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小無腦的單細胞生物也可以做出複雜「決定」

2020-12-03 太平洋電腦網

北京時間1月9日消息,據美國生活科學網站報導,依據最新一項研究,微小無腦的單細胞團可以做出決定,它們能「改變主意」,避免接觸刺激性物質。

當單細胞生物Stentor roeselii表面接觸某些物質時,會迅速收縮擺脫它們。

一個多世紀前,美國動物學家赫伯特·斯賓塞·詹寧斯對一種叫做Stentor roeselii的相對較大、喇叭狀單細胞生物進行試驗,結果顯示,當他在這些單細胞生物周圍釋放一種刺激性胭脂紅粉末時,觀察到單細胞以一種可預見的模式進行反應。他於1906年發表的研究報告《低等生物行為》中描述了單細胞的行為特徵。

Stentor roeselii先試圖避開身體周圍的粉末,如果該措施無效;它們就會逆轉纖毛運動,推開周圍的粒子,它的纖毛是實現移動和進食的毛髮狀突起;如果以上兩種情況均無效,該單細胞生物就會迅速收縮,最終如果所有方法都失敗,它就會脫落表面碎屑,快速遊走。

在隨後幾十年裡,科學家在多項試驗中未能複製這些發現,因此該發現遭到置疑,近期,美國哈佛大學一支研究小組決定再次進行這項老試驗,研究報告作者、哈佛大學系統生傑裡米·古納瓦德納(Jeremy Gunawardena)在一份聲明中稱,這是一項完全脫離教科書的「臭鼬試驗」,這不是任何人能夠操作的日常工作。

經過長期搜尋工作,研究人員從英國供應商獲得來自一處高爾夫球場的Stentor roeselii樣本,之後船隻運送到古納瓦德納的實驗室,研究小組使用顯微鏡觀察和記錄了這些單細胞生物遇到附近刺激物時的行為反應。

首先,他們嘗試釋放刺激性胭脂紅粉末,21世紀的單細胞生物不像100多年前它們祖先容易被驚擾,研究報告顯示,胭脂紅粉末是胭脂蟲的自然產物,所以自詹寧斯時代以來,胭脂蟲成分可能發生了變化,所以研究人員嘗試採用另一種刺激物——顯微等級塑料球。

此時實驗結果符合之前的預期,Stentor roeselii開始試圖避開塑料球,採用的策略與詹寧斯研究報告中的相一致,起初它們的躲避行為並未表現出任何特定的規律,例如:一些單細胞生物會彎曲身體再收縮,而一些只會收縮身體。科學家進行統計分析顯示,平均而言,單細胞生物做出決策時通常採用類似的行為規律——在收縮分離或者遊走之前幾乎總是選擇彎曲和改變纖毛方向。

更重要的是,研究人員發現,如果單細胞生物真到了需要收縮或者分離的階段,它們選擇其中一種行為的概率是均等的。

古納瓦德納說:「它們會先做簡單的防禦措施,如果遇到不斷的外界刺激,它們會『決定』嘗試其他的方法,Stentor roeselii沒有大腦,但似乎存在著某種機制,一旦感覺刺激持續太久,就會『改變主意』。」

這項發現有助於科學家展開癌症研究,甚至改變我們對自身細胞的認知,古納瓦德納說:「細胞並不僅僅是由基因編程來完成任務,它們存在於一個非常複雜的生態系統,在某種程度上相互溝通和協調,對信號做出反應和決策,單細胞生物的祖先曾經統治著遠古地球,很可能它們比人們所認知的更加複雜。」目前,這項最新研究報告發表在12月5日出版的《當代生物學》雜誌上。(葉傾城)

【來源:新浪科技】

相關焦點

  • 1906年一項被駁回的實驗的新嘗試表明,單細胞生物可以決定做什麼
    單細胞原生生物對威脅的反應異常複雜,並有決策能力圖示:一種被稱為原生生物的單細胞生物,附著在浮遊藻類上時,利用其毛狀纖毛進食。新的研究表明,當被接受外界刺激時,它能夠做出複雜的迴避行為。被單細胞化並不一定會讓一個生物過上簡單的生活。一項長期被忽視的、長達一個世紀的實驗表明,所謂的原始生物可以進行令人驚訝的複雜方式活動。研究人員發現一個小號形狀的原生生物,可以躲閃,閃開或者逃跑。為了應對刺激,當一個策略失敗時改變它的行為。
  • 誰說單細胞生物很微小?這些單細胞生物大到超乎你的想像
    引言:在我們的認知中,單細胞生物的大小和多細胞生物的大小比起來簡直就可以忽略不計,這是否代表所有的單細胞生物都非常微小呢?其實不然,自然界中還是存在許多相對較大的單細胞生物,它們有些的大小比一個籃球還要大。
  • 單細胞生物是簡單的代名詞?不!
    最近,研究人員在《當代生物學》期刊上發表了一篇論文,描述了當一種單細胞生物在反覆暴露在相同的刺激下時,可以改變對於要如何作出反應的「主意」,這表明它們具有進行相對複雜的決策過程的能力,比我們通常認為的要複雜得多。 研究人員認為,從演化角度來看,這種複雜性是合理的。
  • 人們以為單細胞生物很弱小,實際上很多單細胞是可以用肉眼看到的
    接下來我們就以一個案例來探討下這個問題,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單細胞生物,顧名思義,即是指體內只有一個細胞的生物,經常會聚集成為細胞集落。而單細胞生物又分為有核和無核的單細胞,主要組成部分有線粒體、高爾基體、核糖體、細胞膜(動物)、細胞壁(植物)以及細胞質等等。據悉,距今35億年前至41億年前地球出現第一批生物,它們就是單細胞生物。
  • 單細胞生物沒大腦 但智商卻挺高
    作者 | 過客出品 | 網易科技《知否》欄目組(公眾號:tech_163)由於沒有大腦或神經細胞,單細胞微生物通常被認為是簡單而原始的生物
  • 單細胞生物竟具備「高智商」行為!擱置百年的生物學大發現被證實
    曾經,單細胞生命獨霸地球。在大約 30 億年的時間長河裡,一代代單細胞生物只在彼此之間進食、生長和繁殖,在地球上的每個生態位上形成複雜而動態的生態系統。直到大約 6 億年前,一些單細胞生物才跨越了多細胞生物的界限。在今天,單細胞生物是原始和簡單的代名詞。
  • 人類現在依然無法創造單細胞生物,大自然是如何誕生生命的?
    雖然人類現在的科技很發達,但人類卻製造不出一個最簡單的生命,其實就拿我們常見的單細胞生命草履蟲來說,其精巧的結構,複雜的生命過程,還有繁殖的方式都是人類目前不可逾越的一種生命方法。什麼是單細胞生物?單細胞生物和它的名字相似,指的就是只由單個細胞組成的生物,而且它們經常會聚集在一起成為細胞集落。雖然只是由單個細胞組成的,但據生物學家們了解,在地球上最早的生物形成就是大約在距今35億年前至41億年前,而原核生物就是最原始的生物,單細胞生物就包括所有的古細菌和真細菌以及很多的原生生物。
  • 首次證實:單細胞生物具備「高智商」行為!擱置百年的生物學大發現終於確認
    直到大約 6 億年前,一些單細胞生物才跨越了多細胞生物的界限。在今天,單細胞生物是原始和簡單的代名詞。然而,一項最新研究表明,這些單細胞生物的能力可能遠遠超出它們的遠親人類的想像。哈佛醫學院的系統生物學家通過重複一個多世紀前進行的一項實驗,現在拿出了令人信服的證據,證明至少一種名為 Stentor roeselii 的單細胞生物,具有複雜多樣的行為策略。研究人員表示,反覆暴露在相同的刺激下,機體實際上可以就如何應對 「改變主意」,這表明它們有能力做出相對複雜的決策過程。
  • 人們以為單細胞生物很弱小,實際上有一種單細胞生物大到難以形容
    接下來我們就以一個案例來探討下這個問題,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單細胞生物,顧名思義,即是指體內只有一個細胞的生物,經常會聚集成為細胞集落。而單細胞生物又分為有核和無核的單細胞,主要組成部分有線粒體、高爾基體、核糖體、細胞膜(動物)、細胞壁(植物)以及細胞質等等。據悉,距今35億年前至41億年前地球出現第一批生物,它們就是單細胞生物。後來隨著大自然環境的改變,才形成多細胞生物。
  • 昆蟲「絕頂聰明」:微小大腦能完成複雜行為
    英國科學家最新研究發現,昆蟲不僅有思維活動、會數數、懂得分門別類,甚至可以識別人臉。  消除偏見  來自英國瑪麗女王學院、倫敦大學和劍橋大學的科學家用計算機模擬昆蟲大腦開展實驗。實驗結果顯示,昆蟲的大腦容量足以使它們擁有思維活動。實際上,數百個神經細胞就可以支持動物數數;數千個神經細胞就可以使動物擁有思維活動。
  • Nature:新型單細胞分析技術揭示幹細胞中的複雜突變
    2014年12月30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波士頓兒童醫院等處的研究人員利用新型的單細胞基因分析技術揭示了多能幹細胞的多種遺傳突變,相關研究刊登於國際著名雜誌Nature上,為後期開發治療疾病的新型再生性療法提供了一定的幫助和希望
  • 這個單細胞生物,幾乎滅絕了地球生命
    這是一個改變了世界的生物,曾經引發了地球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滅絕,但也為之後複雜生命體的出現奠定了基礎。它把歷史上第一個自由氧分子送入我們的大氣層中,而它卻僅僅是一種單細胞生物。它們是簡單的單細胞生物,在沒有氧氣的環境中茁壯成長,並從它們捕獲的分子中汲取能量。
  • 遊戲中的史萊姆原型,沒有大腦的單細胞生物,卻能走出迷宮!
    遊戲中的史萊姆原型,沒有大腦的單細胞生物,卻能走出迷宮!目前比較流行的是果凍狀,半液體狀,身體不透明或半透明,可以隨時變換形態的一種怪物。從古至今人們虛構出了各種各樣的生物,大多數都是像史萊姆這樣可以變形又可以合成的生物。
  • 日本培養出神秘單細胞微生物 或將揭示複雜真核生物起源
    科技日報北京1月19日電(記者 張夢然)英國《自然》雜誌17日發表一項最新研究:日本科學家團隊經過十年探索,終於利用深海沉積物培養出一種神秘單細胞微生物,研究團隊隨後對其進行了表徵。這種不同尋常的微生物,將幫助人類揭示複雜的真核生物的起源。
  • 這才是地球上運動最快的生物狂甩獵豹:單細胞 「大旋口蟲」有話說
    科學家計劃研究世界上最快的生物,並希望利用從其行為特徵中獲得一些知識,用於研製微型機器人。這種生物並非獵豹或者獵鷹,相反,它僅是一種單細胞生物,叫做「大旋口蟲(Spirostomum ambiguum)」,通常它們生活在水域。獵豹的速度超過每小時96.5公裡,獵鷹從高空俯衝速度達到每小時400公裡。
  • 不需要顯微鏡就可以觀察的「巨無霸」單細胞生物
    雖然單細胞大象的幻想破滅了,但是比人大的單細胞生物還是存在的。杉葉蕨藻(Caulerpa taxifolia)可以說是目前所發現的最大的單細胞生物。不知道你還記不記得高中課本裡提到過的傘藻,傘藻也是一種單細胞藻類,其長度可達2-5釐米,由「帽」、柄和假根三部分組成,細胞核位於基部。
  • 這些超乎想像的「巨無霸」單細胞生物絕對...
    可是我們看到單細胞生物不需要複雜的組織器官也能夠很好地生存,那麼是否存在「單細胞大象」呢? 生物課本曾告訴我們,細胞通過細胞膜與外界進行物質交換,其體積與表面積之比限制了自身體積的增大。細胞體積的變大會影響其胞內外物質交換的能力,導致胞內得不到充足的養分,產生的廢物也難以及時排出。因而細胞的直徑一般在10-200微米之間。
  • 初中生物《單細胞生物》這樣複習,應該沒有問題
    第四節 《單細胞生物》一、常見的單細胞生物:眼蟲(含有葉綠體)、大腸桿菌、酵母菌、草履蟲、變形蟲、衣藻。下列有關單細胞生物的敘述正確的是( C )A.單細胞生物必須生活在水中 B.單細胞生物都是分解者C.
  • 單細胞如何進化成複雜生命?這個過渡期非常不簡單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生命醫學#系列徵文科學家們可能發現了單細胞和複雜細胞之間缺少的聯繫,這些細胞構成了所有的動物、植物和真菌。科學家認為,被稱為古生菌的單細胞生物介於原始細菌(缺乏細胞核)和進化時間線上更複雜的細胞或真核生物之間。
  • 史萊姆是一種虛構生物?科學家發現原型,雖無腦卻擁有智慧!
    史萊姆是一種虛構生物?科學家發現原型,雖無腦卻擁有智慧!自從進入科技化時代,各行各業有了跨越式的進步。在閒暇空餘時間,大家都會看各種電影、科幻小說等等。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這些科幻小說中提到一個怪物,與普通的怪物截然不同,它叫做史萊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