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單細胞生物,幾乎滅絕了地球生命

2021-02-25 西南大學青春生科

一群愛搞文字/音樂/電臺/漫畫的非典型理科生


《勒維亞坦》有聲版

精緻中文生物科普有聲讀物

↑點擊上方語音塊,開啟有聲閱讀↑

Voice:傅小鑠

這是一個改變了世界的生物,曾經引發了地球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滅絕,但也為之後複雜生命體的出現奠定了基礎。


它把歷史上第一個自由氧分子送入我們的大氣層中,而它卻僅僅是一種單細胞生物。

它就是藍細菌,你也可以叫它藍藻。它是一種非常簡單的生命體,甚至沒有細胞核和其他任何細胞器,但卻成為地球生命故事的一個核心章節。

故事要從很久很久以前說起。地球的大氣層並非一直都像我們現在呼吸的空氣那樣富含氧氣。

35億年前,大氣層主要由氮氣、二氧化碳和甲烷構成。

海洋中充滿了厭氧微生物。


它們是簡單的單細胞生物,在沒有氧氣的環境中茁壯成長,並從它們捕獲的分子中汲取能量。

但在25億年前到35億年前之間的某個時間點,有一種可能是漂浮在海洋表面的微生物,進化出了一項新技能——光合作用。

它的細胞膜中的結構可以利用陽光中的能量,將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氧氣以及作為能量來源的糖類,這種生物就是藍細菌的祖先。藍色,來源於藍綠色素,可用於捕捉光合作用所需要的陽光。光合作用使得這種微生物與同時期的其他物種相比具有壓倒性的優勢,現在,它可以用取之不盡的原料過上自給自足的生活。

因此它的數量激增,所廢棄的產物氧氣也開始排入大氣中。


一開始,流出的氧氣會在與鐵或衰敗細胞的反應中被吸收。

但在數億年之後,隨著藍細菌群體的不斷壯大,氧氣產生的速度逐漸快於被吸收的速度,氧氣開始在大氣中不斷積聚。


這對地球上的其他生命來說是個大問題,因為,富氧的空氣對它們來說是有毒的,結果...


25億年前,地球上所有的生命幾乎全部滅絕,藍細菌差點也滅絕了,地質學家稱之為大氧化事件或者氧氣大災難。

這還不是唯一的問題。甲烷一直是使地球保持溫度的強效溫室氣體,但現在,富餘的氧氣與甲烷反應產生二氧化碳和水,大氣層保溫效果大打折扣。這導致了地球上第一次,可能也是最長的一次冰河時期——休倫冰期。在那段時間,整個地球基本上就是一個大雪球,並持續了數億年。


最終,地球上出現了好氧生物——一類可以利用氧氣獲取能量的生物,開始吸收大氣中多餘的氧氣。氧氣濃度不斷變化,最終達到了現在的21%左右。

可以利用氧氣中化學能量的能力,推動了這些生物體的形態不斷發生變化,進而進化出更為複雜的生命體。


藍細菌在這段故事中也有一個角色。幾億年前,另一種史前微生物吞下了整個藍細菌,這樣,這種微生物就有了自己的光合作用工廠。這個過程被稱為內共生。這就是植物細胞的祖先,藍細菌就成為了後來的葉綠體。


藍細菌依然存在於地球上的各個角落:海洋,淡水,土壤,南極巖石,甚至...樹獺皮毛。


它們依舊向大氣輸送著氧氣,同時還可以固定氮氣來為它們幫助創造的植物施肥。


沒有它們,地球上將沒有人類可辨識的生命,但也「多虧」了它們,地球上差點連生命都沒了。

動畫來源


編輯製作

作為全新的作品形式,我們渴望得到您的肯定、建議和批評,並期待您的點讚和分享~

生命科學趣味讀物《勒維亞坦》

點擊下方藍字瀏覽更多

藝術家轉行神經科學家用畫畫得了諾獎

微小而確定的海洋奇妙生物

抗生素濫用下的人菌戰爭:當藥物失效,人類還能做些什麼?

人體細胞的顯微驚悚之旅

羅凌飛教授新發現:顛覆巨噬細胞認知

破解塔利怪物之謎


☆ 喜歡本文請記得 點讚 和 分享

相關焦點

  • 10萬年前,全部生物幾乎滅絕,起因是地球表面的一場大火?
    如今的地球不再是一個年輕的星球,從第一個原始生命誕生到如今,地球上的生物在漫長的歲月中經歷了數次「更新換代」,從6500萬年前的恐龍滅絕,到10萬年前的生物大滅絕,地球上的生物們經歷了太多的苦難,恐龍的滅絕離不開那顆小行星,而10萬年前全部生物幾乎滅絕,起因是地球表面的一場大火?
  • 為什麼三葉蟲滅絕後再也沒有從單細胞進化出新的三葉蟲?
    現在新的物種應該是單細胞到單細胞,魚到魚,鳥到鳥,為什麼再沒出現海生植物到陸生植物,蟲到動物?如果演變一直是隨機幾十億過去了為什麼相存的單細胞一次都沒有突變成多細胞?就好比為什麼三葉蟲滅絕後沒有從單細胞進化出新的三葉蟲?
  • 地球歷經了哪5次生物大滅絕?會有第六次嗎?
    地球從45億多年前誕生之初,歷經了十幾億年才孕育出了生命(單細胞生物),之後單細胞生物互相吞併,隨著環境的變化,才出現了多細胞生物,為生命的多樣性提供了先決條件。從生物的發展角度,科學家將地球的生命階段劃分為隱生宙和顯生宙。
  • 人缺氧會窒息,地球缺氧會怎麼樣?三疊紀末生物大滅絕
    地球的生命從單細胞生物進化到人類,經歷了數次無數次災難,而最嚴重的就屬地球歷史上發生的五次大滅絕,幾乎將地球生命置之死地,但是地球卻總是頑強的復甦,生命依舊周而復始繁榮著這顆藍色的星球。,此後,稱霸一億多年的恐龍登上了地球生命演化的舞臺。
  • 地球是珍貴的,生命是寶貴的:宇宙中生命的誕生條件太苛刻!
    最近幾天隨著全球火星探測熱的出現很多人對宇宙中其他星球是否會出現生命充滿了問號。今天本文就藉助這個機會帶大家了解一下宇宙中一顆星球想要出現生命所需的條件有多麼苛刻,同時也要告訴大家其他星球想要進化出高等生物更是幾乎不可能實現的。
  • 地球上出現過的生命形式有90%以上已經滅絕!
    事實上,地球上出現過的生命形式有90%以上已經滅絕,一種生物滅絕了,會有另一種生物演化出來,取代它的位置,然而,在過去5億年中,有5個物種滅絕速度很快、在地質時間上相對短暫的時期,殺死了當時50%到90%的生命形式。 最著名的一次大滅絕發生在大約6500萬年前,導致了恐龍的滅絕。
  • 地球為什麼會缺氧?缺氧會怎麼樣?三疊紀生物大滅絕還會發生嗎?
    地球的生命從單細胞生物進化到人類,經歷了數次無數次災難,而最嚴重的就屬地球歷史上發生的五次大滅絕,幾乎將地球生命置之死地,但是地球卻總是頑強的復甦,生命依舊周而復始繁榮著這顆藍色的星球。大約在2億年前三疊紀末期,發生了大規模的物種滅絕,是地球歷史上第四大滅絕事件,消滅了大約76%的所有海洋和陸地物種,此後,稱霸一億多年的恐龍登上了地球生命演化的舞臺。
  • 安徽地質博物館,看地球生物「五次」大滅絕,猜第六次還有多遠?
    進入博物館,我們仿佛走邁進的星空世界,漫步於各大星球之間,藍色的地球,顯得格外醒目。我們知道地球屬於太陽系中一個恆星,由於她在太陽系的位置獨特,太陽給地球孕育生命創造了良好的光照條件。從細菌到單細胞,從單細胞到複雜生命,地球經過了46億年的漫長孕育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地球生物也經歷了「五次」 大滅絕,之後才出現了人類。
  • 人類的演化悲劇,可能是地球上最先滅絕的生物。
    科學研究發現,哺乳動物或脊椎動物在地球上滅絕最快,而無脊椎動物和單細胞生物,反而生存的時間更長。地球上的單細胞生物起源於38億年前,是目前地球上分布最廣、生存能力更強的物種。從5.7億年前開始繁榮的多細胞動植物,至今99%以上都已經滅絕,而人類在地球上出現也僅有數百萬年。研究發現,人類基因遺傳呈現衰敗傳遞現象。
  • 地球神奇的進化史,從少氧變成富氧,是從一場生物滅絕開始
    截止到今天,地球已經有了超過45億年的歷史。在這個漫長的時間裡,地球經歷了多次變遷,以及多次自然生態的變化。縱觀地球變遷史,我們知道,地球經歷了恐龍滅絕、多次冰河時期還有巨型生物時期。其中,巨型生物時期的所有生物都是非常大的,連一隻蜻蜓都有幾米大。
  • 人們以為單細胞生物很弱小,實際上有一種單細胞生物大到難以形容
    接下來我們就以一個案例來探討下這個問題,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單細胞生物,顧名思義,即是指體內只有一個細胞的生物,經常會聚集成為細胞集落。而單細胞生物又分為有核和無核的單細胞,主要組成部分有線粒體、高爾基體、核糖體、細胞膜(動物)、細胞壁(植物)以及細胞質等等。據悉,距今35億年前至41億年前地球出現第一批生物,它們就是單細胞生物。後來隨著大自然環境的改變,才形成多細胞生物。
  • 人類現在依然無法創造單細胞生物,大自然是如何誕生生命的?
    雖然人類現在的科技很發達,但人類卻製造不出一個最簡單的生命,其實就拿我們常見的單細胞生命草履蟲來說,其精巧的結構,複雜的生命過程,還有繁殖的方式都是人類目前不可逾越的一種生命方法。什麼是單細胞生物?單細胞生物和它的名字相似,指的就是只由單個細胞組成的生物,而且它們經常會聚集在一起成為細胞集落。雖然只是由單個細胞組成的,但據生物學家們了解,在地球上最早的生物形成就是大約在距今35億年前至41億年前,而原核生物就是最原始的生物,單細胞生物就包括所有的古細菌和真細菌以及很多的原生生物。
  • 漫談地球生命起源,你相信生物進化論還是地球動物園假說?
    人類這個物種在地球上永遠都顯的那麼格格不入,從此而讓很多人懷疑人類的起源問題。在地球上的180多萬個物種中,很好看到有像人類這樣兩足行走的生物,同時會使用工具的生物也是少的可憐,當然並不是沒有,例如人類的近親一些猿類會簡單的使用工具。這就讓一些人非常的好奇,為什麼人類是這樣的特立獨行?為什麼人類如此受偏愛?
  • 人們以為單細胞生物很弱小,實際上很多單細胞是可以用肉眼看到的
    接下來我們就以一個案例來探討下這個問題,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單細胞生物,顧名思義,即是指體內只有一個細胞的生物,經常會聚集成為細胞集落。而單細胞生物又分為有核和無核的單細胞,主要組成部分有線粒體、高爾基體、核糖體、細胞膜(動物)、細胞壁(植物)以及細胞質等等。據悉,距今35億年前至41億年前地球出現第一批生物,它們就是單細胞生物。
  • 地球歷史上發生過多少次生物大滅絕?
    寒武紀大爆炸以來,也就是顯生宙時期,地球共發生過五次大滅絕事件。而顯生宙之前的生命歷史細節已難以考證,像24億年前的大氧化事件,導致了大量厭氧的古細菌和真細菌消亡,但由於化石證據稀缺,滅絕程度到底有多慘烈已經無法證實。下面說一下顯生宙的五次生物大滅絕事件。
  • 在過去氧氣濃度高的時候,單細胞生物也會很大嗎?
    提出這個問題的讀者,是受了網上一種錯誤論斷的誤導。有人說氧氣濃度越高,生物體的體型越大,實際上這一說法只有在特定情況下才是真命題。單細胞生物體型和氧氣濃度關係不大我們首先要搞清楚氧氣濃度為什麼能影響生物體型。現在絕大多數生物都是需養生物,生物需要將氧氣輸送至每一個細胞。隨著生物體型增長,其體積的擴大速度要比表面積的擴大速度快。
  • 地球46億年歷史,一共經歷了五次生物大滅絕?原因是什麼?
    彗星和小行星撞擊了地球,給地球帶來了大量的液態水,讓地球的生態系統有了初步的結構,小行星的撞擊又給地球帶來了各種豐富的礦物質資源。彗星同時帶來的,有可能還有生命的種子,又經過了數億年,太陽系穩定了下來,地球的生態環境也一步步完善,這個時候最早的單細胞生命出現了。
  • 科普一下:地球第一次物種大滅絕事件
    46億年前,地球從太陽系星雲中誕生,從此一顆偉大的星球開始了自己的演化史。41.5億年前,地球上第1個細菌誕生了。地球開始進入漫長的生命演化階段,在隨後的數10億年時間中,地球生命在緩緩進化,從細菌到單細胞,從單細胞到毒細胞,地球逐漸變得豐富多彩。直到5.3億年前的寒武紀時代,地球上突然出現了一次生命大爆發,這就是著名的寒武紀生命大爆發。從此地球生命開啟了多樣性時代。
  • 在現存的生物中,有沒有成功躲過了五次滅絕事件的生物?
    (下圖為湖中泛濫的藍藻)第一次生物大滅絕事件想要滿足經歷了五次生物大滅絕的條件,就必須是出現在第一次滅絕事件之前的生物,而且必須是現存的生物。基於這個前提,我們簡單的來了解第一次滅絕事件。地球上第一次生物大滅絕事件發生在距今約4.4億年前的奧陶紀末期,這次滅絕事件在5次生物大滅絕事件中,滅絕種群的數量排在第二位,排在第一位是距今約2.5億年前的第三次生物大滅絕事件(二疊紀末期),在這次滅絕事件中,地球上約有96%的物種滅絕了。而作為排在第二位的第一次滅絕事件,生物的滅絕也是慘烈的。
  • 從單細胞到多細胞 科學家揭開十億年前的生物進化大事
    從單細胞到多細胞,一次10億年前的進化節點,成為地球上生物演化中最重要的節點之一,從此,生物有了分化根莖葉、進行光合作用、適應環境等能力,也由此拉開了生物進化中最重要的一幕。10億年前的一大步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可以追溯到35億年前,但一直到10億年前,這些生物仍舊處於單細胞狀態,它們的身體只有一個細胞,如果放在今天,是人類肉眼不可見的。這些單細胞生物無法分化出更多的功能性組織,不像植物一樣有根莖葉,更不像動物一樣有眼耳鼻舌。