漁業等 

草履蟲:


草履蟲的形態結構:

草履蟲的應激性實驗:

相關焦點

  • 初二《生物》第十四章第四節原生生物界
    >【課 型】實驗講授課【教學媒體】flash、圖片、幻燈片課件【板書設計】第十四章 生物多樣性第四節原生生物界(藻類和原生動物)一、原生生物的基本特徵1.生活環境:水中;2.結構:為單細胞或多細胞生物;細胞具有真正的細胞核,屬於真核生物3.代表生物:藻類、原生動物(變形蟲、草履蟲和眼蟲)
  • 初中生物《單細胞生物》這樣複習,應該沒有問題
    第四節 《單細胞生物》一、常見的單細胞生物:眼蟲(含有葉綠體)、大腸桿菌、酵母菌、草履蟲、變形蟲、衣藻。考點一:學會辨認幾種常見的單細胞生物1.下列全為單細胞的組生物是( B )A.下列有關單細胞生物的敘述正確的是( C )A.單細胞生物必須生活在水中 B.單細胞生物都是分解者C.
  • 《單細胞生物》的教材問題及課後練習題,我精心為您的孩子準備
    第四節 單細胞生物P66想一想,議一議: 人體的細胞如果離開人體就很難存活。(×) 細胞分化的結果形成組織,草履蟲是單細胞生物,沒有細胞分化的生命活動。(2)多細胞生物的細胞一定比單細胞生物大。(×) 不一定,細胞的大小與是否是多細胞生物無關。世界上已知最大的單細胞生物巨型阿米巴蟲的單個細胞直徑常常可以超過10釐米,已被深海生物學家證明這種生物是多種多細胞生物的宿主。
  • 第二章細胞怎樣構成生物體 第四節單細胞生物
    知識梳理:1、單細胞生物:整個身體只由(  )構成,是生物圈中形態微小、結構簡單的一類生物。已知的單細胞生物有(  )、(  )、(  )等。單細胞生物2、單細胞生物的結構和生活:(1)草履蟲的結構和功能:
  • 誰說單細胞生物很微小?這些單細胞生物大到超乎你的想像
    引言:在我們的認知中,單細胞生物的大小和多細胞生物的大小比起來簡直就可以忽略不計,這是否代表所有的單細胞生物都非常微小呢?其實不然,自然界中還是存在許多相對較大的單細胞生物,它們有些的大小比一個籃球還要大。
  • 2018下半年高中生物教師資格證面試試題(精選)第四批
    2018下半年高中生物教師資格證面試試題(精選)第四批 福建教師資格考試網:為您提供福建教師資格考試報名時間、考試報名入口、教師資格各學科備考資料、輔導課程、模擬試題等教師資格考試資訊以及筆試、面試準考證列印入口等考試相關資訊
  • 初中生物知識點:單細胞生物
    單細胞生物   1、常見的單細胞生物:草履蟲、酵母菌、衣藻、眼蟲、變形蟲   2、草履蟲對刺激的反應:趨向有利刺激,逃避有害刺激。   3、單細胞生物與人類的關係:有利:魚類餌料、淨化汙水;有害:危害人體健康、形成赤潮   沒有細胞結構的生物——病毒   1、病毒的種類:以寄主不同分為:動物病毒、植物病毒、細菌病毒(噬菌體)   2、病毒結構:結構簡單,沒有細胞結構,由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組成。
  • 人們以為單細胞生物很弱小,實際上有一種單細胞生物大到難以形容
    接下來我們就以一個案例來探討下這個問題,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單細胞生物,顧名思義,即是指體內只有一個細胞的生物,經常會聚集成為細胞集落。而單細胞生物又分為有核和無核的單細胞,主要組成部分有線粒體、高爾基體、核糖體、細胞膜(動物)、細胞壁(植物)以及細胞質等等。據悉,距今35億年前至41億年前地球出現第一批生物,它們就是單細胞生物。後來隨著大自然環境的改變,才形成多細胞生物。
  • 人們以為單細胞生物很弱小,實際上很多單細胞是可以用肉眼看到的
    接下來我們就以一個案例來探討下這個問題,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單細胞生物,顧名思義,即是指體內只有一個細胞的生物,經常會聚集成為細胞集落。而單細胞生物又分為有核和無核的單細胞,主要組成部分有線粒體、高爾基體、核糖體、細胞膜(動物)、細胞壁(植物)以及細胞質等等。據悉,距今35億年前至41億年前地球出現第一批生物,它們就是單細胞生物。
  • 什麼是第四域生物?
    按照生物學界的「三域分類法」,生物學家把地球上已知的生物分為3個大的類別,它們分別是細菌、古菌和真核生物。然而,最近的一些研究表明,海水中可能隱藏著比病毒大而比細菌小的第四域生物。  最初,人類認為自然界只存在植物和動物兩種生物。
  • 單細胞生物是簡單的代名詞?不!
    不可小覷的單細胞 曾幾何時,單細胞生物獨霸著整個星球。在大約30億年的時間裡,一代代單細胞生物只在彼此之間相互為食、生長和繁殖。它們在原始的水域和陸地上繁衍生息,在地球上的各個生態位上形成複雜而動態的生態系統。大約到了6億年前,有的甚至跨越了邊界,成為了多細胞生物。
  • 初中生物知識點梳理之單細胞生物的結構和生活
    單細胞生物概括     概括     單細胞生物主要分有核和無核的單細胞。     有核的如草履蟲就是典型的有核單細胞生物。有核單細胞生物主要有細胞核、細胞質、還有細胞器。     它包括:線粒體、高爾基體、核糖體、細胞膜--這是動物型單細胞。
  • 免費領取 | 單細胞轉錄組測序,市面罕見的單細胞技術書籍
    前陣子,小編發現了一篇單細胞測序的文章,看到之後震驚了!文章的主要內容只有這些:細胞培養、單細胞製備、單細胞測序、質量控制、技術驗證,而且只獲得了單細胞測序數據就結束了據統計,單細胞測序相關文章的單月平均影響因子達到了20.4!由此可見其影響之大,而單細胞轉錄組測序的文章已經發表很多了,現在再不應用就趕不上熱度了! 為響應熱潮,滿足同學們的需求,解螺旋和聯川生物一起給大家送出這本《單細胞轉錄組測序》實體書。
  • 跨越了40億年的生命史詩(從單細胞到人類)
    世界上的生命體,基本可以分為單細胞和多細胞生命兩種。人類無疑是多細胞生物了。我們生活中看得的多是多細胞生物,就以為多細胞生物更多,也更先進。其實不然。自然界中,單細胞生物,無論是數量還是總質量都遠超多細胞生物。
  • 英國科學家用單細胞動物打造生物機器人
    據英國《新科學家》雜誌網站報導,在人們的印象中,生物機器人只出現在科幻小說裡。但是也許這將變成現實,英國西英格蘭大學的科研人員近日獲得了不菲的科研資金,他們將著手將單細胞動物打造成機器人。  地球上絕大多數物種是單細胞生物。看似簡單的單細胞生物,向我們展示著它們無與倫比的能力。有的微生物則可在極端環境中茁壯成長,有的單細胞動物可以存活成千上萬年。此外儘管單細胞動物十分低等,但是許多大細胞動物已經展示其「聰明才智」。
  • 微小無腦的單細胞生物也可以做出複雜「決定」
    當單細胞生物Stentor roeselii表面接觸某些物質時,會迅速收縮擺脫它們。一個多世紀前,美國動物學家赫伯特·斯賓塞·詹寧斯對一種叫做Stentor roeselii的相對較大、喇叭狀單細胞生物進行試驗,結果顯示,當他在這些單細胞生物周圍釋放一種刺激性胭脂紅粉末時,觀察到單細胞以一種可預見的模式進行反應。
  • 不需要顯微鏡就可以觀察的「巨無霸」單細胞生物
    雖然單細胞大象的幻想破滅了,但是比人大的單細胞生物還是存在的。杉葉蕨藻(Caulerpa taxifolia)可以說是目前所發現的最大的單細胞生物。不知道你還記不記得高中課本裡提到過的傘藻,傘藻也是一種單細胞藻類,其長度可達2-5釐米,由「帽」、柄和假根三部分組成,細胞核位於基部。
  • 單細胞生物記憶揭示智慧起源
    日本科學家的一項最新研究,首次在一種原生質粘菌(protoplasmic slime,單細胞生物,但具有多個細胞核)中發現了記憶能力和神經活動性。該研究成果有望揭示智慧和智力的最初起源。相關論文發表在最新一期的《物理評論快報》(PRL)上。 日本北海道大學的Toshiyuki Nakagaki和同事曾經證實,阿米巴門菌能夠穿過迷宮,解決很簡單的謎題。
  • 世界上最大的單細胞生物
    在世界各地的海洋中,隱藏在珊瑚碎石中,你可以發現各種大小的奇怪小球狀生物,它們被命名為「水手眼球」。
  • 從單細胞到多細胞 科學家揭開十億年前的生物進化大事
    從單細胞到多細胞,一次10億年前的進化節點,成為地球上生物演化中最重要的節點之一,從此,生物有了分化根莖葉、進行光合作用、適應環境等能力,也由此拉開了生物進化中最重要的一幕。10億年前的一大步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可以追溯到35億年前,但一直到10億年前,這些生物仍舊處於單細胞狀態,它們的身體只有一個細胞,如果放在今天,是人類肉眼不可見的。這些單細胞生物無法分化出更多的功能性組織,不像植物一樣有根莖葉,更不像動物一樣有眼耳鼻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